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從文學史的角度,搜集、整理了1950—1960年澳門大量珍貴的與澳門文學相關的報刊、詩詞、小說等,文稿編排以年、月、日進行劃分,中間穿插作者及其作品的介紹,資料詳細且覆蓋面廣,具有很高的學術含量和學術質量,為澳門文學研究提供了非常詳盡的第一手資料。此書的出版,是為澳門文學的歷史發展立一存照,也是為將來澳門文學文獻資料的整理,為澳門文學的研究提供可靠的線索。
朱壽桐主編 古遠清編撰 ·文學理論 ·15.1萬字
本書借鑒西方女性主義理論和觀點,分析了中西生態女性主義在文學作品中的表現形態、發展特征、精神內涵及其內容和主張方面的不同。生態化特質首先表現在當代文學的“自然性”,自然被“返魅”、重新獲得靈性,那種將自然視為資源與獲利工具的觀念受到了批判;物種間平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遵從自然規律與保持自然節制等生態主義的核心信念也滲入當代文學中。其次是人的自然性/感性與社會性/理性的關系得到了重整。作者認為,生態文學的主張與中國傳統精神相一致,中國文學有可能發展出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態女性主義。
唐晶 李靜 ·文學理論 ·15.5萬字
本書為作者多年來研究魏晉南北朝詩歌的成果,所涉時代詩作包括建安詩歌、正始詩歌、兩晉詩歌、南朝詩歌以及魏晉南北朝樂府詩歌等,研究的視角既有家族與地域文化視角下的詩歌創作研究,也有對詩歌的文化內涵、審美意象、情感趨向的探討。還有對山水詩、玄言詩、宮體詩、永明體等詩歌體式特征的詳析。在關注文人詩的同時,也涉及到了樂府詩的成詩模式與樂歌性質等方面。
田彩仙 ·文學理論 ·17.3萬字
隨著20世紀60年代民權運動興起的奇卡諾文學一直是當代美國文學研究的焦點之一。從70年代起,國外研究者從抵抗倫理、文化研究、女性主義、文本倫理和認知圖式等不同視角對其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我國對該族裔文學的研究始于21世紀,正方興未艾。從文學倫理學批評視角來看,奇卡諾文學有如下特點:其一,表現了對白人文化的族裔抵抗性倫理特征。其二,反映了城市社區和邊土上奇卡諾人對司法正義的追求,具有很強的政治性倫理特征。其三,描述了奇卡諾女性對家庭傳統的反抗與顛覆以及對族裔大家庭的建設與堅守,具有很強的家庭倫理特征。其四,作家們通過小說人物的個人奮斗和作家們自己的奮斗凸顯了奇卡諾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其五,奇卡娜作家通過對女性權益的呼喊、對女性抗爭的描述及對女性的深切關懷反映了奇卡娜文學典型的生態女性主義倫理特征。最后,奇卡諾文學通過對多元文化民族和諧的頌揚及對霸權主義的批判,體現了其世界主義倫理思想。奇卡諾文學是美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學的瑰寶。
袁雪芬 ·文學理論 ·17.2萬字
本書探討南宋中興詩壇的師承現象,主要從師門關系與師法模仿兩方面來剖析兩者,以至兩者的相互關系,如何影響中興詩人的創作過程、創作成果與中興詩壇的詩歌發展。本書視角較為新穎,從宏觀的角度,以整個南宋前期詩壇為考察范圍,這不但體現出更為宏闊的學術視野,也為我們深入探索宋詩的演變提供了一個較新的視角。書稿資料極為翔實,無論是作品文本的統計分析,還是今人研究成果的評述介紹,都不憚其煩,竭澤而漁,展示出極為扎實的學術功底,是近年來宋代文學研究中較難得的學術成果。
黃偉豪 ·文學理論 ·15萬字
本書內容出自李歐梵教授受邀為北京大學第三屆“胡適人文講座”所做的五次講演。李歐梵教授回歸到中國現代文學和比較文學研究的一個傳統題目——中西文學關系或者中西文化關系的研究,用自己的思想史方法把文本和文化史連在一起。首先嘗試厘清現代、現代性和現代文學或者說現代主義三者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勾勒出現代主義的歷史和文化背景的輪廓。進而通過四個專題——晚清文學中的烏托邦想象、1930年代中西文壇的“左翼”國際主義、維柯—薩義德—朱光潛的人文主義遺產,以及臺灣的“學院現代主義”——來探討中國現代文學如何接收和處理西方現代主義所帶來的“現實的焦慮”,今天我們又能從20世紀的歷史種繼承怎樣的遺產以應對新的危機。
