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收錄北大相關院系、職能部門、“名譽村長”、掛職干部、參與師生校友及彌渡縣有關領導的實踐回顧、感人事跡、收獲感悟等60余篇,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北大師生、校友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積極投身彌渡定點幫扶事業、助力彌渡高質量脫貧振興的記錄。
北京大學國內合作委員會辦公室編 ·文集 ·17.6萬字
本書是廉江濤老師的個人作品集,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詩歌,第二部分是散文與雜文。作品具有懷舊、感性、積極的特點,用精巧的文字勾畫了一幅幅具有時代特征的畫面。
廉江濤 ·文集 ·10.8萬字
《柳百成院士文集》收錄了柳百成院士近年來的學術成果、國家制造業戰略研究成果、代表性學術報告等各類學術類文章,以及個人專訪文章、學生回憶類文章等。全書共分6篇,第1篇為“鑄造及凝固過程建模與仿真”代表性學術論文,第2篇為學術會議報告,第3篇為制造業發展及制造強國戰略研究論文,第4篇為制造業發展及制造強國戰略研究會議報告,第5篇為留學情結與學術人生相關的專訪類文章,第6篇為祝賀與回憶類文章。文集在展示柳百成院士近年來學術成果的同時,還展現了學術之外的內容,讓讀者可以更全面地認識柳百成院士。
柳百成 ·文集 ·18.9萬字
本書是“日知文叢”之一。是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所長程章燦教授歷年所寫的50篇書評、序跋、隨筆集。全書共六輯,分為師友因緣,舞雩之風,讀書漫評,自作跋引,編選輯校,譯書者言。第一二輯皆是為他人之書作序,第三輯為書評,第四至六級為自己的書所作前言后記。雖名目不同,要皆以書為中心,所談無非讀書、編書、注書、校書、點書、評書、寫書,談論與書相關的問題,評說與書相關的學問,懷念與書相關的學人,其中多敘過程與細節,而擘肌分理,亦可見學理與學誼。
程章燦 ·文集 ·14.8萬字
本書為陳中林作品的精選集,收錄了作者的翻譯作品、原創作品、擔任外交官期間撰寫的紀實文章,以及數篇篇友人懷念作者的文章。
高芙 ·文集 ·10.6萬字
第四屆“書城杯”全國散文大賽獲獎作品選,是從5000多件參賽作品中遴選出來的佼佼者,基本代表了本屆比賽的最高水平。
尹昌龍 ·文集 ·11.6萬字
冰心是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最具愛心和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她一生追求光明、奉獻愛心、啟迪后人,她的優秀作品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由文學大師冰心名字命名的冰心作文獎是一項高品質、大規模的文學賽事,每屆參賽稿件高達幾十萬份、覆蓋了全國所有省份及地區。2018年冰心作文獎首次設立網絡賽區,獲得了大量投稿,組委會組織專家層層審核,評選出了200篇入圍作文,其中一等獎10篇,二等獎30篇,三等獎40篇。
浙江出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 ·文集 ·7.9萬字
《作為批評家的藝術家》是一部奧斯卡·王爾德的批判性對話和散文合集。它由四個部分的對話組成,包括謊言的衰落,作為藝術家的評論家和面具的真相;謊言的衰落:兩位上層美學家的批判性對話;鋼筆、鉛筆和毒藥:一篇關于托馬斯·格里菲思·溫賴特(1794—1847)英國藝術家和連環投毒者的散文;作為藝術家的評論家:以哲學對話的形式寫的一篇關于藝術的文章。它包含了王爾德的主要美學陳述;面具的真相:一篇聚焦戲劇理論的散文。作為王爾德重要的一本文藝評論集,奧斯卡·王爾德重要的美學評論集。在這本小集子中,集中體現了19世紀的英國文藝界比較關心的問題,也圍繞文學和藝術的價值何在、藝術和生活孰高孰低等問題展開劇烈論爭,以及一些經典文學藝術作品,其價值如何,作者亦做出了自己的評定。可以說是19世紀文學藝術與美學的一次集中思考與探索。在今天看來,依然不乏其批判性與尖銳。從戲劇評論、人物傳記,到仿效柏拉圖撰寫對話錄,王爾德以不同方式討論了藝術和美的本質,提出“生活模仿藝術遠勝于藝術模仿生活”的主張。書中機智且深刻的文字,也能讓我們領略王爾德作為美學思想家的魅力。
(英)奧斯卡·王爾德 ·文集 ·11.8萬字
本書為趙履寬教授的個人文集,系將自述、學術文章及友人評述等融匯在一起結集出版。全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耄耋自述”,第二部分“文章自選”,第三部分“學界及友人評說”,第四部分“漢字楷書展示中華文化的真善美”。
趙履寬 ·文集 ·10.3萬字
《梁啟超演講選集》是梁啟超先生的講演文本選錄。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學者和政治家,其一生跌宕起伏,極具戲劇性。他的文論廣泛而幾乎無所不包,激進而幾乎涉及時局的方方面面,展現出一個先進中國人走向世界后海納百川的胸襟和不斷進取的追求。本書為上冊。
梁啟超 ·文集 ·8.1萬字
