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作者齊佩瑢先生是河北師范大學教授,文字學、訓詁學專家。本文集分訓詁卷、文字卷、論文卷三部分。訓詁卷是齊先生專著《中國訓詁學概論》選編,是其代表著作,顯示了齊先生在訓詁學方面的功力;文字卷是齊先生專著《中國文字學概論》選編,討論了甲骨文發掘以前中國文字學涉及到的各種學術問題,盡可能詳細地給出了文獻材料;論文卷則收藏齊先生的三篇論文。選編的專著及論文,內容豐富,文字深入淺出,讀后受益良多。
齊佩瑢 ·文集 ·37.4萬字
本書匯集了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建院四十年來科研工作者獲得的省部級二等獎以上的優秀科研成果,內容涵蓋了青海省社會科學院主要學科研究領域,集中展示了青海省社會科學院在不同歷史時期取得的豐碩科研成果,再現了青海省社會科學院的科研工作者為推進青海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智庫服務的奮進足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繁榮發展的鮮活縮影和學術印記。
馬勇進主編 ·文集 ·46.6萬字
本書展現了公蘭谷先生的學術成就,全書分為七個部分:“現當代文學評論”,主要對現當代文學史上的代表性作品從內容結構、藝術特色、思想內涵等進行了分析;“古代詩詞研究”,主要就中國古代著名詩詞作者的作品特色進行了分析和研究;“詩經學研究”,主要就從漢代至清代的詩經學研究進行描述,梳理了中國古代詩經研究脈絡;“文學創作之小說”“文學創作之散文”“文學創作之詩歌”“文學作品之翻譯”主要是作者創作和翻譯的作品,從中可窺見作者的寫作風格和思想特點。
公蘭谷 ·文集 ·35.4萬字
本書是王光明先生輯錄寫過的序跋博士論文評語、國家和教育部課題評語等。全書分三輯,第一輯是序,包括“《張棗詩歌研究》序等”共計48篇;第二輯是后記,共計21篇;第三輯是論文點評、課題審批評語及會議論文講評。本書除常見的序跋外,輯錄論文評語、課題評語等,不但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對可作為博士研究生及課題申報人員的參考資料。
王光明 ·文集 ·25.6萬字
《怡園藝話》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文叢”之一種,收錄了作者郭怡孮有關回憶畫家、記錄寫生、談論畫藝的37篇文章,書題取自作者畫集的一篇自序。郭怡孮先生為著名畫家郭味蕖之子,自幼受父母熏陶,耳濡目染,繼承家學,擅長花鳥畫。作品淳樸含蓄,富有生機。回憶畫家部分,作者主要回憶了自己的父母師友,他們多為畫家,對作者的繪畫生涯有深刻的影響。記錄寫生部分,作者以游記的方式,主要記錄了前往巴黎、琉球、非洲、漓江、潿洲島、廬山、雁蕩山等地的寫生經歷。談論畫藝部分,是作者對繪畫藝術的理論概括,尤其是對中國花鳥畫的理論概括。
郭怡孮 ·文集 ·22萬字
本書收錄了朱自清《蹤跡》、《背影》、《你我》、《歐洲游記》等集子中的經典力作,同時還收入了朱自清生前未曾編成集子的雜文、論文、書評等。通過本書讀者能了解朱自清作為我國現代文學家、學者和愛國民主戰士的一生,了解他的文學創作成就和對我國現代文學所作出的杰出貢獻。
朱自清 桑楚 ·文集 ·37.6萬字
北京大學離退休老同志在新中國的建設和北京大學的發展過程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們的奮斗歷程與個人回憶,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也是社會寶貴的精神財富。值此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北京大學邀請40余位老同志,參與編寫《我和我的祖國:北大老同志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回憶文集》一書,記錄北大歷史、見證北大變遷、弘揚北大精神,為新中國70華誕獻禮,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增添正能量,為民族偉大復興獻計出力。在本書中,北京大學離退休老同志結合親身經歷回憶了國家發展中的重要歷史事件;回顧了70年來我國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社會、民生的巨大進步;梳理了新中國成立后北大走過的光輝歷程和取得的卓越成就。在此基礎上,祝愿國家、北大及青年學子有更美好的未來。
