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世說新語》是一部記錄魏晉名士言行風貌的志人小說,為我國古代文學珍品。但其文辭簡略,如果不知相關背景,則十分難解。本書作者戴建業,研究《世說新語》三十年,不僅能結合歷史背景完整還原書中的軼聞趣事,掃清閱讀障礙,更能帶你領會魏晉風度的神髓,領會一個時代的狂放不羈、率真灑脫。多虧了劉義慶留下一本《世說新語》,讓我們能見識什么叫超然脫俗,什么叫高潔優雅,什么叫瀟灑飄逸。
戴建業 ·文學評論 ·22.5萬字
碑志文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體,從東漢時期盛行于世,其創作貫穿了整個中國古代。碑志文創作與中國古代散文創作的興衰更迭以及思潮變遷密切相關。碑志文批評發展演進的歷史,折射了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發展的歷史,也折射了中國古代文學觀念和審美觀念的變遷。本稿將碑志文批評置于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歷史長河中,對其產生、發展、演進的歷程進行深入剖析,力求客觀、公允地梳理出一部碑志文批評發展的歷史。在研究過程中,不僅注重既有的理論批評資料,還深入、細致地從作家創作本身挖掘其文體主張與理論;不僅注重那些知名的學者,還發現了以往不被批評史研究關注的學者,如孫琮、儲欣、林云銘等,以及一些以曲論、詩論、詞論等名世的學者,如李開先、沈德潛、譚獻等,發掘他們獨到的文章觀念。因此,本稿不僅補充了中國碑志文批評史研究的空白,還對中國古代文學批評、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有重要的補充作用。
李貴銀 ·文學評論 ·21.8萬字
《樊登講論語:學而》解讀了《論語》的上半部;《樊登講論語:先進》解讀了《論語》下半部。《論語》是對樊登人生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他捧著《論語》反反復復地研讀了20年。《樊登講論語》是樊登的心血之作。樊登發現,《論語》幾乎能夠解決我們生活中的一切煩惱。本書的特色,是用最通俗的方式解讀《論語》。樊登結合現代的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育兒知識、教育學、創業方法、領導力解讀論語,讓每個人都能在輕松讀透論語的同時,把論語用起來!
樊登 ·文學評論 ·24.1萬字
日裔英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石黑一雄的小說具有強烈的電影性和現代性,把握這兩種特性對于了解其作品的隱含意義和深層意義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迄今為止,這兩方面都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書為國內外首部以“石黑一雄與電影”為主題的專著,通過深入系統地考察《遠山淡影》《被掩埋的巨人》和《別讓我走》這三部小說與電影電視相關聯的審美現代性問題,揭示出其小說的深層隱含意義,達到對作者的創作目的更好的把握,對作品的主題意義、人物形象、人物之間的關系和藝術手法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
沈安妮 ·文學評論 ·24.9萬字
《唐代文學研究年鑒(2019)》將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唐代文學研究界的基本研究情況及動態囊括其中。主要內容分為一年記事、會議綜述、專載、一年研究情況綜述、新書選評、問題研究綜述、港臺及海外研究動態、盛德清風、索引目錄等欄目。它的特點是力求全面地反映國內本年度研究唐代文學的基本情況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同時,它也會以開放的姿態將研究中存在的問題與某些薄弱環節毫不隱瞞地展現出來。
中國唐代文學學會 廣州大學文學院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文學評論 ·30萬字
