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偉大文豪莎士比亞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膾炙人口莎劇經典,備受推崇詩體譯本。莎士比亞的杰作是公認的人類文化瑰寶,《羅密歐與朱麗葉》堪稱莎士比亞最著名的愛情悲劇作品,是人類文學史乃至文明史上最著名的篇章。本書的譯本是著名莎學家和翻譯家方平先生潛心于莎士比亞研究、以詩譯詩的重要成果,充分滿足讀者研讀莎劇、圖書收藏的需要。
(英)莎士比亞 ·戲劇 ·6.5萬字
本書是中國古代戲曲作品的選讀本。共選收元代雜劇14種22折、明清傳奇15種26出、清代地方戲5種6出。舉凡中國古代戲曲史上著名的作品,都有選入其中。注者對所選作品均進行了準確的注釋和細致的分析,對讀者了解中國戲曲的發生、發展、源流等方面有很大的幫助。
黃天驥主編 ·戲劇 ·20.6萬字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悲劇中的巔峰之作,是其四大悲劇之一。在思想內容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深刻的揭示出封建末期社會的罪惡與本質特征。取材于公元1200年的丹麥古代神話,講述了丹麥王子為了向殺父娶母篡位的叔父復仇而裝瘋,歷經折磨而終于報仇。《哈姆雷特》的整個故事滲透著屬于莎士比亞那個時代的精神,是莎士比亞人文主義和對現實生活批判精神的最深刻的表達。
(英)莎士比亞 ·戲劇 ·9.7萬字
“她的一切屬于她,我的一切屬于我。”——“美國戲劇的良心”阿瑟·米勒的精神自白,對股市崩盤、大屠殺、獵巫運動和一代名伶的私人記憶。資深戲劇研究專家郭繼德先生翻譯,中文單行本國內首次出版。當“偉大的美國頭腦”遇上“偉大的美國肉體”,“夢露先生”表示,一個人的時候可以彷徨,同床共枕時要堅定。《墮落之后》是阿瑟·米勒于1964年創作的一部兩幕劇。劇本具有濃厚的自傳色彩,是米勒對與第二任妻子瑪麗蓮·夢露之間一場失敗婚姻的總結和追溯:主人公昆廷是紐約的一名律師,他一邊回顧25年來的人生經歷,包括股市崩盤造成的家庭悲劇,麥卡錫“獵巫”行動下岌岌可危的友誼,以及一段痛苦的婚姻,一邊反思何為道德、何為人性。最終領悟到人類自從亞當犯了原罪、墮落之后,就有了犯罪的本能,只認識到愛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面對生活而無所畏懼。值得注意的是,劇本在敘事形式上大膽創新,以一種非線性的意識流推進劇情,實現了出場人物視角的自由切換。有些西方評論家認為,米勒敢于暴露自己的靈魂而寫出了一部意義深遠的自傳體文獻,堪與奧尼爾的《長夜漫漫路迢迢》相并列而無愧。
(美)阿瑟·米勒 ·戲劇 ·7.3萬字
戀愛時,人們變成羅密歐與朱麗葉;彷徨時,人們詰問生存還是毀滅。從王權崩塌到市井嘈雜,從愛欲呢喃到權力傾軋——所有情感都在莎士比亞的筆下震蕩出回聲。權力、欲望、愛情、正義與幻想,五重永恒的命題,在書中劇場分別上演。《哈姆雷特》《麥克白》《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夢》,五部跨越四百年的戲劇豐碑,涵蓋悲劇、正劇、喜劇,以最純粹的人性刻畫,至今仍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放射著璀璨的光芒。
