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對當代詩歌的中堅力量,如北島、昌耀、于堅、韓東、臧棣、藍藍等十五位詩人的十五首詩作,以及卡瓦菲斯、豪格、谷川俊太郎等五位外國詩人的五首漢譯詩作進行了詳盡、細致的閱讀分析。這些細讀文字融鑒賞、解釋、闡發為一體,結合作者自身的創作體會,可說是獨出機杼。本書的寫作時間超過十五個年頭,由作者錙銖積累而成。一如書名所言,希望能夠帶領讀者透過一?!吧场笨吹揭粋€“世界”,也期等能夠帶給讀者更多閱讀、欣賞的示范與啟發。
宋寧剛 ·文學理論 ·15.5萬字
神話傳說中的戰帝圖鑒:黃帝、顓頊、祝融、句芒、蓐收、禺強......神話傳說中的戰神圖鑒:九天玄女、女魃、應龍、羿、雷神、電母、英招、龍伯、二郎神楊戩、阿修羅......神話傳說中的神魔圖鑒:蚩尤、刑天、夸父、共工、飛廉、屏翳、相柳、后卿、贏勾......
棗仙兒著 金藝晟繪 ·民間文學 ·3.4萬字
本書是對當代陜西文學民間敘事予以研究的第一本專門著作。民間敘事是當代陜西文學的重要基本面之一,作家“現象級”佳作頻出,參與、推進了當代中國敘事文學的轉換。本書對陜西文學民間敘事的話語特征、功能意義、文化意識、文學傳統,以及成就、局限與前景等展開系統性論析,以期對民間敘事的復雜性作出新的闡釋,并獲得超越地域性閾限的理論啟示。
王玉珠 ·文學理論 ·27.9萬字
劉宋文學在六朝文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盡可能掌握劉宋文學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此時期的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士人心態等,闡釋劉宋作品的風格特色、藝術特質,探究此時期文學的嬗變過程及其所產生的意義,考辯劉宋作家的存疑問題。(一)劉宋詩歌淡化了東晉詩歌中的玄理味與枯燥感,實現了向文學、向詩歌的形象性與審美性的回歸。鮑照、謝莊等對詩體的探索,推動了雜言體、七言體的出現與發展。(二)劉宋辭賦一方面保持了賦體鋪排的特質,另一方面又增加了造境、抒情等功能,向詩化特質的的方向演進,并深刻地影響了齊梁辭賦的發展。(三)劉宋之文經歷了散體、駢散雜糅、駢文之過程,實現由“古”向“駢”的轉變。(四)劉宋文學之“轉關”意義,具體表現為由理向情、由才向學、由雅向俗的轉變。(五)劉宋作家存在諸多疑案,本文對此進行了考證。經考,袁淑任彭城王義康軍司祭酒任衛軍、宣城太守、太子中庶子時間,分別是元嘉八年、十九年、二十四年。王微,并非如史傳所言為弟僧謙誤診,咎恨哀痛而死,而是因經年服用寒食散,中毒而亡。等等。
孫耀慶 ·文學理論 ·24.6萬字
本書約請北京協和醫院跨40個科室102位知名醫學專家,講述執醫生涯中印象最深的故事。這些故事呈現出的特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切,卻都帶著醫之術的專業擔當、醫之學的科學探究,閃耀著醫學的人文光芒。本書的內涵定位,通過呈現醫學人文之美,加深人們對構筑醫患共同體實踐意義的認識和對秉持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的理解。
張抒揚主編 ·文集 ·13.6萬字
本書是作者近十年來研探明末清初散文的成果結集。上編通過一系列明末清初散文作品文本內外的細讀和箋釋,探索這一時期文人的精神風貌,尤其是文人心靈的詩意呈現。其中對《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等篇目的解讀,多有創獲。下編選取明末清初有代表性的文化中介和作家及群體進行深入考索,探究明末清初散文演變的多元態勢和生動景觀,改寫了長期以來文學史著對這一時段散文演變歷程較為簡單的描述。
張則桐 ·文學理論 ·20萬字
史詩世界既是社會—行動的聯合或組合現象,又是文化即心智—思維或性格的聚合結構系統,兩系的構成法是經驗現實背后——源于本體重復·循環等數理統計邏輯的模仿原則。正如書名所示,史詩類型學和史詩詩學指以草原史詩文化語法探索的兩種人文主義詮釋為具體內容的史詩理論范例,而“社會·心智+模仿”則指以社會行動、文化心智的本體模仿(重復或循環等)和語法邏輯為基礎的總體理論視角和闡釋框架,即從文化語法的對應關系出發,以史詩類型學·社會行動模仿和史詩詩學·文化心智模仿為理論闡釋依據,進而借此來回應并討論了帶有經驗主義色彩的表現·反映說和社會擬劇論的本體錯位假設及其邏輯修正問題。
