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行走與堅守——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史》分為1962年前的西北地質工作概況、誕生與起步(1962年至1965年)、動蕩與堅守(1966年至1976年)、改革開放年代(1977年至1998年)、邁入新世紀(1999年至2016年)五個篇章,全面梳理和介紹了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的創建過程、發展歷程和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是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史為梳理單位歷史、留存資料與共同記憶而精心組織人力進行編寫的圖書。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 ·紀實文學 ·13萬字
從2010完成第一場馬拉松,到2017年12月完成第100場馬拉松,田同生“百馬人生”的夢想變成了現實。這100場比賽中,還包括了3次世界馬拉松大滿貫和1次亞洲馬拉松大滿貫。第4次踏上東京馬拉松的賽道,田老師將帶我們領略獨具特色的東京馬拉松人群:cosplay,殘障跑者和“伴走”,警察跑者,醫療人員,提供私補的市民,志愿者;還可以看到東京馬拉松沿途著名的景點:皇居、淺草寺、銀座、日本橋、東京站……相比東京馬拉松的娛樂,倫敦馬拉松將會帶給我們關于愛心和慈善的新思考。從自己跑步到影響別人跑步,從“百馬大叔”到“百馬推手”,再到跑步創業,田老師實現了逆生長。勇敢開始,全力以赴,終會遇見更好的自己。田老師和女兒田十川攜手,將精彩紛呈的42.195公里轉化成一本充滿趣味和哲理并易于閱讀的繪本,讓你從中找到奔跑的理由。
田同生文 田十川繪 ·紀實文學 ·3655字
《彈指一揮》是韓長江主創作品的一種,內容包括對重大節目改版和重要工作進展進行總結的紀實文章,對父親等的紀念文章,詩作,對新聞業務工作所作理性思考的業務論文等。其中散文札記23篇,詩作6篇,業務論文30篇,集結了作者從事新聞工作38年的部分作品,是從眾多文稿中精心挑選出來的代表作。
韓長江 ·紀實文學 ·15.8萬字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以下簡稱文傳學院)進行思考和探索,在深度解讀錦城學院“應用型大學”定位的基礎上,結合教育部提出的高水平本科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的“四個回歸”理念,并積極探索新文科的深刻內涵,明確提出“技術型文科人才”的培養思路,即“培養泛媒體時代以寫作為核心競爭力,以網絡技術為重要輔助手段,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蘊、較強動手能力的技術型文科人才”。經過數年的探索總結,文傳學院在專業定位、課程建設、教學計劃、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管理、教學實習和實驗、實訓平臺和實習基地等軟硬件方面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夯實了一定的基礎,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需要強調的是,文傳學院在教學環節,尤其在課程設置方面,以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起點,構建多維度的教學課堂:其一是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媒體實踐案例,在學好基礎學科的前提下,注重將新的媒體動向、媒體經驗及媒體實踐有機地引入課程體系中;其二是在校內建立各種實訓平臺,如《錦城深瞳報》《青年觀察報》、文傳電視臺、夸父網、“魔格工廠”等培養學生的各種實際操作技能;其三是與校外各種媒體和企事業單位深度合作,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的基地。