(英)莎士比亞 ·戲劇 ·33.4萬字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彼得·漢德克代表作品。本書為劇本集,由三部劇作組成。《自我控訴》只有兩個自我控訴者,兩個站在空空如也的舞臺上的人物從頭到尾訴說著自己的冒犯行為,沒有情景,沒有對話,只有聲音的交替變化。《罵觀眾》是漢德克24歲時一舉成名的作品,全劇沒有傳統戲劇的故事情節和場次,沒有戲劇性的人物、事件和對話,只有四個無名無姓的說話者在沒有布景和幕布的舞臺上近乎歇斯底里地“謾罵”觀眾,從頭到尾演示著對傳統戲劇的否定。《卡斯帕》對傳統戲劇的顛覆性堪比《等待戈多》,它表現的是一個名叫卡斯帕的人如何學習說話。漢德克表達的是人學會了說話后,人如何為語言所折磨,人如何成了語言的奴隸,而這“語言”又常常僅僅表達了傳統的意識或統治者的意識而已,如今,正是這種語言已經馴化了人本身。《卡斯帕》內容因電子書格式所限無法呈現完整的劇本樣式,故只上線《自我控訴》《罵觀眾》兩部分內容,祝您閱讀愉快。
(奧地利)彼得·漢德克 ·戲劇 ·7.2萬字
本書為莎士比亞戲劇典藏系列的一種,本系列為雙語版(英文為英國原版小說),書中配有插畫大師休·湯姆森的鋼筆插畫,并隨書贈送劇場版有聲讀物,純正美語發音。《奧賽羅》是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之一。奧賽羅是威尼斯公國一員勇將,他與元老的女兒苔絲狄夢娜相愛,但由于他是黑人,婚事未被允許。兩人只好私下成婚。奧賽羅手下有一個陰險的旗官伊阿古,挑撥奧賽羅與苔絲狄夢娜的感情,說另一名副將卡西奧與苔絲狄夢娜關系不同尋常,奧賽羅信以為真,在憤怒中掐死了自己的妻子。當他得知真相后,悔恨之余拔劍自刎,倒在了苔絲狄夢娜身邊。
(英)莎士比亞 ·戲劇 ·8.3萬字
《呼喚陽光》中包括《岳飛》、《鄭板橋》、《呼喚陽光》、《檢驗》、《松風柏韻》、《狼煙》、《原野風》7個電影文學劇本。其中《岳飛》、《鄭板橋》、《狼煙》用藝術化的手法再現了岳飛抗金、鄭板橋棄官歸隱、戚繼光抗倭等過程,展現了古代英雄名士的傲骨和氣度。《呼喚陽光》、《原野風》展現了當代縣城的經濟、生活的變遷,塑造了當代改革者形象。《松風柏韻》、《檢驗》重現了當代軍人精湛高超的軍事技能和保家衛國,矢志不渝的戰斗精神。
劉玉民 ·戲劇 ·25萬字
《仲夏夜之夢》是莎士比亞創作的一部喜劇,講述了在魔力花汁的影響下,產生的一系列戲劇沖突,到沖突被解決,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此劇在世界文學史特別是戲劇史上影響巨大。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亞的創作的黃金時代。他的早期劇本主要是喜劇和歷史劇,在16世紀末期達到了深度和藝術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創作悲劇,莎士比亞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劇常常描寫犧牲與復仇,包括《奧瑟羅》、《哈姆萊特》、《李爾王》和《麥克白》,被認為屬于英語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階段,他開始創作悲喜劇,又稱為傳奇劇。
(英)莎士比亞 ·戲劇 ·3.3萬字
《伽利略傳》為歷史哲理劇,以17世紀意大利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伽利略生平為題材,把歷史的經驗教訓和20世紀現實斗爭結合起來,表現在新舊交替時刻,科學與愚昧、變革與反動之間的爭斗。
(德)貝托爾特·布萊希特 ·戲劇 ·5.7萬字
