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1964年以后,毛國瑤輯抄的150條批語在學術界產生了巨大影響,且已滲透至紅學研究中最為核心的議題(《紅樓夢》成書與版本源流、脂硯齋與畸笏叟關系、八十回后故事等)。經本書作者逐字校勘這150條靖藏本批語,輔以計算機技術處理、分析,且實地走訪調查,證實所謂“靖藏本”出于蓄意偽造,并揭示其作偽的來龍去脈及產生的影響。靖藏本證偽后,剝離其影響,作者重新對脂硯齋與畸笏叟的關系、身份,《紅樓夢》版本源流等重要問題做了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
高樹偉 ·文學評論 ·23萬字
本書首次以明確的道教內丹學知識為重要依據,分別對9種《西游記》評點本和1種續書逐一進行專門研究,不但研究其評點者、續作者、創作年代等版本信息,更深入探討其具體點評文字和續作宗旨。本書每一章都有新觀點提出,全書得出的許多結論都具有原創性。本書首次以明確的道教內丹學知識為重要依據,分別對9種《西游記》評點本和1種續書逐一進行專門研究,不但研究其評點者、續作者、創作年代等版本信息,更深入探討其具體點評文字和續作宗旨。本書每一章都有新觀點提出,全書得出的許多結論都具有原創性。
郭健 ·文學評論 ·20.7萬字
本書將越南漢文小說置于政治倫理、家庭倫理及個體之間人際準則等方面進行考察,從中提取“忠”“孝”“節”“義”“信”等核心范疇,考察其在越南漢文小說文本中的反映,可以看到儒家主要思想觀念在古代越南社會得到比較全面而深刻的流播與滲透。不僅如此,越南漢文小說中的作者、引文用典現象也是對越南漢文小說的具體補充,是理解作品主旨內涵、文化意蘊的重要途徑。最后通過比較中越兩國小說在接受儒家思想中體現的異同,表現出文化接受下的變異和背離,交融中的磨合和吸納。
朱潔 ·文學評論 ·26.5萬字
嚴家炎先生于1995年在北京大學中文系首開“金庸小說研究”專題課,并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金庸研究文章,對金庸及其作品進入文學史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書即根據該專題課講稿及相關文章整理而成。
嚴家炎 ·文學評論 ·20.5萬字
本書為作者多年來有關《詩經》研究之部分成果,共收入十篇論文,內容涉及中、日、韓三地之《詩經》研究,依性質區分為注疏篇、通論篇、日韓篇等三部分。注疏篇包括:《毛詩注疏》之《詩經》詮釋及其得失、論標點本《十三經注疏.毛詩正義》中的幾個問題等文;通論篇包括:《上博一.孔子詩論》對〈關雎〉之詮釋論考、束皙補亡詩論考、倫敦所藏斯二七二九號敦煌《毛詩音》殘卷論考等文;日韓篇包括:清原宣賢《毛詩抄》研究:以和《毛詩注疏》之關系為中心、朝鮮正祖《詩經講義》論考等文。本書探討之范圍,時代方面,上至戰國楚竹書,下至現代標點本《毛詩注疏》;地域方面,及于中、日、韓三國。相對于以往之《詩經》研究,本書在研究視野及研究領域方面,均有所開拓,可供參考。
張寶三 ·文學評論 ·19.2萬字
本書是專為青少年讀者背誦唐宋絕句而編著的一種選本。姚奠中先生從眾多唐宋詩人中選取140位詞人的329首適合背誦的絕句名篇,并由秀龍、陸渾兩位先生予以注釋、點評,每首絕句的注釋和點評文字,有助于讀者加深對所要背誦的絕句名篇的理解,而建立在涵泳理解基礎上的背誦,則是更有效的記憶性背誦。全書約315千字,作者在“前言”中對唐宋絕句的創作狀況、發展流變、主要詩人和重要作品、風格特點等作了簡要介紹,注釋簡扼而明快,評點則文筆省凈、用語典雅,有傳統詩文評之筆致。該書編排得當,是一本青少年讀者相約傳統文學經典,走進唐宋絕句名篇,通過涵泳背誦而培植文氣詩情的普及性強、人文品位高的讀物。
姚奠中 ·文學評論 ·19.6萬字
劉夢溪在紅樓夢研究方面著力較多,已出版多本有影響的紅樓著作。《紅樓夢的兒女真情》對《紅樓夢》的定位是“中國的愛情寶典”,它從愛的角度出發,分35節對寶黛及相關人物的情感進行解析,對“愛情”這一永恒的主題進行闡釋,對今日男女也頗有啟示。
劉夢溪 ·文學評論 ·11.9萬字
