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時間、四季、相思、煩惱、讀書、飲酒……本書分四十個專題,分門別類地選錄了近二百首古典詩歌代表作(也包括詞、散曲),解讀其文本、分析其藝術特色,揭示其魅力之所在。文中時常結合作者的人生經歷,并以通俗易懂的文字敘述作者特殊的讀詩背景,以及在讀詩過程中受到的獨特的感動,從而增強了本書的可讀性。本書作者有意將他在古代文學研究中的心得轉化成普及性讀物,從而使優秀的中國古典詩歌走進更廣大的當代讀者的視野。
莫礪鋒 ·古詩詞 ·22.3萬字
自1985年創刊以來,《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連續三十年發表了諸多國內外眾知名學者的訪談及演講,本書篩選其中優秀作品,集結出版,以期通過對以往學術成果的回顧和總結,展現三十年內北京大學諸多名家的學術風采,為國內學子提供高品質的精神食糧。本卷一為名家演講,作者均為社會科學領域的泰斗級學者,包括費孝通、湯一介、李學勤、林毓生、汪榮祖、樓宇烈等。內容包括對于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的反思、前瞻、方法論、針對本科及研究生學子,具有極大的人文啟蒙功能和深入淺出的可讀性。
陳永利主編 ·文集 ·25.1萬字
全書從中國現代學術文脈傳承入手,著重闡述了龍榆生、夏承燾、唐圭璋、張爾田、劉永濟、沈祖棻直至葉嘉瑩等現代詞學大師們詞學來源,但同時也較有見地地提出他們受師輩們的影響較大,而他們師輩的詞學傳統基本是來自于18世紀張惠言所開創的傳統,這個傳統不同于王國維的傳統,也更不同于當時胡適所歸納的作為一種白話文學的詞的傳統。這個傳統意味著18世紀在20世紀的延伸,是龍榆生所說的“流風余沫,至今未曾衰歇”。
張耀宗 ·文學理論 ·21.9萬字
抗戰期間,日寇荼毒江南,有明以來四百年文教毀于一旦,歷代公私典藏流離失所。一時之間,上海租界古書買賣大興,劫火之余,國寶盡落異族之手。值此危難關頭,鄭振鐸聯絡張詠霓等滬上學者,在陳立夫的支持下秘密組建“上海文獻保存同志會”,搶救珍貴古籍文獻。為國家保存文化,如同在戰場上作戰,書生也是戰士,只有前進,絕不退縮。
鄭振鐸 ·文學理論 ·21.8萬字
《文學理論前沿》(半年刊)創刊于2004年,作為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的會刊和國際文學理論學會的唯一中文刊物,是目前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集刊中發行量較大的一種。本書是第22l輯,設立“前沿理論思潮探討”“馬克思主義與世界文學研究”“文學閱讀與理論闡釋”三個欄目,共十一篇文章。站在國際文學理論和文化研究的前沿,對當今學術界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進行關注和研究,做出新的闡釋。
王寧主編 ·文學理論 ·25.4萬字
《游學集錄》為2004年版《游學集錄》的修訂本,收為“孫昌武文集”的一種。書中所收錄的36篇文章,除含孫昌武于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在日本、韓國,以及港、澳、臺地區的講演稿及所發表作品外,又增加了13篇文章,內容更加豐富,集中展現了孫昌武在禪文學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內容涉及宗教與中國文學發展的關系、中國古代詩人與作品研究、日本漢學家作品研究、回憶海內個師友等方面。
孫昌武 ·現當代隨筆 ·35.5萬字
本書講述了真實而不尋常的大學生活。父母車禍雙亡,客家小伙兒王哲只能帶著妹妹和年邁的阿婆,一邊打工一邊求學,被同學們戲稱為“餅哥”。開學第一天,“餅哥”王哲巧遇冤家魯小胖,小胖像根肉刺兒一樣,深深扎進了他的生活和生命。兩人恩恩怨怨,情感糾葛,加上憑空冒出來的“私生女”,把兩個宿舍的男生、女生全卷了進來——愛和誤會一起成長,夢想與青春一道飛揚……本書把校園的新鮮事進行到底,也把校園里溫暖的小事和艱辛的底層生活一撥到底。讓人們看到90后是“靠譜兒”的一代!
