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創意城市學刊》原名《杭州學刊》,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及所屬部門的專題性工作調研的成果以及杭州市社會科學成果發布的平臺。改版后,學刊突出創意城市研究主題,致力于創意城市學學科建設,突破地域局限,集聚學術力量,為創意城市和創意文化建設做出積極努力。學刊主要設有特稿、創意經濟研究、創意文化研究、創意社會研究、創意人才研究、創意城市研究、創意小鎮研究、政務創新研究、治理創新研究、歷史文化研究等欄目。
杭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 杭州市社會科學院編 ·歷史地理 ·19.2萬字
索馬里位于地中海—蘇伊士運河—紅海重要國際航運通道,靠近中東和歐洲,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索馬里雖多年飽受戰亂之苦,但遼闊的土地、長達3300多千米的海岸線、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賦予了其巨大的發展潛力。中索友好關系源遠流長,明朝鄭和在第五次下西洋時曾訪問過包括木骨都束(今摩加迪沙)等在內的索馬里的幾個城邦。索馬里是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東非國家,雙方合作穩步發展。本書全面介紹和分析索馬里的歷史、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以及外交等,對于廣大讀者將大有裨益。
安春英 顧章義編著 ·歷史地理 ·19.1萬字
本書是一部大部頭的著作,涵蓋了作者研究明朝長城沿線政治史至少十余年來的思考。全書以長城內外為中心,將明王朝的政治、軍事格局鮮明、翔實地描寫出來。書中作者提出了若干新穎的概念和觀點,比如提出洪武初年的“內斂型王朝國家”、洪武時期王朝國家的“差序疆域”、仁宣時期“內政本位”取向與“收縮型王朝國家”等。在整個歷史以及中西方比較的視角下,來看明王朝國家的地緣政治,有非常宏大的格局和視野。本書史料極為翔實,以《明實錄》為例,基本已消化吸收了與相關主題的所有資料。
趙現海 ·中國史 ·50.8萬字
13—14世紀,蒙古統治下的元朝和伊利汗國關系密切,交流頻繁,這一時期中國文明對伊朗產生了強烈的影響。本書聚焦蒙元時代中國西遷伊朗的移民群體,以及元朝和伊利汗國之間的使者,考察他們為中華文明西漸所做的貢獻。本書還重點討論了中國物質文化在伊朗的傳播,揭示出中國文明的影響更多體現在物質文明層面,“中國制造”為改善古代世界人民的生活質量貢獻了巨大力量。
陳春曉 ·中國史 ·27.8萬字
2016年3月,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和日本笹川和平財團共同啟動“歷史認識與中日關系的未來——中日有識者的戰略對話”研究項目,力圖通過中日學者共同考察中日關系的歷史,就1931~1945年中日戰爭的原因及背景,以及戰后中日關系的發展狀況達成一定共識,然后在雙方關于歷史認識的共識基礎上梳理兩國面臨的現實問題,并就未來中日合作關系進行探討。本書為該項目第一階段研究成果的匯編,計有中方學者執筆的七篇文章和日方學者執筆的八篇文章。
于鐵軍 汪朝光主編 ·中國史 ·22.9萬字
巫蠱之禍是西漢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其中涉及漢武帝一朝的政治斗爭,諸子奪嫡等明爭暗斗。這場重大的歷史事件的真相由于史料的缺乏,成為一個未解之謎。本書作者利用史料和現有的研究成果,對歷史的空白進行了大膽而富有創建的論證猜想,重審巫蠱之禍的來龍去脈,揭示其中的真相,提出了無法證偽的新視角。
譚木聲 ·逸聞野史 ·19.4萬字
《西北民族論叢》以“西北民族”為研究重點,主要方向為西北民族史與民族關系史、西北民族與鄰國交流史、西北民族宗教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地區自然環境與社會發展研究等。從學科來講,西北民族研究不僅涉及歷史學中的民族史、中外關系史、歷史地理、歷史文獻學、科技史、文物考古等學科;而且也涉及民族學、社會學、地理學、法學、經濟學等人文社會大學科,反映了海內外相關領域的最高研究水平。
周偉洲主編 ·民族史 ·32.9萬字