世態蒼涼,一燈如豆。素衣青袍的讀書人,在輾轉反側中,提狼毫,磨端硯,屬文作曲,在辭文作曲中聊以慰藉。有人說,要知人論世。但是作者寄托在作品里的情感亦可以讓我們進入他們的世界。一花一世界,一曲一人生。本書選取了元代富有盛名的七位元曲大家的作品,通過優美的筆觸為讀者講訴那多年之前的疼痛與尋覓。
周語 ·文學評論 ·3.4萬字
金庸,本名查良鏞,生于1924年,浙江寧海人。1955年,查良鏞偶試身手,寫出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一舉成名。“金庸”作為一個“神話”由此誕生。本書作者結合金庸先生從事武俠小說的寫作背景,引用金庸先生各個時期的作品,從語言、情節、人物、文化內涵和白日夢幾個方面來分析金庸武俠小說為什么吸引中國讀者,并且從中分析出它的哲學內涵和它究竟是雅文學還是俗文學,作者的敘事技巧以及他的精神世界。展現了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俠”之精神及中國傳統文化之內涵。
袁武 ·文學評論 ·12.3萬字
舒本(《紅樓夢》舒元煒序本)是《紅樓夢》脂本中的一個重要的抄本。舒本是乾隆年間抄本,是非常難得的一個紅樓夢版本,其價值可謂是超越了現存其他的脂本!而且,對于研究者和讀者而言,它還保留了一部分的曹雪芹“初稿”的文字和痕跡,因此顯得更加珍貴。研究紅樓夢舒本問題,在紅樓夢版本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支。本書充分研究和探討了舒本的特點,與其他版本的對照,既是對紅樓夢研究的一個深化,更是為版本學貢獻了學術精華。
劉世德 ·文學評論 ·39.7萬字
《新時代文學寫作景觀》是一部文學評論集。本書分后上下編,勾勒出具有創造力且富有多樣性的新時代原創文學寫作景觀:上編從宏觀角度,重點討論了新時代出現的發展新趨勢和文學新問題,著重辨析青年寫作的坐標系、非虛構寫作的可能和當下癥候,以及新南方寫作、科幻文學、AI寫作等新類型寫作方向;下編則從微觀方面,以徐則臣《北上》、李修文《詩來見我》、魯敏《奔月》、葛亮《阿德與史蒂夫》、付秀瑩《陌上》、張悅然《繭》、孫頻《光輝歲月》、胡竹峰《中國文章》、王威廉《野未來》等9位活躍在原創文學前沿的青年作家的代表作為文本解讀范本,展現了新時代青年寫作的蓬勃之氣。徐則臣的“大運河”、李修文的“生命之詩與大地之魂”、魯敏應對時代變革的反應,以及付秀瑩的新鄉土敘事、以張悅然為代表的的80后精神困境……這些有意思的文學現象被作者敏銳地感知到、抓住、放大,記錄了微觀文學景觀的豐富性與多樣性。
楊慶祥 ·文學評論 ·9.1萬字
《楚辭集解》是明代嘉靖年間汪瑗的楚辭學著作,是一部頗有成就且有特色的楚辭注本。本書在厘清汪瑗生平、學術背景的基礎上,深入探討《楚辭集解》的成書過程、研究方法的特色,細致梳理了《楚辭集解》不同于舊注的新觀點,并探討汪瑗注屈的訓詁成果、注疏方法以及在文學傳承上的貢獻,同時對汪瑗的主觀臆測也進行了客觀評價,以展現汪瑗《楚辭集解》的整體風貌,評價其在楚辭學史上的地位。
趙靜 ·文學評論 ·18萬字
本書是批評家張定浩代表作《愛欲與哀矜》的增訂本,時隔六年,最終增加四萬余字。愛不只是激情,也意味著失控,更是復雜的心智生活;憐憫則代表道德與責任。這兩者都常讓人難以承受,卻是大多數旨在書寫人類生活的出色小說家的選擇。從格雷厄姆·格林、愛麗絲·門羅到奧登、布羅茨基,從《斯通納》到《無愁河的浪蕩漢子》,書中所涉,基本都是作者鐘愛的作家與作品。某種意義上,這是一本閱讀與寫作之書,也是一部躬身自察之書。一個人同時覺察言語的力量與無力,愛的豐盈與貧乏。但他仍在寫,為取悅那些不可企及的影子。
張定浩 ·文學評論 ·13.6萬字
《隨園詩話》是清朝最具影響力的論詩力作,內容涉獵廣泛,敘述詳實,品評精準到位。《隨園詩話》所談及的內容,從詩人的先天資質,到后天的品德修養,再到讀書學習以及社會實踐等,無所不有。《隨園詩話全鑒》在原典的基礎上進行了精準的注釋和翻譯,便于廣大讀者輕松閱讀。
東籬子 ·文學評論 ·18.7萬字