本書為莎士比亞戲劇典藏系列的一種,本系列為雙語版(英文為英國原版小說),書中配有插畫大師休·湯姆森的鋼筆插畫,并隨書贈送劇場版有聲讀物,純正美語發音。《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悲劇中的代表作品,這部作品創作于1602年。在思想內容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深刻的揭示出封建末期社會的罪惡與本質特征。其中如父王為惡叔所弒,王位被篡,母后與兇手亂倫而婚,王儲試圖復仇而裝瘋賣傻等情節,均可見于古老的北歐傳說。“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他提出這個問題正是哲學的基本命題。
(英)莎士比亞 ·戲劇 ·9.5萬字
本書收錄近年來朱宜創作的六部戲劇作品。包括《我是月亮》《特洛馬克》兩部長劇,《哥本哈根動物園里一頭年輕健康的長頸鹿安樂死了》《車禍》等四部短劇。《我是月亮》是她研究生期間創作的作品,十年來已經在國內外進行了多輪巡演,深受讀者好評,每次都票房熱賣。朱宜信任世界的豐富性和人的復雜性,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小裂隙,探索那些難以歸類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真正的戲劇性。
朱宜 ·戲劇 ·7萬字
《哈姆雷特》是偉大的戲劇家和詩人威廉.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作品之一。故事講述了丹麥王子哈姆雷特的父王,在花園中打盹時突然神秘死去,皇叔克勞狄斯繼任國王,并迎娶了哈姆雷特的母后為妻。王子哈姆雷特在痛苦中遇見了父親的鬼魂,鬼魂告訴王子自己是在睡夢中被皇叔克勞狄斯奪去了生命、王位和妻子,并囑咐哈姆雷特一定要為他報仇。于是哈姆雷特開始了曲折的復仇歷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都會在這個故事中看到自己內心的掙扎。當信仰在現實面前崩塌,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英)莎士比亞 ·戲劇 ·6.3萬字
《李爾王》是莎士比亞著名的四大悲劇之一,是英國的一個古老傳說,故事本身大約發生在8世紀左右。后在英國編成了許多戲劇,現存的戲劇除莎士比亞外,還有一個更早的無名氏作品,一般認為莎士比亞的李爾王是改編此劇而創作的。故事講述了年事已高的國王李爾王退位后,被大女兒和二女兒趕到荒郊野外,成為法蘭西皇后的三女兒率軍救父,卻被殺死,李爾王傷心地死在她身旁。
(英)莎士比亞 ·戲劇 ·7.6萬字
“人不是水果,你不能吃了橘子扔掉皮。”《推銷員之死》是被譽為“美國戲劇的良心”的著名戲劇家阿瑟·米勒巔峰之作。威利·洛曼是一名推銷員,壯年時的他業務能力可靠,妻子琳達持家有道,兩個兒子比夫與哈皮也讓他引以為傲。然而,隨著時光的流逝,他的好運氣似乎正離他遠去,他的生活也漸漸失控……作者撕碎了“美國夢”的光鮮表象,滿懷同情地洞察了小人物的悲劇命運,并不動聲色地將其希望和痛楚呈現在戲劇舞臺之上。本劇發表于1949年,在百老匯連續上演了742場,獲得普利策戲劇獎、托尼獎、紐約劇評界獎,是首部一舉囊括三大戲劇獎的劇本,讓阿瑟·米勒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作家。1985年被改編為同名電影,由奧斯卡影帝達斯汀·霍夫曼主演。本書譯者英若誠先生為我國著名表演藝術家、翻譯家、話劇導演,在阿瑟·米勒親自導演的《推銷員之死》中國首演中擔任主角。
(美)阿瑟·米勒 ·戲劇 ·7.1萬字
