登錄???|???注冊
船政是非常之舉,是三千年大變革的歷史產物。1866年,清廷在福州馬尾設立“總理船政事務衙門”,在中國近代海軍史、工業史、教育史、思想文化史上都留下深深的印跡。船政是中華民族覺醒的典范,是社會轉型的先行先試者,其歷史地位是不可磨滅或替代的。沈葆楨是首任船政大臣,認真研究這位歷史人物的生平與事跡,是很有意義的。本書選取船政研究專家沈巖關于船政系列講座和沈葆楨專題的部分講稿結集出版,以饗讀者。
沈巖 ·專業史 ·15.7萬字
在《財政學史》中,作者先簡短地交代自己的方法論與著作寫法,再以德國為中心,在視野所及的財政思想范圍內,書寫財政學說的歷史。內容涉及德國自身的財政學傳統、與德國財政學對話的英國財政學、德國現行財政學、奧地利學者的財政學、社會發展與財政的關系、對未來財政發展的展望。整理者則將繁體豎排的原著以簡體橫排形式呈現,在保持書稿原貌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校訂,主要涉及專有名詞、個別文字和標點符號的調整。為方便讀者更好地理解,整理者為每本著(譯)作寫出了導讀,并對文中提及的部分史實與原理加以注釋。經整理后,本稿更加適應當今讀者的閱讀習慣,為讀者了解民國時期財政思想提供了路徑。
(日)阿部賢一著 劉守剛整理 ·專業史 ·12萬字
《宋元戲曲史》是我國第一部較系統地研究戲曲發展史的論著。全書共十六章,以論述宋金元雜劇的淵源、戲劇文學及其對后世的影響為主,兼及曲調和演出,對宋以前、元以后的情況及元代的南戲也附作介紹。該書考察了中國古典戲曲形成、演變、發展的過程,描繪出清晰的途徑和線索,對戲曲語言的藝術特點和審美價值作了具體的分析和發揮。《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收入此作時改名為《宋元戲曲考》?!端卧獞蚯贰纷畛跤缮虅沼^于1915年9月出版,本次出版選用商務印書館1933年3月“國學小叢書”系列版本為底本,封面亦參考該版。在保留當時語言文字習慣的基礎上,對文字、標點等進行了錯訛訂正和現代規范處理,同時以頁下注的形式對生僻字詞進行注音和解釋,以幫助讀者更好理解。
王國維 ·專業史 ·7.6萬字
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劉宋大明元年,以“大明”年號命名,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歷史。走進大明寺,我們仿佛走進千年悠悠歷史。盤桓寺內,尋古探幽,香燭祈禱,追思前賢,浮想聯翩。遠古的高岡,南朝的古寺,隋朝的寶剎,唐朝的高僧,宋朝的名堂,明朝的老樹,清朝的御碑,當代的玉佛……這里有著豐富的歷史遺跡、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有著深厚的佛學淵源與文化底蘊。一座大明寺,一座豐厚的歷史寶庫。
王虎華 ·專業史 ·6.9萬字
本書在對明代宦官群體的整體研究的基礎上對具有典型性的宦官進行個案分析。利用明代宦官墓志、碑刻等民間田野史料與官私文本的比對,視線從以往聚焦于個別宦官的政治陰謀,轉向普通宦官的個人生命歷程,可以發現我們以社會史史料為線索構建的宦官形象與以往的認識有很大的差別。通過劉氏兄弟、錢氏兄弟、高鳳、麥福、陳矩等宦官個案,考察了明代少數民族宦官的行跡及其在明初國家邊略中的角色、明代宦官的家族面貌、嘉靖朝宦官的政治處境與生態,以及宦官與所謂清流朝臣之間的復雜關聯,從而反思以往對明末所謂“東林”、“閹黨”的簡單劃分?;鹿僖耘c朝臣不同的途徑踏入明帝國的政治舞臺,在明代國家內廷、朝野乃至邊疆占據重要角色,并且承擔其整個家族的崛起與顯赫,然而也正因宦官身份使靠其起家的家族將其從家族的歷史記憶中被有意無意的抹去。
齊暢 ·專業史 ·16萬字
中國人的娛樂歷史。中國人懂得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藝術。游藝蘊含著超凡脫俗、愉悅快樂的人生哲學,獨特典雅,精致細膩,充滿活力和趣味,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樂觀主義精神。中國人創造出圍棋、象棋、蹴鞠、捶丸、麻將、風箏、七巧板、九連環、酒令等眾多游藝項目,祖輩相襲,傳承不絕。本書摘取古代游藝寶庫中最為耀眼的幾顆明珠,娓娓講述中國游藝歷史上那些可愛而動人的故事。
王宏凱 ·專業史 ·16.5萬字
