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抗美援朝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一段重要歷史,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著名中共黨史專家石仲泉立足于多年來對中共黨史與抗美援朝戰爭的深刻研究,寫作了關于這段波瀾壯闊歷史的黨史通俗讀物——《毛澤東、周恩來與抗美援朝》叢書,《周恩來與抗美援朝》即為該叢書品種之一。
石仲泉 ·普及讀物 ·8.2萬字
本書分為兩冊,是在戴逸先生1954年開始講授的中國近代史課程講義基礎上修改擴充而成的。第一冊主要敘述兩次鴉片戰爭及太平天國運動期間的史事,初版于1958年,是新中國成立后較早的全面系統而簡明的高校近代史教材;第二冊主要包括洋務運動、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等內容,寫成后由于種種原因,從未公開發行,直至2008年才與第一冊一起出版。本書敘述詳盡、視野貫通、思維縝密、見解精微,書中構建的中國近代史學科體系和研究方法,至今仍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戴逸 ·中國史 ·83.4萬字
本書以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北伐“出祁山”為中心,論述了劉備的蜀漢政權的建立和戰略規劃,通過對諸葛亮治下蜀漢的征兵制度、征稅制度、劉備嫡系與當地官僚的斗爭等,分析了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在對蜀漢政權“出祁山”的戰略與命運進行描述的同時,本書也寫到了同時代曹魏與孫吳兩國與蜀漢政權之間的博弈,這些博弈不僅影響了出祁山的成敗,也影響到魏蜀吳三國的國家命運,直至最終晉國一統天下。三國已遠,圍繞出祁山發生的一系列故事,被千古傳唱。諸葛亮鞠躬盡瘁,試圖力挽狂瀾,興復漢室。可漢室之興,與萬千底層民眾之間,又有什么關系?興亡與否,百姓皆苦。
袁燦興 ·普及讀物 ·20.8萬字
歷史的客觀性問題不僅是一個歷史哲學界所爭論的核心問題,而且是一個關涉全部人文社會科學合法性的基本問題。馬克思借助于黑格爾“思想的內涵邏輯”在存在論的意義上澄明了人類現實的歷史。一方面,馬克思把對個人的理解訴諸人們所創造的現實歷史,另一方面,他又通過對現實歷史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來尋求現實個人的解放道路。重新彰顯馬克思對“現實歷史”的存在論澄明,不僅有利于破解對歷史唯物主義的教條化理解,而且有利于在學理上回擊當前甚囂塵上的歷史虛無主義。
劉雄偉 ·史學理論 ·22.3萬字
清朝最后一個皇太后離世后為何被說成“女中堯舜”?“上海灘三巨頭”中成名最早的黃金榮為何潦草而去?當年風靡全國的《灌籃高手》,故事真的止步于“全國大賽”嗎?當年職場精英的標配微軟MSN,為何沒能扛過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時間從不停留,盛筵必將結束,至交終有一別,帷幕注定降下,時代總會更迭。面對無法回避的退隱、告別和離席,該踉蹌逃離,還是體面作別?當時間的潮水漲落,有太多細節消失其間,引人遐想,也令人嗟嘆。而張瑋將這些故事、這些人物,從歷史中打撈出來,用一如往昔的平靜口吻與細膩文字,讓風干的歷史變得鮮活,讓陌生的名字重新豐滿,讓每一次告別,都留下色彩與溫度。
張瑋 ·普及讀物 ·26.2萬字
滿漢矛盾乃清代政治史核心內容及根本特征之一。本書建基于學界先進相關成果,由整體清代大視野,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以統治階級上層為中心,據以內閣、部院、軍機處、總署四大中樞機關及地方督撫之計量資料,首次系統地摹畫了甲申易樞至清亡近三十年間滿漢矛盾與甲申易樞、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事變、東南互保、清末新政、辛亥革命等諸多國政朝局嬗變之關聯,凸現了晚清政治史的復雜性、曲折性和豐富的層次性,并有所創獲。
薛偉強 ·中國史 ·22.3萬字
這是一套有趣的世界歷史百科全書。按照從古到今的時間順序,逐一講述。通過人物、事件、案例展現了世界歷史進程變遷,編織出清晰的世界歷史脈絡。宛如一部濃縮版的紀錄片。
張建華主編 ·世界史 ·2萬字
本書從數學、天文學、醫學、物理學、建筑學、機械等方面,選擇歷史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能夠展現科學技術與人類文明進步的有趣案例和突出亮點,基于世界的視野,展示了古代科學技術隨著時代、文化、地域環境的轉變而發生的變化和差異,凸顯了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和永恒價值。
