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以1979年至1985年期間出現的改革小說為研究對象,對改革文學進行了比較全面而系統的研究,梳理了改革小說興起、發展與落潮的大體脈絡。結合新時期社會的轉型與改革,把改革小說放在社會轉型的背景下加以把握,深入分析了其精神內涵、藝術建構、問題意識與敘事模式等各方面的特質。
蘇奎 ·文學理論 ·22.2萬字
本書是第一部研究近代桐城文派的學術論著。文章從現代性與地域文化的研究視角對近代桐城文派進行了系統深入的探索,依據地域將近代文派分為主要支派:嶺西派、上元派、湘鄉派、蓮池派、新城派、武夷派、后桐城派,對這一流派的發展源流進行了具有開創性的探討,并以桐城文派為個案展現了近代文學向現代文學嬗變的趨勢。著作確立了近代桐城文派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對于重新認識桐城派及近現代文學之演進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是近年來中國文學流派研究領域不可多得的學術著作。
蕭曉陽 ·文學理論 ·22.2萬字
本書以生活政治為中心探討新世紀小說的現代性新質,以個人在后傳統社會追求自我實現時遭遇的問題為核心議題,試圖在當代文學七十年的整體性視野中,為新世紀小說的新質研究提供一種理論視角。新世紀小說中的日常生活、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從不同側面揭示出解放的個人在生活方式選擇中內蘊的政治意味,重返傳統與自然是脫域的個人在后傳統社會重新獲得道德源泉的重要途徑。從生活政治出發,可以發現新世紀小說被忽略的思想深度,有助于厘清新世紀文學一些熱點問題背后的精神底色。
李雪梅 ·文學理論 ·22.1萬字
本書聚焦于喜劇性矛盾,從形式特征與精神蘊涵統一的角度把握喜劇性的特征與精髓。首先通過對世界“六大喜劇理論模式”的辨析確立研究的理論基點,進而闡明人類喜劇意識發展進程中審美主體對喜劇性矛盾的積極建構作用,論述喜劇性矛盾的基本特性,揭示喜劇性矛盾的結構形態及其發展變異,剖析現當代藝術中的黑色幽默和戲仿,闡發喜劇性矛盾在其“雙重背反性”的形式結構中蘊含的以自由為核心的哲學美學內涵。全書的闡釋和論證層層推進,既有新人耳目的理論創見,又有生動幽默的個案分析,是一部見解獨到的理論著述。
修倜 ·文學理論 ·22.1萬字
《詩經》兩千多年來,這些富于生活氣息的詩句,向我們說著日常的歡喜和憂傷。本版《詩經誦讀本》回歸"詩"之本質,是一部可誦、可賞、易解的唯美古詩集。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注音版無障礙閱讀。古人云"無詩不言",本版采用大字注音排版,幫助孩子通暢誦讀整部《詩經》。二、嚴謹準確的疑難注解,讓孩子無障礙理解全文。對于較難或是易理解錯誤的字詞進行注解,不僅讓孩子自己讀懂國學,還能加深對國學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三、圖文并茂,版式活潑靈動。本書大字注音的同時配有相應情節的插畫,提高孩子自主閱讀能力。讓孩子輕松愉悅地享受閱讀過程,汲取知識。
中華書局經典教育研究中心 ·古詩詞 ·22.1萬字
本書在文學社會學視野下,將1978年以來的中國文學評獎制度放在現代性的框架下來研究。自1978到80年代后期,現代化術語為整個國家和社會提供了一種整體性的想象,文學評獎在文學觀和文學價值觀的表達上具有某種共識。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的最后一次評獎是1987—1988年的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在近十年的時間內,全國性文學評獎只剩下茅盾文學獎。到20世紀90年代后期,市場成為現代性進程中的重要力量,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到21世紀初期出現了眾多的文學評獎。到21世紀,現實主義的再回歸又為整合文學場中不同的價值體系和觀念體系提供了一個錨點,各類文學評獎呈現出某種同一性。本書以茅盾文學獎作為個案,探討評獎機制等方面與特定的現代性語境之間的勾聯關系。
