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用故事解說歷史,一覽5000年中華文明的喜怒與哀樂。人物——找到那些憑借一己之力震撼后世的人物,作為主角,我們之所以能被歷史打動,首先是被他們打動;情節——挖掘各個人物背后的重大歷史事件,從而梳理出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坐標和歷史走向;背景——歷史中不存在偶然,每個人物、每次事件的出現,都是時代變遷的必然,從背景出發,深刻感受歷史的內在關聯。恭喜你,一不小心通關中國史!
講歷史的王老師 ·中國史 ·26.9萬字
中國史從唐宋時期開始,貴族勢力不可逆地走向了衰落。伴隨而來的,是君主權力的不斷強化,平民政治地位的提高,商品經濟與城市的蓬勃發展,社會生活與文化藝術也更加世俗化。唐宋時代雖是中國中古歷史的結束,卻也是近世歷史的開始。新的故事,就這樣悄然開始。“隋唐時期相當于中華文明意氣風發的青年階段,既充滿著詩情,又眺望著遠方。”“宋元時期相當于中華文明的中年階段,事業有成,有錢有勢,只是家庭關系有點令人煩心。”“明清時期是封建王朝的暮年時代,雖然在家中有只手遮天的權力,但事實上已經衰老了。”恭喜你,一不小心通關中國史!
講歷史的王老師 ·中國史 ·14萬字
《重返:三國現場》以歷史、文物、遺跡為線索,通過對收藏于各大文博機構中的漢末、三國時期的文物的梳理和對全國三國文化遺跡的調研,借助“地下之材料”與“紙上之材料”的“二重證據法”,為讀者呈現出一個更真實、更立體、更有趣的三國時代。歷史現身說法,大過一切講述。書中涉及古城址、古墓葬、古戰場、廟宇、壁畫、書法、碑刻、瓷器、漆器、錢幣、兵器、建筑、服飾、飲食、社會生活、宗教、中外交往等與三國相關的諸多領域,收入400多張國家寶藏級文物及三國遺跡現場照片、手繪地圖。視角新穎,圖文并茂,為我們全景式地展現了一個“看得見的三國”。
成長 ·文物考古 ·18.6萬字
陶器,作為考古學最基礎的研究對象,對于了解一個地區、一個文化、一個人群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本書的主要研究對象是浙江的史前陶器,結構上基本按照時代順序,分別介紹上山文化、跨湖橋文化、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好川文化、錢山漾文化和廣富林文化的陶器特征及制作工藝,同時包括對各個考古學文化基本情況和主要認識的介紹,旨在提供一個理解陶器的文化背景,展示浙江史前陶器對中華文明的貢獻與價值。
孫瀚龍 趙曄 ·文物考古 ·13.4萬字
一本書讀完埃及從文明之初至當下的漫長歷史,從7000年前人類文明的原初之時,埃及文明就已在非洲北部孕育而生,而后歷經法老時代、希臘-羅馬時代、科普特時代、伊斯蘭時代、奧斯曼時代……從來沒有哪本書以全景圖式的方式,帶領讀者縱覽埃及7000年的歷史,直到本書的出現,深刻、簡明、充滿洞見地講述了這一切。縱覽世界,沒有哪個國家的歷史能與埃及歷史的古老、豐富與多樣性相媲美。然而,由于學者們往往傾向于把埃及歷史劃分為不同的時代——史前時代、法老時代、希臘-羅馬時代、科普特時代、中世紀伊斯蘭時代、奧斯曼帝國時代和現代,所以迄今為止,很少有人把它作為一幅全景圖來研究。本書文筆行云流水、內容嚴謹可靠,以前所未有的廣度,生動地講述了關于埃及上下數千年的廣博歷史,帶領讀者穿越埃及歷史的長廊,從神秘的古埃及前王朝來到21世紀的阿拉伯埃及共和國。作者將目光投向一些核心問題,例如怎樣用整體視角來看待埃及歷史,西方又是如何通過直接接觸和學術視角來塑造埃及之主流形象的。
