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很久沒有好好吃飯了,跟蔡瀾一起好好吃飯,好好照顧自己!“食神”蔡瀾全新美食治愈散文集!一本書囊括蔡瀾80余年的美食經驗和人生智慧。精選蔡瀾美食經驗談54篇和食材講解71篇。蔡瀾在書中聊獨家美食心得,聊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碳水、吃肉、喝酒,聊世界各地美食,聊普通食材的絕佳做法,讓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會吃,愛上吃,重新燃起好好吃飯的熱情。愛吃的人才是愛生活的人,只有愛生活才能有快樂。——蔡瀾翻開本書,從今天開始好好吃飯!
(新加坡)蔡瀾 ·現當代隨筆 ·14.1萬字
本書以詩歌形式中的內形式為主要研究對象。全書共四篇。第一篇介紹詩歌內形式的基本概念及內形式研究的歷史與現狀。第二篇介紹詩歌內形式中的大內形式,為其后小內形式的探時先期鋪墊。第三、四篇深入現代詩歌的文本內部,觀察其內在構造的特點和規律。本書首提“小內形式”的詩學概念(與“大內形式”相對),并首提詩歌的“意節”概念(與傳統詩學的“音節”及山分節形成的“形式節”相對)。本書認為:詩歌的小內形式主要由詩歌言說的三個基本義項(書中代號為A、B、C)構成其常型與變體;一個獨立的“ABC組合”就是詩歌言說一個詩思涌動、三級遞進而“推陳出新”的過程,這一過程形成一個詩歌的“意節”(即超越了目視所見之“形式節”以及耳聽所獲之“音節”而必須心想方能感知的意義節);詩歌的意節像詩歌“DNA”一樣決定著詩歌文本“詩意”的存在。進入現代,詩體大解放等大潮涌動,詩歌的外形式以及音韻、格律甚至“新格律”等,均不再具有詩歌言說的規約力。詩歌藝術經諸多鍛打之后僅存的普遍遵守,只剩下詩歌的小內形式。中國詩歌的形式建設,須告別外形式建設而步入內形式建設。
薛世昌 ·文學理論 ·23.3萬字
本書主要研究了20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小說中的西方形象。在中西文化碰撞的具體歷史和文化語境下,通過文本細讀晚清重要作家的代表作,梳理和分析了不同小說中的西方形象及其特點以及西方形象形成的原因與自我形象的內在關系。
鄒小娟 ·文學理論 ·19.7萬字
作為非洲首位“諾獎”獲得者以及“非洲的莎士比亞”、“英語非洲戲劇之父”,尼日利亞作家沃勒·索因卡的寫作具有典型的后殖民文化特征。他的“黑皮膚、白面具”癥候表現為他既植根于非洲本土的文化資源,也融合了古希臘以來的歐洲文學傳統,以“文化混雜”的身份反抗殖民主義權威。索因卡從本民族宗教神話資源中構建了“約魯巴神話世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神話美學”,并創造性地開創了一種“儀式戲劇”的新形式。索因卡同時是一位強調文學“政治介入”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動家,作品和文化論著具有鮮明的現實性和政治性,深刻反思了殖民歷史、政治暴政、語言的融合和獨立等后殖民非洲的核心問題。
宋志明 ·文學理論 ·16.7萬字
19世紀40年代以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引發了鄉村的巨大震蕩,鄉村變革隨即面臨一系列難題,而中國的脊梁人物——鄉村建設的先賢梁漱溟、費孝通和盧作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都自覺地投身這一歷史巨變的過程。他們帶著“中國向何處去”的總論題,積極地探索中國鄉村的出路。在這一脈絡中,趙樹理占據了不容忽視的位置。本書要討論的是,雖然趙樹理的聲名主要來自他的文學成就,但作為中國鄉村問題持久的關注者、參與者,其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透過趙樹理及其作品,我們可以看到舊中國鄉村崩潰的必然性,也可以看到中國革命給農民和鄉村帶來的實質性變化。尤為可貴的是,趙樹理的作品深刻地觸及中國鄉村變革,尤其集體化實踐中的深層問題。因此,重新審視趙樹理的人生歷程及其文學世界,對于當下中國的鄉村治理和建設仍不無借鑒意義。
高明 ·文學理論 ·13.1萬字
