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文學的宗教維度
文學關注“人”,特別要表現人的“三性”,即:“獸性”“人性”與“神性”。設置“神性”的標準,不是為了達到“神性”,而是為了獲得“人性”,不至于處身“獸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文學表現“人性”,總是不能離開“神性”的立場;文學是“人學”,總是要有“神學”的參照。這是文學的魅力。本書認為,相對于“啟蒙”“革命”“批判”“生存”等現實主義要義,當代中國文學的力量也源自神學精神層面的“博愛”,“博愛現實主義”也就成為現實主義文學形態的一種界定。
·20.3萬字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