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2000年,小洋樓加入記者隊伍。十多年的采訪經歷,小洋樓見證了娛樂文化圈的變遷,也經歷了媒體的巨大變革。本系列選取作者采訪過的100位人物,分為“影視篇”“音樂篇和戲劇篇”“文化藝術篇”,三本共六個部分。通過小洋樓的記錄,你能看到那些閃光的話語和思想,也能看到近些年來娛樂圈的變遷。也許你兒時的偶像,就在這里被記錄。
小洋樓 ·現當代隨筆 ·8.4萬字
本書是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馮驥才數十年來從事中國民間文化遺產保護的思想結晶。全書共收錄25篇文章,是中國民間傳統藝術的真實記錄。闡釋了中國民間文化遺產面對的困境、文化遺產保護調查的進展、取得的保護成果以及需要繼續致力的地方。在現代化和社會快速發展的沖擊下,人們與傳統日漸疏離,馮驥才強烈關切中華傳統文化的根脈,主動承擔起發掘、保護、傳承中國民間文化遺產的重擔,承擔起對全社會呼吁、宣傳、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義務,通過幾十年風雨兼程在非遺大地上的實實在在的工作,致力于讓人民真正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并在認識的過程中自覺承擔起文化傳承和保護的責任。
馮驥才 ·現當代隨筆 ·10.3萬字
本書精選作者多年來發表過的小小說、短篇小說、中篇小說數十篇,如中篇小說《特別媽媽》《回家》《走過那座橋》《天上有一片云》,曾獲“安徽小說對抗賽淮河文學獎”。作者對現實的立體交叉式的視角觀察,獨特的調動藝術手段塑造新的正面文學形象的能力值得肯定,以女性特有的清新雅致的筆觸,塑造出一個個有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主題深刻,思力深沉,語言質樸清新、格調高雅。
王巍 ·現當代隨筆 ·17.9萬字
這是一本戴望舒的作品精選集。他的詩歌既浸染著中國古典文化的情愫,又受到外來詩潮尤其是法國象征詩派的影響。在其短暫的一生中,除了創作大量膾炙人口的詩歌,翻譯了眾多外國作品,同時還創作了大量散文,內容包括生活感悟、旅行游記、外國作家評傳,甚至有中國古代小說和戲曲研究論文。而本書精選了戴望舒的代表性詩作、譯作及部分散文、書信、小說等,基本涵蓋了戴望舒作品的精華,不但有助于了解戴望舒的作品與寫作特點,還有助于對國外的多位著名詩人的作品形成全面系統的認識,從中感受到詩與文的魅力。
戴望舒 ·現當代隨筆 ·9.9萬字
本書記述了作者對恩師、先輩、摯友的悼念和追思,字里行間飽含真情。既有對平時生活點點滴滴的回憶,也有對大時代背景下師友跌宕命運的感懷,反映了一代文學精英的生命軌跡,也含括了作者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學術思想,感情真摯,思想厚重。
寧宗一 ·現當代隨筆 ·15.1萬字
路邊的刺玫》是作家王學江的雜文集。有一種花,開在人跡罕至的路邊,它孤獨著自己的孤獨,也芬芳著自己的芬芳。在匆匆的人生路途中,站在一個合適的距離,和蜜蜂一起感受它的雅態。只是,它會始終堅守在寂寞的路邊,看云卷云舒自在,聽小鳥歌唱誦詩。
王學江 ·現當代隨筆 ·11.6萬字
《長安物語》系作者數十年間,生活、行走在長安大地上所見所感所思的文字結晶。作者幼年生活在長安終南山下,長而求學、工作、生活于長安城里,對這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喜歡這里的人物故實,一草一木,一磚一石,并對其傾注了很深的感情、深情。
高亞平 ·現當代隨筆 ·14.9萬字
《農閑筆記》是“拇指作家”馬慧娟的最新作品,其在出版《溪風絮語》《希望長在泥土里》后,秉持文字地道淳樸、行文自然流暢,用生活真味溫暖和滋潤心靈的特點,繼續講述著所見所聞所感,對現實生活進行深刻考量的同時對精神世界予以關顧。作品的文學性極強,作者將積極樂觀的心態通過文字傳播給讀者,引發讀者共鳴。
馬慧娟 ·現當代隨筆 ·5.5萬字
本卷是“劉再復散文精編”的第十卷:文學評論精編合集。收入作者近年來閱讀與品賞中外文學名家的評論性文章六十余篇,其中包括有關200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和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評論文字。
劉再復 ·現當代隨筆 ·14萬字
究竟什么是小說?如何閱讀小說?怎樣創作一篇小說?《小說稗類》是作家張大春的小說美學觀書寫。28篇文章,解析小說的體系、起源、修辭、因果、指涉等,構成小說創作的完整譜系。自由不拘的小說美學觀寫作,一覽中外小說經典的技藝魅力。書中時常可見張大春寫小說時的切身體悟,為小說創作者提供了一條抵達小說秘境的通道,同時也是一本有趣的小說閱讀指南。在張大春看來,小說不預設目的,“不解決人生那些重大問題,也不減少它們”,它只是帶著讀者去旅行、去奇遇、去想象。
張大春 ·現當代隨筆 ·17.9萬字
葉圣陶是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和出版家,又是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創作的先行者。作為散文家,他早期和周作人、朱自清共同成為文學研究會散文創作的中堅,后來又成為開明派散文的代表,其散文被一九三五年出版的《中國新文學大系》選錄的篇數僅次于周作人、魯迅和朱自清。寫實是葉圣陶散文的特點,他力主文學反映人生,描寫平民百姓“血與淚”的生活。
葉圣陶著 商金林編選 ·現當代隨筆 ·9.3萬字
本書是蕭紅完成于1935年5月的作品,帶有明顯的自傳特色,但同時具有社會風情畫的特點。生動而真實描寫了城市里的貧富懸殊與對立,下層百姓境遇的悲慘,知識分子求職的艱難與謀生的不易,熱血青年的憂傷、歡笑和對人生道路的探尋與抉擇。今天看來仍是一部具有巨大藝術魅力的散文作品。
蕭紅著 蕭紅紀念館編 ·現當代隨筆 ·17.3萬字
這本書創作的時間跨度,前后長達8年。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真可謂匠心精神!除了《寫給22歲的生日》、《學車記》是大學期間作品,其余均為大學畢業后創作。這本書中,有對大歷史的梳理和思考,如《大時代·大人物·大風歌》、《月下英雄》;有對生活中苦難小人物的描寫,如《神仙姑奶奶》;有對當代作家的一些評說,如《尋找余秋雨的故鄉》《請把我流放到那片高粱地》;有對90后的青春回憶,如《金芒果之戀》《我的高中時代》;有旅行途中的隨感,如《首爾的冬天》《巴厘島之旅》;有對故土生活的懷念,如《文王村》……總之,這是一本精彩富饒、妙筆生花的著作!