邱水平 ·文集 ·28萬字
本書為美國著名漢學家、翻譯家倪豪士的《史記》研究論集,收錄了倪豪士教授《史記》學術史研究、《史記》《漢書》比較研究、《史記》編纂及《史記》翻譯研究等方面的論文二十余篇。
(美)倪豪士 ·文集 ·30.2萬字
本書收錄論文27篇,涉及語言學、外語教學的諸多領域,比如,話語分析、語言教育、課程建設、語用學、語料庫語言學、翻譯學、文體學、語言哲學、語言學史。
錢軍主編 ·文集 ·28萬字
本書收錄了中國留美歷史學會三十一位華人學者的回憶文章,講述了他們由海外求學而走上歷史教學、科研的歷程。展示了與留學生視角不同的、關于美國大學和大學文化的新知識;同時,這些具有多重學術背景的跨文化知識人,對全球化時代歷史教學和學生培養等問題也做出了觀察與反思。
姚平 王希主編 ·文集 ·36.4萬字
本書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沃土計劃”思想政治實踐課程近年來多支優秀團隊實踐報告重新梳理匯編的成果,分為五部分,內容包括:鄉村振興與特色產業、旅游業與經濟發展、傳統行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地方財政與金融發展。
滕飛 鞠曉主編 ·文集 ·26.1萬字
本書收錄了媒體對孟二冬的相關報道,以及孟二冬老師的師友、同人、親屬和學生的回憶文章。
北京大學黨委宣傳部編 ·文集 ·20.8萬字
本書參考論文集形式,擬以五條主線(“心有所信,方能行遠”“不畏艱險,沖鋒在前”“改革開放,五位一體”“扎根沃土,決勝小康”“一帶一路,命運共同體”)為編排形式展開,在每條主線下編入各院系推薦的相應主線思政實踐團隊調研報告。
陳寶劍主編 ·文集 ·30.7萬字
本書以制度史、政治史、理學、詞學、史料、人物等為序,收錄了《北宋的募兵制度及其與當時積弱積貧和農業生產的關系》《宋朝的家法和北宋的政治改革運動》和《陳亮反儒問題辨析》等文章。
鄧廣銘 ·文集 ·45.2萬字
本書精選了報社自2018年年末至2022年年初創作、發布的優秀文章。全書分為銘赤心、綻輝芒、點華燈、共韶光、探迭潮、還四方六個篇章,共收錄數十篇創作,體現北大青年的理想追求與篤志奮斗,展現北大青年的青春記憶與獨特關切,呈現北大青年的時代體悟與生活隨想,表現北大青年的關注、聲音和責任。
戶國棟主編 ·文集 ·24.6萬字
本書是對文論經典《文心雕龍》的校訂注釋和今譯,包括《原道》篇、《征圣》篇、《宗經》篇、《正緯》篇、《辨騷》篇、《明詩》篇等,并對每篇作出理論分析。作者考察原著的版本文字、字詞訓釋、文意正確理解等各層面問題,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糾正各家錯誤,提出自己新見,并補充新的資料,提煉闡釋理論概念含義。
張少康 ·文集 ·41.9萬字
本書收入《文賦集釋》《夕秀集》兩本著作。其中,《文賦集釋》綜貫古今學者之說,對其文意及理論內涵加以詮釋。《夕秀集》討論了古代文論與當代文藝學之關系、中國文學觀念之自覺、《文心雕龍》之意境論、古代詩論與畫論、山水畫南北宗等問題。
張少康 ·文集 ·37.1萬字
本書是對文論經典《文心雕龍》的校訂注釋和今譯,并對每篇作出理論分析。作者考察原著的版本文字、字詞訓釋、文意正確理解等各層面問題,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礎上,糾正各家錯誤,提出自己新見,并補充新的資料,提煉闡釋理論概念含義。
張少康 ·文集 ·36.4萬字
本書收錄32篇文章,由畢業于北大社會學系的幾十位社會學人回顧自己在母系求學的歲月,講述自己和北大社會學的緣分。書中不僅記錄了北大社會學系恢復重建初期費孝通、雷潔瓊和袁方等老先生的砥礪前行,也記錄了40年來北大社會學系的師生之間、同事之間、同學之間的種種緣分和深情。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編 ·文集 ·24.7萬字
本書主要闡述了“人民教育家”高銘暄教授的教育思想、刑法學思想、學術思想。教育思想方面的文章主要圍繞高銘暄教授的教學方法展開論述。刑法學思想方面的文章主要圍繞傳統犯罪論體系的重要意義以及高銘暄教授對國際刑法的突出貢獻等主題展開,部分文章還進行了國別比較,例如將德日經驗與中國現實進行比較;還有一些文章就高銘暄教授提出的量刑領域的論述如何指導新型智慧量刑(即人工智能輔助下的量刑)展開了探討。學術思想方面的文章主要圍繞高銘暄教授的刑法立法思想、定罪理論、量刑思想以及刑法學研究方法(例如刑法學歷史研究方法)等主題展開。
姜偉主編 王秀梅副主編 ·文集 ·30.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