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作者是20世紀最負盛名的詞學大師之一龍榆生。本書是根據龍榆生先生詞學學習創作課上講義編輯而成的著作,將數十年的研究心得和填詞經驗,融匯貫通,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詞學淵源、選調、作法等內容,同時也是講解宋詞欣賞的優秀讀物。其實很多人是喜歡讀詩、作詞、作曲的,但是苦于市場上同類型版本過多,良莠不齊,倒不如閱讀詞學大師的作品來的權威,吸收大師們日積月累的文化精華。作為一本國學大師的入門級圖書,無論讀者想要學習進步,還是想要鑒賞研究都能得到滿足。
龍榆生 ·文學評論 ·7.2萬字
“風騷”一詞取自《詩經-國風》和屈原《離騷》,風是詩經的精華,是中國北方現實主義詩歌的源流;騷是楚辭的精華,是中國南方浪漫主義文學的濫觴,分別代表了我國先秦文學的最高成就。本書從《詩經-國風》精選30首愛情詩與屈原《離騷》合并,并對原詩作了創造性的翻譯,即把原詩的詞句拆開來,把原詩的精義、情境還原出來,用現代自由詩的詞句重新構建起來,同時保持古詩的特有的韻律。
屈文源 ·文學評論 ·3.4萬字
美國國家圖書獎、普利策傳記獎得主理查德·艾爾曼的愛爾蘭文學講堂,關于四位影響深遠的愛爾蘭作家(王爾德、葉芝、喬伊斯和貝克特)的文學講稿,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也許可以說,這四個人組成了一個奇怪的組合。而他們自己所不曾察覺的相同之處開始顯現:一樣都是背井離鄉、詼諧風趣、晦澀難解、言辭激烈。這幾個都柏林人,出類拔萃、自鳴得意,即便自認潦倒之時也要擺足闊氣,就像葉芝詩中的畢達哥拉斯,有著金股。他們提出又挑戰自己的假設,他們逡巡于藝術和反藝術、愉悅和恐懼、接受和放棄之間。他們都來自同一座城市,這一點說明不了什么,但他們和祖國一樣,為獨立而苦戰,蔑視外部強權的占領,同時內部也存在著很多分歧。這些特質并非愛爾蘭獨有,但是在愛爾蘭得以集中體現。憑借這四個土生土長的都柏林人,這個曾經被迫歸屬于帝國的城市重獲力量,以另一種統治權,即藝術的統治權,影響整個世界。——理查德·艾爾曼
(美)理查德·艾爾曼 ·文學評論 ·6.3萬字
文人畫,又稱“士夫畫”,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為有知識的文人所畫的畫,而是具有“文人氣”或“士夫氣”的畫?!拔娜藲狻?,即今人所謂“文人意識”。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豐富的人文關懷、特別的生命感覺的意識,一種遠離政治或道德從屬而歸于生命真實的意識。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文人畫,就是“人文畫”——具有人文價值追求的繪畫。本系列作品,通過對元代以來十六位畫家的觀照,來看文人畫對生命“真性”追蹤的內在軌跡。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本書從“高古”入手,帶領讀者感受陳洪綬在“醒石”“味象”“縹香”“寒沽”中所展現的超凡脫俗的藝術境界和人生體悟。
朱良志 ·文學評論 ·3.1萬字
文人畫,又稱“士夫畫”,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為有知識的文人所畫的畫,而是具有“文人氣”或“士夫氣”的畫。“文人氣”,即今人所謂“文人意識”。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豐富的人文關懷、特別的生命感覺的意識,一種遠離政治或道德從屬而歸于生命真實的意識。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文人畫,就是“人文畫”——具有人文價值追求的繪畫。本系列作品,通過對元代以來十六位畫家的觀照,來看文人畫對生命“真性”追蹤的內在軌跡。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從明代畫家陳道復入手,討論“幻境”這一文人畫中的關鍵性問題。
朱良志 ·文學評論 ·3萬字