王陽 陳巍 ·普及讀物 ·15.2萬字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經國務院批準于1981年5月成立,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下屬專門從事當代日本問題研究的學術機構和智庫單位。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日本研究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值此日本研究所成立40周年之際,特組織本所各學科帶頭人并適當吸收所外專家,對過去40年來中國學術界有關日本政治、經濟、外交、中日關系、安全、社會、文化、歷史、思想九個領域的相關研究成果、學科發展進行系統梳理,在總結日本研究發展規律、主要特點、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展望未來發展方向。學科綜述是學科建設的一項基礎工作,希望本書對國內外國際關系學界有所參考,推動當代日本研究進一步創新發展。
楊伯江主編 ·世界史 ·29萬字
經過三十年的歷史沉淀,八十年代文學的史料價值已經凸顯出來。從中國當代文學學科發展來看,“史料學”建設是不必可少的。為此,中國人民大學程光煒教授及其研究團隊近些年在這個領域花費很大精力搜集資料,加以分類、甄別和整理,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文藝爭鳴》《當代作家評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發表了不少研究成果。這些成果,獲得了學界的好評,被認為是八十年代文學史料研究的最新成績。本書所選論文,采取以史料為依據、以事實為出發點、史論結合的研究方法,發幽抉微,對諸多文學現象、思潮、流派的史料進行了大規模的開掘,對不少著名小說家鮮為人知的生平事跡,也做了非常充分的調查研究,為八十年代文學的“史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程光煒主編 ·史料典籍 ·28.2萬字
1980年,南開大學歷史系創辦《南開史學》,在學界頗有聲望。后???。本次復刊,內容以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為主,以考古學與文物研究為輔,以刊發原創性、前沿性論文為主,兼以書評和讀史札記。本刊強調以“南開史學”為主要特色,突出“實學”的研究風格,以社會史和思想史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帶動研究領域及題目的變革,具有鮮明的南開特點。
江沛主編 ·中國史 ·21.7萬字
青年文史作家張向榮的全新歷史非虛構力作,接續《祥瑞:王莽和他的時代》,本書主要講述被新朝洗禮過的“第二漢朝”是什么樣子,儒學在培養“哲人王”的道路上失敗后怎樣延續自己的文化生命。東漢在前期就擁有了較為成熟的政教體系,即“秦制—儒教”政制,這是穩定漢家天下的“底層邏輯”,然而其中的張力最終促成了秦漢帝國的滅亡,數百年的“大一統”由此崩解。本書重點關注東漢后期桓、靈二帝近五十年的執政生涯,同時全面系統地還原黨錮之禍的始末,細致考察黨錮中人的心態、目的、行為,解讀儒家在其中到底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士大夫政治”如何定型,為什么從輔佐漢朝走向了輔佐三國。
張向榮 ·中國史 ·27.3萬字
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數次大分裂時代,而以三國時代人才最多、影響最為深刻。三國歷代被人視為“中國古代人才展覽總館”,歷代各種人才,在此莫不具備?!度龂萘x》從醞釀到成書,前后經歷了一千多年。在這千年之中,一方面存在著史冊記載的三國史料及史實民間衍化的過程,另方面則通過“講史”、演戲、演義等手段,使三國故事情節更加豐富,三國人物形象更為飽滿。本書即基于對《三國演義》人物的深刻了解,分東漢、魏、蜀、吳、西晉人物,以現代人的觀念與思維,分別闡釋書中近百位人物的身世、經歷、性格、能力與結局。
章義和 ·普及讀物 ·24.2萬字
本套叢書記載了從神話傳說:夏商西周——直到清末的歷史,采用手繪畫風和歷史圖片相結合的方式,選配近千張彩圖與珍貴文物照片,經過嚴謹考據,加上寫實技法表現歷史事件與人物裝扮,讓孩子身歷其境,借以傳達正確的歷史常識,更可豐富孩子的美感經驗。本書以孩子能懂的經驗、語言,講述了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人、事、時、地、物,讓原本抽象難懂的觀念或復雜背景,變得生動活潑、逸趣橫生,給孩子樹立一個清晰的中國正史概念。
何孝榮主編 ·中國史 ·8.1萬字
