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晚清帝國華麗的梁柱上,早已被白蟻蝕空。庚子年間,慈禧太后迎來了她一生最為煎熬的一年:海外有保皇黨搖旗,廣東有孫中山吶喊。東南諸省聯合互保,與清廷貌合神離。在朝廷主戰派的默許下,義和團迅猛蔓延,禍及京津。八國聯軍長驅入京,頃刻間京都蒙難。兩宮倉皇西巡,長達一年零四個月。李鴻章奉旨北上,與列強周旋談判,完成他生命中最后的政治使命。《辛丑條約》簽訂后,清廷刮骨療傷,實施新政,縫補已然千瘡百孔的大清王朝。
李克定 ·中國史 ·31.7萬字
三國,一個英雄輩出、戰爭不斷、烽煙四起的時代。三國,一個智計并出、連橫博弈、合合分分的時代。這是一部宏觀全景的歷史讀物,這是一部權威專業的歷史讀物,這是一部見解獨到的歷史讀物,這是一部生動有趣的歷史讀物。南門太守耗費30多年時間遍查史籍、分析史實,親訪百余處三國遺址遺跡,用正史的筆觸、全史的概念,幾易其稿,撰寫的皇皇巨作,為讀者講述三國的歷史真相!本書講述了漢中之戰、魏宮奪嫡、荊州變局、漢魏禪代、夷陵之戰、諸葛南征、蜀漢北伐、孫權稱帝、平定遼東、淮南三叛、三國歸晉、天下歸一等內容。其中,婦孺皆知的“空城計”,三國歷史上并沒有發生,但卻有趙云的“空營計”等歷史事實,歷來被文學藝術夸張虛構。本書從史實出發進行正本清源,還原歷史本來面貌,給讀者講述真實的三國歷史。
南門太守 ·中國史 ·31.7萬字
瑞士民族在國家生存、建立到發展的過程中始終存在著多樣性,而同時在整個歐洲大陸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瑞士民族矛盾則常常與國外矛盾、宗教矛盾等糾結在一起。瑞士在歐洲處于王朝統治時期時,就有一批渴求自由與平等原則的不同族裔的人奠定了一種共識基礎,形成了其國家的聯合體雛形。本書重點探討了瑞士通過制定中立政策,經過宗教改革與啟蒙運動的洗禮,成立了共和國,使其建立起一個具有現代性的“多民族的非民族國家”。
馬丁 ·民族史 ·31.7萬字
《史記選》一書融入了王伯樣先生一生研究《史記》的心血,迄今為止這部《史記選》仍是國內外出版的《史記》選本中學術水平最高的一種。這部書前的《序例》系統地論及司馬遷的生平,《史記》的偉大史學文學成就、深遠的影響以及版本知識等,是一篇有獨到見解的《史記》論,也是一篇富于啟示性的《史記》研究指南。本書在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和本世紀初都曾再版,此次擬作為優秀品牌叢書“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中的一種再版。
王伯祥選注 ·中國史 ·31.7萬字
袁同禮(1895—1965),字守和,中國現代圖書館、博物館事業的奠基人,被學界譽為“中國圖書館學的祭酒”、“中國近代目錄學的先驅”。《年譜長編》利用報刊、公文、書籍,以及袁家珍藏書信與眾多海內外檔案,逐日梳理出這位中國現代學術史上“中樞式人物”的一生行跡與學術交往,詳實呈現了中國學術現代化轉型、現代圖書館博物館事業奠基的恢宏歷程。雷強博士竭十數年之力,搜集整理了大量中、英、法文史料,逐條考源辨疑,詳加按語,整齊排比,成此巨制。其中2800多件手札、檔案,為初次整理披露,具有重要的文史資料價值。并編有人名索引,殊便查檢。
雷強撰 ·普及讀物 ·31.7萬字
近代是中國歷史上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從傳統向現代過渡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一段時期的歷史,《中國近代史十五講(修訂本)》邀請名家以專題講義的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近代中國通商口岸、近代中國著名實業家、近代中國中層社會、近代中國股市興衰、近代中國風俗流變、近代中國鄉村建設、近代中國災荒人禍等十五個大問題。不僅在選題上讓人耳目一新,而且兼顧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社會等各方面,力求反映中國近代史的不同層次與面相。
朱英 ·中國史 ·31.7萬字
如果說戰爭推動并造就了歷史,那么兵器就推動并造就了戰爭。崔佳編著的《一本書讀完人類兵器的歷史》將人類兵器發展的歷史用故事的形式加以講述,再現了人類兵器發展過程中的歷史事件,激發讀者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一本書讀完人類兵器的歷史》圖文并茂,是一本不多見的講述兵器發展歷史的圖書。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隨著本書的精彩內容,一起進入人類兵器歷史發展的隧道,去開始一場精彩刺激的旅程吧。
