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英國作家笛福的作品《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魯濱遜漂泊到了一個荒無人煙、有野獸、有野人、到處都是亂石野草的孤島上,但他面對逆境、磨難,依舊保持著冷靜態度,克服了種種困難。聽過這樣一個很古老的故事。一個勤勞本分的農民,當然是個小伙子,家里很窮,又無親無故,無人為他洗衣做飯,生活困窘。但愛美之心他也有之,便買來一張美人畫,貼在茅屋的墻上。他也許常望著它出神吧。
劉燁 ·文集 ·16.5萬字
本書主要包括中外文學名著有關神話、偵探、戰爭、科幻、人物、戲劇、愛情、電影、探險、智慧等類情節故事。在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動、曉暢,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可讀性和趣味性,是我們廣大讀者了解世界文學作品、增長文學素質的良好讀物,也是各級圖書館珍藏的最佳版本。
李劍橋主編 ·文集 ·16.5萬字
有種愛我們不能稱之為愛情,雖然心也砰砰在動,同樣的想念,同樣的相逢的喜悅,同樣有依依不舍眷戀,但是一種規范約束著愛的距離。這樣的愛只能愛在心里的深處,還不能外露。午夜時分夢回時柔情心生,在這溫柔的情素里默默地為地方此祈福。默默的理解,悄悄地愛,在認識世界里,也就認識了你,距離使得我們無緣,情誼使我們有情。為你的成功高興,為你的挫折惋惜疼心。雖然我們相愛,但不能稱之為愛情。
劉燁 ·文集 ·16.4萬字
《雨中山果落》是傅菲自然文學、生態文學作品精選集,計50篇,分十輯,篇目選自作者已出版的單本書《深山已晚》《風過溪野》《大地理想》《森林歸途》《鳥的盟約》等,另收入了6篇寫大茅山的新作品。該書以詩性、典雅、清麗的語言,講述人與自然的故事,敘述自然個體生命之美,塑造自然萬物的生命價值,描寫四季物候變化及大地原始之美,展示荒野的奇異之美,集中呈現了傅菲的“新山地美學”觀,并提出了“自然道德”的概念。全書洋溢著寧靜、哀婉、樸素、高雅、通透的氣息。
傅菲 ·文集 ·16.4萬字
本書著眼于三個方面:一是唐詩發展的過程及其不同時段的特點;二是唐詩發展與社會環境變化的關系,唐詩反映社會生活的深度;三是唐詩藝術上的成就,各個詩人群落、幾位主要詩人在藝術上的獨特探索。行文流暢自然,具有美感,是一部深入淺出、可讀性極強的著作。
羅宗強 ·文集 ·16.4萬字
這是一篇以青春為主題的隨筆集。作者深情地回顧了在青青校園度過的青春歲月,其間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展現了成長中的少年獨有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表達了對青春歲月和校園生活的無限留戀和追懷。
蘭海 ·文集 ·16.4萬字
有人說,朋友好比一首歌,不高興時唱唱它,頓時覺得心曠神怡;有人說,朋友好比是一本激勵人向上的書,不開心時讀讀它,頓時覺得士氣倍增。的確,交個知心朋友好比在沙漠找到一片綠洲,在黑暗中看到一線光明,在暗暗大海中找到了前進的方向。交友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一直想為他寫點東西!可是沒什么可寫的我和他是同學,只是同學,不是好朋友,更不是朋友,只是很普通的同學!
《梁曉聲文集·散文》盡可能全地收錄了梁曉聲迄今為止創作的全部散文作品,這些作品滲透了社會歷史的變遷、風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靈的內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史詩似的描繪了時代的全景,討論了諸多社會熱點問題。
梁曉聲 ·文集 ·16.4萬字
《古艷遇》為上海博物館研究員柳向春近年研究古代書畫、藏書善本及文人名士的文章合集。精選的二十六篇文章包括古代書畫名家的奇聞軼事,如黃庭堅的禪宗思想與《華嚴疏卷》的關系,《漁莊秋霽圖》真偽藏品的鑒別;古籍善本的鑒賞與流轉過程,如《星鳳樓帖》的版本考據,雷峰塔藏經的考證;近代文化學者、文獻學家的人生軌跡,如徐森玉先生與友人的書信往來,王欣夫先生的生活片段;古代文獻的學術漫談,如對《老子》里“拱璧”一詞的試析,《論語》的得名問題,“烏衣”的詞義變化等。書中還收錄了許多珍貴的上海博物館館藏書畫、古籍善本圖片,精心編排,可作為讀者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入門書籍。
柳向春 ·文集 ·16.4萬字
本書記錄了北大考古師生在總書記回信精神的指引下求知進取、不懈奮斗的青春歷程,回顧了北大考古師生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的動人實踐,展現了新時代北大人將學科理想融入強國偉業、用青春奮斗助力民族復興的責任擔當。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文集 ·16.3萬字
甄選林徽因現存于世的各種體裁的文學作品,選錄其中經得住時光淘洗和檢驗的篇章,力圖展現一個最具文學魅力的林徽因。既包括《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之類的詩歌名篇,又收入《九十九度中》這樣的小說佳作,全面呈現一代才女的文學成就。
葉君 ·文集 ·16.3萬字
《一彎新月又如鉤:趙珩自選集》是文化名人趙珩先生的自選集。趙珩先生以其深厚的文化積淀和經年的生活感悟,為我們描繪了一幅鮮活的往時生活畫卷。全書分為三個部分:憶飲食——講述老饕的口腹之欲,通過美食見出人情和時代變遷的痕跡;憶風物——追憶飄逝的禮俗風物、舊時文人,記錄瀕臨逝去的中國傳統文化;憶故人——描摹老輩文人、學者的音容笑貌與交往點滴,從文字中找尋大師的風骨殘影。一部跨越半個世紀的個人雜憶,也是一部余韻悠長的社會文化生活史。
趙珩 ·文集 ·16.3萬字
