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土地改革運動是中國現代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平分土地為中心重建鄉村政治秩序,改造了傳統的文化觀念。土改運動在政策上的變動和現實的復雜性,帶來了土改文學的豐富性。本書力圖在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從歷時性和共時性的角度,對于土改文學做一次較為全面的梳理,勾勒出不同歷史階段敘事模式的演進過程,探究在文學與意識形態、作家與批評、創作原則與政策規定的互動中文學發展演變的復雜軌跡,揭示其在20世紀文學史上的獨特地位。
程娟娟 ·文學理論 ·27.3萬字
以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人為代表的中國“現代派”是白話詩史上一個重要的詩歌流派,隨著國內外交流的日益增加,海外學者關于中國“現代派”詩人的研究也不斷深入,成果日益豐碩。為了借鑒國外對中國“現代派”詩人的研究成果,促進國內外學術界的相互交流,對中國“現代派”詩人在國外的接受進行總結就顯得更為迫切。本書的目的即是站在跨越異質文明的角度,對英語世界關于中國“現代派”詩人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總結,希望能夠促進中外學界的交流與對話。
王樹文 ·文學理論 ·17.9萬字
本論文集所收錄的四篇論文,撰寫于2014—2016年期間,均公開發表過。其研究視域,主要集中于近30年來中國新詩的現代性問題,以及中國詩歌在現代性寫作中所呈現出的美學特征。本書共分為四個部分:虛無與“開花”——當代中國詩歌的現代性透視(綱要);從“革命文學”到“審美意識形態”——張志民詩學的范式轉換與價值生成的時代美學意義;迷途:成因及其后果——“新的美學原則在崛起”的問題意識與審美現代性批判;“蓋婭”審美與生態批評詩學的建構一代《7+2登山日記》五周年評論集后記。
黃怒波 ·文學理論 ·10.3萬字
文學的理解活動是一個對思想叢林的“以心會心”的自由穿梭過程,也是建立在文本基礎上的再度審美創造。本著依憑于哲學、美學、闡釋學、文化學、倫理學等理論資源,對當代著名散文家王充閭半個多世紀的文學蹤跡進行系統而深入的探究,以文本為軸心和以“歷史與美學的對話”為經緯,對作家各個時期的散文集予以細致的審美分析和藝術歸納,既是對文本的意義溯源,也是對文本的深度詮釋,力圖還原和勾畫一個王充閭散文的美學圖譜,令玄奧的美學研究和感性的散文文本相得益彰。
顏翔林 ·文學評論 ·27.9萬字
《朱子家訓》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大畫(朱子家訓)》以孩子與父母之間平等對話的方式來解讀上述古圣賢人的家訓,用古人的家訓指導家長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幫助學生建立規矩意識。《大畫(朱子家訓)》是一部孩子與家長共同閱讀的家訓,一部孩子一定喜歡的家訓,一部公益中學學生、家長、老師合力編寫的家訓。
潘志平 ·名家作品 ·1.5萬字
《顏氏家訓》是漢民族歷史上第1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大畫(顏氏家訓)》以孩子與父母之間平等對話的方式來解讀上述兩部古圣賢人的家訓,用古人的家訓指導家長如何進行家庭教育,幫助學生建立規矩意識。《大畫(顏氏家訓)》是一部孩子與家長共同閱讀的家訓,一部孩子一定喜歡的家訓,一部公益中學學生、家長、老師合力編寫的家訓。
潘志平 ·名家作品 ·2.4萬字
本書又名《還魂記》,全稱《牡丹亭還魂記》,是明代杰出的戲劇家湯顯祖的代表作。劇本取材于明代話本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而又予以創造性的改編。它通過貴族少女杜麗娘和青年書生柳夢梅的愛情故事,反映了那一時代青年男女,特別是青年女性青春的覺醒,對自由幸福的愛情生活的執著追求以及要求個性解放、反抗封建禮教的斗爭精神。
