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博爾赫斯創作于一九六四年的詩集,也是作者特別偏愛的一本,收詩七十五篇,包括名作《關于天賜的詩》、《猜測的詩》、《玫瑰與彌爾頓》、《胡寧》等,主題涉及布宜諾斯艾利斯、日耳曼語言文化、流逝的時間……本書開篇還附有作者序,不僅闡述了獨特的詩歌美學理論,還交代了其中某些詩作受到羅伯特·勃朗寧的戲劇獨白的影響,以及盧貢內斯和惠特曼的影響。
(阿根廷)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外國詩歌 ·2.7萬字
這是一套專為本土創作者研發的故事課實訓體系。在長年一線編劇與寫作教學的實踐中,劉麗朵老師深諳中國故事工業的規則和需求,也了解國內創作者的瓶頸和困惑,旨在通過這本書,以行內人的見解,把新手拉進故事大門,并推至大眾消費者的面前。這套相當硬核的課程將如禪宗般“直截心源”,疾風驟雨般地把素人一舉拉進故事的大門——7節主課環環相扣,原創性地提出了適應國人思維的故事創作方案;14項作業圍繞主課,猶如細致的針腳,把理論縫合在筆端,只要認真完成,就能見證人生中第一個故事的誕生;此外,大量書單、問卷、tips等實用材料,幫你找到風格,找準定位,確定賽道,規劃出一條前景清晰的寫作之路。這一切都將幫你締造出一個讓市場感到興奮的故事——也許就是下一個被津津樂道的故事IP!
劉麗朵 ·文學理論 ·17.1萬字
本書收錄了戴望舒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詩歌與代表散文。戴望舒早期詩歌傷感哀婉,意象朦朧、含蓄,抒發寂寥、惆悵、迷惘的情緒;后期詩歌表現了濃烈的愛國熱情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詩風變為剛健醇厚,語言洗練質樸。其散文清新雋永、意味深長,同樣有著濃郁的詩的味道。
戴望舒 ·文集 ·9.1萬字
《素書》問世于公元前約230年秦未漢初,而真正流傳開來則是公元317年—419年的東晉年間。《素書》與《論語》、《老子》、《孟子》、《墨子》、《孫子》等古籍經典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園中的瑰寶。《素書》全書文字不多,總共只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大部采用看似通俗簡易而內涵又十分精深的格言警語,對如何修身養性,如何善始善終等,作者在對《素書》的解讀過程中,不遺余力地引經據典,旁證博引,逐字逐句,深耕細作,耐心細致地進行挖掘,竭力恢復原作原意。通過解讀,作者再次掀開了《素書》研究的幕幔,對廣大讀者,以及素書研究者正確理解、深入研究、廣泛應用素書內容,或許能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本書深入淺出,文字順暢,史實充足,通俗易懂,融知識性、實用性于一體,是一部值得廣大讀者,以及熱愛歷史研究者閱讀的佳作。
廖超 ·文學理論 ·24.8萬字
《中華經典誦讀:增廣賢文》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于明代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于萬歷年間。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此書以有韻的諺語和文獻佳句選編而成,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但中心是講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清)周希陶 ·古代隨筆 ·3.1萬字
這本書是關于中國菜出乎意料的美好,也是一個英國女孩在中國的冒險故事。獲得英國飲食作家工會大獎肯定的扶霞在一九九四年前往中國長住。打從一開始她就發誓不論人家請她吃什么,不管那食物有多么古怪,她一律來者不拒。在這本難得一見的回憶錄中,扶霞追溯自己和中國飲食之間的關系演進。透過扶霞的眼睛,我們得以用全新的角度來了解我們熟悉的中國菜。原來不同地方的食物,都有其獨一無二的氣質。川菜的辣帶著一絲絲的甜味,就像悠閑而迷人的四川人,總是帶著一絲甜甜的體貼;湘菜直接又毫無妥協余地,就跟那里培養出來的軍隊領袖一樣;揚州菜則是太平盛世的食物,溫暖而撫慰人心。從四川熱鬧的市場到甘肅北部荒僻的風景,從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揚州古城,書中呈現了中式料理讓人難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繪出中西飲食文化差異,且兼具人文觀察與幽默趣味。
(英)扶霞·鄧洛普 ·紀實文學 ·17.7萬字
歲月需要流轉才有戲,人間沒有悲歡不成篇。自然給女人的,從來就不是簡單的一味子,雜陳五味。面對這些生活的賜予,女人們應該懂得珍惜,崎嶇順暢,都是命運的真諦。需要救贖的是我們這些拿不起、放不下、好高騖遠、忘乎所以的人,是我們這些蹙眉窩心、抱怨連連的女人。這也正是本書的寫作主旨。本書沒有從放下、淡定直接入筆,而是提倡追求奮斗,人生需要經歷精彩,需要經歷挫折,生活給我們的痛苦歡樂,都是一種財富。只有經歷了,才能夠淡然,只有痛了,才能放下。
二十四橋 ·現當代隨筆 ·12.1萬字
這本信札集記載了李小龍從赴美國求學到在香港逝世之間的十五年珍貴時光。在這些寄給家人、師長、朋友、弟子、同行和影迷的信札中,李小龍毫無保留地袒露了他真誠的靈魂。通過他的親筆,我們得以領略一代傳奇巨星光環背后那興味盎然的普通人生活,以及他那充滿個性的奮斗歷程。李小龍短暫的生命是一個人努力追求自我解放和自我實現的絕佳典范,功夫、表演和生命就是他的探索工具,也是這些信札的主題。翻閱這些信札,我們仿佛踏上了一趟“龍之旅”,在沿途每一個重要關口,我們都將撥開紛紜迷霧,目睹那些曾被掩蓋的鱗爪痕跡,了解這個人怎樣活過了一生!
