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低欲望社會》是著名日本管理學家、“策略先生”大前研一近期出版的社會觀察類暢銷名作,書中針對日本當下的社會經濟現狀和特點,將其他發展成熟的國家尚未遇到的社會問題,概要性地歸結為一個詞,“低欲望社會”——人口減少、超高齡化、失去上進心和欲望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國民持有大量的金融資產,企業也有高額的內部準備金,卻未能有效運用資金,無論是貨幣寬松政策或公共投資,無法提升消費者信心,撒錢政策亦無力振興經濟……
(日)大前研一 ·紀實文學 ·12萬字
好詩好在哪里?聽都靚講解古詩名句的美妙詩意!還原李白、杜甫、蘇軾等24位詩人的人生際遇,講透好詩背后的厚意深情。挖掘詩人面對挫折和失意時豁達的人生態度,感受詩詞帶來的撫慰與治愈。翻開本書,讀懂好詩背后的美妙詩意。
都靚 ·古詩詞 ·11.9萬字
劉夢溪在紅樓夢研究方面著力較多,已出版多本有影響的紅樓著作。《紅樓夢的兒女真情》對《紅樓夢》的定位是“中國的愛情寶典”,它從愛的角度出發,分35節對寶黛及相關人物的情感進行解析,對“愛情”這一永恒的主題進行闡釋,對今日男女也頗有啟示。
劉夢溪 ·文學評論 ·11.9萬字
這是國內首部關于英國作家喬治·吉辛(GeorgeGissing,1857—1903)的研究專著。本書表明,作為19世紀后期英國文化景觀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吉辛的小說深刻思考了英國現代化進程中的“作家生存危機”這一文化命題——這些作品不但生動呈現了作家在現代神話中的危境與機遇,而且在豐富的意象中剖折了危機的成因,發現這種危機始于現代信仰危機,同時積極尋求突破,力圖對當時的病態“進步”話語進行反撥。在19世紀英國文學對現代性的反思和挑戰中,吉辛獨樹一幟,在英國的進步推敲史上刻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應瓔 ·文學理論 ·11.9萬字
本書以“宋代哀祭文”為研究對象,對宋代哀祭文各類文體,諸如誄文、哀辭、吊文、悼祭文等進行文獻考求、梳理、研讀,對不同文體的緣起、流變、特點、界說及相關文體觀念進行初步的考論,對其文獻存在情況、主要內容及文體特點等,力求做出全面、細致、有深度、多角度的描述和研究。并將宋代哀祭文置于歷史發展脈絡之中,揭示宋代哀祭文的文體特征與文化意義,借以審視宋人生命意識和文化觀念的變迀。
謝敏玉 ·文學理論 ·11.8萬字
《王屋山居手記》是作家青青在王屋山下山居五年創作的散文隨筆集。在看山、訪樹、蒔園、種花的悠閑生活中,她描摹山間的色、聲、香、味,捕捉萬物的獨特性格,并任思緒馳騁,或追憶往事、舊友,或通過閱讀和遐想與文人名士進行心靈交流。青青以敏銳而深情的視角觀察自然,記述一種與自然緊密相連、具有古樸意味又充滿時尚意趣的生活方式。在贊嘆大自然永恒之美的同時,她帶領我們思索人與生態的關系,不斷尋找蘊藏在山石草木間的文化密碼……
青青 ·現當代隨筆 ·11.7萬字
《清風永開》是一部反映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七一勛章”獲得者周永開感人事跡和崇高品德的紀實文學。作品回顧了周永開加入中國共產黨時立定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記敘了周永開離休不離職、扎根萬源花萼山近二十年,保護生態環境、致力共同富裕的動人故事。他帶領群眾護林造林,保護綠水青山,在當地建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他通過試種萼貝等中藥材,為當地群眾蹚出了一條致富之路他積極奔走,帶領群眾修路,解決用電問題,改變了當地的貧困面貌他捐資助學,關心教育,培養了一代新人……作品充分展現了周永開一生忠于黨、赤誠為人民的精神品質,塑造了一個永遠跟黨走、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光輝形象。
賀享雍 ·紀實文學 ·11.7萬字
這是一個創造生命奇跡的真實故事。在紐約世貿中心附近,有一個美籍華裔家庭,隨著1977年4月小兒子康培的出生,這個非常幸福的家庭便每天都要和死亡打交道。康培是“法洛四聯癥”患者,此癥在醫學史上沒有一例活過兩周歲。但是康培至今還活著,他不斷地寫科幻故事,還以自己的經歷和感悟,熱情輔導和援助很多感覺自己活得很痛苦的朋友。然而,康培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身殘志堅人士,也不是生而崇高。他的生活,有悲歡糾葛,有情愛糾纏,也有著和幾只狗狗不可思議的生死交情。康培的父親康海山是當今美國社會強大的中產階級的一員,也是一個隨命運節拍幡然頓悟的自然之子,那種悲喜間心靜如水,生死之間來去如歸的精神之境,都來得自然而富有張力。在康家采訪期間,作者從一個突兀的采訪者,變成某種生活的參與者;從陌生的寫作者,被裹挾、融入其中并成為一些生命的共存者。當讀者一邊輕松地、饒有興趣地“跟著康培混”,也可以一邊窺見美國華人某些真實的生態和生機。
