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嘗試梳理日常物象浮出文學地表的歷史過程,并通過經典文本鉤沉那些原本被視為零散、瑣碎、缺乏獨立價值的日常物象描寫,使其重新進入讀者和研究者的視野,借此激發對明清日常敘事新型審美風格及創作觀念、明清物質生活及文化的感知與理解。
劉紫云 ·文學理論 ·32.9萬字
本書分為“專人專書”“校勘辨正”“儒學新論”“儒藏講談·青年學者論壇”四個部分,收錄《沈欽韓遺文輯存》《從三科九旨論大一統義》《正俗之間——談談俗字及與古籍整理之關系》等文章。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編 ·文學理論 ·32.3萬字
本書分內涵論、范疇論、傳統論、存在論、文體論、外延論、附錄等七部分,系統論述了“漢語新文學”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對其學術可行性進行了詳細的探討;并在此基礎之上,以“漢語新文學”作為宏觀構架,重新關照和梳理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就翻譯文學、雅俗分野、批評形態、小說、戲劇、詩歌等諸多論題作出了自己的闡釋。
朱壽桐 ·文學理論 ·46.1萬字
《明清文學與文獻》系黑龍江大學明清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專業學術輯刊。書中重點以明清文學、文獻以及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為主,并著力呈現明清文學研究的前沿動態和最新成果,反映了本學科的特色。
陳才訓 杜桂萍主編 ·文學理論 ·29.7萬字
本書立足于比較文學,主要就《圣經》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進行研究。書中第一部分主要論述《圣經》在20世紀中國的譯介和接受情況;第二部分主要研究《圣經》對現代文學的影響,如周作人、海子、冰心、茅盾、顧城、王蒙等文學創作都受到《圣經》的影響;第三部分主要論述韓素音、張曉風、蓉子、夏宇、斯人幾人如何受《圣經》的影響并進行文學創作的。通過本書,讀者可以較為詳細地了解《圣經》在中國的譯介、接受以及對中國現代文學的影響。
(斯洛伐克)馬立安·高利克 ·文學理論 ·29.5萬字
本輯分為七個欄目,其中“文體研究”為本輯的重點,關注“早期書寫”,并結合中國古代典籍與文獻的生成方式、書寫方式及其由不穩定向趨同的變化,引導問題討論愈加客觀深入;“大視野”指出史傳中的史傳文學兼具歷史記錄與文學藝術雙重性質,梳理了史傳文學對小說文體的影響;“散文研究文獻考論”則是對當今古代散文研究領域正在進行的散文文獻研究和整理工作而開展的背景設計;“桐城派研究專題”對此領域研究中的很多舊有成見開展反思和清理。
郭英德主編 ·文學理論 ·26.1萬字
本書收錄了1949~2019年中國學者發表的富有原創性和代表性的史詩研究學術批評文章17篇,以點帶面地勾勒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史詩研究的學術歷程和基本概貌。選文的作者均在各自的學術領域對史詩研究貢獻良多,成就為學界所公認。選文既涵蓋了中國各民族史詩研究和域外史詩研究的學術批評成果,也兼顧了不同階段的中國史詩研究學術批評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史詩研究學術批評的領域、類型、層次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云韜主編 ·文學理論 ·25.7萬字
本書是對《紅樓夢》皙本(又稱皙庵舊藏本、鄭藏本)進行全面、深入研究的專著,本書也是國內外紅學界第一本研究《紅樓夢》皙本的專著。本書第一次指出,書中第23回保存著作者曹雪芹所寫的《紅樓夢》初稿的文字,這一點是作者的新發現,其論據是有說服力的。
劉世德 ·文學理論 ·25.5萬字
本書為吳秀明教授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文獻史料叢書”之一,系浙江大學文科高水平學術基金資助項目之一。中國當代文學史與學科建設,反映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中,可歸屬于學術史范疇。所選史料,大都散見于各種中文報刊,有的是檔案文獻,或者內部資料,有的則選自相關論著。所有史料,大致按照發表的時間先后次序編排。
吳秀明 ·文學理論 ·47.5萬字
樂府學是與詩經學、楚辭學、詞學、曲學并列的古代文學專門之學。《樂府學》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國家一級學會“樂府學會”主辦,研究對象遠涉先秦,近及當代,研究領域涉及音樂學、文學、文獻學、考古學、民俗學等多個學科,在樂府文獻、禮樂制度、音樂形態、名家名作、樂府詩歌的制作與時代關系、海內外相關學術動態等方面都有研究。