英國19世紀中產階級日益壯大的語境中,本書以若干具有典型意義的小說文本為中心,考察“趣味”概念在19世紀英國文學中的發展軌跡,尤其關注上述階級焦慮與其他社會意識形態(如科學、音樂、美學等)之間的對話,以發現在這個特殊的社會轉型期,中產階級是如何獲得自身的文化認同并成為英國19世紀文化觀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我國,有關“趣味”話題的討論早已成為大眾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并且與公共文化建設息息相關。因此,就把握當下我國社會的情感結構,推進公共文化建設而言,我們有必要了解19世紀英國文學中涉及“趣味”的討論及其發展軌跡,并以此為借鑒。
何暢 ·文學理論 ·11萬字
英美文學的發展過程展示著人文主義思想發展演繹的歷程,為讀者理解西方人文主義思想傳統提供了一種媒介。在英美文學作品中,人文主義思想廣泛地表現出來,演繹出具有特定文學形態的人文情結。本書選取英美文學中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通過闡釋這些作品中的人文情結,探索西方文化中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歷程。
劉磊 ·文學理論 ·12.4萬字
知青文學研究的新視野在哪里?本書跳出革命、政治、階級等視角,全面梳理知青作城鄉經驗,立足于對知青作家私人經驗與社會歷史、地理空間的駁雜關系的考辨,沿著“空間遷徙—城鄉經驗—文學書寫”的思考路向,探尋“社會—文化—審美”的研究路徑,從文化詩學和審美詩學兩方面激活知青文學的潛在價值。通過繪制知青文學的“時間—空間”研究譜系,破解了既往知青文學研究意識形態色彩過于濃重的困局,提出并論證了知青文學的場域學、鄉愁美學、代際研究等新命題。
李彥姝 ·文學理論 ·18.5萬字
本書以新世紀以來粵東地區的小說和詩歌為主要研究對象,既有對區域性現象的整體論述,又有對陳繼平、林淵液、陳崇正、林培源、吳純、陳潤庭等小說家和游子衿、黃昏、阮雪芳、陸燕姜、辛倩兒等詩人的個案分析。微觀見證近年粵東敘事和抒情兩個領域的精神潮汐。
陳培浩 ·文學理論 ·22.9萬字
弗吉尼亞·伍爾夫既是意識流小說家,又是卓有成就的散文隨筆作家。知識貴族的出身、獨特的經歷、作家的稟賦、對閱讀和寫作超乎尋常的熱愛和捍衛,成就了既是“普通讀者”又是文學批評大家的伍爾夫。伍爾夫的文學批評隨筆,既包括有關作家作品的批評文章,又包括闡釋文學理念及有關文學話題的隨筆。本書以其“普通讀者”的閱讀立場為切入點,從“普通讀者”的成長、不同視角中的“普通讀者”、“普通讀者”的文學世界、深度解讀中的性情言說四個方面,對弗吉尼亞·伍爾夫及其文學批評隨筆作出存在性解讀和詩性闡釋。
胡藝珊 ·文學理論 ·25.7萬字
本著選取啟蒙詩歌、象征詩歌、左翼詩歌、中國現代小詩與日本俳句的審美勾連、20世紀留日潮與中國新詩藝術形象共振等詩壇重大文學現象,系統地梳理和論述了中日現代詩歌頻繁影響與交融的歷史事實,探尋雙方文學現象表層下的文化動因和變異。運用多種行之有效的比較文學研究方法,對中國和日本共時性和歷時性文化語境中的詩壇景觀進行考察,探討文學與文化差異,刻畫中日相互作用下的文學溝通和交流所形成的文化意義上的良性循環圈,推動文學和文化向更遠、更高、更廣的空間發展。
劉靜主編 ·文學理論 ·18.8萬字
《哲學是很好玩兒的》(套裝共15冊)包括生命哲學、心靈哲學等多種哲學思想結晶,讀者可以從入門開始,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學會如何用哲學思維思考,感受哲學里的自我和世界,幫讀者重新審視自我和我們棲居的世界,以及和這個世界的關系,捕捉心中迸發的迷惑與感悟,進而把它們錘煉為人生的智慧。
(英)J.F.沃芬登等 ·現當代隨筆 ·234萬字
“你能把你的心安靜下來嗎?”《瓦爾登湖》中文譯著的序言首先提出了這個問題。晦澀難懂、讀不進去,可能是許多人對《瓦爾登湖》這本書的第一印象。清華大學2016級的新生們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2016年暑假,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將《瓦爾登湖》這本書作為禮物送給了每一名即將入學的清華新生。初讀此書,同學們的反應和大多數人一樣,很難靜下心去走入作者的世界。但隨著閱讀的深入,同學們逐漸感受到了源自書中的“寧靜的力量”。入學后,新生們紛紛撰寫了讀后感,這本書,就是從眾多讀后感中反復遴選后匯編而成的。來自祖國各地的清華學子,或書寫對于作者梭羅極簡生活的思考,或抒發對身處塵囂而心靈寧靜的向往,或思索校園這片“瓦爾登湖”帶給自己的影響,或找尋追逐夢想道路上的拳拳初心……以不同的文字表達出他們的理解和感悟。