文浩 ·現當代隨筆 ·9.5萬字
很久以前開始做這樣的夢,那種感覺似遠似近,是乎好熟悉,但卻又不能看清其中。我想人都有潛意識里的某種熟悉,模糊不清,怎么也探不清其中奧秘。我夢見,我的前世是在古代的某個朝代,我的父親是朝中重要的議政大員,我是家中的獨生女,過著衣食無憂的大小姐生活,身邊還有很多下人圍著,跟其它小姐一樣,我琴棋書畫樣樣通,而且生得水靈漂亮,我是父親的掌上明珠,但我也免不了成為政冶的犧牲品,很早,父親就把我許給了朝中一位親王的兒子。我心中苦于無耐,但又無能為力,兩家商量好在我20歲時完婚。
石地 ·現當代隨筆 ·15.7萬字
我不止一次在彼岸呼嘯而過,或作逗留。或許,那里也曾有過——我孩子般的歡笑與無比低落的傷悲。然而此時,我卻隔岸而望,既熟悉又陌生,既咫尺又遙遠。
白衣書生 ·現當代隨筆 ·17.2萬字
“江湖夜雨不熄燈”公號兩位作者的走心之作,80篇暖心文章,千萬讀者追捧的爆文。這里有讀過的武俠、追過的偶像、愛過的人;也有職場里的規則與暗流、感情中的圍城與逃脫。本書暗合了文脈流長的傳統,有流動的音樂性,有跳躍的故事性,有鮮明的個人化,細細讀來,文本之美,躍然紙上。
江夜雨 林慕白 ·現當代隨筆 ·13.2萬字
青年作家辰暖重磅新作。用后文學時代少有的清冽文字,記錄紛繁世界的小歡喜。守靜、抱拙、傍美,不拒絕任何一種生活的可能,也不覬覦能力之外的興旺。花道、布藝、餐桌美學,滿足文藝青年所有想象,讓簡而美的生活觸手可及。
辰暖 ·現當代隨筆 ·4.7萬字
這是一部美文集,作者飽蘸深情地記敘了有關童年和故鄉的珍貴往事,文筆優美,感情細膩,作者以自己的成長為主線,記述了小時候在鄉村讀育紅班、轉到縣城讀小學初中、到外地讀高中、再到異鄉讀大學這段時光里的動人往事,展現了純樸、善良、憨實、俠義的人物風情。其中有對自然風光的描寫,有對人間真情的再現,也有關于時間和人生的思考,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相結合。對于陶冶青少年的文學情操,提高文學功底,培養觀察生活的能力,頗為有益。
童言 ·現當代隨筆 ·2.8萬字
19歲的劉宸君永遠在前往山的路上。這名年輕人稱旅行為移動,稱爬山為走山路,以純粹的姿勢與文字,探索世界。從印度到尼泊爾,劉宸君坦露途中的情感拉扯;受困洞穴,劉宸君懷抱恐懼又仍望向未來;而對生命、文學、愛情的省思,劉宸君更不曾停止。這一切,留存于書中的游記、詩歌、手札,讓人見證一顆敏銳深沉的靈魂,也感受其堅毅與迷惘、追尋與神傷。
劉宸君 ·現當代隨筆 ·8.5萬字
此套裝書是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馮驥才數十年來從事中國民間文化遺產保護的思想結晶,由古藝、古村、古俗三部分內容組成。《古藝》一書即是為延續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創作的具有創新性、開創性的系列文學作品,更是寫給每一位中國人的民間文化遺產保護的行動指南,對堅定文化自信、提升國民素養、提升文化軟實力都有著非凡意義。《古村·古俗》一書即是為延續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創作的具有創新性、開創性的系列文學作品,更是寫給每一位中國人的民間文化遺產保護的行動指南,對堅定文化自信、提升國民素養、提升文化軟實力都有著非凡意義。
馮驥才 ·現當代隨筆 ·19.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