速度可以使那些沉重的物質漂浮起來,可以使之產生令人不可思議的現象和效果。其實相對于人來說,何嘗不是如此。一個人之所以能夠緊跟時代步伐,總能站立在時代潮頭,而不至于沉沒,也是因為他有“速度”,這就是補充新知識的速度,更新觀念的速度,以及適應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速度。他們總是與時俱進,總是在與時間賽跑,從而便能處在時代的前列。換句話說,也只有你跑得比別人快,比別人的步子邁得大,才能“浮”起來,“漂”起來,領先于時代。反之,沒有相應的速度,或者是停滯不前,那么別人前進了,社會發展了,而你卻原地不動,就會像一塊失去動力的笨石頭,最終落入時代激流的水底。
劉燁 ·文集 ·16.3萬字
本書收錄了徐志摩《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多篇傳世的散文。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具有獨特的韻味,既有豐富的哲理性,又具有詩畫般的美感。他善于運用多種修辭技巧來宣泄情感,營造意境,增強散文的藝術表現力。本書除了多篇散文以為,還收錄了《愛眉小札》《致陸小曼》書信內容,充分展示了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有助于我們感知他的情感和追求。
徐志摩 ·文集 ·16.3萬字
為獻禮建黨一百周年,推進落實“四史”教育,激勵廣大青年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愛國情懷和時代精神,北京大學在梳理北大師生五四新文化運動相關歷史文獻的基礎上,組織編纂了《覺醒年代的聲音: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北京大學師生文選》。《覺醒年代的聲音: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北京大學師生文選》圍繞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教書育人工作實踐,選取了十余位北大師生(包括蔡元培、陳獨秀、魯迅、胡適、周作人、羅家倫、蔣夢麟、張申府、楊昌濟等)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的52篇文章,按“青年何謂?青年何為?”“思想啟蒙,振聾發聵”“革故鼎新、引領時代”“文以化之,教以鑄之”“道路新辟,復興肇始”等主題歸類,編纂成冊,以期讓百年前的名家大師之聲,在今天煥發新的生機活力,激勵莘莘學子薪火相傳,砥礪前行,走好這一代人的長征路,體現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同時,《覺醒年代的聲音: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北京大學師生文選》也能為學術研究者提供史料素材,以期深化五四研究、弘揚新文化運動精神、傳承中華文化。
《覺醒年代的聲音》編委會 ·文集 ·16.3萬字
本書選取了梁啟超具有代表性的41篇勵志作品,內容包括政論、隨感和演講。美文條理清晰,筆端飽含激情。他的文章和思想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然而今天閱讀這些文章,仍然會深受啟發和激勵,仍然可以從中汲取力量,鼓舞我們的斗志。
梁啟超 呂樹坤 ·文集 ·16.2萬字
木心生前很在乎讀者對自己作品的反應,他看重讀者,也對他們寄予厚望。木心以卓爾不群的才識與風度被廣大讀者注目。這里所匯集的主要是一批專業的讀者,如陳子善、孫郁、童明等,他們從各自的角度談了對木心其人其作的看法,其中多有可觀者。此外,還有在木心晚年的藝術生涯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的三位當事人陳英德、陳丹青、陳向宏的文章,讀者借此可以看到久違的相遇與相知。本書第一輯收入對木心生平往事的回憶與解說,第二輯收入孫郁、李靜等人對木心的綜合性評述,第三、四輯收入對木心具體作品的學術性評論,第五輯收入對其畫作與音樂作品的解析,第六輯收入關于木心紀念館與美術館的篇什,對于讀者理解木心不無裨補。
夏春錦 唐芳主編 ·文集 ·16.2萬字
《陳漱渝藏學術書信選》精選了學者陳漱渝先生珍藏的他與戈寶權、胡愈之、李霽野、茅盾、聶紺弩、錢鍾書、沈從文、唐弢、蕭軍、周海嬰等89位第一代魯迅研究學人、歷史事件親歷者、現當代文壇名家、魯迅親朋的289封書信。兩代學人魚雁音書,不厭求詳地爬梳考證現當代文學史和魯迅研究領域的諸多學術問題,其中不少史料成為撰寫1981年版和2005年版《魯迅全集》注釋的重要依據,反映出魯迅學的科學體系日趨成熟的歷史過程。書信字里行間流淌出學人治學著文、待人接物的種種細節,令人動容。這批書信的面世,為我們提供了一份珍貴的學術研究資料,又不失為讀懂魯迅與那個時代的另一個入口。
陳漱渝選編 孫旭宏整理 ·文集 ·16.2萬字
曹先擢先生一生致力于語言文字研究,對漢字形音義的研究,縱貫橫通,成果豐碩;在辭書編纂理論和實踐上成就卓著。他曾擔任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對我館辭書出版工作關心備至,大力扶助;先后主持我館《新華詞典》《新華多功能字典》等諸多重點辭書的編纂和修訂;曾多次為我館編輯授業解惑,與我館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和友誼。2018年11月7日曹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為緬懷曹先生,寄托我們的哀思,商務印書館決定出版《君子襟懷,長者風范——曹先擢先生紀念文集》。《文集》收入曹先擢先生的親朋好友及學生晚輩的紀念文章60余篇,照片30余幀,從不同方面反映出曹先生為人、為師的風范以及他在語言文字研究,特別是在辭書編纂理論和實踐上的成就。
曹先擢 ·文集 ·16.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