宋玲 張超主編 ·紀實文學 ·15.3萬字
本書記錄了一名資深音樂編輯的生活點滴,有朦朧童年、多彩少年、立志青年、而立之年、不惑時光等多個篇章,全面描寫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及工作、生活心得,尤其對父親的點滴回憶,給讀者展現了一個勇敢、正義、有擔當的軍人形象。圖書所收錄的文章短小精悍,細膩清新,讀來給人以舒暢之感,感悟到工作與生活的趣味。
陳鐘敏 ·紀實文學 ·5.7萬字
本書作者曾親赴新疆,掌握了第一手資料,以真實細膩的筆觸再現了馬漢慶的罪惡人生。
牛伯成 ·紀實文學 ·13.4萬字
李寨村10年的華彩蝶變,是黨中央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兩大戰略引領全國農村新變化的一個縮影。
歐陽華 ·紀實文學 ·17.6萬字
《勤勞敲開幸福門:巾幗減貧脫貧故事》(英文版)由中國婦女出版社獨立出版,優選我國各省、市、自治區的50余個婦女脫貧先進人物事跡和婦聯干部幫扶典型事跡,通過形象生動的女性脫貧案例,鼓舞婦女自主脫貧信心,指導婦女積極脫貧并努力謀求自我發展。這本書也是反映中國人民,特別是中國女性,脫貧攻堅、自我發展的一扇窗,向世界人民展現中華民族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動人事跡。
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 全國婦聯聯絡部 ·紀實文學 ·6.6萬字
本書是律師劉任俠的真實案件辯護手記,記錄了她九年職業生涯中最難忘的她們。本書是全網第一部真實女性群像案件紀實,講述現實社會中女性的困境與希望。書中看似光怪陸離的記錄,實則在描述女性群體的痛苦和自救,書中記錄的案件總能在人性的至暗處,看到光亮。女孩們,無論這一生有多少情感羈絆,能陪你走到最后的,只有自己。你不必去做女戰士,但要學會保護自己。
劉任俠 ·紀實文學 ·11萬字
新疆的美,不僅在于她有遼闊的草原、雄偉的山巒、浩瀚的大漠、無垠的戈壁、茂密的森林、奔騰的河流、遍野的百花和富饒的綠洲,還在于她有許多種神秘而美麗的野生動物,其中包括不少瀕于滅絕的野生動物。這些神秘的野生動物與熱愛它們的人之間,又誕生了一個個神奇而美麗的傳說和故事,您可以在這本書中去尋找、閱讀、感受和品味……
西北平原 ·紀實文學 ·11.5萬字
本書是國內老牌非虛構寫作平臺“三明治”的首部創作者訪談集,訪談對象都是青年作家中的杰出代表。本書也是一份關于寫作和生活真誠追問的寶貴記錄,橫跨7年,收錄了16場深入靈魂的對話。每場訪談分為兩部分:SideA為創作者特稿,SideB為思想漫談。這兩個部分不僅涉及了寫作、藝術等領域,更觸及了創作者們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個人生命經驗的真實展現。
三明治主編 ·紀實文學 ·14.9萬字
在史無前例的扶貧攻堅大決戰中,廣大的扶貧干部離鄉背井,遠離年邁多病的父母,丟下忙碌的妻子(丈夫),拋下尚幼的兒女,扎根在大山深處,奔走在田間地頭,與群眾同住一棟屋,同吃一鍋飯。他們中有支部第一書記,有扶貧隊長,有普通的扶貧隊員,有年近花甲的老者,有新婚燕爾的青年,為了黨的扶貧事業,他們把青春、心血、汗水,獻給了山區群眾,獻給了巴陵大地。他們的青春綻放在田野,真情流淌在浩瀚的洞庭湖岸。他們讓貧困的群眾翻身,讓貧窮的山區變樣。作品中推出的三十七位優秀扶貧干部,是扶貧干部隊伍中的代表,是燦爛群星的縮影。他們是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者,是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的踐行者。
徐喜德 ·紀實文學 ·19.7萬字