李歐梵演講 席云舒錄音整理 ·文學理論 ·13.3萬字
人不小心會患病,作文不小心也會患語病。語病之源,通常指的是遣詞的粗疏、造句的違“法”、邏輯的失當等等。為了給希望改善造句作文能力的同學解困,一般剖析語病的書,也往往從這幾方面會合入手。三位作者是學有精專、富有教學經驗的本港語文工作者,他們用明暢生動的文字,細心選自現行中學語文課本和同學習作的典型正反例句,雙管齊下會診語病,誠為學子之福。
鄧城鋒 ·文學理論 ·6.7萬字
《老舍文學十五講》本書系根據老舍先生在大學中的講稿整理而成。老舍先生綜合古今,以作家的視角對文學進行全面又獨特的思考,化呆板的理論為充滿智慧的思考,講文學的特質、文學的創造、文學的起源、文學的風格,分體裁論文學的形式,又談文學的風氣和傾向。此書不僅為研究老舍文學觀的重要資料,也是一部難得的文學理論入門書。此書為下冊。
老舍 ·文學理論 ·5.1萬字
本書收入古代至當代的閩都籍人物及其著作,以及閩都民間文學、閩劇、閩都文學流派、社團、刊物、機構等。書中詳列人物姓名、生卒年、身份稱呼、字號別名、籍貫、生平簡歷、主要貢獻、著作或作品等。編次以出生年月為序,生卒年月不明者,按其生前活動時間,相機排列。
劉建萍編著 ·文學理論 ·18.2萬字
元小說是“關于小說的小說,是關注小說的虛構身份及其創作過程的小說”,它是后現代文學的一種典型樣式。元小說最大的特點是“自反性”,即對自身作為虛構性人工制品之本質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并自揭虛構。在很多研究者看來,元小說由此斬斷了小說與現實的關聯,突顯了小說的自我意識和文本形式,帶有后現代文學的形式主義傾向和虛無主義色彩。但問題是,形式主義的文本未必就與現實政治無涉。形式體現了現實,并參與進現實世界的斗爭。本著采用經典敘述學與后經典敘述學相結合的方法,在形式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意識形態分析,力圖揭示元小說這種“形式主義文本”的形式實驗對社會意識形態的反映及其“自我反射”掩蓋下的對社會政治的積極介入。
李丹 ·文學理論 ·20萬字
本書以小說形式,將中國文學的基本知識結合進小說情節中,尤其著重介紹中國文學中的情,包括父子情、爺孫情、手足情、師生情和兒女情。希望在輕松閱讀小說之余,能夠系統地吸收中國古典文學的知識,了解到文學作品中蘊藏的人生哲理,以及中國古典文學跟現代人生的緊密關系,從而對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有更深刻體會。本書可配合中學通識課程“現代中國”單元之“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及“個人成長與人際關系”單元。
賴慶芳 ·文學理論 ·13萬字
本書在綜合概括牧歌概念的基礎上,梳理中西文學批評視野中的牧歌研究,分析古希臘牧歌的原創價值和古羅馬牧歌的經典意義,闡述西方牧歌的流變與發展、繼承與創新。本書指出,牧歌具有敬畏自然天道、依賴人情倫理、追求主靜心性等方面的哲理內涵,以及詩性寫意和世俗寫實的雙重性質。牧歌確立起與史詩、悲劇截然不同的文學傳統,在西方文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汪翠萍 ·文學理論 ·18.7萬字
本書概述了20世紀至21世紀西方科幻小說發展的重點階段,集中討論了2000—2019年歐美科幻小說研究的主要成果。全書分為6章。第1章簡述了西方科幻小說的發展概況,包括科幻小說的定義、起源、標志性階段及代表作家和作品。第2章介紹了科幻小說在馬克思文藝批評理論框架下的意識形態批評、經濟學批評、烏托邦/敵托邦研究、科幻電影電視哲學研究等方面的近況。第3章探討了后人類和后人文主義研究在科幻小說解讀中的價值與意義。第4章根據時間、空間批評理論在科幻小說研究中的應用,討論了該文類敘事的區別性特征。第5章主要介紹了在科幻小說敘事修辭、語言學研究、敘事軌跡和美學研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章總結與展望了西方科幻小說研究中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動向,分析了新時代西方科幻小說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想象。
