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學生的成長,需要知識,需要能力,但最重要的是精神成長,其核心是科學價值引領和正確價值的培育。當今世界,各種信息鋪天蓋地,各種思潮交互碰撞,而青少年時期既是思想活躍的階段,渴望獲得各種新知識,同時也是思想不成熟的階段,缺少鑒別判斷和選擇能力,面對紛繁復雜的大千世很容易產生價值迷茫,這是教育工作者必須高度重視的大問題。
卓月琴 ·教育 ·11.7萬字
課程猶如一個樂譜,“教”“學”共奏美妙音樂。請跟隨本書走進安亭小學,欣賞安小人以課程統整為切入點,用“彰顯個性”“整合內容”“轉換方式”“重構時空”“變革評價”等音符譜寫的響應兒童學習需求的樂章。本書圖文并茂,案例豐富有趣,可供初等教育專業的教師和學生使用,也可為課程組織和變革提供參考。
蔣明珠 ·教育 ·11.2萬字
115年前,北洋工藝學堂的鐘聲朗朗響起;89年前,河北省立工業學院在經歷戰爭的洗禮后耀然新生;60年前,河北工學院煥然一新,揮舞著恢復重建的旗幟,百十余年的薪火傳承成就了河北工業大學獨特的文化之道。全書不僅記錄了河北工業大學115年的滄桑歷程和歷史積淀,深入解讀了學校傳承至今“工學并舉”的辦學特色與“勤慎公忠”的校訓精神,還向世人展現了今天河北工業大學奮力發展的勃勃生機。
霍占良 曹旭冉 ·教育 ·7.4萬字
本書是全面研究中國云南省與東南亞、南亞等區域高等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專著。在中國“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和云南省加快建成“中國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時代背景下,本書是推進中國與東盟、南盟等實現全方位、多層次、全領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參考,也是“教育中國夢”的重要智力成果,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唐瀅 馮用軍 丁紅衛 云建輝 ·教育 ·18.5萬字
本書是為海南大學建校60周年校慶而作,書中通過近40篇小文章講述了海南大學籌備、建立、發展過程中的人和事,內容涉及對海大發展有重要貢獻的學者、領導人、企業家、華僑的事跡,海大對新中國“橡膠”種植業的貢獻以及海南的歷史文化等。
李長青 ·教育 ·11.2萬字
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主題,分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經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內容和任務、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及策略,并總結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經驗。
汪宗田 張潔 王佩 ·教育 ·18.1萬字
長期以來的教育實踐證明,大學生傷害事故處置不只是個法律問題,通常還會涉及到復雜的教育問題、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大學生傷害事故處置不僅成為學生工作管理的大難題,也已成為高校治理的老頑疾。本書深刻闡述了教育法治化背景下大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特征、處置困境、涉及的法律問題、情理問題及應對策略,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大學生傷害事故處置的理想模式:情、理、法的沖突-交融-平衡模式。
李進付 ·教育 ·15.3萬字
本書旨在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剖析現狀,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樹立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實證研究與理論研究的有機結合,對當今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信息化條件下的大學生宗教觀現狀做出全面、具體的分析,從多學科視角深入揭示影響大學生宗教觀的主客觀因素,系統闡明了對大學生開展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必要性、內容、原則、措施,初步構建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的理論體系與實踐模式。
趙子林 ·教育 ·12.8萬字
本書比較全面地介紹了2015年至2016年間漢語國際教育發展的幾個主要方面,圍繞漢語國際教育事業新出臺政策、孔子學院發展、人才培養、外派漢語教師與志愿者、新技術應用、漢語專業開設等方面的發展狀況和特點,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梳理與扎實的研究。在此基礎上,本報告提出推動漢語國際教育發展,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漢語國際教育的支持力度,重視大數據時代的國際漢語教學資源研發等推動漢語國際教育可持續發展的思考和建議。
吳應輝 袁萍 曾小燕 ·教育 ·10.2萬字
本書是一項有關中國式“在家上學”R學堂的個案研究。中國式“在家上學”是指除本義外,以學堂、私塾形式存在的小型學校,亦有人稱之為“現代私塾”,它別于中國傳統私塾和國外通常意義上的在家上學。隨著社會的發展,適應工業時代的大規模、集中化、標準化的教育正逐漸被個性化、全面發展的教育所替代。這是世界的整體趨勢,也是中國未來的教育趨勢,中國式“在家上學”是對這種趨勢和需求的反映之一。
任杰慧 ·教育 ·16.1萬字
