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是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自治區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與廣西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廣西網絡文化協會、廣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麥林文學網承辦的第二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集。這是一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時下網絡文學特色,講好中國故事和廣西故事的優秀作品。
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組委會編 ·文集 ·24.1萬字
本書重點推出“傳播的詩”這一概念,并闡釋詩歌影像傳播(以電影為主)的幾種范式?!坝跋瘛笔菆D像理論的關鍵詞,也是視覺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它具有與傳統文學文本以及其他藝術形式平等對話的優勢,影像傳播媒介并不只是具有承載功能,它可以成為給詩歌帶來新的表達元素和新的表現力的部分,詩歌在一定意義上離開了原初的文字表現載體,將傳播載體引入自我表現之中,創構了詩歌的立體文本,轉化為一種“立體的詩”或“跨媒介的詩”?!皞鞑サ脑姟本哂械淖铒@著詩學特征就是詩歌的表現載體與傳播載體的契合,在媒介融合的文化語境中,詩歌需要在與媒介齊聚的視聽交集的互相選擇中尋求整合后的新生。
梁笑梅 ·文學理論 ·16.9萬字
本書嘗試擺脫“西游學”領域一直以來“以百回本為本位”的思維定勢,將目光從百回本小說上拉回,并進一步將研究對象由“小說”還原為“故事”,在跨文本視閾內,以“西游故事”的演化、傳播過程為線索,將小說、戲曲、說唱三種文本系統置于同一平面進行考察,研究它們在重述、再現故事過程中的一般規律與個性特征。全書分兩大部分:第一大部分為歷史描述,通過對“發軔期”、“聚合期”、“定型期”、“賡續期”等演化階段的宏觀把握與微觀考察,尤其通過對“后百回本時期”戲曲、說唱文本的重點分析、闡釋,完善整個歷史軌跡的坐標點陣,以盡可能還原故事群落生成、發育過程中的真實生態。第二大部分為個案分析,以“江流和尚故事”與“劉全進瓜故事”為個案,將鏡頭推進至具體的單元故事,對圍繞其產生的小說、戲曲、說唱文本進行更為深入細致的梳理、比較。一方面發掘不同時代、體式文本之間的邏輯勾連,描述故事源流軌跡,嬗變過程;另一方面以其為典型,更加突出地呈現“跨文本”闡釋行為對于故事形態的影響。
趙毓龍 ·文學理論 ·29.9萬字
《托妮·莫里森與新黑人》是一本探討托妮·莫里森如何在后黑人藝術、后黑人和后種族話語權的背景下探索新黑人概念,以及新黑人價值觀多樣性的學術專著。該書追溯了“黑人是新黑人”這一概念的歷史發展進程,并將其與非裔美國黑人美學全面地聯系起來——包括黑人藝術運動、黑人權力運動、“黑即是美”以及后黑人、后奧巴馬等思想流派。通過詮釋當代關于黑色肌膚的概念以及種族間的巨大流動性,作者加里奧·阿赫塔爾認為莫里森的新黑人概念以身份的流動性、交叉性為基本特征,超越了任何固定的黑人主體性定義或概念,新黑人概念的提出為性別、種族、種族流動性和身份建構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
(巴基斯坦)加里奧·阿赫塔爾 ·名家作品 ·9.8萬字
本書從歷史敘事、上海文化、思想史、社團研究等角度,系統論述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自由主義文學思潮在上海的發展、流變和星散的過程,聚焦這段時期胡適、徐志摩、梁實秋、林語堂、沈從文等自由主義作家的創作及生存環境,呈現了現代知識分子與文化場域之間的依存關系,從而拓展了現代上海文學研究的新空間。
蔣進國 ·文學理論 ·13.9萬字