阿拉德爾吐 ·文學理論 ·19.9萬字
這是一部包含著生命真性體驗的人文專著,一部獨特的自由野逸精神的懷鄉之作。作者通過生命體驗的全覆蓋,懷著濃濃的鄉愁,在故鄉的土地上尋根和思索,其筆法之細膩,見解之獨特,真情之流露,思想之高古,是這個時代不可多得的鄉土文學的巔峰之作。
劉德壽 ·現當代隨筆 ·18.4萬字
本書對新時期以來的賈平凹研究做了全面的探討。賈平凹是對當代文學有重要貢獻的一位作家,對其作品的廣泛批評和深入研究也形成了富有特色成果。通過對賈平凹不同時期作品評價的研究,梳理與考察了新時期以來作家、批評家與文學思潮、社會變遷互動共生的發展歷程。本書既是對賈平凹的創作、批評與研究的總體考察,也呈現了新時期以來文學批評和文學發展的一個側面,對于深入考察當代文學發展變革歷程,以及作家和知識分子在中國社會轉型及歷史沿革中的身份認同和文化觀念變遷具有參考價值。
魏華瑩 ·文學理論 ·20.2萬字
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公元1037年,四川眉山誕生了一位千古奇才,彭老山瞬間草木凋零,為之一震。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蘇軾是難能有二的存在。他是文壇少有的“全才式藝術巨匠”。其詩詞“開豪放一派,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浩歌,超乎塵垢之外”;其散文波瀾起伏,落筆絕塵,縱意所如,多發妙理新意,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善書畫,位列“宋四家之首”,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他亦是豪情恣意的樂天派與美食家,一生飽經憂患貶謫,卻以溫厚的入世情懷和超曠的俊逸才思消解,留下多篇曠古爍今的杰作。本書選錄蘇軾詞作202首,包含題解、注釋、人物小傳,真正實現集至美注釋、系統解析、復古視覺于一體,堪稱“人人皆能讀懂的、全面系統的蘇軾詞讀本”。
葉嘉瑩主編 ·古詩詞 ·13.1萬字
近二十年來伊格爾頓對文學的本質、文學與虛構、文藝審美與倫理道德等基礎問題的討論,表現出一種回歸古典尤其是回歸亞里士多德的傾向:伊格爾頓明顯“化用”了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倫理學、形而上學思想。本書試圖通過一種總體化視角對他的這種回歸予以審視。
陰志科 ·文學理論 ·17.3萬字
五四是中國社會文化的轉型時代,亦是知識分子流動的高頻期。浙籍作家打破安土重遷傳統,上承近代出都入洋的余緒,下引五四流動新風,成為新文壇的一支勁旅。本書從地域與城市空間維度,運用人文地理學、城市社會學與文化學等方法,深入闡述浙籍作家城市流動的歷史成因、地緣條件與現代特征,詳細描畫行路圖,展示從一地到他地、出走與倦游、獨行與聚合的動態軌跡,厘清城市流動與古代游方、漂泊流浪、戰爭流離的區別。本書重點探究浙籍作家城市流動與新文學發展的內在關系,揭示其流動行為對文學家身份轉型的深刻影響,鄉緣、學緣、業緣聚合對于新文學群體社團的有力推動,城市流動對于新文學作家吸納和消化啟蒙精神的促進作用,以及流動體驗對于新文學敘事與審美范式的開拓意義。這些論斷,彰顯浙籍作家在文化轉型中承前啟后、開辟新路的歷史風姿,有助于總結浙籍作家給中國新文學發展帶來的獨特經驗,為認識作家流動和新時代文學建設提供有益啟示。
王傳習 ·文學理論 ·19.2萬字
姜宸英(1628—1700),字西溟,號湛園,又號葦間,慈溪(今浙江省慈溪市)人。早年,與朱彝尊、嚴繩孫并稱為“江南三布衣”??滴醵辏?681),被薦入史館,參與《明史》修纂。一生艱于科考,屢試不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進士及第,時年已七十歲??滴跞四辏?699)為順天府鄉試副考官,因科場作弊案牽連入獄,不久死于獄中。其著述豐富,有《姜先生全集》三十三卷、《詩箋別疑》等存世。本書對現有的關于姜宸英的研究成果試做述評,并指出進一步研究的學術增長點與可能性,以期推進、深化有關姜宸英的各個方面的研究。
杜廣學 ·文學理論 ·26.3萬字