本書是“日知文叢”之一,是戴海斌教授近十年來對中國近代政治外交、社會文化、學術思想史等研究領域的書評和隨筆文章結集,是對學術風氣和研究成果的一種反思。是集取名為“流水”,出自唐代詩人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川故人》之名句“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是為史家對現實和歷史的一種慨嘆、關懷和憂思。全書分為四輯,一是對民國時期近代史研究的個案論述,二是對近年來近代政治外交史研究論著的評論,三是對近代史研究范式、方法的反思,四是個人學術交往隨筆。是書文筆簡練暢達,論述深入淺出,超出一般學術論著的嚴肅筆觸,在表達出專業性的學術反思和學術批評同時,也適合一般文史愛好者閱讀,感知近代歷史的趣味。
戴海斌 ·文集 ·14.1萬字
《拾得集》是馮遠先生近年來出版發表在各類學術刊物和報刊雜志的文論、評述和研究類文章,既有關于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宏觀思考,也有個人藝術創作研究的一些感悟。馮遠通過繪畫作品去表現時代,驗證藝術當隨時代、創意時代、從而引領時代,進而去印證關于在經濟快速增長過程中當代中國文化藝術發展的觀點,以及當代中華文化藝術如何在世界文明演進中占有越來越受尊敬的地位問題。
馮遠 ·文集 ·13.5萬字
木心生前很在乎讀者對自己作品的反應,他看重讀者,也對他們寄予厚望。木心以卓爾不群的才識與風度被廣大讀者注目。這里所匯集的主要是一批專業的讀者,如陳子善、孫郁、童明等,他們從各自的角度談了對木心其人其作的看法,其中多有可觀者。此外,還有在木心晚年的藝術生涯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的三位當事人陳英德、陳丹青、陳向宏的文章,讀者借此可以看到久違的相遇與相知。本書第一輯收入對木心生平往事的回憶與解說,第二輯收入孫郁、李靜等人對木心的綜合性評述,第三、四輯收入對木心具體作品的學術性評論,第五輯收入對其畫作與音樂作品的解析,第六輯收入關于木心紀念館與美術館的篇什,對于讀者理解木心不無裨補。
夏春錦 唐芳主編 ·文集 ·16.2萬字
本書精選2017年、2018年中國婦女研究會年會暨研討會優秀論文匯編而成,內容涵蓋農村土地改革中的婦女權益保護、女性創業就業、婦聯組織改革、家庭建設、先進性別文化傳播、婦女/性別研究基地建設等理論和現實問題,是對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創新成果的梳理和總結。
中國婦女研究會辦公室 ·文集 ·17.5萬字
李前寬,1941年1月生,山東蓬萊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民進成員,中國電影基金會會長。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吉林省文聯副主席,民進中央常委,長春電影制片廠總導演。本書以回憶錄的方式,記述了作者的藝術人生,其中包括關于《開國大典》、《重慶事變》、《抗美援朝》創作追求及幕后故事的描述,這些電影都對作者的藝術生涯有著重要的作用。
李前寬 ·文集 ·17.6萬字
在近現代出版史上,高鳳池是一個被遮蔽的重要人物。本書整理其僅存的日記文獻,呈現高氏的平生志業與人格情操,是商務印書館研究不可忽視的重要史料,亦展現了近代上海的社會圖景。
葉新整理 ·文集 ·13.6萬字
本書記錄了北大考古師生在總書記回信精神的指引下求知進取、不懈奮斗的青春歷程,回顧了北大考古師生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的動人實踐,展現了新時代北大人將學科理想融入強國偉業、用青春奮斗助力民族復興的責任擔當。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文集 ·16.3萬字
《吟雨軒詩文集》為陳小從先生(陳隆恪之女、陳寅恪侄女)的詩文集,收入作者留存的自少年時期至今八十年間所作的四卷詩、一卷詞、一卷文,內容大都關乎義寧陳氏的人物往事與生活點滴,末附《趣馀錄》、評價文章、書中所涉陳氏家人親友及簡介等,可為研究者提供最為真實的記錄。
陳小從 ·文集 ·10.7萬字
詩歌是文學寶庫中的瑰寶,語言凝練、感情真摯、意境優美,可謂是智慧的結晶、思想的花朵,是人類純粹的精神家園。《很美很美的世界詩歌》一書從古今中外詩歌寶庫中精心編選了近百篇膾炙人口的詩歌。這些詩歌久經流傳,廣為熟知,一代代地叩擊著人們的心弦,帶給人們思想與藝術上的享受和熏陶。為了方便讀者更好地理解詩歌,在體例編排上,本書部分篇目設置了“詩人小傳”“品茗賞詩”小欄目,簡明扼要地賞析名作,引導讀者準確、透徹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內涵。我們真誠地希望,通過本書,能夠讓讀者充分享受詩歌帶給我們的美感,進而啟迪心智,提升文學素養、審美水準和人生品位,為自己的人生營造一方純凈的圣土。
李金水 李慧泉編著 ·文集 ·4.7萬字
雜文在魯迅的全部創作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魯迅以極富創造精神的雜文寫作,沖擊著當時文壇的秩序和規則,表現了對于20世紀中國精神現場的省察和思考。魯迅以文學的方式深度介入現實,在摹寫世相中揭示國民的精神生態,于平常中見真相,于現象中見本質,文章短小精悍而意蘊豐富。魯迅的雜文潛隱著對于社會和人生的冷靜洞察和深思,它適用于所有人,且具有跨越時空的穿透力。面對亂象叢生、光怪陸離的當下現實生活,魯迅精神是稀缺的精神資源,重讀魯迅能給我們帶來看待生活、解決問題的啟發性視角。
魯迅 ·文集 ·12.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