《當代西方文論批判研究》全書共分為六章,內容分別是:一、向內轉與悖離社會與生活;二、“自我中心主義”與公共價值的消弭;三、現代西方文論的非理性轉向;四、“形式崇拜”與內容與形式關系的倒置;五、“反教化論”與審美追求的極端化誤區;六、精英主義取向與文學藝術的小眾化危機。從六個方面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地分析了當代西方文論在中國的接受情況以及問題所在。在當今理論界唯西方文論馬首是瞻的情況下,本書富有理論前沿性和現實意義。
張江主編 ·文學理論 ·34.2萬字
《淮海詞》是北宋文學家秦觀的詞集。秦觀詞華美精麗,是北宋婉約派詞人的代表。本書注譯者陳祖美,是中國社科院文學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宋詞研究,她對《淮海詞》的注釋、心得、集譯,字字斟酌,下了很大的功夫。與之前出版的《漱玉詞》選注心解集譯是一套書。
秦觀原著 陳祖美譯解 ·古詩詞 ·22.9萬字
伴隨著中國社會、政治與文學的轉型,再現與表現歷史創傷記憶的敘事文學作品構成了新時期文學中的創傷敘事景觀。本書以創傷理論為理論基礎,選取從1976年到1989年的新時期創傷敘事作品為研究對象,從創傷敘事視域對創傷主題表達、創傷心理描寫與創傷敘事形態等方面進行研讀,考察新時期文學創傷敘事的建構過程,把握新時期文學創傷敘事的類型與特征、承續與變奏,深化了對新時期文學思潮與作品的認識。
張婧磊 ·文學理論 ·18.7萬字
本書是第六屆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獲獎作品選集,輯選了大賽小說、散文、詩歌類的獲獎作品。本作品集圍繞“全民共筑中國夢,勠力同心奔小康”的主題,描寫鄉村如何脫貧的故事及扶貧干部事跡;贊美鄉村日新月異的變化,抒發對故土及親人的懷念;抒寫新時代的中國故事,記錄普通人在決勝全面小康路上奮發有為的人生。本書佳作云集,反映了廣西網絡文學新的水平和高度,對進一步推動我區乃至全國網絡文學現實題材的創作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參考價值。
廣西網絡文學大賽組委會編 ·文集 ·23.4萬字
本書對莫言的11部(全部)長篇小說進行了研究,包括總體研究和個案研究兩部分:總體研究把莫言的11部長篇小說作為一個整體,從內容、美學特征、主題、藝術表現、傳承、意義和價值等方面對之進行了研究;個案研究對每一部小說分別從其內容梗概、人物形象、主題、藝術表現、不足之處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既有研究者的個人心得,又有對小說文本以及學界專家真知灼見的引述……因此,既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它既是對莫言全部長篇小說的一次“集約型”、全方位的研究,又是對莫言長篇小說進行進一步研究的基礎;又具有普適性——它語言通俗流暢,內容全面而又簡明、扼要,既可供莫言的研究者用作研究的參考,又可供各類學生、文學愛好者,普通讀者閱讀。
廖四平 ·文學評論 ·49.6萬字
《當代中國文學批評觀念史》系統梳理了從新中國成立到2016年當代中國文學批評觀念的發展情況。書稿按“史”的順序,提煉出“現實主義文藝理論體系”的建設與深化、困境與復興的線索,深入分析了“文藝批評與文藝意識形態建設”“科學方法論在文學領域的歷險”“文學是人學”等具有標識性、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并做出客觀評價。
高建平等 ·文學理論 ·20.9萬字
國內高校戲劇社團及其原創話劇已成為當下最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青年文化載體,它們能夠體現當代大學生的文化素養、思維方式和人文精神,具有比較突出的美育研究價值。藝術貴在養心,在如今網絡訊息爆炸與娛樂文化大行其道的時代,高校劇社原創話劇不僅關注社會,也反映當代大學生的生活面貌和情惑世界,詮釋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園文化特質。本書通過觀察、調研、分析和提煉,以生動鮮活的風格、貼近學生本體的態度,融戲劇理論、劇作闡釋,人本美育于一體,加深對年輕態戲劇創作的認識,對助推和完善國內戰劇產業鏈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創新價值和指導意義。