(埃及)杰森·湯普森 ·世界史 ·27.8萬字
一部爆炸物的歷史,更是一部充滿矛盾和掙扎的人性史。隨著炸藥消耗的急劇上升,世界各國圍繞硝石這種稀缺的自然資源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可以說,硝石在19世紀的價值不亞于21世紀的石油,兩者都是國際競爭和權力斗爭的深層原因。為了擺脫資源的束縛,德國科學家弗里茨·哈伯解決了人工固氮這一技術難題。這一突破成為綠色革命的基礎,使人口大幅增長。哈伯在戰爭期間也研發了毒氣,被認為是毒氣戰之父。正因如此,當他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時,國際社會表達了強烈的憤慨和譴責。本書講述的是一個關于人類的故事,包含人類對科學的癡迷、對道德的踐踏,以及歷史內在的諷刺性。這個故事證明,人類在戰爭期間能爆發出驚人的創造力,同時也警示我們,歷史具有周期性,過去的解決方案往往會造成新的亟須解決的問題。
(加)史蒂芬·R.鮑恩 ·世界史 ·14.1萬字
殺人的方式或許已經改變,但桌面屠夫仍與我們同在。百年以來,慘絕人寰的屠殺、戰爭、種族清洗等,追根究底竟然是坐在辦公室里的幾個人的決定。本書作者用20多年的時間,走訪世界各地,翻閱查證數以千計的檔案文獻與證詞寫出這本書。內容包括荷蘭的石油公司謀殺尼日利亞當地土著人士、瑞士蘇拉集團如何在“二戰”時期為納粹提供移動毒氣室、納粹萬湖會議中的會議備忘錄與背后的故事、殖民者如何對澳洲的土著毛利人進行種族滅絕活動等。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這些桌面屠夫的心理狀態,也是他個人對于資本主義、國族主義的反思。書中歷史研究分析中穿插了作者漫步林間回想失去的愛以及數千年以來人類持續面臨的道德難題。
(英)丹·格里頓 ·世界史 ·28.6萬字
文明的掩飾之下,是被遺忘的罪惡。一本書了解政府官員或企業高管如何在桌前殺人,以及數千年以來人類持續面臨的道德難題本書作者用20多年的時間,走訪世界各地,翻閱查證數以千計的檔案文獻與證詞寫出這本書。內容包括荷蘭的石油公司謀殺尼日利亞當地土著人士、瑞士蘇拉集團如何在“二戰”時期為納粹提供移動毒氣室、納粹萬湖會議中的會議備忘錄與背后的故事、殖民者如何對澳洲的土著毛利人進行種族滅絕活動等。本書讓我們深入了解這些桌面屠夫的心理狀態,也是他個人對于資本主義、國族主義的反思。書中歷史研究分析中穿插了作者漫步林間回想失去的愛以及數千年以來人類持續面臨的道德難題。
(英)丹·格里頓 ·世界史 ·32.8萬字
大明王朝建立的前77天,朱元璋北伐元朝殘余勢力,太子朱標留守首都南京應天府。殊不知此時的南京,暗流正在涌動。以天下大旱為背景、李善長侄子李彬貪污被抓為導火索,一場圍繞著朱元璋、李善長、胡惟庸、劉伯溫四人的暗戰打響,諸黨派在這件事上展開了艱辛復雜的角力。在驅破胡虜、消弭天災、肅清綱紀等三大難題猝然齊襲而至之際,四人各自展現出他們的剛正、權謀、兇狠一面,一件小事驟然成了大明朝建立之初的最大案件。到底是誰攪渾了一切,這件貪污案背后隱藏著哪些秘密?劉伯溫為何會在案件結束11天后辭官回家?胡惟庸和李善長真的是因為“胡惟庸案”而死嗎?一切的秘密都在這77天之內!
