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巖波日本史”第六卷。將日本史置于世界歷史發展的框架之中,記述了從十七世紀初德川家族開設幕府起,直至明治維新前這段時間的日本歷史,即江戶時代的日本歷史。這一時代最大的特點是制度的持續與穩定和文化的多元與創新。將軍、大名、家臣構成了幕府統治的基礎,實現了由武斷向文治的轉變。在穩定的社會環境中,生活藝術、繪畫、戲劇、學術教育得到長足的發展。本書語言簡練通俗,能讓普通讀者對江戶時代有較為全面的認識。
(日)深谷克己 ·世界史 ·10.6萬字
第27屆“山片蟠桃獎”獲獎作品。本書所講述的,是東京成為現代日本首都之前的故事。在1868年之前,它還不叫東京,彼時這座城市一直被稱為江戶。江戶城始建于1590年,德川家康在這里建立了德川幕府,由此開始了它的繁盛時期。作為日本貿易、經濟和城市文明的中心,江戶直到1868年才演變成東京,成為日本的現代首都。德川幕府為何選擇江戶城作為政權中心,又對江戶城有著怎樣的城市布局和規劃?江戶是如何一步一步確立首都地位的,那些知名的地標和建筑如何建造起來?德川幕府對江戶城兩百余年的管轄,給今日的東京留下了哪些文化遺產?本書精選百余幅精美插圖,結合日記、旅游指南和木刻版畫等材料,生動詳盡地講述了江戶的城市起源與成長史,以探尋東京這座魅力都市的歷史基因。
(英)泰門·斯科里奇 ·世界史 ·12.2萬字
本書內容包括了有偷襲珍珠港、瓜島喋血、登陸沖繩島、珊瑚海戰役、中途島大海戰、馬紹爾群島海戰、中流砥柱等內容。
馬夫編著 ·世界史 ·11.5萬字
當人類生活在洞穴,隱藏于懸崖的時候;當人類唯一的工具是石頭的時候;當每個人不得不為自己的食物而進行打獵的時候;當人類的衣服是以動物的皮做成的時候。那時沒有城市,沒有大型的建筑,沒有現代生活中的安逸,從史前史到現代世界的跨時空旅程,世界歷史的發展是曲折而神奇的,為了使青少年朋友更好地了解世界歷史,我們編著了這套《世界歷史博覽》。
陳曉丹編著 ·世界史 ·19.4萬字
記述了十九世紀末中國城鄉的各種民俗,宣傳革除陋俗,還有跟李鴻章等清末官僚見面的情節等。是一種紀實性的題材,記錄了一些在今人看來很古怪的民風,帶有獵奇性質。
(英)阿綺波德·立德 ·中國史 ·12.4萬字
《漢書·藝文志·六藝略》的基礎是劉向所校西漢秘府六藝書錄,屬于《漢志》目錄體系的中心部分。這是最早的一份六藝類著作目錄,也是早期學術史的綱目文獻。本書是作者日常閱讀和研究時關于《漢書·藝文志·六藝略》的考辯文字匯集,著意從學術史角度考察書籍的流變,可看成一部用注釋和箋證寫成的書籍史。其中有個人的研究,也兼采前人成說,考辯因需而設,要而不煩,對我們深入了解《六藝略》和早期書籍史應有助益。
徐建委 ·專業史 ·14.5萬字
本書分為四個部分:時政、武夫、文苑、市井,涉及民國的政治、民生、文化幾個方面,涵蓋了民國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陽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堪稱民國生活的萬象圖譜。民國生活的萬象借著張鳴那支辛辣的筆復活了,讓讀者跟著張鳴的筆觸重新回到了民國。作者張鳴的人生經歷豐富,下過鄉,插過隊,干過各種行業,從其簡歷來看甚至當過獸醫,與一般的文人大有不同。或許正因為這樣,作者才沒有象牙塔里的學者那股學究氣,文筆生動活潑,辛辣尖刻,屬于寫作中的重口味,極易吸引讀者的眼球。這可能正是張鳴作品熱銷的愿意之一。
張鳴 ·中國史 ·18.2萬字
本書以短小精悍的筆法,從大氣磅礴、縱橫捭闔的歷史角度,深刻地記錄了日本自19世紀60年代明治維新起到20世紀60年代的100年間日本所經歷的波折起伏。作者吉田茂的政治領袖的視角,闡述了日本百年來所發生的,從明治維新的崛起到戰敗后的低谷,再到借助戰后良好的發展機會重新站起來的歷史。本書同時收錄了百年間,外國人眼中的日本,以及作者在日本戰后的報紙雜志上發表的關于經濟的論文和時事評論。總體而言,由字里行間更多流露出的并非是文學上的趣味,而是政治家所獨有的理性、堅忍、實干和勇氣。
吉田茂 ·世界史 ·9.8萬字
秦人原本是生活在“西垂”的弱小部落,經過數百年的曲折歷程,逐漸在西部壯大、崛起,成為西方霸主,進而統一六國。秦人曾八次遷都,從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首都秦邑到最后的國都咸陽,進行了獲取空間、東向爭霸、戰略進取的艱苦努力。作者沿著秦人的遷徙軌跡,尋找留存在地面上的秦人線索,發現民間風俗和文化中殘留的秦人蹤跡,在對地理的尋訪、考察、辨析中,發現秦國由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統一六國的偶然與必然。
聶作平 ·隨筆 ·15.6萬字
本書是《明朝那些事兒》第六部,主要講述了從嘉靖末期到萬歷年間中日戰爭近三十年間的歷史。嚴嵩倒臺,徐階接替;高拱下馬,張居正上位……鐵打的內閣,流水的首輔,權謀的背后,誰為公,誰為私?嘉靖病逝,隆慶即位;穆宗退席,神宗上臺……延續了200多年的大明帝國在這三位帝王的手里,是蒸蒸日上,還是每況愈下?清官海瑞是如何煉成的?萬歷三大征從何而起,如何結束?萬歷年間,抗倭援朝,結果如何?徐階、殷士儋、李春芳、高拱、張居正、申時行、李成梁、戚繼光、王崇古、李如松、吳惟忠等。帝國,山雨欲來,文臣武將,輪番上陣,只手擎天,力挽狂瀾于不倒,變革,是時代的主題。