周珉佳 ·戲劇 ·17.5萬字
“做你自己,世界自然會供養你”?!坝肋h的浪游者”舒國治代表作,數十年經久不衰的慢生活口碑,超級松弛的P人札記。李安、蔡瀾、梁文道推薦!用睡覺、走路、喝茶重置生活秩序。若只讀一本舒國治,一定是《流浪集》。
舒國治 ·現當代隨筆 ·7.6萬字
作家、批評家的公共言說總能在不同層面上傳播文學,潛在影響社會。本書會集韓東、徐則臣、王祥夫、李浩、弋舟、王春林、何平等十多位作家、批評家相關訪談十六篇,力圖還原他們在不同場合的對話交鋒。如韓東對鄉土小說與前輩作家的闡釋;徐則臣幽微而又深刻地繪制自我文學地圖的雄心;王祥夫、李浩、弋舟對書畫藝術或諸多現實的不同表意;王春林、何平對技術時代或城鄉變革的坦誠言說;等等。這些現場感十足的靈動對話在不同意義上呼應文學研究、多主體的口語表達與對話交鋒的生機,或能為板結的文學研究、沉寂的理論思維帶來蓬勃的審美活力,為文學公共性建構提供新的生產可能。
李徽昭等 ·文學理論 ·16.7萬字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共六個章節。上編從學理基礎、神話和民間詩歌等方面深入探索貴州少數民族文學古老的精神生態系統;下編從竹文化、銅鼓文化、巫儺禁忌文化、蘆笙婚戀文化等方面全面分析貴州少數民族文學傳承至今且依然保持活性的生態精神體系。本書借助生態批評的理論架構,挖掘和整理貴州主要世居少數民族民間文學資料,對其所蘊藏的生態價值進行了新的闡釋,同時,突破傳統的單向度研究模式,使理論與現象、主體與客體相互滲透、相互印證以及相互作用,而這恰恰契合了生態批評所倡導的整體性、交互性原則,也為生態批評開辟了一個用民間智慧介入學術理論的研究視角。
李猛 ·文學理論 ·23.5萬字
本書主要以文獻匯編的形式呈現20世紀30年代中國文人如何認知和想象美國文學。上編全文收錄了10篇從不同維度綜論美國文學的文章,可以反映出這一時段中國文人對美國文學的基本判斷。下編節錄了魯迅、梁實秋、施蟄存、楊昌溪等60位不同政治和審美傾向的文人論述美國作家作品的相關文字,便于呈現中國接受美國文學的多元圖景。
張寶林 尹雯主編 ·文學理論 ·25.5萬字
本書以明代文言小說中匯編類作品為研究對象,立足文獻考證,從文體類型與文獻類型兩種維度透視明代文言小說匯編現象,選擇志怪體、世說體、博物體、小說叢書等匯編類型為代表,清査其文獻家底,提煉其審美特征,闡釋其文學成就,探究其學術貢獻。在個案研究基礎上,對明代文言小說匯編之興盛背景、體例樣態、價值及闕失等做了整體觀照。
劉天振 ·文學理論 ·22.7萬字
《中國史詩學史論(1840——2010)》以在中國史詩研究這一領域內得到普遍認同的、見解獨特且影響力持久的學者為個案,分析他們持有的史詩觀念、學術旨趣、問題意識和研究范式,以勾勒出近百年來中國史詩學術史的某一個側面,闡述了中國史詩研究者在學術思想、研究方法和研究領域上的繼承和創新,反思中國史詩學的學術轉向與新格局,總結中國史詩學形成和發展的特點。
馮文開 ·文學理論 ·22.3萬字
本書收集了作者從20世紀90年代到2019年1月原創的格律詩四百余篇,其中包括五律,五絕、七律,七絕和古風。作品以山水田園詩為主,間有節序、詠物、感懷、寄贈、唱和之作。作品均依照傳統格律詩法進行創作,在意境上追求高古淡遠,謀篇講究起承轉合,重視句法字法的推敲和錘煉,嚴守格律,押“平水韻”,力圖在守正求新的基礎上吟詠現代生活。
許曉春 ·古詩詞 ·4萬字
當代中國的現代文學研究,內容豐富,成果斐然。從五十年代的學科初創,到八、九十年代的重建、調整,學科發展道路曲折復雜而又始終充滿了活力。本書在簡要勾勒學科發展概貌,分析不同時期現代文學研究基本旨趣、基本特點的基礎上,分專題介紹、評析了七十年來現代文學研究在文學思潮與社團流派研究、重要作家作品研究、文體研究等領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力圖為總結現代文學研究的歷史經驗,展望學科發展未來,提供一份有益的借鑒。
邵寧寧 郭國昌 孫強 ·文學理論 ·50.2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