文人畫,又稱“士夫畫”,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為有知識的文人所畫的畫,而是具有“文人氣”或“士夫氣”的畫?!拔娜藲狻?,即今人所謂“文人意識”。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豐富的人文關懷、特別的生命感覺的意識,一種遠離政治或道德從屬而歸于生命真實的意識。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文人畫,就是“人文畫”——具有人文價值追求的繪畫。本系列作品,通過對元代以來十六位畫家的觀照,來看文人畫對生命“真性”追蹤的內在軌跡。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本書從“辟混沌”“轉動靜”“抹煙霞”“弄惡墨”等方面去感受石濤繪畫中超出文人畫規范的“躁”氣及其內在邏輯。
朱良志 ·文學評論 ·2.9萬字
文人畫,又稱“士夫畫”,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為有知識的文人所畫的畫,而是具有“文人氣”或“士夫氣”的畫?!拔娜藲狻?,即今人所謂“文人意識”。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豐富的人文關懷、特別的生命感覺的意識,一種遠離政治或道德從屬而歸于生命真實的意識。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文人畫,就是“人文畫”——具有人文價值追求的繪畫。本系列作品,通過對元代以來十六位畫家的觀照,來看文人畫對生命“真性”追蹤的內在軌跡。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從“荒寒意象”“眇眇愁思”“亂中妍雅”探討惲壽平所推崇的“元真氣象”,其中寓含著他的繪畫真性觀。
朱良志 ·文學評論 ·2.8萬字
文人畫,又稱“士夫畫”,它并非指特定的身份,如限定為有知識的文人所畫的畫,而是具有“文人氣”或“士夫氣”的畫。“文人氣”,即今人所謂“文人意識”。大率指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豐富的人文關懷、特別的生命感覺的意識,一種遠離政治或道德從屬而歸于生命真實的意識。所以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文人畫,就是“人文畫”——具有人文價值追求的繪畫。本系列作品,通過對元代以來十六位畫家的觀照,來看文人畫對生命“真性”追蹤的內在軌跡。本書為此叢書中的一本。本書從吳漁山“老格”的建立、特點及其思想淵源,來探討吳歷繪畫和文人畫傳統的互動關系。
本書為詩歌欣賞,由張桂鑫詩80首及阿明簡評80篇組成。分為“山水行吟”“四時雜興”“人生感懷”三輯。詩歌集中表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思考,傳遞出樂觀、曠達的情懷。評析作者以讀者和兒子的雙重眼光,對詩歌思想內容和寫作手法作了言簡意賅的解讀。
張桂鑫 阿明 ·文學評論 ·4.2萬字
本書為初中生閱讀輔導類書。以經典名著為閱讀材料,通過填空、閱讀理解、寫文配圖等形式,讓學生加深對經典名著的理解,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鍛煉寫作和表達能力。內文配有插圖,精致活潑,能夠鍛煉學生的聯想能力。
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 ·文學評論 ·1.6萬字
本書收集整理了蒼南縣文化館同名展覽的百余件書法作品,分“天下蘭亭”“與古為徒”“入古出新”三個版塊,同時穿插各個參展作者臨摹的心得感受、展覽現場的圖片以及展覽過程中社會各界對展覽的評價等材料,力求做成一本有一定影響力、有一定學術價值、獨具一格的書法臨摹集。
梁元甫編著 ·文學評論 ·1.9萬字
本書是一部研究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楚辭的學術性專著,采用語言學的視角、方法、構架,從屈賦的虛詞、韻律、句法和修辭四個方面,將作為詩體的屈賦從散文語料中離析出來,充分關注作為“詩歌體質”的屈賦在語言上的獨特性,從而展現出屈賦美妙的語言世界。
梁文勤 ·文學評論 ·18萬字