范國英 ·文學理論 ·22.1萬字
本書共有五個章節。第一章對華裔美國女性文學的名稱與內涵、發展歷程及主要作家作了簡要介紹。華裔美國女性小說大多是通過講故事、重塑華裔人物形象來揭示主題的,因此第二章對華裔美國女性小說中的華裔母親、女兒及父親的形象分別進行了分析。第三章對華裔美國女性小說的主題進行了論述,身份認同、“美國夢”是兩大主題。第四章在分析了《喜福會》、《女勇士》、《靈感女孩》及《骨》的敘事策略后,總結了華裔女性小說最為顯著的敘事特征:家族敘事和自傳體敘事。第五章以老作家的新作、新作家的代表作為例分析、總結了本世紀前十年華裔美國女性小說的新趨勢:族裔性與普世性的結合、傳統的繼承與個性化寫作、多元性與文學性并重。
劉秋月 ·文學理論 ·22.1萬字
本書是著者的一本謝靈運研究專著,分正文和附錄兩部分。正文的上、下編是著者在顧紹柏《謝靈運集校注》(臺灣里仁書局)、李運富《謝靈運集》(岳麓書社)闡釋的基礎上對謝靈運言行玄學意蘊和歷史性再箋釋。附錄部分包括年譜簡編、歷代評詮評和幾篇著者已發表的關于大謝的研究論文。其中包含著著者多年來對大謝及研究大謝的知見。
張兆勇 ·文學理論 ·22萬字
本書注重禮樂精神對諸子時代文化階層直接而深刻的影響,立足傳世文獻,并充分利用簡帛文獻,部分還原了周代禮樂儀式流程。通過微觀再現“演詩”藝術形態系統闡釋了“文言”與“意象”、“樂言情”與“詩言志”、“演詩”與“樂德”觀、“經世致用”等有著內在聯系的儒家文藝思想命題,同時適當關注了道家文藝思想、美學思想,探討了“不言”“真德”“大美”等重要命題,從而較為全面地呈現了諸子時代文藝思想的整體架構。
楊雋 ·文學理論 ·22萬字
本書以宋元之際的詩學嬗變為研究對象,就宋元詩學史上的一些關乎全局的重大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作者用大量的第一手文獻資料詳細考察了南宋晚期與元代前期的詩學生態,對于當時的詩學思想的流派和論爭進行了實事求是的梳理,證實了元詩的來龍去脈及其藝術價值所在,由此得出的結論發前人所未發,實為此書一大貢獻。本書能夠避開后人議論的干擾,努力鈞稽第一手文獻材料,對諸多疑難問題作實事求是的考證和論述,又能將文本細讀與文化背景的考論緊密配合,以考據眼光看待詩學內部問題和詩學發展演變史,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因而其學術方法是扎實可靠的,得出的結論也是令人信服的。
王術臻 ·文學理論 ·22萬字
本書以清末民初小說語體作為研究對象,力求全面系統地論證清末民初小說語體在漢語書面語文白消長過程中獨特的歷史價值。本書對清末民初的小說語體進行比較詳盡的分類,探視小說語體的復雜性和獨特性,分析清末民初小說語體演變趨勢特征背后的文體觀念、雅俗審美觀念以及士人復雜心態,探討社會運行機制的變化如何加速白話取代文言的質變過程。在清末民初這個特定的歷史時空中,文白的興衰交替沿著其歷史軌跡進入轉型時期,自然的語言、文學的語言、政治的語言三者膠接在一起,共同促進了文言向白話的轉變。
何云濤 ·文學理論 ·22萬字
本著對20世紀中國文學中的重要文學現象進行梳理,內容涉及魯迅、郭沫若、沈從文、張愛玲等現代重要作家,也涉及趙樹理、楊沫、王安憶、馬原等當代小說家,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從文化社會學、文藝心理學、敘事學等諸方面展開論述,通過現代文學史及當代文學史書寫中的重要現象討論現當代文學的發生、發展及變迀問題。
魏巍 ·文學理論 ·22萬字
本書結合周代歷史思想文化大的背景,對《詩經》的內容與形式進行了多方面思考和研究,對先秦至漢代的《詩》學史方面的種種問題特別是其中的《毛詩序》的作期、作者問題,通過梳理考察傳統文獻記載并結合新發現相關考古資料的研究,從而獲得了一些新的認知。
王洲明 ·文學理論 ·22萬字
“中華文學史料”對中華文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為促進中國古代文學史料學與地域文學文獻的研究,增進會員之間的學術交流與友誼,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古代分會2017年年會暨中原文學文獻國際學術研討會,于2017年10月6日至8日在河南鄭州召開。會議由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古代文學史料研究分會主辦,由鄭州大學文學院承辦。會議主要議題有中國古代文學史料學學科理論與方法,中國古代文學名家、名著史料研究,大數據時代文學總集的編纂與研究,中原文學文獻的梳理與研究,及其它文獻問題研究。《中華文學史料》一書,即在中華文學史料學學會古代分會2017年會暨中原文學文獻學術研討會參會論文基礎之上,由編委會甄選之后的論文結集而成。
