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語言生態(tài)的五個方面展開研究:基于生態(tài)的語言接觸、融合和演化研究;語言社會使用情況的量化研究;語言生態(tài)資源數(shù)據(jù)庫研究及建設;不同國家和地區(qū)民族語言認同研究;地區(qū)性語言人才培養(yǎng)、文化交流、經(jīng)貿(mào)活動和地區(qū)安全的語言保障研究。
邵宜主編 ·語言文字 ·11.4萬字
“寧可”類復句是何種關系的復句,不僅關涉前后小句的語法語義關系,更涉及對“寧可”詞性的認定及詞匯化等諸多問題。本書在句管控理論的指導下,深入探討現(xiàn)代漢語層面的“寧可”類復句在句群中的地位,進而蠡測其在篇章銜接中所起的作用。除此之外,本書較為全面地考察了與“寧可”類復句相關的一些問題,如“寧”標語言單位的問題、“與其……寧可……”的配搭問題、“寧可”類復句加“但”及相互轉(zhuǎn)化的問題等。
宋暉 ·語言文字 ·13.5萬字
語言表達能力包括書面語表達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本書以項目式的教學形式設計了不同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場景,每個場景設定不同的寫作任務和溝通任務,通過日常溝通、命題演講、即興發(fā)言、組織活動、舉辦會議、開展工作、畢業(yè)求職、論文答辯、商務活動、競聘就職、調(diào)查策劃等場景對文書寫作和溝通技能進行講解,旨在提升讀者的語言表達能力。本書可作為普通高等院校寫作與溝通類通識教育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企事業(yè)單位從業(yè)人員的培訓用書或參考用書。
王用源編著 ·語言文字 ·16.1萬字
本書主要采用語料庫對比的方法,利用BCC語料庫中的微博語料和科技語料對學界現(xiàn)有語體特征標記研究成果進行驗證,歸納出了一批能夠有效區(qū)分正式語體和非正式語體的特征標記。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比外國留學生和漢語母語者書面語語料庫,發(fā)現(xiàn)外國留學生書面語總體上存在口語化有余、典雅度不足的問題;然后通過對不同水平、不同國別留學生漢語書面語體習得情況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留學生漢語書面語體的習得總體上在口語化程度與典雅度上呈對應關系,但也存在部分“語體習得不匹配現(xiàn)象”。
汲傳波 ·語言文字 ·11.2萬字
本書是根據(jù)教育部最新制定的《高職高專教學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高職高專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及規(guī)格》,并結合我院各專業(yè)及生源的實際情況,由我院長期從事高職數(shù)學教學的教師編寫。本書內(nèi)容包括高等數(shù)學、積分變換、概率論三門課程的內(nèi)容。具體為函數(shù)、極限、導數(shù)、導數(shù)的應用、不定積分、定積分、多元函數(shù)微積分、微分方程、傅立葉變換、概率統(tǒng)計等。本書適用于高職高專工科類和經(jīng)濟管理類及計算機各專業(yè),也可作為“專升本”考試培訓教材和自學考試的教材或參考書。
繆莉 金忍冬 ·語言文字 ·3.1萬字
本書由抖音超高人氣外教大白和英語口語名師覃流星總結多年的教學教研經(jīng)驗精心編寫而成。全書包含100個原創(chuàng)情景對話、100個核心習語表達及1000個高頻實用例句,中外教精彩演繹,趣味講解。同時配有外教大白的講解音頻,旨在幫助讀者解決多年來英語聽不懂、說不出的難題,幫助讀者積累時下流行、地道純正的英文表達,全面提升口語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實現(xiàn)自信交流。
(加)大白老師 覃流星 ·語言文字 ·5萬字
本書是一部系統(tǒng)研究重文的專題性著作。緒論闡述了韓道昭《五音集韻》的成書價值,重文的內(nèi)涵與發(fā)展沿革,以及《五音集韻》重文的術語系統(tǒng)、字料來源和基本類型。正文依卷次逐條考辨《五音集韻》一百五十二個韻字頭下所屬的九百餘例重文字形,基本嚢括了韻書中的生僻、疑難和典型重文。全書材料翔實,條理清晰,考證嚴密,層層剖析,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