李小龍 ·文集 ·7.6萬字
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發明家和化學家諾貝爾寫下遺囑,將自己的全部財產約計3122萬瑞典克朗捐出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做出最大貢獻的人”。在這一年,根據諾貝爾的遺囑,瑞典政府建立了諾貝爾基金會,設立物理獎、化學獎、生理學和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并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前一年在這些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
(美)海明威等 ·文集 ·32.1萬字
《一千零一夜》又譯作《天方夜譚》,是著名的古代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是世界上最具生命力、最負盛名,擁有最多讀者和影響最大的作品之一。作品以豐富的題材,生動描繪了中世紀阿拉伯地區廣闊社會生活。主要思想內容包含了歌頌人類智慧和勇敢、反映勞苦大眾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贊揚青年男女對愛情的忠貞、描寫善良人們對邪惡勢力的斗爭以及不屈不撓精神、揭露社會的黑暗腐敗、譴責統治階級昏庸無道等。作品卷帙浩繁,規模宏大,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故被譽為世界民間文學史上“最壯麗的一座紀念碑”。本作品在忠實原著的基礎上,精選精編了主要名篇,包括《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哈里發的故事》《漁夫的故事》《阿拉丁與神燈》《辛伯達航海記》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藝術性和故事性,非常值得廣大讀者閱讀和珍藏。
李丹丹編譯 ·民間文學 ·26.7萬字
臺灣三大散文獎得主、金石堂年度風云人物、暢銷書作家、當代華語文壇散文大家簡媜寫作三十年精裝典藏紀念版,包含《水問》、《女兒紅》、《微暈的樹林》和《胭脂盆地》。簡媜特別撰寫新序,回顧三十年來散文之路。特別收錄簡媜相關珍貴照片,更具紀念意義。
簡媜 ·現當代隨筆 ·34.2萬字
如果你和眾人不一樣。那就不一樣。如果你和世界不一樣。那就不一樣吧。《你壞》——百萬級暢銷書作家大冰2018年作品。脫胎于2013年的《他們最幸福》,加料回爐后,不留遺憾的完整版!為了她真正的淬火重生,大冰對她進行了大量重寫和復原。復原了最初的文字結構和文字尺度,復原了最初的分段、標點、篇章排版,復原了他的原意、本意、誠意、心意,也復原了初稿里的大段刪減。最重要的是,終于找回并復原了她原本該是的那個名字——《你壞》。大冰用田野調查的方式記述、正在進行時的方式描述、口語化的方式講述那些彌足珍貴的、沒有血緣關系的家人——那些“壞壞的”他們:壞得特別特別地萌的小姑娘心心,壞得特別特別地暖的YOYO、月月,壞得特別特別地怪的路平,壞得特別特別地執著的小南京,壞得特別特別地颯的白瑪央宗,壞得特別特別地好的成子,壞得特別特別地深情的王博和甜菜,壞的特別特別讓人心疼的不用手機的女孩……其中有些小壞蛋和他們正在進行時的故事,在5年多的時光、近2000天里,有了新的格局和新的進展,從1.0升級為2.0版。
大冰 ·現當代隨筆 ·16.2萬字
王國維說:“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文學也,而后世莫能及焉者也。”詞又稱“曲子詞”“曲子”,它的產生、發展、創作和流傳都與音樂有著密切的關系。詞的起源較早,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間,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大約到中唐時期引入了文壇,發展成為固定的文學樣式,唐末五代時期開始流行,到了宋代,進入了全盛時期。唐末五代時期,有了一批專長填詞的作家,詞的體裁形式和表現技巧也成熟起來,五代末期趙崇祚所編的《花間集》可稱為這一時期詞作的集大成者。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為青樓女子和教坊樂工而創作的,愛情相思、離愁別恨,幾乎成了詞的主題。