劉躍進主編 ·文學理論 ·22萬字
《解讀心靈與歷史互動的奧秘》系季紅真五年以來的研究心血之作,囊括了她蕭紅研究的探險路程、將當代文學現象納入中國悠久文化時間流程的學術實踐、對中外新世紀文學的細致解讀,顯示了集畢生治學經驗的方法論探尋。
季紅真 ·文學理論 ·22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朱敦儒其人其詞之特質內涵及其身后的影響效應。作為一位經宋室南渡,歷神宗、哲宗、徽宗、欽宗、局宗朝的詞人,其傳世詞集《樵歌》具自傳體特質,記錄了朱敦儒從伊洛名士至南奔流民,從仕宦官員到嘉禾隱者的心路歷程。朱敦儒詞的嬗變是兩宋之際詞質演進的典型樣本。《樵歌》中彰顯的朱敦儒之人生風致則折射出了兩宋之際的士風和時風。近千年的流傳過程中,宋金、元明、清代、現當代的讀者對朱敦儒及其詞的選擇和接受闡釋是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傳承與新變的離合之間,朱敦儒最終成為兩宋之際頗有影響的詞人。
郁玉英 ·文學理論 ·22萬字
本書意圖用“小說倫理學”的目光去“穿越”約瑟夫·海勒的小說作品,讓理論與作品彼此交往,從而以這種方式,讓它們各自的可能性能夠獲得更好地展開。小說倫理學是一種專門針對小說的新的倫理批評思路,這是它的第一次系統性實踐。這一思路借鑒了敘事學和修辭學等理論視角,將小說分成了故事、敘述、修辭等不同層面,從而所面對的小說倫理問題也分成了故事倫理、敘述倫理、修辭倫理等不同層面的問題。這也是第一次從倫理角度對海勒小說進行全面性解讀。倫理問題是海勒小說中的重要問題之一,不僅表現在小說主題中,也表現在小說的藝術形式上。本書在系統性的小說倫理學視角下,同時從宏觀與微觀、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文本的外在與內在等不同方面,全方位去追究海勒小說所傳達的多方面倫理意識,并在最后得出一種可能性的結論:海勒小說所意圖展現的是一種后現代的“生存倫理”觀念。
王濤 ·文學理論 ·21.9萬字
牛郎織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經典的四大民間傳說。本書重點考察四大傳說的經典化過程、民眾接受心理以及當下的思想藝術價值等。前四章各聚焦一個經典傳說,分別解析人物、名勝、地域、情節之于傳說的意義、作用以及傳說的演進機制;后兩章關注經典傳說的共性與個性、當下與未來。“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四大傳說的主人公均面臨困境和矛盾,即“阻隔”,他們各自沖破艱難險阻,表現出對“愛慕”的堅守與追尋。阻隔與愛慕,展現了人類愛情故事中的“隔河情結”,傳達了經典傳說震撼人心的悲劇美與溫暖向上的力量。
肖波 ·民間文學 ·21.9萬字
本書給英美1908年—1923年間的自由詩理論進行了分期,提出草創期、調整期、回歸期的三階段說,并對英美自由詩理論背后的現代美學、法國詩學、東亞詩歌美學等資源進行了探析。
李國輝 ·文學理論 ·21.9萬字
本書立足江西本土文化的特色,著眼于陶瓷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等的分析提煉,把脈紅土地的文化特征。在此基礎上,對應江西作家的創作事實,結合文學與文化的關系分析,勾勒出新世紀江西文學的創作概貌。研究方法上,本書注重宏觀把握和微觀切入相結合,既有21世紀以來江西文學創作的宏觀把握,對鄉土文學、城市書寫、脫貧攻堅等文學命題進行全面的掃描與綜合考察,從整體上把握江西21世紀文學的創作得失,又有單個作家、作品微觀層面的深入解讀與思考,力圖形成江西文學創作的一個基本譜系。
江臘生 ·文學理論 ·21.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