致力于挖掘那些被人遺忘的故事力圖尋找那些具有時代感的文字將普通人的炙熱夢想,呈現給你本期主題是“縣城人生”,共同敘述了5個追夢人堅持不懈追求自己夢想的故事。《王守英的仙女夢》講述了網絡紅人王守英想一舉成名,甩掉捆綁在身上的一切;《縣城人生》則敘述了沒離開縣城的老同學在故鄉創業的點滴;《打擾一下》則著重講述了一直有個出版小說夢的同學如何將這個夢想堅持了將近10年;《小城里的大老師》一文,則敘述了一個逃課的學生與一個奇怪的老師的奇妙相遇,他們的經歷告知你,除了知識之外,大學教育還能教會我們什么?《一個山西青年的任逍遙》講述了菅浩棟的電影拍攝夢,他的夢想是有一天成為賈樟柯那樣出色的導演。在這些故事里,我們可以看到普通人也可以擁有炙熱、金燦燦的夢想,并為之付出努力。
正午 ·紀實文學 ·3.6萬字
1948年9月,華東野戰軍發動濟南戰役,集中14萬兵力攻城、18萬兵力打援。經八晝夜血戰,于9月24日攻克國軍10萬重兵駐守的山東省會,全殲守敵(含吳化文部2萬人起義),俘獲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此役首創解放軍“奪取堅固設防大城市”的范例,摧毀國民黨“重點防御”體系,使華北、華東解放區連成一片,拉開戰略決戰序幕。毛澤東譽其為“奪取大城市之創例”,為淮海戰役奠定基礎。
林可行 ·紀實文學 ·19.5萬字
1950年4月,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發動海南島戰役。韓先楚指揮第40軍、43軍以木帆船強渡瓊州海峽,在瓊崖縱隊接應下登陸。4月23日,解放軍三路合擊攻克海口,殲敵3萬余人,繳獲軍艦5艘、飛機4架。此役粉碎國民黨“伯陵防線”,終結薛岳對海南統治,5月1日全島解放。創解放軍首次跨海登陸勝利,為臺海作戰積累經驗,毛澤東贊其“以木船戰勝軍艦的奇跡”。
林可行 ·紀實文學 ·17.6萬字
1945年9月,八路軍濱海軍區首克臨沂,建立山東解放區首府。1947年2月華野為實施“萊蕪戰役”誘敵戰略主動撤離,同年孟良崮大捷后重占。此城三度易手,終成鞏固根據地,為華東野戰軍提供兵源、物資支撐,陳毅稱其為“山東解放戰爭的心臟”。
林可行 ·紀實文學 ·19萬字
1950年3月24日,解放軍第62軍和平進駐康定,終結國民黨對西康的統治。在劉文輝起義基礎上,未戰而克藏漢樞紐,民眾獻哈達相迎。此役使西康全境解放加速,打通進藏要道,成為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在邊疆的成功實踐。
林可行 ·紀實文學 ·19.6萬字
1948年3月13日,東北野戰軍發動第四次四平戰役。林彪集中10萬兵力猛攻陳明仁舊部守軍,經23小時血戰全殲國民黨71軍等部1.9萬余人,終結了歷時兩年的“四戰四平”拉鋸。此役首創解放軍大規模步坦協同攻城戰術(投入坦克30輛),摧毀國軍“永久工事群”,使長春、沈陽守軍陷入孤立。四平解放標志東北戰場攻守易勢,為三個月后遼沈決戰掃清障礙,毛澤東稱“北滿走廊從此暢通”。
林可行 ·紀實文學 ·19.3萬字
1947年11月,晉察冀野戰軍在聶榮臻指揮下發動石家莊戰役。解放軍集中3個縱隊,首創“坑道爆破與步炮協同”戰術,經六晝夜攻堅,于11月12日攻克華北戰略樞紐石家莊,全殲守敵2.4萬余人。此役是解放軍首次奪取國軍重兵設防的大城市,粉碎國民黨分割華北解放區的企圖,使晉察冀與晉冀魯豫解放區連成一片。朱德贊譽其為“奪取大城市之范例”,為后續城市攻堅戰積累寶貴經驗。
1947年2月,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指揮下發起萊蕪戰役。采取“誘敵深入”戰術,主動放棄臨沂,誘使國民黨李仙洲集團3個軍(5.6萬人)北進萊蕪。2月20日至23日,解放軍以“圍三闕一”戰法伏擊突圍之敵,全殲該集團于萊蕪以北山區,俘獲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此役粉碎國民黨“南北夾擊”計劃,首創解放軍單次戰役殲敵5個整師的紀錄,使山東戰場攻守易勢。
林可行 ·紀實文學 ·16.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