本書論述的是中英關系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時期。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后,清王朝統治下的中國成了帝國主義列強的瓜分對象,開始淪為一個半殖民地性質的國家。在侵略者一方,隨著美、日、德等新興列強在遠東的崛起,盛極一時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在華利益面臨嚴峻的挑戰。為應對這一新形勢的變化,英國的索爾茲伯里第三屆內閣不得不調整其對華政策,由視中國為英國的禁臠轉而參與列強在華勢力范圍的劃分,并開始放棄其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試圖尋找盟友。1902年,英日兩國締結“英日同盟”,此舉標志著英國對外政策與以往相比發生了一次重大歷史轉折。
(英)楊國倫 ·世界史 ·23.6萬字
這是一本深入探討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生平的歷史著作。從趙匡胤的早年經歷、軍事才能、政治智慧到最終的離奇死亡,全面、真實地展現這位歷史人物的多面性。通過對趙匡胤一生的梳理,讀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宋朝的建立背景、趙匡胤的個人魅力以及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張三遲 ·中國史 ·26.6萬字
何謂“現代日本”?其萌芽與發展有著怎樣的歷程?其間的每一個節點,是獨一無二,還是令人有所共鳴?從支離破碎的群雄混戰之地,到20世紀末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的演變是如何實現的?這是一部橫跨四個世紀的日本史巨著,以1600年關原之戰為起點,直達20世紀末。普林斯頓大學榮譽教授,《劍橋日本史》主編馬里烏斯·詹森以現代國家的形成與發展為線索,帶領讀者走過江戶、明治、昭和、平成時代,環環相扣地探討日本的政治與經濟、思想與文化、軍事與外交,揭示現代日本如何在改變、抗爭、革新中誕生。德川幕府強權統治的建立,佩里準將迫使日本開埠,日本在“二戰”中戰敗,這三者先后開啟過日本歷史上三個痛苦劇變的時期,作者精準捕捉到其間的關鍵人物與重要事件。從被迫打開國門,到主動求新求變,再到瘋狂對外擴張,這些行為無一不是國際社會及日本國內各種力量博弈、不同思潮沖撞的結果。這部視野廣闊、包羅萬象的作品還呈現了日本的文學藝術、社會風貌、百姓生活,作為歷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們亦使本書的敘事更具意趣與人性色彩。
(美)馬里烏斯·詹森 ·世界史 ·68.1萬字
本書是一本動物史、社會文化史研究專著,主要研究日本第一座現代動物園——成立于1882年的東京上野動物園,在日本快速近代化、帝國崛起和隕落的歷史背景下,敘述這座動物園從明治維新時期到當代的歷史,講述這座動物園發揮的具體功能和作用。本書認為,這是第一座有別于西方世界的各種影響而獨立建設成立的動物園,不僅是日本東京的著名觀光景點,還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象征意義,一方面從獨特的角度體現了日本自明治時期以來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方面的劇變,另一方面反思了人類與動物、人類與自然的互動關系。
(美)伊恩·J.米勒 ·世界史 ·26.7萬字
近年來,中國歷史社會學研究方興未艾。如果說建構中國社會學話語體系是當代中國社會學的歷史使命,中國歷史社會學的探索則是建構中國社會學話語體系之根基與魂魄。中國歷史社會學貫通古今、熔鑄社會現實與歷史深層意識及結構的方法論和個案研究,將深化和拓展社會學理論的解釋力度,從而建構植根于中國本土社會的解釋框架和理論體系?;诖?,本書力圖整體性地呈現費孝通在中國歷史社會學方面的開拓之功,并全面介紹費孝通在歷史社會學方面的學術貢獻,深入探討費孝通提出的歷史社會學經典概念、理論體系及研究方法論。重新發掘費孝通思想中被忽視或被低估的歷史面相和歷史視野,由此接續社會學本土化的學術思潮,開啟中國歷史社會學的征程。
周丹丹 李若暉 ·史學理論 ·19.9萬字
本書講述了從公元前800年左右的鐵器時代到公元后前幾百年間的凱爾特人的歷史,生動再現了凱爾特人的生活全貌及文化傳統,本書撕掉凱爾特人“野蠻人”的標簽,詳述了凱爾特民族、社會、藝術與宗教,科技戰爭以及神話與傳說等,他們曾是歐洲的一方霸主,占領高盧和不列顛群島,即使后來敗給羅馬帝國,也給羅馬及世界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他們的血脈至今仍有延續,是歐洲文明進程中的不朽傳奇。
(英)馬丁·J.多爾蒂 ·世界史 ·11.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