邱龍升 ·語言文字 ·19.8萬字
《說文常見字教程》約30萬字,分為上下兩冊,這是一部專門為書院、私塾、學堂師生學習漢字而編撰的教程。本書注重實用性,所選文字為經(jīng)典文獻常見字。沿用中華書局版《說文解字》康熙體,以大字排版,便于讀誦。對古今音不同文字,皆注明今音。非全日制培訓學校(書院、私塾)常規(guī)使用。
(東漢)許慎撰 ·語言文字 ·1.7萬字
本書收錄的所有核心詞匯均配有托福口語真題例句。大讀者可以仔細體會詞匯在例句中的用法,從而更好地了解托福口語真題的難度、風格以及表達習慣。不僅讓自己的口語更加精煉,而且對托福考試的其他科目也均有益處。本書能使考生的托福口語備考更加全面,詞匯儲備更加豐富。考生還可以使用“”豆腐托福”團隊精心開發(fā)的微信小程序——“托福口語黃金800詞”,進行聽音訓練。
那天 ·語言文字 ·3.6萬字
本書從文化主義角度重新闡釋人類交際現(xiàn)象(communication,包括傳播、話語、修辭),提出“文化話語研究”、“當代中國話語研究”兩個相聯(lián)的范式,主張?zhí)骄坎煌幕捳Z體系間的差異關系和權力關系,并以此為指針對人權、貿(mào)易、城建、國防、科技話語分章進行了實證分析。
施旭 ·語言文字 ·17.8萬字
《大學的理想》是西方高等教育史上較早系統(tǒng)、綜合、全面地論述大學教育的基本理論問題的名著。在書中,紐曼對自由教育做出了新的界定,對自由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關系進行了詳細的探討,闡述自由教育的本質(zhì)和作用,說明大學教育的實質(zhì)、任務和理想。書中倡導的以古典人文學科教育為主要內(nèi)容和以注重理性的開發(fā)為主要內(nèi)涵的自由教育理想,在當時及其以后都對世界教育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英)約翰·亨利·紐曼 ·語言文字 ·16.4萬字
本書集通俗性和實用性于一體,分為上下兩篇。上篇文秘寫作規(guī)范與例文,從基本的公文格式開始介紹,到法定公文、常用公文的起草格式及范例,詳細地講述了各種公文的寫作要領與范例,簡單實用,現(xiàn)查現(xiàn)用。下篇辦公文案寫作規(guī)范與例文,講述了:規(guī)章類文書寫作(包括制度、章程、規(guī)則等組織中不可或缺的文書的寫作);事務類文書寫作(既包括日常事務公文文書,又包含競聘演講稿、述職報告以及新聞文書等文體的寫作);民事類文書寫作(包括歡迎詞、歡送詞、答謝詞、祝詞、賀信、賀電、慰問信、慰問電、請柬,以及其他民事文書的寫作)。
張保忠 ·語言文字 ·13.9萬字
古漢字是漢字文化的源頭,是早期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本書選取500個常用漢字作為字例,羅列其甲骨文、金文、《說文》籀文、古文、小篆、楚簡帛文和秦簡牘文等多種字形,而以甲金字形為基本依據(jù),講解其構形意義和構形方法,說明本義、引申義、假借義等基本用法和文化內(nèi)涵,揭示漢字形體演變軌跡及其演變規(guī)律。本書博采眾家,審慎取舍,力求深入淺出,化繁雜為簡明。但為講明一字,也連類而及解釋了相關字形,故雖標目500,實際所涉字例達1200有余。書末編有詳細檢字表,極便查檢。本書一大特色是,在析形釋義過程中,隨時介紹漢語言文字學的相關知識,并以“提示”等形式,對諸多語言文字現(xiàn)象發(fā)表了獨到的見解。因此,本書不僅是一部研究深入、論述簡明的“古漢字常用字字典”,同時也可以視為學習古代語言文字學的讀本。
徐超 ·語言文字 ·14.5萬字
詞匯場的歷史演變研究是建立完整漢語詞匯史的重要內(nèi)容,顏色詞則是其中一個具有較強系統(tǒng)性的詞匯類聚。本書在《上古一中古漢語顏色詞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厘清唐宋至元明清漢語顏色詞的歷史演變過程。先對近代漢語紅、黑、白,綠,藍、黃、紫、灰、褐、棕十大范疇的單音顏色詞和復音顏色詞進行了全面收集,再以不同的造詞類型為立足點,從舊詞承用、新詞產(chǎn)生的角度說明近代漢語顏色詞怎樣從上古、中古顏色詞演變而來,又如何進一步演變?yōu)楝F(xiàn)代漢語的顏色詞。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漢語顏色詞的演變歷史與規(guī)律、漢語各時期的基本顏色詞、近代漢語顏色詞的釋詁、漢語顏色詞研究對辭書編撰的意義以及漢語顏色詞的方言比較等專題問題。
