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通過扎實的田野調查,深入系統地考察了屯堡的社會結構與文化生活,全面地梳理了屯堡社會的文化形態及其具體內容,展示了一系列與宗教相關的社會文化生活,通過屯堡宗教的視角,探討“社會如何可能”這一主題。本書呈現了特殊的中國本土案例,提供了不同的分析基礎和向度,形成對將宗教區分為制度性宗教與民間信仰的二分法定式的新的研究視角。
孫兆霞 汪青梅等 ·社會學 ·36.1萬字
“何微新聞獎”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論壇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屆,在國內新聞教育界產生了很大的反響。2019年10月下旬,第三屆“何微新聞獎”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論壇在西安隆重舉行。論壇共設六個分論壇,每個論壇均設置了九位評委,評委們由來自全國知名新聞傳播學院的學術帶頭人和新聞傳播學科期刊的主編們擔任。論壇順利結束后,舉辦方西北政法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循例擬將獲獎論文結集出版,作為論壇順利舉行的成果,以總結本次論壇的優秀論題。
孫江主編 ·新聞傳播 ·36.1萬字
本書匯集了南昌職業學院科研人員近期80篇文章,內容涵蓋了學院教研人員在思政研究、育人創新、專業建設和文化探究等諸多領域和多個專業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充分展現了學院在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中取得的新成績。
周金堂 ·教育 ·36萬字
一個國家該以怎樣的態度對待自身歷史上那些令人痛苦的記憶?人們該以怎樣的行動回應自己父輩的罪惡?在種族對立與種族和解之間,在篡改與銘記之間,未來的人們將如何選擇?本書作者蘇珊·奈曼以德國人和美國人在這些問題上的做法為例,為西方世界對待自身現代歷史中的罪過提供了一個嶄新而又不可或缺的視角。從這一視角出發,作者將哲學反思、個人經歷和大量采訪結合在了一起,為這些問題提供了她的答案。全書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討論了猶太人大屠殺和第三帝國的種族主義在今天的思想殘余,還討論了東德和西德清算納粹歷史的種種做法的差異。第二部分將視角轉向了美國南方,圍繞埃米特·蒂爾謀殺案等著名的種族謀殺案展開,覆蓋了南北戰爭之前美國奴隸制的狀況、這場戰爭的起因、戰后美國黑人的生存狀況、20世紀的黑人民權運動、奧巴馬和特朗普的先后當選折射出的當代美國人的心態變化,還討論了眾多公益機構為爭取民權、開啟民智所做的種種努力。第三部分將德國人和美國人應對自身歷史罪責的做法進行了比較,圍繞著它們各自的歷史記憶、紀念建筑、賠款問題、族群關系和移民政策等做了深入的探討,并試圖在此基礎上回答“我們該怎么做”這個核心問題。
(德)蘇珊·奈曼 ·社科總論 ·36萬字
本書是一部著重考察社會治理體系各構成要素及其運行機制的著作。書中分析了社會治理體系的發展和運行過程,探討了社會治理賴以展開的前提和基礎,特別是對社會治理中的權力、規則、道德及其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在全球化、后工業化的歷史背景下把握了社會治理體系及其功能的變動。書中探討了社會治理模式正在從控制模式向合作模式轉變的狀況,認為服務型政府將成為合作行動體系中的主要行動者,將通過引導的方式去與社會中成長起來的行動者之間開展合作,實現合作治理。
張康之 ·社科總論 ·36萬字
《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中國新聞傳播史》主要內容:歷史研究與新聞報道的魅力在于用變焦鏡頭對準某一時期的某一事件,以不同的尺度、從不同的層面觀察,進行深入的剖析。歷史的實在性在于不斷改變焦距時看到的各種景象的綜合。新聞報道也同樣如此,單方面的一種觀點的解說,絕得不出真實的結論。同時,任何一個有價值的見解的形成,應該是通過不受限制的各種思想的辯論,而不是只聽取單方面的意見。由此可知,只有在思想自由、文化多元的開放型社會中,人們在各種思想觀點的參照比較中作出理性的選擇,才能有成效地推動社會的進步。一些重要的思想知識的進步,往往都要靠獨立思考,不受主流思潮的影響。在像服從上帝的意志那樣服從某個人或多數人意志的地方,這種對真理探索的科學態度是不可能存在的。
楊師群 ·新聞傳播 ·35.8萬字
