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由17篇專題論文改寫而成,現有十三章,分為四編,大致圍繞敦煌吐魯番文獻而展開。分為律令制度、社會經濟、學術與教育、占卜與歷日四編,具體內容涉及:唐尚書六部二十四格初探、敦煌出度文書所見唐代度牒的申領與發放、敦煌吐魯番文書所見唐代“三賈均市”的制作與實踐等。
趙貞 ·文物考古 ·26.3萬字
本書是史學泰斗呂思勉所著《復興高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再版,全書分緒論、上古史、中古史、近代史、現代史、結論六篇,書中呂思勉先生用簡潔流暢的文字對上古至近代中國的政治、地理、社會、文化等做了全面、簡明的敘述。文字平實易懂,條理清晰,見解新穎獨到。本書是首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也是一部能讓人快速了解中國歷史的劃時代巨作,被海內外讀者譽為“一本書讓你讀懂五千年中國史”。
呂思勉 ·中國史 ·23.1萬字
《湖州傳》是“絲路百城傳記”系列叢書之一。作者以詩意的筆觸,寫出作為絲路帶上的文化名城湖州:湖州的地氣糾纏,將絲綢氣質吟成百代史詩,將夏商古瓷譜成長調短韻,將筆韻風華做成文字大略;這里空氣清爽,乾坤干凈。彎彎河面,浮動著江南民居的倒影,緩緩蠕動的舟楫存載著信念之火,黑白依偎中自創一種風水人格。大大小小的家居庭院時時布竹,用藝術外殼護持家園,憑松蘭竹菊自成法度,是文化人胸藏的江南園林。湖州的街面路途透著歷史的光澤,散落一種不存戒心的美;時尚躲進深巷,新城大道夾帶古風秘笈,濱湖風情與藤蔓古墻,各自孕育著文化的繁榮。
張加強 ·歷史地理 ·23.6萬字
為反映和記錄《中華思想通史》項目研究進展,充分展示項目參與人員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思想通史﹥項目實施方案》和編委會統一部署,編委會辦公室組織出版《中華思想史研究集刊》。《中華思想史研究集刊》以每年一屆的中華思想史高峰論壇會議論文集為基礎,每年出版1集。本書為第2集
《中華思想史研究集刊》編委會 ·中國史 ·36.5萬字
繁華盛唐,衣冠縉紳,終是狂瀾難挽。“五代十國全史”全套八部,唐末五代通俗說史類作品,以史料為本,用縝密的邏輯分析和生動幽默的筆觸,道盡這一紛爭不斷、波譎云詭的重要歷史時期。重點敘述從唐末黃巢起義,到宋滅北漢的一百多年間(875—979年)發生的各種重大歷史事件,包括黃巢起義、梁晉爭雄、五代更替、十國興起、趙宋統一等,詳細解析其始末緣由,全景描繪唐宋間五代十國大亂世。全套八部,分別是《黃巢起義》《萬馬逐鹿》《朱溫稱霸》《大唐末路》《后梁帝國》《后唐三朝》《契丹強橫》《三賢帝時代》,本書系第五部《后梁帝國》。
麥老師 ·中國史 ·34.2萬字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作者張高評教授研究《左傳》四十余年,學術心得積累無數,現取精用宏,粹選《左傳》名篇二十四,分敘事、辭令、議論三大單元,每單元分原典、為便利讀者,分原典、鑒賞、評林、語譯四大欄目,尤以鑒賞一欄彰顯作者學養和功力。該書原名《左傳英華》,取韓愈《進學解》“含英咀華”之意,現納入道善文化公司“人與經典”叢書系列,以原典命名。該書脈絡清晰、難易適宜,實為初學者研讀《左傳》的階梯,探索《春秋》的津梁。
張高評 ·史家名著 ·23.3萬字
本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自道光至清末的《尚書》學者及其著作,既側重專人、專書的個案考察,同時也力圖把握《尚書》學之流變以及時代學術之總體特征。《尚書》是清代經學研究的熱點。在清代中前期,閻若璩、江聲、段玉裁、孫星衍等人以考據學方法治《尚書》,取得了重大成績。自嘉、道以降,隨著世運時風的變化,《尚書》學又有了新的內容,呈現新的特色。雖然不如中前期一般名家輩出、成績豐碩,但仍是《尚書》學史上值得關注的問題,有系統研究的必要。同時,這些新的內容、新的特色又鮮明地體現了當時的時代特征,對此加以探討,又有助于全面把握當時的學術潮流。
劉德州 ·中國史 ·30.4萬字
《多彩的雅典娜》是歷史學家徐松巖先生多年治古希臘歷史之成果的集合。徐松巖教授翻譯了希羅多德《歷史》、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色諾芬《希臘史》等三部古典歷史著作,多次前往希臘進行實地調研和考察;同時,他致力于古希臘歷史的研究,從考察古代經濟狀況入手,深入探究了奴隸制、希臘早期居民源流、海上拓殖、城邦的起源和政制、邦國關系等問題。本文集共34篇文章,全面反映了徐教授幾十年來研究和翻譯古希臘歷史的成果,及其對古典時代希臘人經濟觀念、政治思想、海洋意識的獨特理解。
