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魏斐德教授的史學名著《洪業:清朝開國史》講述了中國王朝史中極具戲劇性的歷史階段——1644年明王朝的落幕及后續20年清王朝的鞏固。作者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民族、國防諸方面的宏大背景之中,對一個帝國如何陷入困境、另一個帝國又如何重建秩序走向強盛的過程,進行了總體解剖與透視。在本書中,魏斐德希望通過清初對中華帝國秩序的重建來呈現的“洪業”,昭示在1840年鴉片戰爭西方勢力到來之前,中國社會業已發生的一系列重要變化。
(美)魏斐德 ·中國史 ·43.1萬字
11世紀時,在教皇的召喚下,一大支基督教軍隊闖入了地中海東部的伊斯蘭世界,占領了兩種信仰都奉為圣城的耶路撒冷。在這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之后200多年間,伊斯蘭世界和西方為爭奪圣地的統治權而爭斗,雙方都堅信他們在為自己的神服務。書中不僅描述了各次十字軍東征的大量軍事細節,作者托馬斯·阿斯布里奇還從政治、社會、宗教動機和人物入手,全面剖析了這段超過兩個世紀的沖突。尤其是,他從基督徒和穆斯林雙方的視角講述這段史詩般的斗爭,這在至今所有的十字軍史著作中還是頭一次。在作者激情洋溢的講述下,我們被帶入一個滿是傳奇英雄的世界,但他也不忘揭露充斥在那個時代的令人驚駭的暴力殺戮,并且清點了后世對這段往事的誤用和濫用。
(英)托馬斯·阿斯布里奇 ·世界史 ·43.1萬字
本書是作者繼《庫頁島往事》之后,又一部關注東北區域歷史、關注東北亞諸國關系歷史的代表作。作者放眼三千年的黑龍江流域史,重點關注300年來該流域上的重要人物與事件,著重檢討清代對黑龍江流域領土喪失的原因,有史料,有觀點,有感情,是一部難得的歷史非虛構作品。
卜鍵 ·地方史志 ·43萬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英等國共同出資三十多億美元,購買了一批物資,幫助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國家來救濟災民、恢復生產。中國也是受援國之一。國民政府為此成立了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簡稱行總),提出了“寓救濟于善后之中”的理念。1945-1947年,在行總領導下,中國先后開展了急賑、特賑、工賑、遣送難民等救濟活動及在農業、工業、交通、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善后事業。善后救濟事業的開展,賑濟了成千上萬的中國災民,也對中國戰后恢復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王春龍 ·史學理論 ·43萬字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主持撰寫的《民國史人物傳》,與《中華民國史》配套,更名為《中華民國史·人物傳》。本書選取自1905年同盟會成立至1949年中華民國結束,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代表人物一千余人,編撰各傳。該部以人為目,廣泛搜集傳主生平資料,傳主事跡以客觀敘述為主,力求史實準確,評斷公允,文字精練,真實可信,足以傳諸后世。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43萬字
通過這本小書,探討中國知識人群體在甲午戰爭之后的覺醒,對維新思潮、實踐的推動。由于現代知識體系在這個時候尚未真正形成,戊戌文人還帶有濃厚的尚未分化的士大夫情懷,因而他們一方面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育、進步,另一方面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引發一系列完全可以不必發生的沖突、意外,進而使一場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變革戛然而止。
馬勇 ·隨筆 ·43萬字
