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知堂乙酉文編》原本是周作人《乙酉文編》原稿的一部分,曹聚仁先生北游見訪,周作人出以相示,后被曹帶至香港,在雜志上發表若干篇,后來集印為一冊,即《過去的工作》便是。余下的一部分,他又為整理出版,就使用這乙酉文編的名稱。本書內容多作于四十年代末,包括周作人一向喜談的風俗、名物,淹通廣博,立意深遠。講到名物和民俗的幾篇,在這里或者分量并不多,但是有讀者偏愛這些。
周作人 ·文集 ·7.4萬字
伯林一生交游甚廣,且是一位無可比擬的多產書信作家,他存世的書信達數千封,時間跨度近七十年。這些書信既展示了他獨具魅力的人格風貌,亦呈現出他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以及對文學、音樂和藝術的情有獨鐘。作為伯林四卷本書信集的首卷,《伯林書信集》(卷一)的時間跨度自1928年至1946年近二十年,這是伯林個性和事業成長和綻放的關鍵時期,涉及求學、學術生涯早期及政治外交活動等。“飛揚年華”一詞不僅適合伯林的戰時經歷,更適合他整個早年生活,其多方面的趣味性在此得到了生動展示。
(英)以賽亞·伯林 ·文集 ·69.3萬字
本書主要包括中外文學名著有關神話、偵探、戰爭、科幻、人物、戲劇、愛情、電影、探險、智慧等類情節故事。在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動、曉暢,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可讀性和趣味性,是我們廣大讀者了解世界文學作品、增長文學素質的良好讀物,也是各級圖書館珍藏的最佳版本。
李劍橋主編 ·文集 ·15.1萬字
《綻放:第二十二屆新概念作文獲獎者作品精選》集聚第22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第一、二等獎實力派獲獎作者的全新代表作品,分為AB兩卷,本書為B卷。獲獎者們用極富想象力、個性張揚的文字書寫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述說了自己對生活的理解。他們寫童年里最純真的快樂,青春里初見般的美好情愫,為夢想不懈奮斗的堅持,城市與鄉村生活之間的平衡,對自我的認知以及對家庭和社會的思考……曾經的叛逆、迷茫、矛盾,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蛻變,與世界、與自我和解。書中作品展現了當前青少年的文學追求與想象力,以及獲獎者們的文學才華,有利于讓青少年讀者愛上文學寫作,提高寫作水平。
信陵君 柚期 李牧 霽齋等著 劉奔三主編 ·文集 ·10.2萬字
蔣捷是頗有藝術特色的作家,對蔣捷詞評價的差異,正說明他是一個師學廣泛、兼收并蓄而又不拘一格的詞人。他的詞有學辛棄疾的豪放之作,又有學姜夔的細致、清麗的委婉之作。而這兩種不同風格的作品在《竹山詞》中都有相當多的數量。因此,各種評論都有其一定的根據。但從總體上看,《竹山詞》更明顯的帶有姜派詞人的特點,因此,在各種觀點中,我更傾向于把蔣捷列為姜派詞人。
劉燁 ·文集 ·15.9萬字
自從讀了一些網絡小說后,我發現一個顯著的特征:他們的文章內容多數都是發生在他們自己生活中的事,也就是說,他們創作文章的靈感大多來自生活。中午,烏云密布,天黑沉沉地壓下來。蟬不叫了,蜘蛛從網上落下來,逃走了。這時,刮起了大風,打起了雷。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風姐姐和雷電哥哥在吵鬧,看誰的本領大。
劉燁 ·文集 ·17.4萬字