徐松巖 ·史學理論 ·32.1萬字
本書從國際關系的角度切入太平天國運動(作者稱為內戰),特別著重英美各國在外交與軍事上對太平天國戰事的影響,著力呈現出中國的統治者和其民眾的命運如何受到英國外交與商業利益的擺布,如何受到太平天國本身的非正統宗教和政治理念影響。書中作者將清軍統帥曾國藩和太平軍領袖洪仁玕作為討論的核心人物。原著獲2012年度坎迪爾獎(CundillPrize)。
(美)裴士鋒 ·世界史 ·29.4萬字
讀完三國,要看兩晉十六國——中國歷史上最亂的年代。本書從公元265年西晉開國寫起,到公元439年北涼滅亡為止,其間174年,包括了西晉、東晉十六國、北魏初年、南朝宋四個階段。全書涉及七十多個國家,近兩百名國君,三百多個性格鮮明的將臣謀士,四百多場戰爭,一百多場政變,四十多個典故,大小權謀計策不計其數。文中有許多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對當時社會形勢以及未來發展的精辟論述和分析,也有失敗者對經驗教訓的總結和反思。當然也少不了悲壯與豪情的故事,感慨與激昂的場景。這是一部歷史大劇,是一個群雄匯聚的舞臺。
張軍 ·中國史 ·27.2萬字
這是年過古稀的評書名家連麗如每周六下午在北京評書宣南書館現場評說《三國演義》第二部分的合集,共30回。全輯共三十回,從曹孟德大破呂布一直講述到董國舅密受衣帶詔,期間囊括了挾天子令諸侯、孫策創江東、轅門射戟、戰宛城、馬踏青苗、拔矢啖睛、白門樓、許田射獵等諸多經典橋段,為聽眾生動還原了波瀾壯闊的三國歷史。
連麗如口述 李濱聲插圖 ·普及讀物 ·30.5萬字
西南聯大前后八年多的辦學,在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上,卓有成效,公認創造了中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其中單就地理學而言,就出版了數部具有開拓性意義的地理學專著,發表了諸多地理學方面的論文,成為近代地理學史必須關注的重要學術成果。本書所編的即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五大地理學教授張印堂、洪紱、林超、陶紹淵、鮑覺民的部分地理學術文章,以此來認識西南聯大學術研究的特色,是研究近代地理學史的重要史料。
肖雄 ·歷史地理 ·23.6萬字
本書是原國民黨將領關于抗日戰爭七七事變之親歷記錄。本書原書名為《七七事變》,叢書名為《正面戰場:原國民黨將領抗日戰爭親歷記》,2013年1月由我社出版,原書號為ISBN978-7-5034-3698-7,現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的要求,將該書納入《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叢書重新出版,只是版式重新設計,內容不作改動。特此說明。盧溝橋反侵略的槍聲,吹響了中華民族抗日的戰斗號角,由此展開了偉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戰爭。本書包括了七七事變和駐平部隊的抵抗、平津路抗戰、平綏路抗戰、平漢路抗戰、津浦路抗戰等重要抗戰情況。
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史 ·22.9萬字
南北朝時期,群雄割據、時局混亂,游牧草原的拓跋鮮卑一族乘勢而起、統一中原,建立起一個以中原禮樂治邦的神奇王朝。《神奇的北魏》以魏晉南北朝為歷史背景,以史料為基礎,人物為主線,生動描述了鮮卑族拓跋氏邊地南遷、內附中原、建立北魏、與南朝劃江而治、稱雄東亞及至最后融合于中華民族的歷史。濃墨重彩地記錄了道武帝拓跋珪建國稱帝、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馮太后臨朝稱制推行改革、孝文帝元宏漢化改革、宣武帝元恪鐘離之戰、六鎮兵變、爾朱榮崛起、北魏分裂、高歡和宇文泰分庭抗禮等歷史事件。本書對戰爭謀略、官場政治、宮廷權術均有涉及,是一部寫給大眾的北魏斷代史通俗讀本。
張小泱 ·中國史 ·24.8萬字
亞洲的歷史是由水域塑造的歷史。在《奔騰不息:雨、河、岸、海與亞洲歷史的塑造》一書中,歷史學家蘇尼爾·阿姆瑞斯通過亞洲的雨水、河流、海岸和海洋的故事,以及試圖控制它們的氣象觀測員,工程師和農民的故事,重新審視了亞洲的歷史。從印度的角度來看,他展示了對水的夢想和恐懼如何塑造了政治獨立和經濟發展的愿景,激發了人們通過水壩和水泵重塑自然的努力,并扭轉了國家內外的緊張關系,為讀者思考亞洲歷史進程提供了新的視野和啟發。
(印)蘇尼爾·阿姆瑞斯 ·世界史 ·23.7萬字