崔佳 ·普及讀物 ·31.7萬字
《黎東方講史之續.細說隋唐》以講史形式闡述自隋文帝建立隋朝至宋太祖統一五代十國建立宋朝之間的歷史。涉及的重要人物事件有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魏征、玄武門之變、安史之亂等。“細說體”在普及歷史的領域獨樹一幟,既有精彩生動的故事,又有精辟深刻的評論,使讀者在輕松的閱讀中獲得豐富的歷史知識。
趙建敏 ·普及讀物 ·31.7萬字
本書收錄了中外歷史影響最大、最有研究價值和最被廣泛關注的30多個歷史懸案,內容涉及失落的文明、帝王后宮、文化謎團、神秘寶藏等,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有助于讀者增長知識、開拓視野。
楊紅林 翟文明 ·普及讀物 ·31.6萬字
怨恨是主體受到客體刺激之后心情的一種委曲不平的抑郁狀態,主體主動搜尋刺激下產生的怨恨是為自生型怨恨,客體主動施加刺激下產生的怨恨是為他生型怨恨。自生型怨恨的出發點是主體自身的欲望,這種欲望主要包括尊嚴欲望、價值欲望、情感欲望、利益欲望;他生型怨恨的出發點是客體對主體的傷害,這種傷害主要包括尊嚴傷害、價值傷害、情感傷害、利益傷害。以先秦兩漢子書為代表的中國古籍對怨恨的發生邏輯、觀念基礎、規范原則、體察途徑、消除方式、控制措施、調節策略、疏導指向、治療藥石多有論述,形成了影響深遠的“中國古代怨恨觀”。
張磊 ·中國史 ·31.6萬字
國家的維系,有賴于資源的汲取。資源汲取的方式,對應著不同的國家治理模式。傳統中國國土廣袤遼闊,地域差異千姿百態,在當時落后的交通、簡陋的技術手段與信息能力的制約下,統治者如何在全國范圍內汲取資源呢?本書從重要性、稀缺性、交易費用、社會效果、國家的議價能力與多主體性等若干影響國家資源汲取模式的變量入手,結合開礦成本隨時間遞增的特點,通過豐富翔實的史料討論清王朝的礦產資源汲取情形,在揭示清代礦政之模式及其內在缺陷的同時,論述了彼時國家治理的若干重要原則與面向。以上述經驗事實為基礎,本書進一步聯系明清王朝對食鹽、絲綢、瓷器、馬匹等重要物資的汲取模式,結合15~18世紀國家轉型的大背景,通過對“中央全面決定機制”“猜忌型決策”“行政造‘息’”“事例原則”等概念的闡發,揭示清代國家治理的邏輯與困境。
溫春來 ·中國史 ·31.6萬字
本書以1940年8月至1941年7月國民政府首次設立的中央層級的專門糧食行政機關全國糧食管理局為研究對象,圍繞戰時糧食從“自由”向“統制”的重要過渡節點,對全國糧管局的成立發展、人員變動、糧政推行、互動博弈、作用發揮等進行全面考察。本書指出,創設全國糧管局既是日趨緊張的戰局下應對糧食危機的“應急性”手段,是支援抗戰的一次有益探索,也為糧食管理納入戰時經濟體制起到“緩沖”作用。而全國糧管局沒有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加之國民黨內派系斗爭、糧食危機進一步加劇,其不到一年即被裁撤而代之以糧食部,全國糧管局的某些政策為糧食部統制糧食奠定了基礎。
王榮華 鄭王薈 ·史學理論 ·31.6萬字
抗戰時期我國社會環境變化巨大,許多淪陷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較以往明顯不同。隨著時代主題、經濟狀況、民眾心態等因素的轉變,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實際上形成了一種新的演藝生態。在這樣的環境中,戲曲的生存、發展遇到巨大的挑戰,許多劇種的境遇呈現很大的差異。因此,針對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特殊環境中戲曲發展的探討,對于深化中國現代戲曲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書在論述角度的選擇上,沒有拘囿于戲曲藝術本身,而是從城市的大環境入手,以演藝生態與藝術發展的關系作為切入點展開探討。運用個案研究、數據羅列、現象分析等手段,對典型的劇種、藝人、劇目創作和演出活動等進行剖析。二、在深入研究歷史現象和戲曲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結合當下戲曲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體現以古鑒今的史學意義。三、抗戰時期梨園界涌現大量可歌可泣、跌宕起伏的動人事跡,所以本書也具有較為突出的可讀性。