2019年全新版散文精選合集,依權威版本勘校,甄選最具代表性文章,品讀原汁原味的石評梅文字。總有一些執念,推著我們向前。石評梅,一個生在艱難時代的才女,因為看到了太多的人間不平,太多的人間疾苦,便更要發出尖銳的呼聲,去喚醒,去鼓勵,去引領,所有身處苦難眾的人,尤其是女人,為了哪怕渺茫的美好未來,做最大的努力。石評梅說:我的理想就是男女平等。她追求愛情,雖有傷而不悔;她創辦《京報副刊·婦女周刊》,以筆為刀,為女性的地位開拓道路;她參與各種運動,為國家民族奔走呼號;她筆耕不輟,創造了很多優秀的文學作品……她有限的一生,從未停止為美好未來而戰斗,為女性獨立自主而吶喊。她有太多的悲和苦,但有人說:“石評梅散文的思想意蘊有一種節制的美、平衡的美和自省的美。”雖處艱難困苦之中,但不忘理想,這是石評梅散文吸引人之處。這是一部石評梅的散文作品集,精選石評梅最文采以及最有奮斗意義的作品,愿讀者能從石評梅的作品中,感受她的斗志和勇氣,活成更勵志的自己。
石評梅 ·文集 ·8.9萬字
《風輕云淡,歲月安好》是林徽因系列文集中的散文信箋集。林徽因文采斐然,意境優美。文集中收錄了她廣為傳頌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山中的一個夏夜》《悼志摩》《一片陽光》《九十九度中》《論中國建筑之幾個特征》《祖國的建筑傳統與當前的建設問題》等文章。讀者可以看到玲瓏剔透的林徽因的精神世界,體會作者細膩、真實的筆觸。讀來如有陌上開花,緩緩歸去的心情。同時,她筆下也流露出對民間百態的深諳,實有創作天賦。
林徽因 ·文集 ·8萬字
《立春以前》收入了二十幾篇周作人的文章,多作于1944年8月至1945年1月,包括談文學的正經文章,談雨、談送灶、談和紙之美的文章,以及感懷故人的文章。正經文章追根溯源,懷故人之文看淡生死,談物之文又歸于閑適。
周作人 ·文集 ·10萬字
《古艷遇》為上海博物館研究員柳向春近年研究古代書畫、藏書善本及文人名士的文章合集。精選的二十六篇文章包括古代書畫名家的奇聞軼事,如黃庭堅的禪宗思想與《華嚴疏卷》的關系,《漁莊秋霽圖》真偽藏品的鑒別;古籍善本的鑒賞與流轉過程,如《星鳳樓帖》的版本考據,雷峰塔藏經的考證;近代文化學者、文獻學家的人生軌跡,如徐森玉先生與友人的書信往來,王欣夫先生的生活片段;古代文獻的學術漫談,如對《老子》里“拱璧”一詞的試析,《論語》的得名問題,“烏衣”的詞義變化等。書中還收錄了許多珍貴的上海博物館館藏書畫、古籍善本圖片,精心編排,可作為讀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入門書籍。
柳向春 ·文集 ·16.4萬字
戴忠鈺是陜西省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西安市作家協會會員,曾先后在《陜西日報》《西部法制報》等報刊、網站發表小說、散文、論文和電視劇本多篇。作者常年關注青年人群體,與大學生接觸頗多,十分了解當代青年人的處境以及身心特點,因此《戴忠鈺作品選》集小說、影視劇、散文、話劇、敘事詩于一書,雖然形式紛雜,但作者的關注點始終未變,就是希望通過對青年人的文學性書寫,在這一群體中產生積極的影響。該書的出版除了將使讀者產生情感的愉悅外,也旨在告訴青年人怎么樣做人、干事,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戴忠鈺 ·文集 ·21.3萬字
本書收錄了《英臺那個熊奶奶兒》《支書找上門》《山神》《特殊的乘客》《王郵遞》《爸爸的騷擾電話》《免費體檢》等小小說。
姚偉 ·文集 ·10.3萬字