“美國戲劇的良心”阿瑟·米勒經典代表作,英若誠、梅紹武、陳良廷、郭繼德等名家譯本,百老匯、倫敦西區、NTLive常演不衰,橫掃托尼獎、普利策獎、奧利弗獎,立足社會批判,還原戲劇之美。阿瑟·米勒是美國最偉大的劇作家之一,二十世紀的戲劇巨人,因其作品針砭時弊,直言不諱而被譽為“美國戲劇的良心”。《阿瑟·米勒戲劇經典》收錄奠定米勒戲劇大師地位的五部代表作。巔峰之作《推銷員之死》刻畫小人物的悲哀和“美國夢”的破滅,在百老匯連演742場,為米勒贏得國際聲譽;《薩勒姆的女巫》描繪人心惶惶、相互誣告的恐怖環境,完美呈現了一則善惡纏斗的現代寓言;《都是我的兒子》書寫現代社會中的人性暗礁,揭開寧靜生活假面下的平庸之惡;《橋頭眺望》以一出家庭悲劇抓住外來文化者的痛腳;自傳體劇作《墮落之后》關乎米勒與夢露的婚姻:一個是進步作家,一個是性感女神,他們的結合,是諾曼·梅勒口中“美國最偉大的頭腦”遇上了“美國最偉大的肉體”,劇本以“夢露先生”的視角,書寫了對一代名伶的私人記憶。
(美)阿瑟·米勒 ·戲劇 ·29.5萬字
該書選取了關漢卿、白樸、楊顯之、王實甫、馬致遠、李直夫等人的作品,所選作品著眼于元明清以來的雜劇之名篇。注者有很深的學術功底,在所選作品的底本、注釋等方面均作了詳盡而到位的說明。本書是一部質量上乘的古代戲曲注釋選本,此次擬列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中出版。
寧希元 寧恢選注 ·戲劇 ·50.9萬字
“別人總以為:一個人那么痛苦,是因為他所愛的人一日之間逝去了。其實,他痛苦的價值要高些:那就是發現悲傷也不能持久,甚至痛苦也喪失了意義。”羅馬君主卡利古拉在情人死去之后,發現人格、尊嚴,甚至痛苦在死亡面前毫無意義。他開始極端使用他的權利,肆意地破壞、踐踏一切人類原有的系統、善惡、情感,成了人人恐懼的暴君……他想知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永恒,想要拆穿這世間所有的虛偽……
(法)加繆 ·戲劇 ·6.1萬字
《陽光下的葡萄干》是美國劇作家洛琳·漢斯貝瑞(LorraineHansberry,1930—1965)的名作,創作于1959年,劇名取自蘭斯頓·休斯(LangstonHughes,1902—1967)的詩《哈萊姆》(Harlem)。作者以反黑人歧視運動為背景,將懷揣夢想的黑人楊格一家,比喻為殘酷日光下曝曬的葡萄干,描述了他們在種族歧視的社會漩渦中相互扶持、堅守夢想的故事。這部被稱為“第一部在舞臺上表現非裔美國人生存現狀”的劇本,在美國有著持續的生命力。同名的電影有兩部。編劇洛琳·漢斯貝瑞,作為著名的黑人女性劇作家,作品被很多觀者運用“女性主義”視角解讀。但在《陽光下的葡萄干》中,北方城市的女性形象不再是傳統南方女性那般受制于男權的壓迫,她們已經實現了人格的獨立,有著更強的視野廣度、并對現代文明有著更高的接受能力。也使得該劇本為女性話語世界增添了新的闡釋。
(美)洛琳·漢斯貝瑞 ·戲劇 ·5.8萬字
權威版本:以劍橋勒伯古典版古希臘文本為依托,收集所有古希臘的傳世戲劇作品。名家名譯:古希臘羅馬文學、文化專家張竹明教授和王煥生教授傾十年之功,從古希臘原文精心譯成。全新亮相:絕版多年,全面修訂,裝幀升級,典雅尊貴,極具收藏價值。大獎作品:曾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第二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第十一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等重大獎項。位于地中海東北部的希臘,是歐洲文化的搖籃,人類戲劇的最早發源地。古希臘悲、喜劇都與酒神慶典和民間滑稽演出有著血緣關系。
(古希臘)埃斯庫羅斯等 ·戲劇 ·18.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