本書介紹了信息資源的概念、特征、作用和功能,系統分析了信息資源管理的目標、任務、內容、歷史沿革和發展過程,以及信息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理論、原理、原則、工具和方法。主要內容包括信息資源分布、信息資源采集、信息資源組織與存儲、信息資源檢索與挖掘、信息資源質量評估、信息資源規劃、信息資源開發、信息資源利用、信息資源安全、信息資源配置、信息政策與法規、信息資源管理的績效評價等方面。
馬費成主編 ·新聞傳播 ·35.8萬字
《北大清華人大社會學碩士論文選編》自2003年開始出版,每年從北大、清華、人大三校社會學系畢業生近200篇論文中篩選出10篇左右優秀論文,組成文集。這些論文大多選取一個與社會現實緊密相關的問題,收集鮮活的經驗材料,對問題進行細致描述并展開較深入的分析。鮮有時下學界頗為流行的空話套話,以及曾經在別處不知說過多少次的二手話。三校文集迄今為止已經出版15集,成為全國社會學界一個非常有號召力的出版品牌。
儲卉娟 盧暉臨 晉軍 李丁編 ·社會學 ·35.7萬字
《民族復興與世界聯邦》今經編成文者已愈十余萬字,全書告成將不下二三十萬言,一二年后或可供之以問世。今春余出長西安中大,于公余之暇,將社會學之要旨先編成大綱,以便一般學子之參考,但暇時不多,隨時即寫,全部各章次序亦未完全規定。茲將已成之部,先行油印二百余份,分送各知交,請為指正。俟全部大綱告成之后,再將內部各章次序重新規定,以便再版。海內賢達有以教之,則幸甚也。
謝立中 ·社會學 ·35.7萬字
隨著今后中國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發揮的作用愈發重要,經濟外交在中國外交體系中的地位也必然會進一步提高,本書一方面提供了關于中國經濟外交的大量事實性細節,另一方面又有針對性地進行了評論性的分析,可謂一本研究中國經濟外交的年度“大百科全書”。
李巍 ·教育 ·35.7萬字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教育思想傳承與實踐》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百廿歷史”,系統梳理和論述了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的發展沿革與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以及教材建設的歷史,展示了120年來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如何與國家、與學校、與學科,共命運、同發展。第二部分是“先賢之光”,凝練了白眉初、黃國璋、周廷儒、張蘭生等20余位地理學先賢在北京師范大學從教過程中形成的地理教育思想及理念;遴選13篇代表性文獻,展示他們在不同歷史時期對地理教育功能、地理教學方法等的學術思考與見解。第三部分是“當代之聲”,重點圍繞學科發展與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基礎教育與國民素質培養,匯編了在校教師和校友的地理教育教學理念和觀點論作。第四部分是“躬耕之作”,精選部分校友的地理教育教學實踐成果進行展示。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編著 ·教育 ·35.7萬字
本書從寬廣的傳播社會學角度,深入探討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如何在社會邊緣與人際網絡、組織系統、傳統媒介以及新媒體互動,從而建構、更新并維系他們的“意義之網”——包括身份認同、對城市的想象、人生和職業規劃、人際交往、就業資本等等,乃至影響到日常生活的消費形態和閑暇活動。作者的研究扎根于中國的本土社會實踐,在長三角八個城市做了500個個案的訪問和觀察,在繁復的故事中抽絲剝繭,提出概括性的理論洞見。
鄭欣等 ·新聞傳播 ·35.6萬字
本書從感覺、情感、心態、體驗等無法量化的概念入手,研究中國人在社會轉型、體制改革、經濟發展、觀念變遷的宏觀背景下如何應對全球化、現代化,如何定義個體與國家、個體與全球化的關系,如何順應潮流而又創造潮流。總體而言,社會心態雖然難以測量,但并不是毫無規律可循,同時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社會發展,尤其是人們的權利意識、價值觀念以及現代網絡技術發展催生出的嶄新的大眾輿論行為,影響著全社會的穩定。
周曉虹等 ·社會學 ·35.6萬字
本書為《寧波大學校史(1986—2007)》的續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采用章節體,編纂特點體現史志結合,為寧波大學30周年校慶禮品書。全書內容分:學校沿革、教育與教學工作、學科建設和科研工作、服務地方、人事管理、學生工作、港澳臺工作、對外交流與合作、辦學條件保障、校園文化與體育競賽、工會教代會共青團工作、領導體制與組織機構等十二章,全面系統介紹寧波大學的沿革歷史。