(明)湯顯祖 ·名家作品 ·9.7萬字
套裝包含:《西游記》、《水滸全傳》、《三國演義》、《紅樓夢》。
(明)吳承恩 施耐庵 羅貫中 (清)曹雪芹 高鶚 ·名家作品 ·307萬字
《驚奇與怪異:域外世界怪物志》是一本好奇心之書,是在尋找世間奇偉、瑰怪、非常之觀的過程中,偶有所得,編撰而成。也是一本志怪之書,收集了人們在了解未知事物的途中,以想象力凝結而成的誤解,并對這些誤解進行深入淺出的挖掘,試圖找出其背后的故事。同時也是一本鏡像之書,希望對照這本書,能夠發現一些東西方共同存在的觀念、思維,試圖減少一點對東西方認知差異上的迷思。《夜窗鬼談》系日本著名的漢文短篇志異小說集,是他以收集的前人著作和民間掌故為胚胎,剪裁、潤色、編改、加工,二次發揮而成的,頗能“追蹤晉宋,不在唐人后乘”。而《東齊諧》則是他原創的神鬼故事,也有些是利用既成的傳統怪談,改編為詼謔笑話,博人一悅。
劉星 石川鴻齋 ·民間文學 ·18.6萬字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稱,包括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等人,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書選取了八大家的代表作,在此基礎上進行精確的解讀。
東籬子解譯 ·文學評論 ·17.6萬字
本書共分五章,第一章名為月下弄笛,主要收錄了作者以自然景色或美好景物抒發興懷之作,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第二章名為昨夜聽風,主要收錄了作者懷念親人、追憶往事的詩作,感情真摯,有感而發,情思綿長;第三章名為漫漫旅途,主要收錄了作者在大江南北、海外國內等周游世界各地時路途上的所見所聞所感的詩作,語言精美、靈動,朗朗上口,情真意切;第四章名為高山流水,主要收錄了作者為高朋摯友吟誦的詩作,人生知己相知,情深意濃,高山流水,贊美了友情的偉大;第五章名為海外吟唱,收錄了作者在六大洲三大洋與海外友人相識時的感懷之作,吟海外風光,唱會友之樂;第六章名為暗香浮動,主要收錄的是作者的詞作,或纏綿悱惻或豪情灑脫或飄逸瀟灑,清流若瀉,秀語攀援。
代雨東 ·現當代隨筆 ·1.4萬字
唐代是一個詩的國度,唐人生活與詩自然結下了不解的緣分。得意時寫詩,失意時更寫詩;分別時有詩,相聚時也有詩,有時甚至把詩作為書信、請柬、通行證。舉凡讀書山林、漫游干謁、寄情山水、躍馬邊塞、科舉行卷、宦海浮沉、貶謫流放、林下優游、宴集歌舞、飲酒品酩、婚戀節慶,都少不了詩。雖然詩人們在不同時期、不同境遇所作的詩風貌不同,但大都具有一種抒發懷抱、賞物娛情、感時救世、提升人心的力量。可以說,詩成了唐人不可或缺的伴侶,而唐人生活也因詩具有了濃郁的藝術化情調。本書即以詩與生活為主線,通過生動、細微的多元講疏,著力展示歷史上那一幕幕或浪漫或閑逸或悲怨或歡樂的場景,既陪伴讀者重回大唐,看唐人如何在生活中揮灑出了一片詩的天地,又借助經典的品讀,來豐富我們的生活情趣,滋養與詩漸行漸遠的現代心靈。
尚永亮 ·古詩詞 ·23.5萬字
本書暢銷百年的經典之作,與法布爾的《昆蟲記》齊名。之所以能流芳至今,全因為其文字與畫作的出類拔萃。作家朗貝爾的文字飽滿流暢、富有激情,畫家羅貝爾的畫風溫馨、唯美、詩意,二者珠聯璧合,共同成就這部百年經典。本書首次譯為中文,譯文生動流暢,讀起來如行云流水,讓人愛不釋卷。
(瑞士)歐仁·朗貝爾 ·外國隨筆 ·10.2萬字
長篇史詩《神曲》分為《地獄篇》、《煉獄篇》和《天國篇》。其故事采用中古夢幻文學的形式,主人公是詩人但丁本身,講述他“在人生的中途,我發現我已經迷失了正路,走進了一座幽暗的森林”;彷徨了一夜后才走出森林,卻被三只野獸——豹、獅、狼——攔住了去路。危急時分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出現搭救了他引導他去游歷。本書被認為是文藝復興運動最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作品。