本書是一本宣揚愛國情懷,傳遞正能量的游記作品集。作者以激越豪邁之情,雋永秀美之筆,狀山水美景,風土人情,視野開闊,生動璀璨,流淌著作者對祖國的摯愛和對大好河山的贊美。作者以豐富的素材,獨特的視角,飽滿的情感,對諸多風光勝跡和地方特色,作了較詳的記敘,善妙語,重音韻,融知識、藝術、趣味、思想及地域特色于一體,無不張揚著較強的視覺震撼力與文學的沖擊力,無不透露著作者所擁有文字的自信與自豪,散發著一股溫馨的氣韻,使全書之品質與品位相得益彰,別具氣度,別見力度。作品風格冼練沉雄,行文瀟灑,敘事與抒情結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曠達幽遠的意境,是部很有文學感染力,也是很接地氣的游記作品,充滿了現實生活的氣息。語言質樸,文筆流暢,什色斑斕,精致華美,給人以知識的力量,以悅讀的享受,以情感的交流,以真切的感悟,獨具一格,雅俗共賞,適合大眾閱讀。
沈裕慎 ·文集 ·12.9萬字
《320的遠方有多遠》是浙江籍作家裘星一的小說和散文合集,包括中短篇小說12篇、散文12篇,這些作品曾刊發在《江南》《西湖》《山花》等國內重要文學刊物,獲得了一定的反響。作者以較為扎實的小說創作功底以及富有詩意和哲學意味的散文筆法,在豐富多彩的故事中洞察世間,品味人生百態,呈現出獨具個人風格的寫作特色。在作者架構的小說世界和散文譜系中,追索生活的內在脈絡是主要命題,作品相對獨立,卻又有著千絲萬縷的勾連,展現出作者體察生活本體的超凡能力。
裘星一 ·文集 ·18.8萬字
本書是劉半農作品的精選集合,包括劉半農各個時期的散文、詩歌和隨感。能讓讀者從中感受和領略其作品中的美感、激情和灑脫幽默,同時還能感受其文字中透露的“闖將”品格。除此之外,還將劉半農的生平、創作及藝術成就羅列于作品之后,讓讀者能品味到其作品思想的來源。
劉半農 ·文集 ·9.1萬字
本套裝分為《人間草木》《人間滋味》《人間有戲》《人間自在》四本,精選汪曾祺一百二十篇代表作,呈現作者數十年散文創作的精華。生活是美好的,人是有詩意的。讓藝術以生活之態,慷慨地融入文字,以抒情的筆調敘述永不過時的人文關懷,此間有真趣,格調與新意都尤勝想象。
汪曾祺 ·文集 ·42.6萬字
我疲倦的身軀靠在樹下,幾乎沒有力氣動彈。在一次失敗的時空實驗中,我被甩在了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憑著一名野戰隊員的技能和毅力,我在這荒無人煙的首陽山活了下來,但是,我的體力似乎已被消耗干凈。天色將暮,只聽得林中的鳥群呱呱亂叫。忽然耳邊響起了馬蹄聲,不久山巖后轉出一行人馬,身帶箭,還跟著一群獵犬。那為首騎馬之人砍價……
劉燁 ·文集 ·15.8萬字
“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這是與風雅頌、賦比興并舉的讀詩、寫詩、論詩的經典。讀《淺草集》,唯追其心志、觀其氣象而已。
黃德彰 ·文集 ·5.4萬字
《閑書》是郁達夫遇害前的最后一部散文集。收錄文章40篇,有雜文、書話、評論、游記等。其中包括《傳記文學》《杭州的八月》《寂寞的春朝》《春愁》《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梅雨日記》等名篇。他的散文富于詩的韻味,語言清新,筆觸細膩,情感真摯,如行云流水自然而生風致,并且極具個性色彩,發出的是一個富有才情的知識分子自己的聲音。
郁達夫 ·文集 ·8.9萬字
弘一法師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門之前,他已在文學、律學等等各方面都頗有造詣。人生的一個轉折讓悟性極高的李叔同出家歸隱。從此佛門多了一位修為甚高的法師。弘一法師的智慧與超然讓世人敬仰,他的定力與慈悲讓世人敬重。
李叔同 ·文集 ·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