本書對《西廂記》誕生以來的研究成果作了高度的概括總結,主要圍繞《西廂記》的作者、體制、版本、影響、續書、評論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詳盡的論述、縝密的考證和辨析,開拓了《西廂記》研究的新領域。張先生還在本書“附論”中,以翔實周密的考釋,論證了所謂《鄭崔合柑墓志銘》是后人以低毀《西廂記》的偽作,《點鬼簿》與《錄鬼薄》實為一書等間題,解決了《西廂記》研究中一些未解之題。本書既有可讀性,又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推動了《西廂記》研究向縱深發展。
張人和 ·文學評論 ·31.1萬字
該成果以《文心雕龍》對先秦兩漢作家、作品、文體、審美范疇所做的批評為研究對象,細致梳理和爬梳了《文心雕龍》的相關論點,并結合先秦兩漢的文學、文體實踐進行考索和辨析,選題精當,視角獨特,有一定創新意義。成果以專題形式匯集了《文心雕龍》對每一問題的論述,稽考細密,勾稽全面,在此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是可靠的。對《文心雕龍》的研究,有所推進。
高林廣 ·文學評論 ·31萬字
本書以有聲有色的87版電視劇《紅樓夢》36集為門徑,一路風光旖旎,來到蘊藏豐富的原著,尋繹弦外之音及傳統文化與習俗,融入生命的理解,試解“其中味”。秉承“整本書閱讀”理念,內容涵蓋傳統知識講解、文化內涵挖掘、詩詞句精選賞析,等等,不僅讓你知紅樓,而且讓你論紅樓、用紅樓。
李山 徐德琳 貢方舟 薛宇 ·文學評論 ·27.2萬字
我們過去對于南北朝文學的理解,一般認為北朝文學是“衰落”的,它是通過對南朝文學的“模仿”,并且通過軍事力量吸納了南來士人,才逐漸轉向興盛的。南方文學發展的成果對于北方文學發展的促進作用,一向被視為北方地區文學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而事實上,北方地區的歷史發展遵循了它自身的道路。在歷史變遷之中所形成的北朝文學發展局面,與南朝截然有別。“鄉里社會”這一特殊的地理/文化空間為北方文學所帶來的特質,仍然是所有造成北方文學發展形態的因素中最值得重視的,也是最需要重新審視的。
蔡丹君 ·文學評論 ·32萬字
本書立足于金源時期多民族文化的歷史語境,從金代詞壇漢族詞人與少數民族詞人的創作實際出發,分別對兩類詞人的創作追求、主體精神、審美風格作出梳理和分析。關注的重點有三:這一時期的詞壇創作多元性和吸收融合、相互取法的特點;第二,在題材上金詞比兩宋詞有新的開拓,關注與表現北國風情成為它獨具的特色。第三,金朝詞人們多采取逃避現實,向往隱逸的處世態度,創作上表現出厭棄功名、關注山林的隱逸情懷。
于東新 ·文學評論 ·27.6萬字
本書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黃修己的個人評論選集,是“粵派評論叢書”中的一本。全書分為四輯,第一輯主要收錄了對魯迅、周作人、張愛玲等人及其作品的評論;第二輯是對趙樹理及其作品的評論;第三、四輯是從宏觀角度對現當代文學和這門學科的研究評論。主要涉及魯迅與左翼文藝運動間關系的探討、對“兩個口號”之爭以及二三十年代中共“左傾”路線指導下的文學創作的研究等。作者從“人的文學”的角度對魯迅、沈從文、郭沫若等的作品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描述了這一思潮對中國現代文學的歷史影響,以及提出以五四文學革命和民族傳統文學兩者間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雙線論”來重寫現代文學史。全書史料翔實,邏輯清晰,觀點客觀公正,是一本比較好的學術著作。
黃修己 ·文學評論 ·27.5萬字
本書為“粵派批評”叢書之一種。本書著重論述了粵籍文學評論家在海內外的批評實踐。這是首部從省籍角度切入的華文文學批評史,也是嶺南文學史之一種。作者通過葉維廉、劉紹銘、梁麗芳、方修、王潤華、唐文標、鐘玲、陳慧樺、林曼叔、黃維樑、梁秉鈞、盧瑋鑾以及“京滬開花”楊義、陳思和、張江等評論家,還有“扎根嶺南”蕭殷、饒芃子、陳劍暉等評論家論著的評述,可以看到粵籍文學評論家在建構世界華文文學理論體系所作出的貢獻與局限,并為“粵派批評”走向世界提供新的參照系。
古遠清 ·文學評論 ·24.1萬字
《人間詞話全集鑒賞》是著名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學批評著作,作于1908~1909年,是王國維接受西洋美學思想的洗禮后,以嶄新的眼光對中國舊文學的評論。發表于《國粹學報》,是中國近代盛名的一部詞話著作。《人間詞話全集鑒賞》是中國古典文學批評里程碑式的作品。作為中國發展史上堪稱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全書觀點新穎、立論精辟、自成體系,集中體現了著名學者王國維的文學、美學思想。每篇文字都妙語連珠,見解獨到,不僅有對詩詞作品的點評,而且對歷代詞人的人生境遇和得失都有所評價,可謂難得的國學經典、美學巨著。作者王國維更是被譽為“中國近三百年來學術的結束人,最近八十年來學術的開創者”。