當年明月 ·普及讀物 ·19.6萬字
一本小書帶您縱覽中國歷史發展軌跡,體會中國歷史的源遠流長與輝煌燦爛,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歷久彌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中國史 ·14.3萬字
《索姆河戰役》從戰場地形、雙方兵力、將領、武備、布陣、行軍、交戰等多個角度詳細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重要戰役——索姆河戰役——的始末。作者力圖以盡可能翔實的史料,完整描繪造成百萬人員傷亡的、慘烈至極的索姆河戰役的全貌。比起一般晦澀難懂的軍事文獻,本書的文學氣息濃厚。在作者筆下,沖出戰壕的軍人不再是冰冷的殺人機器。在戰斗過程中,他們的心理過程、思維狀況都得到了還原,從而從側面反思了戰爭,豐富了本書的思想內涵。
(英)約翰·巴肯 ·世界史 ·12.3萬字
乾隆就是這樣一個皇帝,善與惡、正與邪在他身上發揮到極致。世人都清楚乾隆是一個風流的皇帝,這可能跟他六下江南的風流艷遇有關系,但乾隆的真正面目并不是一個風流天子,而是一個乾綱獨斷殺伐無情的皇帝。乾隆心腸之狠手段之猛在清朝皇帝中也是數一數二的,這在文字獄中的表現尤為明顯。
鹿鼎公子 ·中國史 ·12.6萬字
本書以我國古代流傳的正史為基礎,真實地還原歷史原貌,用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按時間順序,通過總述、漫畫、故事講解的形式,分21期內容介紹中國歷史,把中國歷史上風云變幻的大事件一一展現,脈絡清晰,語言風趣幽默,通俗易懂,讓小讀者一氣呵成地了解中國歷史。
彭凡編著 ·普及讀物 ·5.7萬字
本書縱覽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蘭西、德意志、美國7個世界大國爭霸的歷史,從各國初期的勵精圖治、富國強兵,到后期的戰略失誤導致國家逐漸走向衰落,再現了西方世界權力中心的轉移過程。書中從戰爭、貿易、政治、外交、科技等多個維度,對各國歷史做了綜合分析,講透大國爭霸過程中的熱血與殘酷、文明與殺戮、算計與征服、欲望與眼淚。
虛聲 ·世界史 ·14.9萬字
與史學大師李德·哈特的晚年集大成之作,高度總結了作者對戰爭史和戰略論的研究成果,以畢生精血淬煉出自己的歷史哲學。作者以戰略家的宏觀視角,從歷史透過現在而進入未來,探討了人類在戰爭、政治以及社會領域為何會一再犯下相同的錯誤,為人類敲響了警鐘。作者以史學家的嚴謹和客觀,結合第一手調查資料,從政治制度、社會環境、公共輿論、決策過程等多個方面,詳細而透徹地解析了人類何以反復陷入戰爭泥潭的底層邏輯問題。本書內容短小而精悍,觀點深刻而犀利,值得任何時代的讀者反復閱讀和體會。
(英)李德·哈特 ·史學理論 ·5.6萬字
本書為邁爾斯教授編寫的世界通史教科書。本書上冊內容從史前人類開始,至中世紀,下冊攘括整個近代史,截止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是一部比較完整的世界通史。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世界史 ·19.3萬字
(美)菲利普·范·內斯·邁爾斯 ·世界史 ·19.1萬字
北宋時期算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代,被不少西方歷史學家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這段時間,儒學得到復興,北宋文壇群星薈萃,如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晏殊、晏幾道、范仲淹、柳永、黃庭堅、周邦彥……無怪乎有人時候“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大約得益于趙匡胤“重文抑武”的國策。但這么做卻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即軍事不強,面對北方遼和西夏,常年處于劣勢。“澶淵之盟”不過是緩解了北宋這方面的壓力,但是軍事上的松懈卻又直接導致了“靖康之恥”。金國攻占汴梁,宋徽宗與宋欽宗雙雙被俘,宋室只好南遷至杭州建都,北宋也到此結束。
程曉南 ·中國史 ·11.6萬字
如果有皇帝們那年有報刊雜志,會出現多少篇記錄他們經歷和心路的報道?想一想都巴不得趕緊讀到呢。那么,就由時拾史事的記者,不,作者,高成,報道出這一切吧。“時拾史事”是由一群歷史愛好者共同運營的歷史自媒體,在微信公眾號、網易云閱讀、今日頭條等平臺都有賬號。它專門關注正史當中的八卦事,用詼諧的語言講歷史的細節,把枯燥的歷史還原成生活中的街談巷議。
高成 ·隨筆 ·3.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