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這本由佤族部落頭人之子肖子生講述的民族團結誓詞碑歷史,不僅客觀呈現了民族團結誓詞碑建碑的歷史過程,也是對云南省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范區建設實踐特色與基本經驗的鉤沉,更是對中國共產黨不斷探索與實踐正確解決民族問題道路的歷史見證和再現。全書由圖片、正文、附錄三個部分組成,為讀者再現、復原民族團結誓詞碑建碑的歷史面貌;圖片則由與民族團結誓詞碑相關歷史資料圖片和肖子生家庭歷史照片組成。
王德強主編 ·民族學 ·19.4萬字
此書為學部委員文集,作者精心選編了多篇論文,主要從中日關系尤其是經濟和環境社會等角度加以討論,對于當時、現在以及今后中日經貿的發展以及中國環境問題等論述深刻獨到,很有啟迪借鑒意義。
馮昭奎 ·民族學 ·30.3萬字
本民族志記述了作者自1993年至2019年間在摩哈苴彝族村、撈車土家族村、周城白族村等地考察的所見、所聞、所觸、所感、所悟、所思,以田野散記的形式構建了一部“感性民族志”。本民族志的文本書寫將文學性、哲理性融入民族志敘事之中,同時借鑒了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游觀”理念與“散點透視”技法,營構了一種獨特的結構方式,這種結構方式與經典民族志的平衡性、對稱性、必然性、理性敘事風格不同,呈現出一種跳躍性、非對稱性、偶然性、感性的敘事風格。
朱炳祥 ·民族學 ·14.7萬字
本書對智慧城市的概念、內涵及發展現狀、類型、建設模式等進行了深入研究,結合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提出民族地區智慧城市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針對民族地區特殊的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基礎,結合其他學者關于智慧城市建設的評價指標,并且與不同領域研究的內容相互融合,從而確定了民族地區智慧城市發展水平的評價指標;以三個樣本城市為分析對象,對城市居民的智慧城市需求、體驗與滿意度進行調查,得出結論,并從智慧城市的評價指標角度為民族地區智慧城市建設發展方向提供一定指導;最后提出了民族地區智慧城市的頂層設計、城市發展規律、整體治理等建設思路、保障措施以及建設對策等,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楊娟麗 ·民族學 ·20萬字
伊斯蘭復興運動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伊斯蘭力量發動的復興伊斯蘭信仰、文化、政治理想以解決現實問題的政治社會運動。奧斯曼帝國教俗合一的歷史傳統、官方與民間宗教的二元并立,凱末爾政權均質化的現代化建構和中心與邊緣的文化斷裂構成伊斯蘭復興的背景。伊斯蘭教育、傳媒、知識階層的興起,蘇非教團和新蘇非主義運動的活躍,構成伊斯蘭文化復興;民族拯救黨、繁榮黨參與主導國家政權,正義與發展黨的執政實踐構成政治伊斯蘭復興。土耳其伊斯蘭復興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表現為官方與民間、精英與民眾的權力博弈,促進民主化進步。土耳其的個案說明教俗合一的政治體制是中東伊斯蘭復興運動的歷史遠因,現代化探索過程構成現實動因,宗教和世俗力量的權力角逐是其核心特征,現代經濟模式變革是其經濟保障,中東劇變的現實處境使其前景復雜。
李艷枝 ·民族學 ·31.3萬字
奧托·鮑威爾開辟了現代民族理論研究,他的民族理論在民族學、政治學以及社會主義、民族主義中都有著廣泛的影響。隨著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解體以及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多元民族文化問題、少數民族權利問題、民族與國家關系問題已成為世界各國所面臨的重要問題。對此奧托·鮑威爾在他的民族理論中進行了開拓性的探索與嘗試。他的民族理論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它不但可以使我們更加全面地把握民族本質以及民族問題,也為我們解決所面臨的民族問題提供了借鑒和啟示。
王幸平 ·民族學 ·22.1萬字
蔡家藝先生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蒙古史及西北民族史的研究。他參加故宮滿文檔案漢譯的整理工作多年,積累了大量資料,在西北民族史的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貢獻。1982年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與新疆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聯合組織的調查組,到新疆蒙古族地區進行考察。本書是蔡家藝先生精選的文集。
蔡家藝 ·民族學 ·29.6萬字
本書運用歷史學、社會學、政治心理學等多學科交叉的方法,尤其從集體記憶的路徑,深入系統地研究了馬薩達神話與現代以色列集體記憶的塑造。作為表征國族的視覺形象與政治隱喻,馬薩達神話在20世紀的興起及演變歷程,折射出“自然國族化”和“國族自然化”之間的互動關系:一方面,馬薩達神話成為猶太民族主義者借助傳統象征資源塑造集體記憶、構建民族國家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它反過來塑造了以色列的對外行為和民族性格,成為其奉行決不妥協的強硬軍事安全政策的政治心理基礎。
艾仁貴 ·民族學 ·16.7萬字
《民族理論研究》以國家社科基金規劃重點招標課題“構建中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少數民族視域研究”為依托,聚焦民族理論相關問題研究,設有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研究、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民族工作研究、世界民族問題與理論政策、學術史與研究動態五個版塊。本書為第四輯。
陳建樾 劉泓 龔永輝主編 ·民族學 ·10.4萬字
本書以漢代西北民族關系作為研究對象,綜合利用傳世文獻和河西簡牘,全面收集史料,做出漢代西北民族關系史資料長編。同時,把民族關系史研究與政治史、制度史研究高度結合,系統闡述漢代的西北民族關系史,既重視縱向演變的研究思路,以宏觀視野觀察整個漢代西北民族關系和漢王朝西北民族政策、制度的發展變遷,也重視橫向影響的研究思路,探討每一時期內民族關系、政策、制度、文化交流之間的相互影響,全面探討漢王朝與匈奴、羌族等民族關系。
孫占鰲等 ·民族學 ·31.3萬字
“美國民族史學”(Americanethnohistory)既是本書鎖定的問題研究對象,也是展開研究的核心分析工具。本書力圖展示一個由述而作的“美國民族史學”。基于“民族史學”(ethnohistory)在美國學界的發展和演變,從歷史學、民族學人類學兩個學科發展脈絡出發,在一個以民族學人類學學科知識與方法論為主體、兼顧史學學科知識與方法論的復述中,從宏觀到細部,本書建構出一個獨特的美國民族史學新形象、一個活態的西方歷史人類學嬗變類型。這既是美國史研究的一種新嘗試,也是西方歷史人類學研究的一種新嘗試。從“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視域出發,基于“美國民族史學百年發展”這一具體視角,本書還對處于“白人中心論解構、白人極端主義復燃”悖論之中的美國歷史和社會進行揭示,為深入解讀美國及其自我認知提供一種重要的歷史反思。
劉海濤 ·民族學 ·31.7萬字
本書所收錄論文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重點學科宗教與文化研究成果,共收錄17篇文章。本輯分為基礎理論、歷史探微、民族文化以及專題研究四個欄目,圍繞文化人類學、民族史、民族文化等方面進行探討。本書內容涉及學術前沿,史料考述翔實,田野調查扎實,資料豐富,觀點鮮明,具有一定學術參考價值。
何星亮主編 ·民族學 ·19.2萬字
本書是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若干重大理論問題進行的探索性研究,其中包括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立體格局、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與共同體意識的凝聚、中國共產黨早期的中華民族觀、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緣起、共同視角下的中華民族觀等。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第一輪建設理論成果的集中體現,也是學術理論界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術體系建設的積極嘗試。
高培勇主編 ·民族學 ·17.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