魯姜楠 ·現當代隨筆 ·23.3萬字
本書精選第十一屆《文選》學年會發布的有關成果,涉及《文選》編纂學、《文選》注疏學、《文選》版本學、“選學”學術史、《文選》文體學、《文選》題材類型研究、《文選》語言學、《文選》書法學等多個方面。體現了《文選》研究的新進展。
劉志偉主編 ·文學理論 ·44萬字
本書以大量清宮檔案及耶穌會成員往來書信為基礎,全景式展現了意大利畫師郎世寧在華期間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豐富和完善了其在中國美術史中的形象。針對郎世寧若干幅畫作中出現的瘦馬形象,比較系統的梳理了不同文化語境中有關“瘦馬”的隱喻,并結合郎世寧的在華境遇,大膽提出一種觀點:郎世寧畫作中的瘦馬形象很可能是其自身的投射。本書同時配有大量圖片,彩色印刷,有助于讀者更直觀地體會郎世寧畫作與其中國經驗之間的內在聯系。
曹天成 ·文學理論 ·23.9萬字
《歷代宋詩總集研究》為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成果。該書分上中下三編,比較全面系統地對宋詩總集進行了清理和研究。上編通過對大量宋詩總集的敘錄與考辨,分析、總結出宋詩總集的理論型態、價值意義與編纂語境等;中編通過描述宋詩總集編纂由形成、過渡、繁盛、轉型到集成等五個階段發展與演變的歷史進程,分析每一時段宋詩總集編纂的主要成就、特點以及宋詩總集得以形成的政治、文化、教育、科舉、詩學等生態背景;通過考察重點宋詩總集,探討宋詩總集的編纂與詩社、詩學流派的形成及詩學思潮發展的密切關系;下編通過系列個案研究,剖析重要宋詩總集的編纂緣起、編纂目的、編纂過程、基本內容、采用體例、詩學主張、文獻局限、版刻情況、傳播接受等,以比較不同總集彼此之間的異同得失等。
王友勝 ·文學理論 ·25.6萬字
《信陽散文十年精選》是從信陽十年散文年選里甄選出的精品,有八十余篇。是信陽散文成就的一個群體亮相,陳有才、陳俊峰、胡亞才、楊炳麟、碎碎、田軍、溫青等八十余位。這個群體的創作是成熟、穩健的,在藝術風格上各有風姿。《信陽散文十年精選》題材豐富廣泛,寫作手法多樣,是信陽散文創作十年的總結。藝術上總體風貌:含蘊豐厚、地域特色濃郁,充盈著一種蘊藉而熱切、溫暖而強勁的感染力,是一部藝術性兼文學史料價值的文本。
胡亞才主編 ·文集 ·20.4萬字
本書是《魯迅著作分類全編》其中的一卷。《魯迅著作分類全編》共十五卷,收錄了目前為止全部魯迅小說、散文、詩歌、雜文、書信、日記、古籍序跋、譯文序跋、科學論著、小說史略專著及經過論證的魯迅佚文。《希望》收錄了魯迅散文《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的全部作品,并囊括了魯迅的其他詩歌。魯迅的詩歌恰當而精彩地表達了自我意識,能夠真實而全面地反映魯迅的創作情況,以及他的價值觀和思想趣味。
魯迅著 陳漱渝 王錫榮 肖振鳴編 ·名家作品 ·24.5萬字
本書從德里羅的整體創作歷程出發,不僅著力于德里羅小說創作中的文學審美維度,而且通過發掘作品的思想內涵,揭示文本背后的權力邏輯和政治指向。可以說,德里羅的作品有著多維特質,涉及性別、種族、階級、民族、意識形態等諸多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探討,有助于我們拓寬后現代主義小說的研究議題,彰顯后現代主義小說對現實和歷史的介入問題,凸顯德里羅小說創作中一以貫之的政治主題。
史巖林 ·文學評論 ·21.6萬字
李夢陽是明代“前七子”詩歌復古運動的主要領導之一,其詩歌創作和詩學思想對當時及后世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對其詩歌進行選注毫無疑問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張兵和冉耀斌教授選注的《李夢陽詩選》,初版于我社2009年“明清十大家詩選”叢書。出版以來,深受讀者歡迎,成為研讀明清詩歌作品的必要參考著作。該書市場上已經缺貨,為了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現將其收入“中國古典文學讀本叢書典藏”系列予以再版。本書作者在深入研究李夢陽詩歌作品的基礎上,從中篩選出300余首不同風格的詩詞作注解、評析,并對每首詩的寫作背景作了介紹。所選底本精良,注釋簡潔準確,解析深入細致,是學習與研究李夢陽詩歌的一個較好的注本。