一般認為,清代桐城派的真正創立,始于乾隆年間姚鼐對“桐城文統”的有意塑造。那么在姚之前,“桐城派”的歷史如何?作者認為,從康熙二十五年戴名世、朱書等拔貢入國子監開始,到康熙五十年戴名世《南山集》案發,這二十多年間,文壇上曾有一個以戴名世、方苞為核心的江南士人團體。相近的籍貫、趨同的志向、重疊的經歷、深厚的交誼,使得他們成為一個富有影響力和傳承性的作家群體。全書從時代背景、文體論、作家論三個層面,對這一群體的文學活動進行了描述,充分展示了他們在“狠雜供悅之文,霧塞一世”之時,力求“正聲”的動機和實踐。
師雅惠 ·文學理論 ·34.4萬字
《痛苦典當行》精選“短詩王”南人的七十多首犀利詩作,搭配新銳插畫師黃麗的三十多張奇詭畫作。南人的詩歌機智、幽默、悲憫,對靈魂、生死和愛等永恒主題報以極大關切,深入剖析現代都市人的心靈,具有強大的治愈力。專為這本詩集繪制的插畫,色彩純凈唯美,富有想象力,將詩歌進一步圖像化,給讀者帶來豐富、沉浸式的美學體驗。
南人著 黃麗繪 ·現當代詩 ·1.1萬字
《艷異編》及其續書包括《艷異編》《廣艷異編》《續艷異編》,其中《續艷異編》是《廣艷異編》的精選本,是選本的選本,內容完全出于《廣艷異編》,因此本書不再對其進行具體研究。《古艷異編》《艷異新編》雖然在篇名上與《艷異編》相關,但實際上并不能算作《艷異編》的續書,因此,本書以《艷異編》《廣艷異編》為主要研究對象。本書從選本的角度出發,具體整理相關篇目的故事源流,正文后面附有近八萬字的附錄,為學界相關研究提供文獻基礎,這是本書的首要價值所在。其次,在文獻整理的基礎上,本書梳理歸類了相關問題,從中得出一些不同于前人的結論,也指出了時下相關熱點研究中的一些失誤不當處,如,關于“兩拍”的素材來源問題。最后,本書還解決了困擾學界的偽書《瑯嬛記》的成書問題?!冬構钟洝肥菍W界公認的偽書,但其成書來源如何,作偽手段怎樣,卻從未有人提及,通過對《廣艷異編》的故事源流整理很好地回答了這一問題。
趙素忍 ·文學理論 ·18.9萬字
明代貶謫詩的主題取向,或抒發孤悶、思鄉、嘆老之懷,或表達用世、憤世之心,或書寫酬贈、安閑之意,或詠史紀事、記寫邊地風物;其感傷的創作基調、情真意切的抒情指向、多元的創作風格,表現出延承與發展兼具的特點。明代仕宦文人的貶謫心態,或孤獨感傷,或漂泊思鄉,或忠心不遇,或恐懼不安,或樂閑崇道,呈現出共性與個性并存、復雜而幽微的特點。研究明代貶謫詩有助于深入了解明代的社會文化與士人的生命形態。
劉英波 ·文學理論 ·18.7萬字
本書是西川論壇2011—2020十年間學術活動和學術成果的紀念集,記錄了西川同仁的歷次論壇等活動,收錄了代表性成果,呈現了李怡等學者提出并共同完善的諸多學術理念,同時也是對這十年間中國現代文學發展中一個重要方面的記錄。本書所列教學與學術的情況已經成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學科建設與教學改革的基本案例,屬于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2.0研究課題“本科生—研究生學習共同體研究”代表性成果以及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面向中華文化全球傳播時代的新文科建設”代表性成果。
西川論壇同仁組編 ·文集 ·29.3萬字
人類社會是一座寶藏,充滿新奇和未知,等待人們去探尋、發掘。人生就是一場探尋之旅,一路風餐露宿,一路披荊斬棘,一路風光無限。在漫漫人生征途中,我們既會看到大千世界的形形色色,從中真實領悟到人類社會的純真自然;也會看到社會生活的人生百態,從中真切感悟到現實生活的純粹本原。正是這些現實社會生活的細枝末節,構成了人類社會的精彩紛呈。本書從日常生活中選取了100個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小視角,以素描的形式,記錄了一些社會生活的現象,力圖通過這樣的嘗試,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起人們對社會生活之美的普遍關注。
仇英義 ·現當代隨筆 ·9.1萬字
本書是美國學者、文學評論家約翰·梅西歷時四年完成的文學史巨著,自20世紀20年代出版后曾一度風靡歐美,梅西因此享譽文壇。本書以時間為主軸,以故事的形式,分別從古代文學、中世紀文學、19世紀之前的歐洲文學、19世紀和當代文學這四個部分進行講述,對幾千年來影響世界的偉大文學家、重要的文學著作及其時代背景進行了細致而深入的描述。作者用生動流暢的文筆,將文學史描繪得如詩如畫。這是一部非常適合普通讀者入門的文學史綱。
(美)約翰·梅西 ·文學理論 ·25.6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