《長征記》以恢弘的氣魄和生動的筆觸,高屋建瓴地全面觀照了舉世聞名的長征的整體過程。從宏觀到微觀,從全景到特寫,作者立足高點、視野開闊,滿懷豪情又細致入微地對讀者做出詳盡的解說,娓娓道來的描摹同時,不乏激情澎湃的揮灑。作者深入到繁雜材料內部,在以往研究、介紹的區域之外,做了深入的述說與闡發,挖掘出更具深刻內涵的命題,對于提升人們對長征固有的認知,具有嶄新的意義。更為與眾不同的是,作者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的專家,常年處在軍史研究的第一線,接觸到大量有關長征的歷史文獻資料,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一些材料得以陸續解密,這就為作者們在本書中更加自如、扎實、全面、客觀地書寫人類歷史上這一偉大壯舉,創造了條件。這種近水樓臺的便利與分寸把握,不是一般作者可以具備的,故而,作者位于專業與文獻的雙重優勢,同時又是出版過軍事文學類著作,他們在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聯袂奉獻的這部軍事文學巨著,必將為2016年的圖書市場帶來耀眼的光芒。
曲愛國 張從田 ·中國史 ·43萬字
拜占庭帝國大概是世界上存在時間最長的國家實體,地跨歐亞非三洲,從公元330年定都君士坦丁堡算起,到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入奧斯曼帝國之手,長達1123年。拜占庭帝國是人類宗教文化時代典型的中世紀封建國家,基督教的主要分支“東方正教”為其國教。因為有始有終,所以,它又是中世紀國家最為完整的典型。它一千三百多年(包括亡國后二百余年)的文學,就是完整的中世紀文學典型。它的主體雖然是基督教教義籠罩下的文學,但它的文學思想異常復雜,幾乎蘊含了后世的一切文學思想;就主題而言,也幾乎蘊含了后世種種文學母題;在文學形式方面,則創造了除“影視文學”以外的一切文學體裁。
劉文孝主編 ·專業史 ·43萬字
陳其泰先生受教陳寅恪弟子劉節先生、師從史學大家白壽彝先生,主要在先秦兩漢史學、清代及近代學術史、20世紀中國史學領域耕耘,《陳其泰史學萃編》是他三十余年勤勤懇懇治學的結晶。《陳其泰史學萃編》全書共九卷,約300萬字,包括《學術史沉思錄》《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史學與民族精神》《清代春秋公羊學通論》《中國近代史學的歷程》《再建豐碑——班固與漢書》《梁啟超評傳》《范文瀾學術思想評傳》。全書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和重大創新。《陳其泰史學萃編》是對時代需要的回應。陳其泰先生的著作通過更加準確評價優秀史家、史著的成就,增加了我們對中國優秀文化傳統豐富蘊涵的了解,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認識中華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偉大創造力。陳其泰先生滿腔熱忱,對民族和國家的赤子之心字里行間可見,這種家國情懷是中國傳統優秀士人精神的薪火傳承。
陳其泰 ·史學理論 ·43萬字
本卷講述的1947年到1949年的相關內容。作者除了全面搜集和利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所藏民國檔案、有關地方檔案館的檔案資料、全國政協和各地政協有關歷史資料,以及國內收藏的大量民國書籍報刊,還廣泛參考了臺灣地區和國外出版的相關資料、著作、文章,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還原民國歷史的本來面目。
李新總主編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 ·中國史 ·42.9萬字
歐戰后的歐洲,人們對社會文化危機的反省,存在兩個取向:一是以馬克思主義為代表,主張無產階級的社會革命;一是反省現代性,它集中表現為非理性主義思潮的興起,批判理性對人性的禁錮,轉而強調人的情感、意志與信仰。長期以來,學術界對于馬克思主義及社會主義思潮東漸的研究,成果豐碩,而對于反省現代性思潮在中國的反響,研究卻十分薄弱。
鄭師渠 ·史學理論 ·42.9萬字
《佛坪縣志(1990~2010)》分為二十六編。有總述;大事記;第一編行政建置;第二編自然地理;第三編秦嶺四寶;第四編中藥材;第五編人口;第六編農林水牧;第七編工業;第八編商貿業;第九編旅游;第十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第十一編交通郵電;第十二編財稅金融;第十三編經濟綜合管理;第十四編中共地方組織;第十五編地方人民代表大會;第十六編地方人民政府;第十七編地方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八編群團組織;第十九編審判檢察;第二十編軍事;第二十一編綜合政務;第二十二編教育體育科技;第二十三編醫療衛生;第二十四編文化文物廣播電視;第二十五編社會;第二十六編人物。
佛坪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地方史志 ·42.8萬字