“過渡時代”之前的清代女性生存狀態,大都是小腳伶仃、識字無多,基本處于一個“由家人和朋友構成的、受到遮蔽的生活區域”——即私人領域,幾乎沒有對于公共生活的參與。直到近代,中國的特殊歷史變故,才給女性地位的改變帶來了契機。本書將區域史(江浙地區)與社會史(性別史)相結合,引入了一個舶來的新概念——“公共人”,并以此為視角對晚清江南地區婦女解放運動涉及的女子教育、不纏足等方面及婦女解放的思想、與國家的關系等等,進行了相當程度的研究。
張源遠 ·專業史 ·16.5萬字
中國傳統時期產權主體分散,這一背景下的王朝食鹽貿易一方面體現出高度的市場依賴,另一方面又反映出強烈的行政管控,這可視為理解傳統中國經濟的重要切入點之一。本書約258千字,納入《中大史學文叢》,作者為中山大學歷史學系黃國信教授。全書共分為六章,從食鹽專賣、國家財政、食鹽走私、官鹽貿易等角度深入研究明清時期食鹽貿易問題,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偏重區域研究視角,重視食鹽貿易在王朝財政收入中的意義,考察明清時期市場、社會以及行政運行機制之間的關系,有望幫助學術界理解傳統中國經濟的特質。
黃國信 ·專業史 ·19.5萬字
作為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帆船見證了人們“發現”海洋、征服大自然的奮斗歷程。“一帆風順”表達著人們千百年來最樸素的愿望,也從側面印證了海洋的桀驁不馴。帆船的誕生,推動著海洋成為人類活動的重要舞臺。可以說,帆船開啟了人類的海洋時代,書寫了人類的歷史。五千年的風帆史,講述人、帆船于海洋的故事。
梁二平 ·專業史 ·16.2萬字
漢畫像石被視為漢代社會的百科全書。翦伯贊先生曾說,假若將漢代石刻畫像等藝術中所凝固的漢代人民現實生活的形象,加以有機組織,則兩漢的歷史“將會在我們面前浮凸起來,表現為一種立體的形象”?!稘h畫故事:刻在石頭上的記憶》秉承張道一教授化深奧為平易的一貫風格,精選600余幅漢代畫像石圖片,將那些形色各異的畫面分為人物與世俗、神話與傳說、祥瑞與游藝三類,通過對出處、形象、情節、文字等的解讀,帶領我們抵達1800多年前的歷史現場,近距離感受漢代社會風情,了解那些刻在石頭上的傳統。閱讀本書,既可以欣賞藝術之美,也可以了解古代歷史文化。
張道一 ·專業史 ·18.9萬字
本書各章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第二兩章,主要從地理學發展史的痕跡中找尋地理學發展的規律,以及這些規律中所涉及的因素在思想史上的表現。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章,主要是對地理學史編史方法論的考察,史料來源于中外具有代表性地理學史史料,其中特別論及語境論編史方法論和科學社會史方法論的代表作。第七章至十一章是本書的最后一個部分,這些章節關心的是當代地理學發展的總體特征。其中,第七章對地理學的人文主義思潮和影響作了一項回顧,試圖說明地理學在理性(狹義)與人文之間保持必要張力的意義;第八章對當代地理學公眾問題的一個討論,梳理了一些達成地理學學術與公眾之間張力的行為措施;第九章集中分析“地理學第一定律”爭論的不同知識背景,其中主要的爭論差異來源于爭論雙方的科學哲學和科學社會學的差異;第十章關注中國當代地理學范式的流變;第十一章集中分析當代地理學發展戰略討論中的不同知識背景。
潘玉君 武友德 湯茂林 孫俊等 ·專業史 ·16.7萬字
本書遵循馬克思主義科學觀和歷史觀以及“歷史與邏輯同一”原則,從“內—外史論”綜合的角度,主要表述了作者在2016年以前關于地理學思想史和地理學年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其中,地理學史包括世界地理學思想通史和中國地理學思想通史,地理學年表包括地理學不同歷史時期的主要地理事件。
潘玉君 ·專業史 ·16.7萬字
《阿拉伯研究論叢》是教育部區域和國別研究基地——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阿拉伯研究中心主辦的關于阿拉伯研究的集刊,內容聚焦于廣大阿拉伯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及外交等方面。本刊以阿拉伯研究論壇為依托,選取學者于論壇上發表的學術論文,編選成冊,以有益于國內阿拉伯研究的積淀。
侯宇翔 吳思科 李仁龍 ·專業史 ·12.4萬字
本書是作者對自己科研與教學工作的一個階段性總結,其所收論文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有關中國古代糖業史的論文;第二部分是有關明清時期廣東海防史的論文;第三部分是有關廣東社會、經濟、人物的論文。三部分基本反映了作者第一個階段的科研成果。