(清)上彊邨民 王景略評注 ·古詩詞 ·48.8萬字
本書將對劉震云的小說創作進行綜合性、階段總結性研究。作者放棄通常的“新寫實”、“新歷史”的階段分期,以“對鄉土故鄉的審視及對精神故鄉的尋覓”為核心,以文本細讀的方式,論析作家從1980年代至新世紀小說創作的發展流變過程。本書運用的主要理論和研究方法包括:文學地理學,創作心理學,文本細讀法,社會-歷史批評,闡釋學批評,存在主義批評,形式主義批評等。
陳自然 ·現當代隨筆 ·16.5萬字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宋詞精品鑒賞》收錄了《臨江仙》、《陽關引》、《竹馬子》、《采桑子》、《水調歌頭》、《蝶戀花》、《沁園春》、《清平樂》、《西江月》等作品,白話譯解,力求以直譯者方式準確傳達原詞意蘊,并對詞進行解析和鑒賞,品析力求以簡練、精要的藝術分析,為宋詞愛好者領會、品鑒宋詞藝術,提供一定的參考。
盛慶斌編著 ·文學評論 ·44.7萬字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一部回憶性的散文集,回顧了他童年和青年時代難忘的人與事,用魯迅先生自己的話說,《朝花夕拾》“就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書中既有童趣與溫情,也有諷刺與批判,自1928年未名社出版后,暢銷不衰。本次出版以1928年未名社初版為底本,遵循原文,逐字校對,并力求還原初版封面,以期將近百年前的古雅和靈動分享給讀者,向經典致敬。
魯迅 ·名家作品 ·4.2萬字
創作于10世紀初的《竹取物語》是日本最早一部物語文學。故事寫一位伐竹翁在竹心中取到一個美貌的小女孩,經3個月就長大成人,取名“細竹赫映姬”。5個貴族子弟向她求婚,她答應嫁給能尋得她喜愛的寶物的人,可是這些求婚者都遭到失敗。這時皇帝想憑借權勢來強娶她,也遭到拒絕。赫映姬在這些凡夫俗子茫然失措之中突然升天。
(日)佚名 ·文集 ·7.4萬字
《紅星照耀中國》是一部舉世聞名的紀實文學紅色經典。1936年,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帶著當時無法理解的關于革命與戰爭,紅色政權的建立,蘇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共產黨的信仰在現實中的實踐等無數問題,冒著生命危險,進入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探尋紅色中國,歷時四個月,遍訪紅軍將領和普通戰士,尋訪當地的老百姓,用客觀又不乏激情的語言,描述中國青年們所創造的奇跡,第一次向全世界解釋了中國革命的原因和目的,也讓全世界人民了解紅軍不可征服的那種精神,那種熱情,那種力量,此即著名的《紅星照耀中國》。此版本在原文的基礎上增加了北京多位名師的導讀內容,幫助廣大學生讀者更好地理解本書。
(美)埃德加·斯諾 ·紀實文學 ·27.6萬字
林青霞說:宋代詞人蔣捷的《聽雨》,這何嘗不是我內心的寫照。“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那些年在臺灣拍戲拍得火紅火綠的。“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而立之年,孤身在香港拍戲,一待就是十年,曾經試過,獨自守著窗兒,對著美麗絢爛的夜景,寂寞得哭泣。而今真是鬢已星星也,到了耳順之年,歷盡人生的甜酸苦辣、生離死別,接受了這些人生必經的過程,心境漸能平和,如今能夠看本好書,與朋友交換寫作心得,已然滿足。人生很難有兩個甲子,我唯一一個甲子的歲月出了第二本書《云去云來》,當是給自己的一份禮物,也好跟大家分享我這一甲子的人、事、情。
林青霞 ·現當代隨筆 ·4.5萬字
小讀者們,相信你們對豐子愷的漫畫都不會陌生吧。他的漫畫往往用簡單的線條勾勒出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而且內涵豐富的意蘊,讓人在會心一笑之余又忍不住思緒萬千。在中國二十世紀的畫壇上獨樹一幟。《豐子愷畫集代自序》中作家自己曾寫道:“最喜小中能見大,還求弦外有余音。”這可以說是豐子愷一以貫之的創作理想,不僅體現在其漫畫創作上,在他的文學實踐上;也是如此。
豐子愷 ·現當代隨筆 ·1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