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數字經濟與創新創業管理實務:跨界融合(第二版)
會員

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不斷顯現,正在重塑傳統產業結構和形態,催生眾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企業、大學、政府圍繞創新創業正在跨界融合發展,他們的創新創業管理也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因此,本專著應運而生。全書由6章組成,緊緊圍繞數字經濟發展的特點,以跨界融合的視角,通過案例,緊扣實務,聚焦到企業(或大學與企業的合作)的商業模式創新、營銷策略創新、品牌創新發展、知識管理戰略、數字化管理、協同創新和聯盟戰略的關鍵內容。第一章,研究數字經濟背景下商業模式創新戰略,闡述數字經濟的內涵、基本特征與發展趨勢,并通過2個案例的系統研究,展示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第二章,通過3個營銷策略創新案例,論述數字化企業的營銷策略創新。第三章,通過3個品牌創新發展案例論證數字化企業的品牌發展戰略。第四章,聚焦數字化企業的知識管理戰略。首先,通過實證研究,論述知識管理戰略對創業團隊影響及數字化知識管理平臺建設。然后通過案例研究動態知識管理對科技型企業創新績效的影響;客戶知識管理對企業品牌可持續發展。第五章,研究企業的跨界融合發展與數字化管理戰略,主要研究新型研發機構的跨界融合發展戰略,以及新型出版社的數字化管理戰略。第六章,主要從協同創新與聯盟戰略的視角,研究企業-大學的創新創業。研究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大學的協同創新界面管理,以及大學生創業聯盟要素識別與模式建構。

易高峰 常玉苗 李雙玲 ·部門經濟 ·16.2萬字

寧夏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研究與規劃
會員

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為改善生態環境和促進西部大開發而做出的重大決策。寧夏回族自治區從2000年開始全面實施退耕還林(草)工程,涉及農戶32.32萬戶,153.02萬農業人口。至2006年年底,已累計還林1139萬畝,其中,退耕還林471萬畝,荒山造林618萬畝,封山育林50萬畝。退耕還林(草)工程的實施使寧夏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加快了國土綠化進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農業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重點退耕區域南部山區和中部干旱帶糧食產量比退耕前的1999年增加了1.99億千克。2006年,山區退耕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91元(含退耕還林政策補助人均435元),比退耕前1999年的人均純收入861元增加了近一倍,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深得人心,但是,由于解決退耕還林農戶長遠生計問題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隨著退耕還林政策補助陸續到期,部分退耕農戶生計將出現困難。截至2006年年底,寧夏退耕還林農戶中仍有22.63萬人生活困難。為了切實解決退耕農戶當前生活困難和長遠生計問題,鞏固得來不易的退耕還林成果,黨中央和國務院在有關部門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審時度勢,做出了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重大決策,并下發《國務院關于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國發[2007]25號)。決定繼續對退耕還林農戶按新標準再補助一個周期(2008~2015年),同時,中央財政安排一定規模的專項資金,用于退耕農戶基本口糧田、農村能源、生態移民、后續產業和農民培訓以及補植補造建設,集中力量解決影響退耕農戶長遠生計的突出問題。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受自治區發改委的委托,寧夏農業勘查設計院完成了《寧夏鞏固退耕還林(草)成果重大問題研究》報告,自治區發改委、水利廳、林業局、農牧廳等相關部門完成了《基本口糧田建設規劃》、《中部干旱帶縣內生態移民工程規劃》、《農村能源建設規劃》,《后續產業及農民就業創業轉移技能培訓規劃》和《補植補造規劃》,在此基礎上,寧夏農業勘查設計院匯編完成了《寧夏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規劃》報告。

寧夏農業勘查設計院 ·部門經濟 ·16.1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平县| 开化县| 开江县| 阜康市| 巩留县| 建水县| 平果县| 布拖县| 墨江| 桂林市| 孟津县| 大安市| 永年县| 阳曲县| 宁陕县| 平顶山市| 兴安盟| 东兴市| 台北县| 石台县| 绥德县| 正蓝旗| 镇平县| 比如县| 锦屏县| 霍州市| 临颍县| 德江县| 周至县| 策勒县| 景泰县| 遂昌县| 招远市| 天门市| 孝感市| 会理县| 唐河县| 萝北县| 抚远县| 霍城县| 盐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