楊道立 ·紀實文學 ·11.7萬字
《像古人一樣讀古詩——野藤齋教讀〈千家詩〉》,采用普通話讀書音誦讀千家詩。《千家詩》因其廣泛的流傳性及淺顯易懂的特點,很適合作為古典詩歌的入門讀本。學好《千家詩》,可為以后誦讀甚至寫作舊體詩詞打基礎。“教讀本《千家詩》”既響應國家政策,又順應時代潮流,符合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方針——“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價值。
張仁賢注解 ·古詩詞 ·11.6萬字
本書為央視《朗讀者》第二季同名平裝系列圖書第二輯,由節目制片人、總導演、主持人董卿主編。本書依托第五到第八期節目分為四章,每章內有主題詞導語、朗讀亭、朗讀者小傳、訪談、讀本等板塊,配上節目劇照和人物精修圖,通過AR技術實現文字、圖片和視頻的互動。本書著力用文字凝練并提升節目的文化品質與精神內涵,助推全民閱讀,傳播文化精品,希望讀者“通過朗讀愛上閱讀”。部分篇目由于版權原因,暫未收錄在本書中。
董卿主編 ·現當代隨筆 ·11.6萬字
《唐詩三百首》是清代蘅塘退士選的唐詩普及讀物,共選唐代七十多位詩人的三百余首詩。全書按照體裁分為五言古詩、七言古詩、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等八部分,在各類體裁下又大致按照詩人的時代先后次。所選詩作或慷慨激昂,或哀怨悲切,或沉郁頓挫,風格多樣。《唐詩三百首》自問世以來,“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時至今日仍在啟蒙教育、陶冶人們的審美情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蘅塘退士 ·古詩詞 ·11.5萬字
《愿力的奇跡》為四大佛教名山中的九華山(地藏道場)之參訪記,共有九章:“在大覺寺醒來”“靈山九華”“明月前身”“歡喜地”“愿力的奇跡”“陪云漫步”“地藏本愿”“寂靜的流水”“林下相逢,山中作伴”。作者以游記的形式,借由在九華山山居數日的所見所聞,既介紹了九華山的歷史人文、自然風光,又借景抒情、借事顯理,一路感悟人生、體會處世哲學。書中結合一個個發人深省、啟人心智的禪宗故事,系統地介紹了“佛教的智慧與慈悲”,“給人信心,給人勇氣,給人歡喜,給人力量”,為讀者解決現實生活中所要面對的種種問題提供了有益的參照,能助人凈化心靈、脫離煩惱、心生菩提。作者相信“有愿望就有力量”。此書還推出了繁體版《人間何處不靈山》,受到海內外讀者的廣泛關注。
馬明博 ·現當代隨筆 ·11.5萬字
《樸贊郁的蒙太奇》是樸贊郁首部個人隨筆集,收錄了導演1997年到2005年間的文章及電影札記,展現出與電影風格截然不同的真實又有趣的樸贊郁。本書記錄了《共同警備區》《我要復仇》《老男孩》《親切的金子》等重要電影的誕生過程及創作理念。導演對世界的看法,對習以為常現象的思考,對經典電影的剖析都有閃爍著獨特的智慧。第一是個性,第二還是個性,個性高于一切。
(韓)樸贊郁 ·外國隨筆 ·11.5萬字
我們都困在巨大又瑣屑的生活里,我們都愛惜具體而微小的幸福。黎戈十年蛻變之作,書寫瑣碎蕪雜的日常,日復一日的磨損,身為女性的困境。當生活被逼到絕處,讓我們以簡單基本的形式,讓生活回到簡單,簡單,再簡單。
黎戈 ·現當代隨筆 ·11.4萬字
一本書讀透馮唐30年創作精華。關于金錢、名聲、勝負、感情、生命、無常、終極,金線之后的人生智慧,在這本書中深度領悟。全書分為如何做自己、很多了不起和錢沒關系、如何對待情感、文字打敗時間等七個章節,收錄雜文、小說、詩歌《如何成為一個怪物》《活著活著就老了》《茶與酒》《難能的是當一輩子“流氓”》《愛情》《致女兒書》等知名篇目。馮唐半生經典集大成之作,寫給過往青春,寫給此時青春,寫給春風十里的你。
馮唐 ·現當代隨筆 ·11.4萬字
值此國家“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黃金時機,我們渴望為晉東南文學研究增添新氣象。晉東南地區的文學創作如同新時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一樣迅猛,呈現出了欣欣向榮的局面,不僅涌現出了報告文學家趙瑜先生、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葛水平女士等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家,他們用自己的才華書寫著晉東南地區的風土人情、自己童年青年的記憶和對當下生活的體驗,而且在當地始終有一批在本地享有盛名的作家,諸如郭俊民、劉潞生、索鵬祥、聶爾、宋福聚等人,他們也在用自己的筆觸撫觸著晉東南大地,用自己的情感體貼著晉東南的百姓生活,用自己的精力記錄并創造著晉東南地區的鄉土文化。這些作家們所從事的正是當下文學研究界所承認并研究的“底層寫作”。“底層寫作”一直是中國當代作家們傾心表達的熱點領域,而且“底層寫作”的研究也仍然處于熱潮之中,其爭鳴之勢尚未見有任何消隱的跡象。我們的這本書就是從“底層寫作”的視野出發,探究這些作家們的創作維度——他們關注的到底是什么樣的底層和底層什么樣的生活?