代曉麗 ·文學理論 ·19.3萬字
“文人”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傳承久遠的獨特社會文化階層,伴隨著社會歷史的演進,其角色與身份也在不斷地衍變、轉型。而在衍變流傳中,文人階層的面貌保持了薪火相傳之連續性,此與中國社會的超穩定結構之間自有某種耦合與關聯。本書的研究時段集中在1840年至1945年,重點研究了近代揚州文人這一群體,對其進行了系統深入的挖掘和分析,考察了揚州文人之整體嬗變,及其與城市社會變遷互動的關系,展現出了近代揚州知識分子與城市文化命運之相關性。
王寧寧 ·文學理論 ·15.7萬字
本書以東傳日本詞學文獻與日藏詞籍為研究對象。上編概述日本詞學文獻的總體風貌,敘述詞學文獻東傳的途徑與歷程,價值與影響。下編分別考述《詞律》、《南詞》、《汲古閣未刻詞》、王國維舊藏詞籍以及胡適《詞選》。這些詞籍或對日本詞壇有深遠影響,或本身有重要的文獻價值,或對研究遞藏者有參照意義,或在詞的外譯史上有特殊地位,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東傳詞學文獻的研究價值。
劉宏輝 ·文學理論 ·18.3萬字
本書以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學為研究對象,以“紳士化”現象為研究的切入點,對該時代文學關注的道德話語進行再思考,并將道德話語深入英國思想史語境中,努力探索道德問題與英國貴族階級的衰落以及中產階級的崛起之間的內在聯系。維多利亞時代的道德重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階級矛盾,營造了一種表面和諧的社會狀態,但貴族階級的道德觀念并沒有給英國現代工業社會提供精神活力,反而扼殺了中產階級本有的道德傳統。
高偉光 ·文學理論 ·15萬字
本書輯錄了桐城派作家姚永樸所撰寫的文學研究成果的內容,不僅在新、舊學術交替之際試圖以桐城派古文的“義法”說,重新闡釋文學的原理,以適應時代的需求,而且植根于經史傳統之學,從語義、語用及篇章結構、風格等方面,對作為“雜文學”特征的中國文章學體系的建構作出了有益的探討與貢獻。
姚永樸 ·文學理論 ·12.3萬字
一本簡潔生動的文學理論入門書,一部研究老舍前期文藝思想的重要文獻。老舍先生綜合古今,以作家的視角對文學進行全面又獨特的思考,化呆板的理論為充滿智慧的思考,是一本難得的文學理論入門書籍。書中用12堂課的形式,讓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來告訴你,文學是什么?書中涉及一百四十多位學者、作家的論述和作品觀點。
李異鳴 ·文學理論 ·9.7萬字
本書是一部文學理論作品,是青年作家金小安對巴金《隨想錄》的解讀作品,用大眾化的語言闡釋了巴金的經典著作中包含的文學內涵和時代意義。巴金《隨想錄》共五集,即《隨想錄》《探索集》《病中集》《真話集》《無題集》。作者摘錄了巴金原文中的金句并加以解讀,揭示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深入淺出地帶領讀者走近巴金、理解巴金。
金小安 ·文學理論 ·19.3萬字
本書內容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元與中唐文學群體研究,主要側重于元的文學活動與士風、貶謫生活以及與政治事件的關聯。第二部分則是元文學交游考論,主要側重于元文學交游空間的梳理,并考察文學接受史研究的情況。最后一部分從文學接受史角度尋索元稍的文學家形象與士人形象的關聯性。根據接受狀況考察元稍樂府詩與元白并稱、元白優劣的關系,而后集中于元形象的傳播與接受的探討。
田恩銘 ·文學理論 ·19.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