李浩白 ·中國史 ·17萬字
隨著19世紀末的美西戰爭,西班牙殖民者黯然退場,但新生的古巴共和國(1902—1959年)迅速被美國所控制,成為后者對外擴張政策的戰利品,不得不開始了新一輪爭取獨立和自由的斗爭。1959年,卡斯特羅所領導的古巴革命取得成功,古巴人才終于建立了他們渴望已久的獨立國家。而美國,這個危險又強大的鄰居,從未將目光從古巴身上移開。事實上,這段長達五個世紀的古巴歷史,既是古巴人民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歷史,也是奴隸制、糖產業園、殖民主義和民族革命相生相伴的歷史,更是一段古巴與美國之間錯綜復雜關系的歷史。通過近距離閱讀古巴的發展歷程,我們將見證她從被征服和奴役,逐步走向自由和獨立的輝煌歷史。而古巴這面鏡子,也映射出近一百多年來美國逐漸取得世界霸權的過程。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從未將視角局限于個別偉大人物。那些在奴隸小屋的微弱熒光下縫紉的人,那些在革命中拿起武器的人,那些沒有在官方歷史中留下姓名的人,才是古巴歷史真正的主角。
(美)艾達·費雷爾 ·世界史 ·33.6萬字
中國人一直將春秋五霸掛在嘴邊,但這些霸主到底給中國人帶來了什么?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答。齊桓公春秋稱霸歷無疑是一場生動的教學——這是一個大國爭霸的時代,其政治格局一如當今,各大國都在為霸權而不懈努力,經濟、軍事、文化、道德、制度,哪個才是大國崛起的關鍵?霸主齊桓公會詮釋“霸主”的含義,為我們上趣味橫生的一課。本書書寫了春秋第一位霸主齊桓公的一生,看他如何奪得君位、重用管仲、勵精圖治、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使得齊國成為霸主之國,并在極大程度上改變了當時中國的格局,給后世帶來深遠影響。
張小泱 ·中國史 ·11.7萬字
曾經璀璨無比的迦太基帝國為何會在繁榮700多年后覆滅,它的興亡對后世有著怎樣的重要啟示?為了回答這些問題,英國近代歷史學家阿爾弗雷德·丘奇認真梳理大量史料,從昔日地中海霸主的歷史碎片中一路探索,完成了這部敘述迦太基歷史的著作。他嘔心瀝血多年,皓首窮經,細致地勾勒出迦太基舊有的樣貌,詳細地敘述了迦太基從建立、崛起到覆亡的全過程,探討了迦太基的文化及腓尼基人的民族特性,更塑造了迦太基名將漢尼拔勇猛善戰的形象,讓本書成為一部廣大讀者研究和學習迦太基歷史的權威作品。
(英)阿爾弗雷德·丘奇 ·世界史 ·11.2萬字
本書通過對明清地方志的細讀深挖,以及由圣旨、奏疏、筆記、家譜、碑刻諸文獻的爬疏,將隱沒在文獻中、僅有只言片語的記載打撈出來,對州縣民眾進行了一次酣暢淋漓的群像描繪。本書以關中地區的西岐之地為主要研究對象,以乾隆年間的《岐山縣志》等西府地方志為主,兼采其他明清文獻檔案,由州縣之中的典型人物入手,斯文代表的生員、富甲一方的紳商、辛勤稼穡的齊民、堅守貞節的節婦烈女……通過對他們生活與命運的剖析,嘗試還原君主專政時期普通州縣平民的生存狀態。
王帆 ·地方史志 ·19.1萬字
本書以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北伐“出祁山”為中心,論述了劉備的蜀漢政權的建立和戰略規劃,通過對諸葛亮治下蜀漢的征兵制度、征稅制度、劉備嫡系與當地官僚的斗爭等,分析了諸葛亮北伐失敗的原因。在對蜀漢政權“出祁山”的戰略與命運進行描述的同時,本書也寫到了同時代曹魏與孫吳兩國與蜀漢政權之間的博弈,這些博弈不僅影響了出祁山的成敗,也影響到魏蜀吳三國的國家命運,直至最終晉國一統天下。三國已遠,圍繞出祁山發生的一系列故事,被千古傳唱。諸葛亮鞠躬盡瘁,試圖力挽狂瀾,興復漢室。可漢室之興,與萬千底層民眾之間,又有什么關系?興亡與否,百姓皆苦。