趙棟棟等 ·文學理論 ·11.4萬字
明末清初詩壇,詩派競起,然終離不開對明代復古詩派之論爭。明末的公安派與竟陵派以至于清初的神韻說之出現,或攻其弊,或自成一家之說,而其與復古詩派的詩學主張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殆無可疑。清代的沈德潛則是明末清初詩壇論爭的總結者。沈氏從批駁李攀龍“唐無五言古詩而有其古詩”之說出發,以倡“詩教”作為突破唐詩的缺口,提出“以意運法”的詩學方法論,旨在突破復古詩派在詩論上的桎梏,導引詩壇走向創造之途。另一方面,沈氏針對復古詩派的核心詩學理念“格調說”而提出創造性的改造。沈氏提倡“溫柔敦厚”與“格調說”的相互補充,而且又將這兩個詩學概念挪移為其詩學批評的基準。沈氏對詩壇論爭更全面的回應可見于其全面性的選本。由詩論上的剖析毫厘以至選詩上的態度、原則與取向,彰顯了一位風骨錚錚的文人學者對詩學的卓識與執著。
陳岸峰 ·文學理論 ·11.3萬字
唐宋詩文是古典文學的一座奇峰,無數膾炙人口的佳作穿越漫長的歷史時空流傳至今。從孩提時代咿呀學語,我們就開始誦讀“床前明月光”;少年意氣,也學李白豪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外漂泊,便知“每逢佳節倍思親”;壯志難酬,又可嘆“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一首詩、一闕詞,為什么能流傳千古?詩言志、文載道,詩文雋永、文脈千年,訴說的是一代又一代的離合悲歡,茫茫天地間,個體之于歷史何其渺小,寥寥數語,訴不盡春風秋月、物轉星移,卻凝聚了萬千氣象、百味人生。在這本書中,依托于23首詩文,以詩畫相生,為我們重現了23個歷史故事。有少年成名的得意,有懷才不遇的惆悵,有前路未知的迷惘,有漆黑長夜的孤獨,有孑然一身的倔強,有國破家亡時的蒼涼。跟隨作者的講述,再次走入唐宋600余年的歷史長空和詩意宇宙。
瞿立章 ·古詩詞 ·11.2萬字
對于山東半島區域來說,海貨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大汶口文化——2011年,考古發掘人員在即墨北阡大汶口文化遺址發掘出了大量石器和陶器,包括大量捕魚工具以及貝類外殼、魚骨獸骨。貝類外殼有螺殼、蚌殼、海蠣子殼、蛤蜊殼。來自6000年前的原始信息拼湊出了先民們的勞作與生活圖景,在當時,漁獵活動已經相當發達,海貨是主要食物之一。在海邊,每一個用力生活的人都攜帶著與眾不同的傳奇。作者通過多次現場采訪、口述實錄等方式,用雙腳追逐潮汐,用情感的溫度點燃《海貨》的溫度。
阿占 ·現當代隨筆 ·11.2萬字
德·曼,米勒、哈特曼與布魯姆四位美國解構批評家,常被稱為“耶魯學派”,其學術理路既相通,又不乏差異和個性。他們關于文類、文學、批評、理論、修辭、敘事、閱讀、文學史、意義、倫理、政治等重大問題皆有獨到思考,對文學研究領域產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響。本書深入探究了解構批評家們這些極富洞見的理論觀點與批評實踐。
郭偉 ·文學理論 ·11.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