史宗愷 ·現當代隨筆 ·19.4萬字
清華學生無疑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鮮花綻放的背后是長期的積累,圓夢清華的背后有精彩的故事。2014年,清華大學繼續聯合多家媒體推出“頂你上清華2014新生成長故事”,此外,對清華2016年優秀在校生如特等獎學金獲得者等也進行了采訪報道,現在將這些有代表性的清華學生的精彩故事結集出版《我在清華等你來(第三輯)》,向社會大眾傳遞清華的多元選才和育人理念。另外這些優秀同學的成長經歷也能成為年輕同學們的榜樣和楷模,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劉震 ·文學理論 ·16.4萬字
本書所選譯的是阿拉伯古代各時期(賈希利葉時期、伊斯蘭時期、伍麥葉朝時期、阿拔斯朝時期、近古時期與安達盧西亞時期)的詩歌。所選詩歌涉及其重要的詩歌流派,如賈希利葉時期的懸詩、俠寇詩;和各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世人,如烏姆魯勒·蓋斯、安塔拉、白沙爾·本·布爾德、艾布·努瓦斯、穆太奈比、艾布·阿塔希葉、麥阿里等。詩歌的題旨則涵蓋描狀詩、贊頌詩、矜夸詩、貞情詩、艷情詩、諷刺詩、哲理詩、詠酒詩、勸世詩、悼亡詩等。
仲躋昆 ·外國隨筆 ·2.9萬字
本書的作者納蘭性德用詞抒寫了自己一生的故事,一首首小詞似乎信手拈來,卻能引起讀者內心深處巨大的波瀾。全書每一首小詞均配有注解和詞譯,并穿插典雅的彩色國畫配圖,讓讀者在欣賞詞的同時,能夠享受國畫帶來的視覺美感。
(清)納蘭性德 ·古詩詞 ·4.2萬字
《納蘭詞》是我國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所著的詞作合集,主題涉及愛情、親情、友情、雜感等方面,塞外江南、古今風物盡收其中,詞風清麗雋秀、幽婉頑艷,頗有南唐后主之風,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極其特殊的地位與影響力。本書精心匯集了納蘭性德《納蘭詞》的古本手稿,結合原文、詞譯、評論賞析、注釋解疑,輔以一百六十多幅精美的中國傳世詩畫,以圖釋文,唯美唯真,為廣大讀者傾力奉上一代才子筆下中國古典詩詞的絕美與情韻。
(清)納蘭性德 ·古詩詞 ·17.9萬字
《人間詞話》是我國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所著的一部文藝批評著作,其對中國古典詞話、美學等方面的賞析與評述精辟獨到、妙語連篇,被認為是晚清時期最有影響力的文藝美學著作。本書精心匯集了王國維《人間詞話》現存于世的珍稀手稿,將王國維本人親手刪改后的64則《人間詞話》原本及剔除掉的49則刪稿完整呈現。結合原文對照、今譯賞析、釋疑解難等方式并輔以一百多幅精美的中國傳世詩畫,以圖釋文,唯美唯真,為廣大讀者傾力奉上中國古典詩詞的文化視覺盛宴。
王國維 ·古詩詞 ·16.3萬字
夏夜,仰望蒼穹,老人會給我們講述牛郎織女的故事;八月十五,遙望銀盤般的月亮,我們能夠依稀看到嫦娥在月宮中徘徊。有時你可能會思索:世界上的第一個人是怎么誕生的?太陽為何東升西落……所有這些想象、感受和思索,都可以在神話故事中找到淵源和答案。《中外神話傳說》記載了人類祖先對世界萬物的理解。雖然不及歷史真實,也不如科學精確,但它卻蘊涵著奇異的想象和美好的情感。《中外神話傳說》精選56則中外神話傳說,這些故事將使你領略到民族及世界文化的瑰麗風貌,點燃你探索自身及宇宙奧秘的火炬!
學習型中國·讀書工程教研中心 ·文集 ·8.5萬字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古詩是傳統文化園圃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用詩歌來記錄他們的生活,表達他們的思想和感情,特別是到了唐代,詩歌的發展更是達到了巔峰狀態。《小學生必背古詩70篇》搜集各方面的題材,一些如出仕前的隱居、干謁、應試或落第等,及出仕后的恩遇、升遷,乃至憂國憂民,甚或個人辭官歸田都是常見的題材,明白易解,讀之可獲陶冶性情之益處。亦可修養、激發人心。書中對每一首詩中生僻的字詞、典故都有詳盡的解釋,并且用流暢、優美的散文化語言意譯全詩,配用了大量的插圖,努力將古詩適當地通俗化,強調詩與畫的天然聯系,以期讀者能在閱讀詩歌的同時,更好地體會詩歌本身所傳遞的意境。
學習型中國·讀書工程教研中心主編 ·古詩詞 ·2.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