本書內容通俗易懂又不失學術性,力圖從考古學視角探尋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內容涵蓋:考古學視角下的“中國”誕生史,中國文化美好象征符號——“鳳”的考古發現;以考古學實證說明民間傳說“禹會諸侯于涂山,執玉帛者萬國”的真實性;以瑪雅文明著名城邦洪都拉斯科潘遺址的“中國龍”介紹中美洲文明與中華文明的關聯;日本考古簡史;等等。本書不僅包括中國的考古發現,還將中國歷史文化放到世界大背景中進行分析,圖文并茂,生動有趣,讀后能夠更深刻地認識中華文明的起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離退休干部工作局 首都圖書館編 ·文物考古 ·13.6萬字
關于抗日戰爭時期基督宗教的信仰與實踐的資料散落于國內外各檔案館和圖書館中,查找起來十分不易。本書是作者在多年中國基督宗教近代史研究中收集的相關文獻中的匯編,共計150余篇,按不同主題進行分類,以供研究者參考、使用。同時每篇文獻前均撰寫有包含作者簡介、寫作背景、輯選原因等內容的編者按,文集后附有同時期相關參考文獻目錄,在整本編著前摘編者還撰寫了一篇有關該主題的詳盡研究報告作為導讀,通過上述努力,期望該著作能夠成為研究該主題的重要工具書。
唐曉峰 李韋編 ·史料典籍 ·44.7萬字
印度尼西亞地處赤道,擁有17000多個島嶼,被譽為“纏繞赤道兩旁的翡翠”,亦稱為“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為第三大發展中國家,擁有龐大的年輕勞動力人口、豐富的自然資源、多元包容的文化,現已成為新興經濟體中一顆耀眼的新星。本書以最新資料,全新視角,全面介紹和分析印度尼西亞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和外交等,對于廣大讀者將大有裨益。
許利平 劉暢 薛松 ·歷史地理 ·31.2萬字
1980年,南開大學歷史系創辦《南開史學》,在學界頗有聲望。后停刊。本次復刊,內容以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為主,以考古學與文物研究為輔,以刊發原創性、前沿性論文為主,兼以書評和讀史札記。本刊強調以“南開史學”為主要特色,突出“實學”的研究風格,以社會史和思想史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帶動研究領域及題目的變革,具有鮮明的南開特點。
江沛主編 ·中國史 ·21.7萬字
本書主要講述了自周族公亶父遷居岐山起,至周公旦病逝之間百余年波瀾壯闊的周人歷史,以及平行時間線下武乙至帝辛幾代商王之間的晚商故事。作者以通俗詼諧的語言,按時間順序梳理了中華文明早期歷史的晦暗經過,向我們講述了小邦周是如何率領本邦及諸多小方國,推翻了熱衷神祀、人牲的商朝,之后革新天下、分封諸侯、制禮作樂。周的種種制度理念成為孔子畢生思想追求的人文淵藪,商周間的歷史變革則塑造了華夏文明的基本樣貌。
高蟲二 ·中國史 ·20萬字
本書中的文章長短相宜,濃縮了作者幾十年來的田野考古、學術之旅與生活經歷。其中有考古發掘古墓的故事,有尋訪古跡的經歷,有考古人在天寒地凍中摳泥巴的苦,有與同事們出長差做項目時共同生活的樂,以及自己與家人、友人之間的溫馨故事,等等。
賴非 ·文物考古 ·7.9萬字
第二次世界大戰也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以德、日、意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仆從國為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戰爭范圍涉及亞洲、歐洲、非洲以及大洋洲,波及太平洋、大西洋以及印度洋,先后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爭,傷亡9000余萬軍民,是人類歷史上規模很大的世界戰爭。《二戰全史》匯集了大量的珍貴歷史資料,力爭完整重現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過程,詳細解讀前因后果,客觀點評政治經濟,撥開迷霧,還原歷史真相,破解重重謎團,不僅從宏觀上講述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而且從細微之處著眼,努力搜尋歷史的蛛絲馬跡,為讀者呈現出不一樣的全史。
《二戰全史》編委會 ·世界史 ·22.3萬字
蔡以忱(1899-1928)生于湖北省黃陂縣蔡家榨白家嘴。湖北省立第一師范畢業,中華大學教授。曾投身五四運動與大革命運動,1923年經董必武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10月25日在湖南澧縣壯烈犧牲,新中國成立后被追認為革命烈士。這是第一部關于革命烈士蔡以忱的長篇傳記。作者利用在海內外搜尋的原始檔案,左圖右史,情文并茂地還原了傳主“鑄劍”精禽、農運領袖與秋收起義風云人物史實;納百家言,尋訪民間譜牒與知情人士,獨家描述了這位清官后裔、理學世家、大學教授走出“象牙塔”,追求真理、為民請命的心路歷程,謳歌了傳主在大革命熔爐里,鐵血鑄就正義劍魂的悲壯人生。此次再版增加了近幾年作者收集的一些全新資料,修訂原版存在的問題。