趙曉馳 ·語言文字 ·18.4萬字
本書是《中國語音學報》的第11輯,第1輯至第3輯在商務印書館出版,從第4輯起移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本書由社科院語言所承辦,是中國語音學界最重要的發(fā)表平臺,標志著語音學的最新成果。本期有大量實驗語音學成果,包括對吳、粵等漢語方言的語音學分析。語音學在網(wǎng)絡科技等領域發(fā)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書主要內(nèi)容有《普通話多焦點的語音實現(xiàn)》《發(fā)聲類型對聲調(diào)感知的影響》《德宏傣語長短元音聲學及感知研究》《能量包絡和音長對普通話聲調(diào)感知的影響》《平調(diào)的音高邊界》等。本期以“語音感知”為主題,在語音感知領域做了新的探索。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主辦 ·語言文字 ·16.5萬字
本書涵蓋了語言學、外國文學、翻譯、區(qū)域國別研究及學科教學等方向的研究成果。本刊旨在向廣大讀者反映我國外國語言學、外國文學、翻譯、區(qū)域國別研究及學科教學五個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展現(xiàn)獨特的研究視角,提供具有全新參考價值的學科研究信息,在外有廣泛的覆蓋面,題材新穎,信息量大、時效性強的特點。促進中國跨語言文化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本輯為第十八輯,主要內(nèi)容包括歷史語言學研究專欄、文學與文化、文化與教學、語言與教學等四部分十多篇論文。
劉全國主編 ·語言文字 ·18.6萬字
本書分為文明傳播、文獻天地、漢學人物、馬可·波羅研究等專題,收錄了《從語言和知識體系的角度思考“國風文化”》《福開森的漢學評論生涯》《馬可·波羅文本的傳統(tǒng)》《唐代以前中國宮廷中的鶴》等文章。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編 ·語言文字 ·19.6萬字
本書從界定翻譯思想與翻譯理論、翻譯理論史與翻譯思想史等主要概念入手,框定中國翻譯思想史的研究對象,追溯中國傳統(tǒng)翻譯思想和翻譯思想史的沿革,概括中國翻譯思想史的基本特點及發(fā)展脈絡,闡釋其基本發(fā)展階段及整體邏輯框架。在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中重構中國翻譯思想史的完整脈絡和歷程。全書分為引論、專論、通論和余論。引論部分,通過概念辨析,梳理翻譯思想史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追溯翻譯、翻譯思想和翻譯思想史的源流,從而為翻譯思想史的研究奠定學科基礎。
邵有學 ·語言文字 ·18.5萬字
重慶方言,埋藏著重慶人的性格本色和地域文化。“干燥”的重慶脾氣、“擱得平”的江湖豪氣、“喜劇”式的百味生活……作者通過94個方言詞條,用圖畫和故事,講述自己的童年生活和重慶記憶,從而帶我們走進這座熱辣滾燙的奇妙之城。
蜂窩煤 ·語言文字 ·4萬字
本書是越南漢字資源整理研究的專題性著作。全書分上中下三編,上編越南碑銘文獻用字研究,中編越南碑銘文獻俗字彙編,下編越南碑銘文獻目錄。著者在兩萬多通越南銘文拓片中,按時代編撰文獻目錄,據(jù)此搜集整理越南碑銘俗字,拓展越南碑銘文獻用字研究。書稿立足原始文獻,從國際俗字(通用俗字)和國別俗字(變異俗字)視角,考察俗字在越南的移植、受容、變異和衍生,對諸多越南俗字進行了構形和源流闡釋,揭示了域外俗字對於中國文字學研究、大型辭書編撰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何華珍 劉正印等 ·語言文字 ·14.8萬字
網(wǎng)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lián)網(wǎng)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yè)執(zhí)照 網(wǎng)絡文化經(jīng)營許可證:滬網(wǎng)文 (2023) 3296-228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wǎng)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