吳相洲主編 ·文學理論 ·26.1萬字
《文學批評方法與案例教程》是一本介紹文學批評方法及其實踐案例的教材。本教材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強調實用性:每章都先介紹一種文學批評方法,以便學習者掌握該種文學批評方法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思想;然后,舉出兩至三個使用該種文學批評方法解讀文學作品、文學現象或文化現象的論文作為案例,以便學習者參照使用。
霍俊國主編 ·文學理論 ·25.2萬字
吳相洲主編 ·文學理論 ·25.2萬字
本書是關于詞學批評的理論研究,是針對“文學”與“歷史”之間關系的反思性質的探索。上編闡述“詞史考微”的理論內涵,下編展示針對不同性質的宋詞文本的批評實踐。傳統的“詞史”說,觸及“文學”的本質力量——這是脫離現實社會關系的一種獨特存在,與現代文藝批評的“境界”論相互貫通,從學術史上看更對后者產生過啟示作用。“詞史”的批評延續我國文學的“興寄”傳統,在“微言大義”“詩史互證”的理路之外,具備融入讀者個人知識結構與身世感慨的“再創作”式的特征。
馬里揚 ·文學理論 ·24.1萬字
本書由上下兩編構成。上編為詩歌史略,從詩字原始觀念的形成、《詩經》和《楚辭》,論述到少數民族詩人和域外漢詩;下編為詞曲史略,考察了從詩到詞、從詞到曲的轉折,并且比較了詩詞曲在形式、內容和風格上的異同,勾勒出詞曲歷史的發展脈絡等。
張伯偉 ·文學理論 ·28.3萬字
本書運用英國F.R.利維斯、T.S.艾略特,美國哈羅德·布魯姆,法國雅克·德里達、朱莉婭·克里斯蒂娃、蒂費納·薩莫瓦約,荷蘭杜威·佛克馬等文學理論家的著述,對“傳統”“影響”“蹤跡”“互文”等文學史問題進行研究闡釋,不局限于現代范疇,也超越內部或外部研究視域。
張蕾 ·文學理論 ·33.7萬字
《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優勢學科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學科主辦,以組織、發表學科內各類學術評論(特稿、筆談、書評、訪談、專題評論、前沿綜述、會議紀要、項目動態、論點匯編、新資料或特藏文獻等)為基本方式,致力于追蹤中國古代文學學科的前沿狀況、反思學術史經驗、前瞻未來動向。本書是第二輯,分為特稿、專題:紀念孫楷第先生120周年誕辰、滄海遺珠、專題:《文選》研究新收獲、特約訪談、會議紀要、資料索引七個專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代文學學科編 ·文學理論 ·22.5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篇共十五章,內容包括:先驅;百家;“虛”“構”;奇葩;漫說自我——巴爾特的《巴爾特自述》;懷疑時代的自傳——薩洛特的《童年》;自傳寫作的“恐怖行動”——羅伯格里耶的《戲說》三部曲等。
楊國政 ·文學理論 ·27.3萬字
本書是一部從文體學角度,探討新時期小說文體形態的學術專著。作者在對新時期小說廣泛閱讀基礎上,歸納出具有重要理論價值的四大文體形態——即諧謔-狂歡體、象征-寓言體、詩化-散文體、新成長-自傳體——加以研究,既有歷時文體學的演化規律探究,也有共時文體學的各層面的探討,從而把文體學的研究建立在一種感性的活生生的創作基礎上,不僅沒有理論硬性套框創作的問題,反而具有了一定的方法論意義。本書理論色彩濃厚,觀點新穎,文筆生動,理據充分,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創新價值的新時期小說研究著作。
郭寶亮 ·文學理論 ·39.7萬字
本書分為“哲學、歷史、文化專輯”和“經濟、政治、社會、法律專輯”兩卷,系浙江省社科院“我們與時代同行”系列著作中第一部以“提要”為主要內容的著作。該書以提要的方式集中展示了1978年至2010年間浙江省社科院各學科的優秀著作成果,使之成為當今社科院學術著作成果服務經濟社會的新的表現形式。
葛立成 ·文學理論 ·40.8萬字
本書內容涉及古文獻學理論研究、傳世文獻整理與研究、古文字與出土文獻研究、海外漢籍與漢學研究等中國古文獻研究等相關領域。全書根據經、史、子、集分為四個部分,在目錄中以空行體現。論文或為相關領域某個專門問題的最新研究,或為中國古代著名學者的生平、交游考,或為海外漢學的交流探討。
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編 ·文學理論 ·2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