管爾東 ·史學理論 ·31.6萬字
本書為“蔡東藩說中國史”的元史通俗演義,共六十回,從蒙古統一、伐金擴張,到汗系轉移、攻滅南宋,再到變亂頻現、惠帝失國,精彩演繹元朝將近100年間的史事。作者博采正史,間取稗官野乘,敘述平實流暢、有條不紊;自評自注,語言風趣,情理兼備。翻閱本書,如同一幅元代歷史畫卷緩緩展于眼前,時而金戈鐵馬,時而溫柔繾綣,時而內亂紛爭,時而忠奸博弈……讓人目不暇接,感慨萬千。
蔡東藩 ·中國史 ·31.6萬字
《“十二五”廣州大事記》是“廣州史志叢書”中的一種。本書采用編年體的形式,按時間先后順序記述了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間廣州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民生等方面的大事、要事、新事、特事,堅持存真求實、一事一條、文字簡潔的原則,客觀、全面、真實地反映了廣州地區“十二五”期間的建設成就。全書約30萬字。
廣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 ·地方史志 ·31.6萬字
作為一項獨特的救荒養民策,賑貸一直是數千年荒政實踐的重要面向,一定程度上維系了中國古代小農家庭農業的延續和發展。相比于其他救荒措施一樣,賑貸雖然也內嵌于封建國家的官僚制度和治理體系,因而可以用維護統治、鞏固政權和實現持續剝削等政治話語進行解釋,但它在制度文化、運行邏輯、機制設計等方面,均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災荒賑貸制度衍生于中國古代國家與農民的道義關系,同時推動著這種道義關系的不斷形塑。它以統治者對農民的道義責任為重要邏輯起點,以“仁”和“義”為核心評判準則。另一方面,在古代應急性救災舉措中,無償的賑給體現的是純粹意義上的救助,它與恩惠性的施舍并無二致,平價的賑糶則借助于市場機制,利用國家調控的價格向難以維持生計的貧民進行有條件的救助。
楊乙丹 ·專業史 ·31.6萬字
這是一套好讀、好懂、有溫度的世界史。翻開它,孩子們會發現世界歷史并不是一個個孤立的事件,而是有邏輯可循的完整故事:羅馬為何滅亡?歐洲是如何興起?世界大戰為什么會打起來?不僅僅講歷史故事,還講世界變化和發展過程中的原因,帶領讀者探究歷史本質,進行獨立理性的思考。讓孩子們分辨什么是美好、什么是邪惡,如何面對權利與欲望,如何保持真誠和善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歷史不是一塊冷冷的冰,而是一團燃燒的火。”押沙龍說,“我小時候就被這團火點燃過。如今我希望把這團火捧到孩子們面前,相信每個孩子都會愛上它。”
押沙龍 ·世界史 ·31.6萬字
本書以1927~1937年上海與北京的知識群體為研究對象,以報刊、檔案、日記、文集、年譜、回憶錄等為資料基礎,勾勒出現代中國城市知識群體的日常生活圖景。考察了知識群體所處的階層位置,及其在飲食、交往、休閑、服飾等日常生活的不同維度中發展出的旨在建構身份認同感與合法性的話語資源。對這些資源競爭的過程既促成了知識群體內部的分化,又催生了知識群體作為一個整體的階層意識與集體行動。
胡悅晗 ·中國史 ·31.6萬字
全書分兩編,第一編總論清史在史學上的地位和清史體例;第二編分為開國、鞏固國基、全盛、嘉道守文、咸同之轉危為安五部分,對清朝各個時期的史實進行了評述。全書內容充實、條理清晰、考證翔實,具有極高的學術深度,在清史研究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為現代清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孟森 ·中國史 ·31.6萬字
近代是中國歷史上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從傳統向現代過渡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這一段時期的歷史,本書以專題講義的形式,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近代中國通商口岸、中層社會、股市興衰、風俗流變、鄉村建設、災荒人禍等十五個重大問題。不僅在選題上讓人耳目一新,而且兼顧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外交、社會等各方面,力求反映中國近代史的不同層次與面相。
朱英 ·中國史 ·31.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