本書從近代西方基督教全球傳教史的視野重新探討了太平天國意識形態的基督教來源,揭示了太平天國跟千禧年主義和末世論的密切關系,尤其洪秀全跟啟示錄神學、洪仁玕跟新教傳教士“基督教文明觀”的關系。全書共分五章:“由宗教革命引起的宗教戰爭”、“別樣的基督教”、“太平天國與啟示錄”、“千禧年主義及其中傳”、“一個基督教國家的現代化方案”。本書基于大量的文本對照、比較和分析,反駁了許多流行的看法,提出了新的觀點。
周偉馳 ·中國史 ·42.8萬字
上海人民出版社建軍90周年獻禮書“解放戰爭”系列之一。此為《決戰:中原西南解放戰爭1945~1951》,作者為著名軍史專家、《北上:黨中央與張國燾斗爭始末》作者劉統。用流暢的筆觸講述了中原野戰軍,也就是眾所周知的劉鄧大軍,根據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從配合重慶談判的上黨戰役、黃河歸故斗爭、堅持中原、突圍中原,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戰略進攻序幕。可以說,中原解放的過程,特別凸顯了毛澤東高人一籌的戰略思想和戰術。
劉統 ·中國史 ·42.7萬字
本書選收滿運龍、李劍鳴教授等中青年學者關于美國早期史研究的代表性論文,就美國革命等主題進行了重新研究,均有新課題、新視角、新材料等特點。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美國史研究的新進展。
楊玉圣 ·世界史 ·42.7萬字
本書深入檢視了由古至今的9場里程碑式的戰斗——讀者將從兵微將寡的希臘人擊敗薛西斯奴隸大軍的薩拉米斯戰役開始閱讀,體驗科爾特斯對墨西哥的史詩征服,最終一直閱讀到關于越戰期間春節攻勢的情形。通過本書,維克托·戴維斯·漢森向讀者們揭示了,為何在貫穿整個歷史長河的漫長年代中,西方軍隊始終是地球上最致命、最有殺戮效率的軍事力量。
(美)維克托·戴維斯·漢森 ·世界史 ·42.7萬字
為了回顧自己的百年人生,給世人一個最終的交代,季羨林先生邀請蔡德貴教授協助自己進行口述歷史的工作,系統的、全面的、客觀的、真實的講述他的人生經歷。本書版本幾乎原樣保持了季羨林先生的談話,僅對部分重復談及的內容進行了刪減。講述了家庭生活中與嬸母、夫人彭德華相處的細節,留德期間與伊姆加德的交往經過,以及人們非常關注的與前后幾位秘書的交往經過。那些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你想知道的,你沒有想到的,都在其中。
季羨林口述 蔡德貴整理 ·口述史 ·42.6萬字
中國國家圖書館中文古舊地圖收藏首屈一指,本書在對國家圖書館所蔵中文古代地圖進行整理和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相關材料,對中國古代各專題地圖的發展脈絡進行深入探討,并以此為基石,從國家圖書館藏中文古地圖中揀選出可以代表各專題地圖發展脈絡的地圖加以專門介紹,由此更為全面、綜合地展現中國古代地圖的發展脈絡。本書共收錄國家圖書館輿圖組組員論文59篇,從國圖的業務工作、古舊輿圖的全面俯瞰、專題輿圖的源流考辨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傳統輿圖的面貌,也介紹了國家圖書館長期以來在輿圖方面的工作情況。
白鴻葉 翁瑩芳主編 ·文物考古 ·42.6萬字
本卷內容時間自1912-1923年,敘述了中國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建立這一時期的基本社會狀況。這時期的主要事件有北洋軍閥統治、袁世凱稱帝以及護法戰爭,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兩次直奉戰爭以及這期間北京政局的動蕩等,在此廣闊的背景下,作者敘述了民初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狀況,描述民初經濟的黃金時期極其起伏的復雜情況,說明中國傳統經濟在向現代經濟轉型過程中仍然步履艱難。
汪朝光 ·中國史 ·42.6萬字
“不平等是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過程中的一種動態現象“——我們所有人都是從平等主義的狩獵者或采集人進化而來,然而,為什么我們中幾乎所有的人卻又在那些富裕的人的掌控之下?兩位作者接續雅克·盧梭對人類社會不平等現象的探討,在人類起源、人種擴散、社群聚合、國家出現直到近代工業化之前的宏大歷史背景下,探索不同時代、不同地區社群中社會邏輯演變;本書系統建構了人類社會從原始人群到奴隸制、君主制乃至帝國階段發展歷程中“觀念世界”發揮作用的內在規律,廓清人類社會種種不平等現象的實質。
(美)肯特·弗蘭納里 喬伊斯·馬庫斯 ·世界史 ·42.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