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與扶貧對象動態管理機制研究
會員

農村貧困是我國長期面臨的現實問題,是制約我國城鄉均衡發展和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村脫貧工作,不斷加大扶貧開發和社會救助工作力度。低生活保障是國家和社會為生活在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社會成員提供滿足其低生活需要的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救助制度安排。低生活保障被喻為社會的“穩定器”和最后一道“安全網”。扶貧開發是國家和社會通過包括政策、資金、物資、技術、信息、就業等方面的外部投入,對貧困地區的經濟運行進行調整、優化,在此基礎上實現貧困地區經濟的良性增長,進而緩解貧困地區的貧困,促使貧困對象逐漸擺脫貧困的政策體系。我國農村扶貧工作起步于改革開放初期,至今已走過近40年的歷程。2007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農村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簡稱“農村低保”),標志著我國農村扶貧工作進入了扶貧開發和生活救助“兩輪驅動”的新階段。十余年來的實踐表明,兩項制度(農村低保和扶貧開發)對緩解和消除農村貧困起到了巨大作用。但由于兩項制度實施的時間較短,加之我國農村貧困問題非常復雜,諸多政策和措施還處于探索階段,兩項制度在實際運行中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其中,如何有效地對貧困對象進行動態管理,成為影響制度公平和制度實施效率的一大難題。

杜毅 李娜 ·社科總論 ·19.5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即墨市| 阳城县| 宽甸| 彭山县| 葫芦岛市| 信丰县| 黄山市| 鄂温| 永胜县| 若羌县| 榕江县| 建宁县| 花莲县| 巨野县| 海阳市| 稻城县| 菏泽市| 蒙自县| 南城县| 高要市| 西林县| 舟曲县| 子长县| 越西县| 白河县| 承德市| 兴仁县| 呼伦贝尔市| 英山县| 册亨县| 盐源县| 孟州市| 高安市| 龙游县| 伊宁县| 钦州市| 枣庄市| 娄烦县| 孟连| 威信县| 中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