本書以《全宋詞》收錄的近兩萬首詞作,約一百四十萬字,這一封閉性語庫為語料,以“黃、紅、青、白、黑”五種基本顏色為線索進行研究。主要內容包括:顏色詞在句中單獨使用的情況、顏色詞構成含彩詞語的使用情況、含彩詞語在隱喻和轉喻時的推理機制以及顏色詞本身在語義、語用方面的使用特點等。每章最后又以各顏色范疇為綱,以語義場形式對表示每類顏色范疇的多個顏色詞進行梳理和一定程度的對比分析。最后跳出個體語料,站在一個較為概括的層面,分別從句法、語義和語用層面,對《全宋詞》中顏色詞的使用特點和規律進行總結和歸納。
董佳 ·文學評論 ·12.1萬字
韓松、董仁威、姚海軍、鄭軍、楊波聯袂推薦。南方科技大學人文科學中心教授吳巖作序。華語科幻星云獎獲得者蕭星寒以熱愛之名,奔赴浩瀚科幻星海,邀您共赴一場宇宙級浪漫之約。致敬大師,致敬經典。全新修訂版本,十年誠心之作。《星空的旋律:世界科幻小說簡史(典藏版)》不是一部科幻批評史,更不是一部艱深的學術著作;它的草根科幻迷作者,以國別為主,兼以流派,用通俗易懂的手法,向初步接觸科幻小說的讀者,介紹科幻小說史上的那些人、那些事和那些作品。星海橫流,歲月成碑,作者邀請你我一起去探訪科幻星空,去聆聽那些星星演奏的與眾不同的旋律。
蕭星寒 ·文學評論 ·20.6萬字
本書主要是運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可以開闊人們的視野,從主題學、題材學、詩律學等角度分門別類,燭隱探幽,而妙語高論,時復一遭,為讀者認識與了解中西詩歌提供了獨特的視角。作者文筆清新,敘事生動,堪稱一本引領讀者遨游中西詩歌寶庫的精致導讀。
茅于美 ·文學評論 ·16.1萬字
張一南國文課系列收官之作,文學黃金時代的風骨與興象!唐代是中國古典文學的黃金時代,尤以詩歌為最,唐詩崛起成為一座不可跨越的巔峰,并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偉大詩人,至今成為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文學記憶。本書是張一南老師“北大國文課系列”收官之作,六朝文學之后步入唐代文學。從唐朝立國到南唐覆滅,跨越三百余年,作者以詩歌的發展為主線,詳細梳理唐代文學史的脈絡,初唐四杰、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高適、岑參、韓愈、白居易、李賀、李商隱等詩人皆在唐代文學銀河中一一呈現,在真實的歷史情境中解讀他們的人生境遇、名篇佳句、創作風格,讓我們發現許多早已熟能成誦的詩篇原來另具深意。除詩歌外,作者還對唐代的文章、曲子詞、唐傳奇也做了介紹,帶領讀者全面領略唐代文學的獨特風景。
張一南 ·文學評論 ·26.4萬字
本書著意于系統、客觀、審美地論述《左傳》沾溉后世數千年的文學特性、詩性空間與藝術指向。《左傳》產生于世族衰落士族興起的語境之下,深受《周易》《尚書》《詩經》等典籍的精神滴瀝哺育。《左傳》是中國文化史上一部集經學、史學、文學價值于一身的重要典籍,本書在追溯《左傳》文學淵源的路上還原它崇禮重道、以詩言志、試圖以“立言”尋求“不朽”的文學思想,發掘它依據線性時間進行非線性敘事、將史之“實”與文之“虛”完美結合并以“君子曰”方式直抒胸臆的文學體式,檢討了它以“春秋筆法”、駢散相間為主的修辭途徑以及對春秋辭令的推崇,也在領略左氏“民本思想”和“崇霸意識”的同時,走近其以圓熟之筆為我們再現的春秋時期那些個性迥異、形態駁雜的男人和女人形象,辨識其“避犯”“閑筆”手法表現下春秋戰場上旌旗飄搖刀光劍影背后層出不窮的機巧與權謀。總之,《左傳》以筆意上的跳蕩、節奏上的舒緩和表意上的悠長韻味樹立了自己不朽的文學地位,它是史傳文學之源、是散文義法之范、是古典小說之本。
高方 ·文學評論 ·26.5萬字
《紅樓夢》的夢是神話原型式的夢,《紅樓夢》的人物命運既是對他們夢境的重復也是對神話原型的重復。紅樓女性悲劇命運重演了賈寶玉的“太虛幻境夢”和林黛玉等人的夢,其實就是對女性悲劇命運的歷史原型的重演。曹雪芹在西方理論家揭示夢和神話原型秘密之前,就運用夢和神話原型創作了《紅樓夢》,這無疑顯示了曹雪芹的超前與偉大。
張麗紅 ·文學評論 ·2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