“英格蘭史六部曲”是歷史作家彼得·阿克羅伊德的代表作品,包含《帝國基業》《都鐸王朝》《叛亂年代》《革命世紀》《君臨天下》《革故鼎新》共六卷。它以恢弘的筆觸書寫出這個傳奇國家所經歷的歷史進程:這個曾經封閉的島國,如何借助宗教改革、議會制度、技術與思想的革命,以及貿易與殖民擴張,一步步成為一個領土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國;以及在帝國衰微的今天,它又如何重新在戰后的新秩序中定位自己,并且繼續影響著世界。阿克羅伊德的寫作傳達出他對這個曾在人類文明中居于頂點的國家的深刻眷戀,既鑄就了一部大國崛起的奮斗史和創新史,也成就了一部輝煌的民族史詩。《革故鼎新》是阿克羅伊德“英格蘭史六部曲”收官之卷,隨著維多利亞女王的駕崩和英軍在第二次布爾戰爭中暴露出來的慘狀,大英帝國衰亡論開始甚囂塵上:它先后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為自身的戰略失誤付出慘痛的代價,又在民族獨立的浪潮中失去了自己的殖民地。大英帝國似乎已經日薄西山。但隨著20世紀的進展,英國依靠著自身的力量完成了工人階級的崛起、婦女選舉權的普及、福利國家的建設,它也見證了布盧姆斯伯里團體的繁榮、披頭士的流行與殖民地人民的擁入。這個經歷過興盛與衰亡的古老國度,又將在21世紀的新秩序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英)彼得·阿克羅伊德 ·世界史 ·30萬字
本書包括生活用品、衣著服飾、美味佳肴、蔬菜水果、良辰佳節、民間風俗、官銜職務、俗語諺語、稱謂沿襲九大部分內容。涉及兩百多個發明、發現、發展故事與史實,涵蓋生活方方面面。有妙趣橫生的典故傳說如“壽桃”“混帳”“萬歲”等,也有豐富的娛樂生活。既可得知傳統民俗的流傳,又可知悉人間萬事的變遷。作為生活中的細節和常識,本書將帶你進入歷史隧道,分享有趣的新鮮事,為你增加茶余飯后的談資。
諸葛文 ·隨筆 ·21.8萬字
本書精選西方重要英文文本資料,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之進行介紹乃至解讀,力圖多層次、全方位地揭示西方中世紀時期在經濟、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社會生活諸方面的基本狀況與特征,從中透顯出西方歷史的演進脈絡、流變趨向乃至發展規律。各卷所選的篇目,既有對某文獻的全文收錄,也有對某文獻核心部分的截取。每篇文獻后還開列了一些相關問題的研究著作,引導讀者延伸閱讀,并作進一步的探究。
孟廣林 孟廣林 ·世界史 ·24.8萬字
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在傳統中國的話語體系中,代表著兩個極端的人生處境。在這兩個極端的人生處境之中,“憂其民、思其君”,對家國天下的關懷不因身份之改變而改變。這種頑強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自誕生以來就不曾被中斷的原因所在。本書從器物而起,窺探器物之下的先秦文化符號;至諸子層面,尋找支撐五千年不曾斷裂文明的精神內核;終于秦漢之際的烽火,發現中華民族風骨之所在。在用散文一般的文字娓娓訴說公元紀元之前歷史的同時,將中華民族傳承五千年的精神進行深入的剖析;又將這些深層次的精神指引,用通俗易懂的語句呈現于紙面,為讀者掀開歷史的迷霧,發現在歷史中傳承著的中國文化。
章夫 ·隨筆 ·20萬字
陳其泰先生受教陳寅恪弟子劉節先生、師從史學大家白壽彝先生,主要在先秦兩漢史學、清代及近代學術史、20世紀中國史學領域耕耘,《陳其泰史學萃編》是他三十余年勤勤懇懇治學的結晶。《陳其泰史學萃編》全書共九卷,約300萬字,包括《學術史沉思錄》《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歷史編纂與民族精神》《史學與民族精神》《清代春秋公羊學通論》《中國近代史學的歷程》《再建豐碑——班固與漢書》《梁啟超評傳》《范文瀾學術思想評傳》。全書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和重大創新。《陳其泰史學萃編》是對時代需要的回應。陳其泰先生的著作通過更加準確評價優秀史家、史著的成就,增加了我們對中國優秀文化傳統豐富蘊涵的了解,有助于我們更加深刻認識中華文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偉大創造力。陳其泰先生滿腔熱忱,對民族和國家的赤子之心字里行間可見,這種家國情懷是中國傳統優秀士人精神的薪火傳承。
陳其泰 ·史學理論 ·3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