周正慶 ·專業史 ·17.4萬字
沈衛榮,1962年生,江蘇無錫人。南京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德國波恩大學中亞語言文化系博士。現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中文系教授、博導。研究領域為西域語文、歷史,特別是西藏歷史、藏傳佛教和漢藏佛學的比較研究。歷任哈佛大學印度梵文研究系合作研究員、德國洪堡大學中亞系代理教授、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外國人共同研究員、臺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客座教授、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德國柏林高等研究院研究員等。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宗教高等研究院副院長。代表作包括《西藏佛教歷史的語文學研究》《尋找香格里拉》《想象西藏:跨文化視野中的和尚、活佛、喇嘛和密教》《文本與歷史:藏傳佛教歷史敘事的形成和漢藏佛學研究的建構》《藏傳佛教在西域和中原的傳播——〈大乘要道密集〉研究初編》等。
沈衛榮 ·專業史 ·14.4萬字
本書是一部融人類學、文明史、醫學思想、醫學狀況、醫生人物、民間傳說和人類災難史為一體的通俗易懂的醫學史著。它講述的是瘟投的歷史和人類對抗瘟疫的精神史。它全面回憶了自古至當代人類面對過的各種瘟疫的特征和過程,深刻地揭示了醫學的進步,病毒的威力和文明的演化之間的關系,為人類認識瘟疫的真面目提供了藍圖,為防治瘟疫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歷史證明沒有瘟疫的時代是稀少的,人類始終伴隨著瘟疫,也就是說瘟疫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是人類永遠要與之作斗爭的對手?;羧A德·馬凱爾的著作證明了病毒學之父巴斯德的論斷:“瘟疫和死亡的規律,總是在設想著破壞性的新手段,而和平、工作和健康的規律,則始終在謀求把人類從瘟疫中解救出來的新方法。
(美)霍德華·馬凱爾 ·專業史 ·11.3萬字
《英國田園詩歌發展史》以“詩話”的形式全景展現了英國田園詩歌的發生、發展過程。作者突破歐洲田園詩歌的傳統概念和理論疆界,將英國田園詩歌發展史上溯至古典神話,下延至當代文學。全書以文本分析為主,基于豐富的文獻資料對英國田園詩歌的傳承關系展幵考據式梳理;論述翔實,有理有據;語言清新,雅俗共賞。該書可以作為專業文學研究者的參考用書,也可以為文學愛好者拓展文學知識提供幫助,甚或可以成為普通讀者的消遣讀物。
姜士昌 ·專業史 ·17.3萬字
本書突破傳統的歷史寫作方式,以寫實手法全景式講述1981—2020年中國馬拉松四十年演進歷程。全書人物、事件以時間順序呈現,將發展的多個線索收攏于最具象征性的現象:跑族的誕生和興起,落點于中國馬拉松時代的興起和繁盛,著重于人物定位和現象剖析,對歷史所呈現出來的紛繁復雜、眾聲喧嘩進行了理論升華。全書既有深厚的歷史感又有現場般的活色生香。這本書是對馬拉松運動和跑步運動在中國發展的梳理和總結,頗具時代意義。
張路平 ·專業史 ·19.2萬字
本書是一部斷代區域災害史方面的學術專著,主要研究清代寧夏地區自然災害情形及社會對災害的應對等問題。寧夏回族自治區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地形、氣候條件復雜。清代是這一地區自然災害頻發的一個時期,干旱、水澇、地震等諸種災害,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人們在遭受各種自然災害襲擾的同時,也在不斷總結和積累防災、備災和救災的經驗教訓,以最大限度減輕災害帶來的損失。
王功 ·專業史 ·14.7萬字
本書以民國海軍的誕生、發展到最終告別歷史舞臺為主線,以其歷史功能的變遷為輔線,把這支軍隊置于20世紀前期中國大變亂、大變革的歷史大背景下,從軍事現代化和軍隊國家化的角度,全面介紹了民國海軍的前世今生,講述了它的輝煌與罪惡,同時為讀者展現了那個時代恢弘的歷史畫卷。
胡耀忠 ·專業史 ·19.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