(意)但丁 ·外國詩歌 ·70萬字
《神曲》是一部長篇史詩,三部曲的每部各有三十三篇,加上作為全書序曲的第一篇,共一百篇。這種勻稱的結構是建立在中古關于數字的神秘意義和象征性的概念上的。《神曲》廣泛地反映了現實,給了中古文化以藝術性的總結,同時也現出文藝復興時代人文主義思想的曙光。因此,恩格斯稱他“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他在歐洲文學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為“人類文學奧林匹克”。這本書選收莎士比亞最具有代表性和普及性的五部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萊特》《奧瑟羅》《李爾王》《麥克白》,濃縮了他的人生智慧和藝術精華。
(英)莎士比亞 ·戲劇 ·26.7萬字
《漂流船》(ThreeMeninaBoat)寫于1889年,曾入選“史上最幽默的五十部文學作品”,一百多年以來經久不衰。三個平凡而又頗為自得的年輕人帶著一條欺軟怕硬的搗蛋狗,意氣風發地離開倫敦,前去泰晤士河泛舟。第一天就起床失敗的他們,最終能不能瀟灑凱旋?在他們荒誕有趣的旅行經歷與回憶中,泰晤士河畔風情與19世紀英國社會氣象如畫卷一般徐徐展開。英式幽默的代表作家杰羅姆行文揮灑自如,引人發笑,也引人深思。#山杯經典書系#收錄六十余幅黑白線條圖,并附四幅水彩復刻作品。
(英)J.K.杰羅姆 ·外國隨筆 ·10.7萬字
作為二十世紀公認的杰出小說家和文體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作品對英文文學乃至世界文學都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本套裝精選納博科夫五部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以精裝版全新面貌呈現,其中不乏市面上難以尋見、讀者翹首以盼的“期待之書”。除了最著名最具爭議的《洛麗塔》,還有超高難度實驗文本《微暗的火》、戲仿通俗劇的黑色寓言《黑暗中的笑聲》、最具自傳色彩的詼諧經典《普寧》及別具一格的回憶錄《說吧,記憶》。五部作品各具特色,皆代表納博科夫創作過程中的獨特面向。重新出發,理解小說大師。
(美)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文集 ·79.1萬字
繆爾于一八六九年夏天,在內華達山間進行了為期四個月的考察,所記下的日記就成了這本不朽的文學名著。繆爾在四個月的行程中,除了參與牧羊之外,考察了山脈、礦石、冰川痕跡、氣候、植物、動物等,所獲得的成果不亞于任何一支考察隊。繆爾在文字中更是表現出了大師級的文采,在他的描寫對象中,不管是冷杉、云彩、石頭還是溪水,在每一天的筆下都絕不相同,他表現出精確的觀察能力和豐富的運筆能力,文采飛揚,毫不枯燥。他的考察充滿了激情與勇敢的精神,在山中,繆爾會經常連續幾日漫步于群峰、湖泊、峽谷、草甸之中,只帶著極少的面包,那種在荒野中的怡然自樂以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態度,讓人感嘆,已不是今天破壞荒野的“驢友”、“背包族”們所能企及的。整本書自始至終,沒有表露出一句對艱苦或原野的抱怨,荒野對他來說就是天堂,每天,他總是以極大的激情去迎接黎明的開始,去大自然中朝圣。
(美)約翰·繆爾 ·外國隨筆 ·10.6萬字
《曲終人不散》將張允和散見于幾本舊作的文章,匯成一本回憶文錄,向讀者娓娓道出“合肥四姐妹”及其丈夫、親友們的舊聞軼事,從中再現她不平凡的人生軌跡和魅力人格。
張允和 ·文集 ·10.4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