張偉 ·社會學 ·35.5萬字
本書立足于檔案工作實際,結合國家及湖北省頒布的檔案法律、法規、規范,對公文管理、檔案管理、檔案保護、檔案編研、檔案法規、檔案信息化建設以及文書、科技、電子、聲像、實物、會計、干部等類型檔案的基本整理方法分別作了專題性介紹。
高勤主編 ·圖書檔案 ·35.5萬字
本書由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張彥擔任主編,以近年來北京大學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典型危機事件及處理機制為研究對象,利用相應的學科理論,深入分析各類危機事件出現的原因、過程以及應對措施,認真總結了各級學生管理干部在應對和處理危機事件過程中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和有效方法,同時深入反思在應對何處理危機事件過程中的失誤、教訓。通過正、反面的總結和分析,總結出一套符合實際要求和行之有效的學生危機管理應對機制。既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的實際工作提供指導和參考,同時可以為新時期的高校學生危機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指導。
張彥 ·教育 ·35.5萬字
本書作者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十一、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2003~2017)。在任職的十五年里,他圍繞《刑法》《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精神衛生法》等法律以及一些法規的制定、實施和完善,提出40多項全國政協提案。本書以這些提案為線索,結合有關部門的復函,重點從刑事立法、精神衛生立法和社會領域立法三個方面,記錄一些重要法律的制定、實施、修正歷程,研析有關理論問題和熱點、難點問題,進而探討法治建設的新思路。
劉白駒 ·社科總論 ·35.5萬字
本書是一部新聞作品報道作品選集,收入作者從1978年到2001年以來新聞報道作品185篇,其中重點選擇在1987年到2001年發表的作品,因為那個年代,上海工業正經歷著轉軌轉型、產業調整、制度創新最為艱難的階段,作者親歷并真實地記錄了那一時期上海工業改革的困惑、曲折、創新、發展,見證著它一步步走向成功和輝煌,對了解上海工業這段歷史有一定參考價值。本書全部是作者第一手真實材料,新聞性強,能反映上海工業這一時期主要的重大事件,部分作品在題材和寫作上也有創新,文字樸素凝練。
李正華 ·新聞傳播 ·35.5萬字
符號學是研究符號及其意指活動規律的科學。本書分為五個部分:符號學概論、符號學理論闡釋、語言符號學研究、符號學應用研究、符號學評介,對符號學研究進行了系統介紹。全書追蹤世界符號學的發展步伐,匯集了作者相關領域學術論文三十余篇,涉及符號學歷史、符號學各學派典型代表人物的基本理論闡釋總結、個人在語言符號學方向上的探索、關于以翻譯符號學為代表的符號學當代應用方面的思考、關于其他當代學人符號學研究成果的評介幾個方面,比較清晰地呈現了作者學術生涯各階段深耕符號學領域的成績,展示了作者在國內符號學界的學術影響力。本書既是作者個人的成果總結,也有利于讀者回顧20世紀世界各符號學大國的發展脈絡,展望21世紀的未來走向,對我國相關領域學者繼續建構有中國特色的符號學學派,具有很好的借鑒和啟示意義。
王銘玉 ·語言文字 ·35.5萬字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是就業中的重中之重,有效利用高校畢業生資源關系到我國經濟發展能否從勞動力密集型發展模式轉向創新型發展模式,關系到能否成功進行產業升級并將制造業大國打造成制造業強國。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與對策研究”的研究成果,基于2003—2013年十年間的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數據,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就業問題、就業政策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
閔維方 岳昌君 丁小浩 ·教育 ·35.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