張兵 冉耀斌選注 ·古詩詞 ·20.5萬字
《陽光桐城》是桐城廣播電視臺2013年民生節目的結集,是桐城廣電人走基層、聽民聲、接地氣的心血結晶,是行走龍眠大地、追逐桐城變遷的忠實記錄。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有窮苦人的悲愁呼號,有建設者的嘔心瀝血,有為政者的惠民情懷。她是民生改善的萬花筒,又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寫真照。
桐城市廣播電視臺 ·紀實文學 ·48.2萬字
本書為國家一級作家和谷先生文集,共14卷本,收錄了作者在不同時期公開發表的重要作品,分為散文、詩歌、紀實、傳記、小說、劇作、文論若干分卷。其中包括了原版于陜西人民出版社的《原野集》《市長張鐵民》《和谷詩選》《1983安康大水災》,作家出版社的《柳公權傳》《還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遠行人獨語》《國風》,上海文藝出版社的《無憂樹》,百花文藝出版社的《野生地》等,反映了作者四十多載文學寫作收獲之概貌。
和谷 ·紀實文學 ·20萬字
該書是對21世紀第一個十年魯迅研究的系統述評。在充分占有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描述出每一年度的魯迅研究的實際狀況,并做出準確到位的評價。該書由十章組成。即:2001年魯迅研究述評,2002年魯迅研究述評,一直到2010年魯迅研究述評。在每一年度魯迅研究述評中,又具體設置以下小節:魯迅作品研究、魯迅思想研究、魯迅生平研究、魯迅與翻譯研究、魯迅與學術研究、魯迅與美術研究、魯迅與教學研究、魯迅著作出版研究、魯迅資料研究、魯迅研究之研究等。根據每一年度的魯迅研究的實際情況有增有減。該書從整體上屬于魯迅研究之研究,同時亦是“魯迅學”學科中的一項重要課題。該書主要面向魯迅研究者,具有較強的學術性與專業性,為眾多魯迅研究學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考資桿和一個很好的研究平臺。
崔云偉 劉增人 ·文學評論 ·30.4萬字
《十九世紀文學主流》是充滿詩意與激情的文學史,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高屋建瓴、大氣磅礴,生動講述了作家的生平故事,對作品有體貼入微的感悟分析,活現了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文壇的恢宏歷史,尤其是浪漫主義文學狂飆突進的青春樂章。本書雖分六卷,但每卷獨立成章。勃蘭兌斯所說的“自然主義”,約等于我們常說的“浪漫主義”。本卷主講英國浪漫主義發展,從田園派、湖畔詩派的恬靜淡然、孤芳自賞,到拜倫、雪萊的橫空出世、胸懷四海。
(丹麥)勃蘭兌斯 ·文學理論 ·27.5萬字
吳偉業(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別署鹿樵生、灌隱主人、大云道人,江蘇太倉人,崇禎進士。明末清初著名詩人,與錢謙益、龔鼎孳并稱“江左三大家”,又為婁東詩派開創者。長于七言歌行,初學“長慶體”,后自成新吟,后人稱之為“梅村體”。該書選注梅村代表性的詩作若干首,并按照創作時間的順序加以編排,在每首詩下的第一項注釋中標明了創作時間,同時對該詩相關的創作背景、主旨大意及藝術特點進行簡要的介紹,很適合一般讀者了解吳偉業的文學特色和創作水平。
葉君遠選注 ·古詩詞 ·20.8萬字
受漢文化影響較深、以土司家族為中心而形成的少數民族作家群創作,向來研究不夠本書對貴州彝族余氏土司家族世系及發展歷程進行細致梳理,總結其文學特征在社會、歷史、民族、文化等豐富復雜的文化生態背景下,揭示余氏創作在彝族文學史上的價值與意義,在貴州文學史上的地位及影響;通過家族成員個案研究與時代背景和學術變遷的結合,深刻說明社會文化思潮、文化融合、家族命運和地域因素對余氏作家群發生的重要影響。
周凌玉 ·文學理論 ·23.3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