本書作者以義教、隨班跟讀、參與校外活動、家訪、QQ聊天等多種方式與農民工子女群體進行了長期互動,并在A市一所指定接受農民工子女的公辦學校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實地調查?;谙鑼嵉恼{查資料及深入的理論思考,本書嘗試展示學校、教師、家長、兒童乃至教育行政部門在學校教育過程中的觀念與行為及其互動方式和策略。上述行動者共同打造了學校教育中的一個個旋渦,而農民工子女可能存在復制父輩人生軌跡的風險。
史秋霞 ·教育 ·15萬字
UDI(UniversalInstructionalDesign)通用設計理論是近些年來教學設計領域的新理論,它試圖建立一個立體、全方位的教學設計模式,從而滿足各種學習風格和各個水平的學習者的需要,最大化每個學生的學習機會。筆者結合多年一線本科生教學的案例設計開發實戰經驗,選取了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探討,并且總結了近些年在美國留學和加拿大訪學期間學習到的典型案例,探討通用設計理念如何在日常教學、科研中實現。
陳曦 ·教育 ·12.3萬字
本書是作者對其長期從事的藝術院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的探索和思考。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從隊伍建設、思想特點、管理模式和教學規律等方面,探討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工作,能夠為藝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開拓思路、提供借鑒;下篇主要介紹與藝術院校特別是戲曲院校相關性較高的政策理論研究、教學探索案例等階段性成果,能夠為高校特別是藝術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部分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王瑩 ·教育 ·16.6萬字
羅伯特·赫欽斯是美國教育界的傳奇式人物,29歲時成為芝加哥大學校長,在任時間長達16年之久。1968年出版的《學習型社會》開學習型社會研究之先河,系該領域中第一本稱得上經典的著作。赫欽斯指出“教育的目的是理解,而理解之外的任何東西都是多余的”?;谶@種觀點,他認為教育是間接地而非直接地服務于經濟、國家財富和國力的增長。顯然,這種觀點直到今天仍具極大的挑戰性。本書的出版為重新思考中國的教育改革以及中國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提供一種不同的思路。
(美)羅伯特·赫欽斯 ·教育 ·8萬字
本書從以下角度闡述了中美高等教育制度倫理比較的相關問題:第一,中美高等教育制度倫理各有其歷史演變軌跡;第二,中美高等教育制度倫理在當代各有其基本維度,如中國是集權、約束、效率、公正、情感,而美國是民主、自由、效率、公正、理性;第三,中美高等教育制度倫理既有共性又有差異性,共性是理性、效率、公正,差異性則是集權與分權、約束與自由;第四,完善中國高等教育制度倫理要發揚中國個性優長并學習美國經驗。
田雪飛 ·教育 ·14.5萬字
本書是一本關于教育案例分析的專著,由作者多年來發表的案例論文匯集而成。首先從案例著手,所舉案例生動典型,現實性強,然后進行深入淺出的透視,最后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校長管理,校長修養,教師管理等欄目,適合校長參考,對校長成長有啟發作用。學校管理,科研管理,百家爭鳴等欄目,適合學校中層領導閱讀,對他們的成長有參考價值。心理導航,學生管理,教師成長,班主任成長等欄目,適合一線教師閱讀,對其成長有借鑒作用。
顧偉清 ·教育 ·13.5萬字
本書為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的成果集,包括13篇論文。這些論文通過對歷年人民代表大會/政治協商會議中的議案/提案的分析,輔以政策文本、新聞文本等材料,對不同教育類議案/提案的公共參與特點進行考察,分析教育議案/提案在不同時期的數量、結構、提案人身份等變化,以及兩會呼聲與教育政策變遷之間的關系。本書對于研究教育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馮昕瑞 劉明興 ·教育 ·13.2萬字
本書將學科專業一體化建設的理論探討置于國家“雙一流”建設的大背景下,借鑒國外大學經驗,尤其是區域高水平大學的經驗,賦予傳統的學科專業建設理論新的時代內涵。研究關注學校內涵建設的核心指標——學科與專業建設,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推進,從學術上回應涉及地方本科院校發展的理論問題。
唐毅謙等 ·教育 ·16.1萬字
可持續發展教育是國際社會倡導的可持續社會發展理念中的關鍵內容。從《達喀爾行動綱領》到《教育2030行動綱領》,國際社會連續推出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階段性目標,推動全球各國發展公平的、優質的、終生的全民教育。本書在詳解可持續發展教育理念和目標的基礎上,系統描述了全球和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進展狀況,重點介紹了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教育目標、策略、進展、問題和經驗。
李春玲 ·教育 ·10.1萬字
本書借助社會融合理論及符號互動理論,審視農民工隨遷子女社會融合的現狀及所出現的問題;調研隨遷子女與城市社會融合的各個維度的具體情況及農民工家庭生活方式、工作性質、對子女教育的投入等情況;綜合分析農民工及其子女與城市社會的互動與融合中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在教育的觀照下對隨遷子女的社會融合問題進行闡釋與解釋;運用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探討隨遷農民工子女社會融合的狀況及教育應對。
喬金霞 ·教育 ·1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