袁燦興 ·普及讀物 ·20.8萬字
從這本書完整了解敘利亞,國內少有的對敘利亞近現代歷史進行分析的好書,揭示出敘利亞動蕩的根源之所在。其時間段一直延續到當下,通過對敘利亞國家誕生的分析,不僅解釋了當代敘利亞的基礎,也揭示出敘利亞動蕩的根源之所在。詳細展示了敘利亞因為社會、地理、政治和民族的分歧而產生的各種力量——奧斯曼、埃及、英國和法國等歐洲勢力,以及各地方精英力量的交鋒,以及敘利亞獨立后建立國家憲政的嘗試,以及為何最終軍人掌握了政治話語權。敘利亞的歷史也是許多阿拉伯國家的縮影。
(法)馬修·雷伊 ·世界史 ·25萬字
一本書了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專權皇后生前身后事之始末!劉邦龍命歸天之后,滿朝文武擁立劉盈為帝,而曾身陷秦營、虜在彭城的呂雉心里清楚,只有自己大權在握,方能保全自身,極端的權力欲望蠢蠢欲動,此刻終于露出獠牙。以殘忍的手段殺死趙王如意、戚夫人后,呂雉臨朝稱制近八年,先殺前少帝劉恭,再立后少帝劉弘,玩弄皇權與股掌之中。呂雉不斷產出劉氏子嗣,讓呂家人為王稱后,劉家的天下快要成了呂家的天下,大漢王朝將何去何從……
歷史不是僵尸 ·普及讀物 ·85.7萬字
本書是一本將國際政治與歷史敘事相結合的人文思想著作。在過去的三個世紀里,西方世界崛起并主宰了地球,科技、經濟、文化全面領先亞非拉諸國,更鼓勵世界其他地區追隨他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然而,在千年之交,面對經濟停滯和內部政治分裂,西方世界發現自己開始衰落,像極了當年的羅馬帝國。在本書中,政治經濟學家約翰·拉普利和歷史學家彼得·希瑟利用羅馬帝國的歷史重新思考和演繹當代西方的危機狀態,從新奇的角度,用獨特的案例分析探討了羅馬和美國不可思議的相似之處和差異,解構了西方文明如何迎接挑戰,獲得新生的思路。在世界局勢風云變幻的當下,本書對于普通人了解歷史和當前的局勢具有重大的參考價值。
(美)約翰·拉普利 (美)彼得·希瑟 ·世界史 ·11.2萬字
本套裝圍繞古代文明交融的主題,遴選了五種牛津通識讀本,其中包括:古代四大文明之一的兩河流域文明——《巴比倫尼亞》,亞歷山大大帝通過征戰開拓而傳播開來的希臘文明——《希臘化時代》,人類早期的共和制政體嘗試——《羅馬共和國》,文明交匯與碰撞的頂峰——《拜占庭》,地跨西歐和中歐的封建君主制帝國——《神圣羅馬帝國》。通過這樣的主題式閱讀,廣大讀者可以從歷史中了解文明的沖突與融合,進而可以更好地理解當下世界文明碰撞的困境。
(澳)特雷弗·布賴斯等 ·世界史 ·37.7萬字
《流行病與社會》講述了可怕而震撼人心的千年瘟疫史。微生物的致命威脅無數次逼近人類:鼠疫;天花;黃熱病;痢疾;斑疹傷寒;霍亂;結核病;瘧疾;脊髓灰質炎;艾滋病;SARS;埃博拉病毒……針對這些深刻影響人類歷史的流行病,斯諾登將專業權威的醫學知識與波瀾壯闊的歷史敘事熔于一爐。本書論述范圍極廣,跨越古今,遍及全球,深入展開醫學與社會歷史間的多學科比較研究,向我們揭示了流行病與社會的交互影響:一方面,疾病如何推動醫學科學和公共衛生事業的發展,如何塑造藝術;宗教;思想史和戰爭形態;另一方面,社會因素又如何讓疾病獲得適宜環境,迅速傳播,肆虐人類。
(美)弗蘭克·M.斯諾登 ·世界史 ·37.2萬字
本冊完整展現安史之亂全景,詳細解讀晚唐的藩鎮割據。這段時期的主要的特征是唐朝試圖中興與藩鎮割據、黨派之爭、宦官專權交織在一起。每冊書分十個章節,主要按照時間順序,精選重要歷史節點、歷史人物論述考辨。全書既保留原始文獻材料,又增加作者精彩解說,可以讓讀者有選擇地進行閱讀。腳注處特地注明最新研究論文,可輔助有需要的讀者進一部延伸閱讀。每章節末還附有“多說一點”單元,為讀者介紹讀史方法以及章節要點。
孫英剛 ·中國史 ·21.5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