王國維 ·文學評論 ·20.6萬字
本書分三編。第一編,總論部分,主要研究《文章流別集》、《文選》、《玉臺新詠》、《晉元正宴會詩集》等唐前編纂詩文總集對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的影響、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的社會文化背景、唐代詩文總集的編纂者及其心態、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的選本批評功能及其價值、唐人編選詩文總集與文獻傳播。第二編,分論部分,大致以傳統學術意義上的“四唐”分期,選擇唐人編選的諸如《續詩苑英華》、《翰林學士集》、《珠英學士集》、《國秀集》、《河岳英靈集》、《中興間氣集》、《西漢文類》、《極玄集》、《群書麗藻》等不同時期的詩文總集,以及李吉甫等詩文總集編纂者,探討唐人在各個歷史時期編選的詩文總集及其特點、影響。第三編,輯考部分,在前輩學者研究的基礎上,補考唐人編選詩歌總集,輯考唐人編選文總集。簡言之,本書期冀以宏觀研討為經,以分期考察及個案探微為緯,以輯考為材料補充,對唐人編選詩文總集做全面、整體的研究。
盧燕新 ·文學評論 ·33.1萬字
本書曾獲國家級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本書共為三篇,分別從綜論(1-4章)、作家論(5-10章)、作品論(11-25章)三個方面對中國當代的新潮小說進行了分析和論述。綜論部分梳理了各種新潮小說潮流,發現其中隱含的規律,勾勒出一幅當代新潮小說的發展圖;作家論則重點分析了新潮小說的代表作家,歸納他們的寫作特點和文學風格;作品論從作品的角度,對當代新潮小說進行了評價。
吳義勤 ·文學評論 ·35.6萬字
本書作為一本評論集,文學、電影、文壇代表人物以及文學現象、潮流等構成了作者評論的主要方向,對象有軍旅文學作家新秀、文學評論界名家,又有莫言、周大新、張藝謀等文藝界知名人士,為讀者呈現一盤犀利、獨特的麻辣大餐。
柳建偉 ·文學評論 ·30.2萬字
本書為通代詞學論著,論析范圍從六朝訖于明代。全書辨析文理,研討正變,考訂名物,詮次字句,涉及詞的源起、詞體特性、詞人故實、詞作品鑒、風格興寄、韻律字詞等眾多內容,在詞學史上有較高的文獻價值與理論價值。六卷基本按照時代順序布局:卷一多記六朝樂府曲詞。卷二以記述唐五代詞人詞作和閨閣、方外之作及故實為主,并解釋考證詞體中的生僻字詞。卷三至卷六記述兩宋、元代及本朝詞人詞作及故實。拾遺一卷多記歌妓、侍妾等女性之詞作及故實。《詞品》共評論唐五代、宋、元詞人八十余人。
高林廣 李麗譯注 ·文學評論 ·22.5萬字
姜埰(1607年-1677年),字如農,同人私謚貞毅。山東萊陽人。明末政治人物,入清后以遺民自居。本書對姜埰的家世、求學、仕宦、交游、思想等方面都做了系統的研究與介紹,并對其詩文作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分析和評述。
張宇聲 ·文學評論 ·40.8萬字
《離騷》是屈原最重要的作品,作為中國的第一首長詩,無論對中國文學創作還是對中國學術研究均具有深遠的影響。本書站在學術史的起點上,從分段方法、結構模式、結構特點、時間意識、空間意識、名物的表現特點與形成機制、名物的表現手法與審美特征、美人形象、靈均形象九大專題,來對《離騷》文本進行深入、細致地研究。同時,附錄“《離騷》精讀”,對《離騷》全篇進行新的注釋、翻譯與賞析,適當吸收前人的點評,以便從中窺探屈原驚世的文學才能和悲壯的政治志向。
施仲貞 ·文學評論 ·20.7萬字
吳組緗先生是著名小說家和古代小說研究專家。1952年起,他在北大中文系先后主講宋元明清文學史和中國小說史、《聊齋志異》《紅樓夢》專題課等,并編有講義。傅承洲先生重新整理了這些講義,將其中從未發表過的《聊齋志異》專題講義,及一篇吳先生已整理成文但未發表的《金瓶梅》論文,合為一集,以饗讀者,并作為對吳先生的紀念。書中還附有吳組緗先生關于中國古代小說四大名著及《儒林外史》等的論文六篇。
吳組緗 ·文學評論 ·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