寶卷是口頭傳統在中古以后,用通俗的韻白、詩、偈子、曲牌、十字佛等湊集成文,闡明某種宗教教義,以期勸善禳災的口頭傳統。人們對瘟疫、天災、戰爭的恐懼,對吉祥美滿的渴望,自覺擔責成就了自我“修煉”的道德宗教。修禊“污染”,禳解“災異”是禳災敘述與“做會”儀式的神話觀念基礎。作為民族過去的精神表征和集體記憶,寶卷建構了我們的生活狀態和我們道德的出發點。社會集團記憶形成的關鍵環節在于文本與儀式的經典化。文化記憶的媒體有口頭宣卷、文字抄寫、印刷、祝禱、祓禊儀式等,寶卷就是擁有這些記憶類型的“民族志”,建構的是“想象的共同體”。
李永平 ·文學評論 ·19.5萬字
本書是一部微觀的唐宋昆蟲文學發展史,主要論述了唐宋時期昆蟲題材在詩詞中的歷史發展進程,通過對各類昆蟲意象的審美選擇,探索其內在的文化意蘊。
李璐 ·文學評論 ·20萬字
“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是最新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的重要“學習任務群”,該任務群的學習貫串必修、選修性必修和選修三個階段。已使用的部編版高中教材第一冊的整本書閱讀書目為《鄉土中國》,明年春季開學要使用的第二冊整本書閱讀書目為《紅樓夢》。市場上有很多這類名著的原文閱讀,也出了一些關于整本書閱讀的指導類圖書,但主要是教師用書,理論性強,不適合學生使用,學生目前缺乏“如何讀、讀完以后做什么”的指導類圖書。本書以學生為讀者對象,給學生提供關于《紅樓夢》整本書閱讀的比較完備的學習方案和資料,是指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的實用讀本。
鈕小樺 ·文學評論 ·92字
解構主義誤讀理論是解構主義文學批評的重要理論,涵蓋了不確定性、互文性、反形而上學等重要解構思想。本書通過對解構主義誤讀理論的產生和發展、主體之維和修辭之維兩種形態、有效性及其歷史價值等問題的研究,以期增進對解構主義文學批評的認識,擴大文學閱讀理論研究的視野。
王敏 ·文學評論 ·12.9萬字
本書通過對當代作家在改革開放三十年里創作的農村題材小說進行梳理和解讀,提煉出桃源、田園和荒原三種類型,建構起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題材小說的主題性想象系統,考察改革開放以來農村題材小說的價值與意義、挖掘其人文精神,探討新時期以來農村題材小說的發展態勢,揭示改革開放三十年農村題材小說創作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為新世紀文學的繁榮發展和新農村文化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和政策咨詢支持。
唐紅衛 陽海燕 ·文學評論 ·17.3萬字
本書是作家趙德發的創作論,主要包括對趙德發創作中鄉土題材小說與宗教題材小說以及散文創作的論析。
王曉夢 ·文學評論 ·16.5萬字
杰弗里?哈特曼始終堅持調和式批評的理論立場,扮演著一個調節者角色。第一,在歐陸哲學與英美批評之間進行調節,主張英美批評從實用批評范式中脫離出來,形成更富于思辨的批評話語;第二,在猶太圣經闡釋傳統與現代闡釋經驗之間進行調節,從密德拉什的獨特闡釋模式中,發現走出當代形式主義之爭的有效途徑;第三,在文學與批評之間進行調節,主張批評的文學性和創造性,并以隨筆這一文體表現出來;第四,在文學自我和文化自我雙重身份之間進行調節,通過證詞錄像將大屠殺、記憶、創傷等文化問題與文學問題聯結起來,闡明文學批評家應當承擔的時代責任。在此種調和式批評中,哈特曼獲得了一種更為寬闊的視野,其批評思想因而具有極大的超越潛能。
王鳳 ·文學評論 ·16.1萬字
《走進大文豪的家》從一些廣受歡迎的作家的日常生活的視角出發,探討了作家周圍的事物包括房屋對他們寫作的影響。其中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隱居在英格蘭西南部時的住所,伊夫林·沃晚期作品《舊地重游》中的原型——伍斯特郡的鄉間別墅,莎士比亞童年時居住在斯特拉特福小鎮的木頭小屋,還有激發夏洛克·福爾摩斯系列故事靈感的東薩塞克斯郡內的小花園。通過探索這些再平常不過的建筑,了解那些鮮活的人物背后的故事。
(英)尼克·錢納 ·文學評論 ·13.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