裴高才 肖咸炎 ·中國史 ·21.1萬字
本書共五章:(1)紹興歷代地方志和雜史的考察,系統闡述自漢代至民國時期地方志書的內容及其影響。(2)考察清代以前紹興史學論著,對其作者、內容及其對學術界和社會思潮等的影響進行探討,對以紹興為學術重心的宋學進行考察,闡釋其史學觀念及其內在緣由。(3)考察以黃宗羲、章學誠、萬斯同等為代表的浙東經史學派的史學經世思想,并將其與乾嘉學派進行比較研究,探查其經世致用思想產生發展的原因及對以后史學發展的影響,探求從經世史學到新史學、民族主義史學以至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演變脈絡。(4)考察魯迅等人的古史輯錄和編纂工作,探求紹興史學發展與地方學者鄉土意識的關聯,尋求學術發展與地方人文精神、社會環境的內在聯系;闡述羅家倫等人的史學觀念和教育思想,探求以羅家倫為代表的現代資產階級史學教育家的學術理念,闡述他們在近現代學術發展史中的重要影響。(5)闡述以范文瀾為代表的紹興現代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學術撰述活動,將其與蔣廷黻、錢穆、傅斯年等同時代學人進行比較研究,考察其內在異同。
羅衍軍 ·中國史 ·20.9萬字
本書為“失落文明”系列之一,榮獲2018美國考古學會受歡迎圖書獎。地中海歐洲繁榮的希臘和羅馬文明的發展并不是孤立的,在他們的北邊,從大西洋到烏拉爾,未開化的人們居住在河谷、山脈、平原和海岸邊。這些人的故事雖然幾乎只能通過考古對其居住地、祭品、紀念碑和墓葬的發掘才為人所知,但卻與偉大的文化和城市文明一樣引人注目。通過對這些人的最新發現、對相關慶典、旅游景點甚至政治活動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精彩的歐洲史前社會,實際上與現代相呼應。從石器時代到羅馬帝國在西方的崩塌,本書介紹了野蠻人的歷史,介紹了他們不斷進步的技術成就以及獨特行為,他們的歷史很晚才被文字所記錄,而且多數是以二手記錄形式存在。本書著重介紹了對野蠻人的重要發現,作者彼得·柏伽基通過對古代社會長期持續發展、對古代社會性質的現代理解的介紹,結合古代社會留下的豐富遺產對這些發現進行了敘述。本書由權威學者面向大眾寫作,內容全面,簡潔易懂,圖片精美,能為對遠古歷史、人類文明,以及歐洲、世界史感興趣的讀者帶來知識和趣味,補充并豐富國內讀者對“野蠻人”的認知。
(波蘭)彼得·柏伽基 ·世界史 ·11.6萬字
一本書看懂九大文明歷史!爆笑三分鐘,吃透世界史!百萬暢銷書作者“超萌賽雷”,電影式全場景再現九大文明歷史場景!超立體、超生動、超有趣的全彩漫畫世界史!多地學校、書店大力推薦,老少咸宜的課外歷史讀物!人類文明的火種,埋藏于黃沙的秘密,夢里的空中花園,海盜的祖師爺,上帝的第一批信徒,西方文化的搖籃,神秘多樣的異域風情,偉大的征服者和海洋之神的國度……賽雷全彩漫畫世界史第三部,賽雷用爆笑的風格畫出扎實的歷史事實。,9個別人不知道的世界文明歷史的故事,勾勒出世界文明歷史的面貌,讓你在哈哈大笑中通曉世界歷史知識,幾乎每頁都有會心一笑的梗,是一本適合全家一起看的全彩漫畫世界歷史。
賽雷 ·世界史 ·2.4萬字
本書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共294卷,其敘事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北宋)司馬光撰 鄔國義校點 ·中國史 ·356萬字
《中國社會史》是呂先生的重要史學論著之一。全書以農工商業、財產、錢幣等十八個講題為經,以時間為緯,對我國歷史上重要的社會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作了深入而系統概括的論述,歷來是學習和研究中國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參考專著。其所論述的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及各項制度,大都從遠古社會一直敘述到民國時代,也就是作者生活和寫作的現當代,具有通貫古今、追溯源流、詳其流變的特點。
呂思勉 ·專業史 ·52.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