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成長型資源城市是我國能源資源的主要供給和后備基地,資源開發處于上升階段,社會經濟發展潛力大。本書分為基礎理論篇、基礎研究篇、新時代產業發展篇三部分,對榆林市人口、經濟、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經濟與能源效率等進行了評價,綜合研判了成長型資源城市產業結構轉型能力、主導產業選擇及區域發展路徑,為該類城市優化能源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提升能源發展質量和效率,推進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借鑒。
文琦 ·部門經濟 ·13.6萬字
本書從城鎮化進程中農村人口遷移和農業轉型發展的角度考慮“人地關系”和農戶土地退出問題,首先,探究一些農戶“離農、進城、退地”而另一些農民則想擴大農業經營規模的驅動力,進而厘清當前農村承包地、宅基地制度的改革進展與面臨挑戰,以及農業農村改革發展面臨的一些障礙;其次,測算農村土地“退出不暢”對“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影響;最后,總結了中國農村改革試驗區農村承包地、宅基地退出的創新探索,以及法國、日本在農業轉型期推動農村土地優化配置的經驗做法。
劉同山 ·部門經濟 ·21.8萬字
知識產權問題是影響海外高鐵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高鐵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同時面臨先發國家的“專利陷阱”和后發國家的“模仿風險”。本書運用專利路線圖的相關理論及方法,以中國高速鐵路軌道技術及相關產業為例,按照“專利總體情況→競爭狀態及態勢→專利生命周期分析及導航→市場布局排序及選擇”的總體思路,基于高鐵產業總體專利路線圖框架,選取了五個維度對高速鐵路軌道技術領域的專利信息展開分析,并對比了中國及國外專利布局的總體發展情況。
張奔 ·部門經濟 ·9.5萬字
本書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問題為研究對象,通過梳理制造業發展現狀、雙循環基本特征以及先發地區經驗啟示,識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三維動力”,并解析具體驅動機制,構建指標體系測度并評價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效果,實證分析國內大循環、數字經濟發展、營商環境優化、產業協同集聚、區域融合發展、中美貿易摩擦以及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對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從而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的確定與對策建議的提出提供啟示。
王玉燕等 ·部門經濟 ·20.9萬字
俄日村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甘子河鄉,是國家級貧困村,貧困發生率較高,貧困程度較深。本書通過實地調查訪談,深入探究當前影響俄日村貧困人口脫貧的具體問題及其原因,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俄日村退出貧困村、海晏縣脫貧摘帽提供智力支撐和決策支持。
樊曄 束錫紅 聶君 ·部門經濟 ·4.9萬字
本書對創新、綠色創新、創新經濟的內涵與特征進行了系統梳理,結合當前國內外可持續發展形勢,闡述了綠色創新經濟的理論基礎和實現路徑,并歸納了國內外發展綠色創新經濟的經驗和模式。
黃晶主編 ·部門經濟 ·19.4萬字
貴溪村是位于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民族村寨,為省級貧困村。本書通過對貴溪村入村入戶調研,了解村莊的基本情況、貧困現狀、致貧原因及其演變,著重闡述了村莊在政府主導下的扶貧脫貧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成效,并針對村莊實際提出村莊發展的對策建議等。書中還闡述了貴溪村如何在省、自治州扶貧攻堅政策措施集中發力,縣鄉幫扶惠農辦法層層跟進落實下,在各級黨委、政府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惠澤下逐漸走向擺脫貧窮并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序列的過程。
張秋濤 鄒青山 沈進建等 ·部門經濟 ·10.6萬字
青龍寺村地處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屬我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秦巴山片區。本書在秦巴山片區貧困問題研究的基礎上,聚焦青龍寺村,對該村主要的貧困問題、貧困成因、精準扶貧工作進展、產業扶貧成效等進行了詳細地闡述和分析,認為應提升片區產業發展綜合實力,建立“微產業、小循環”的扶貧機制,通過較短的產業鏈,面向地方或范圍較小的市場提升貧困人口的產業發展能力,從而實現精準脫貧。
侯一蕾 ·部門經濟 ·9.6萬字
本書以1881—1937年間的華北鐵路沿線集鎮為研究對象,以鐵路沿線集鎮發展與近代以來的華北城鎮化進程為主線,通過對鐵路開通前華北集鎮發展、鐵路建設運營與集鎮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鐵路開通后沿線集鎮時空格局的演變、鐵路沿線集鎮的產業發展與社會組織嬗變、教育發展、管理體制變遷等的考察,展現華北鐵路沿線集鎮的“差異化發展”,從一個方面闡明近代華北鐵路沿線集鎮的“差異化發展”與當前華北城鎮化進程特別是京津冀地區城鎮體系失衡之間的關系。
熊亞平 ·部門經濟 ·26.3萬字
本書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的合作研究成果,從宏觀視角和企業維度刻畫了全球價值鏈在亞洲的地理分布,分析了全球價值鏈參與的決定性因素,討論了全球價值鏈參與對經濟發展、結構轉型和環境的影響,揭示了沿全球價值鏈升級的可行路徑以及國家和行業的異質性。在全球價值鏈快速發展變革的今天,本書為發展中國家更好地融入全球價值鏈提供了政策建議,助其利用全球價值鏈現象所產生的諸多機遇來促進工業發展和經濟繁榮。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主編 ·部門經濟 ·8.9萬字
為更好地發揮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黨和國家思想庫、智囊團的重要作用,加強對重大問題開展國情調研,根據《關于加強和改進國情調研工作的意見》規定,2016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百村調研(簡稱“扶貧百村調研”)國情調研特大項目。對全國范圍內兼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100個貧困村開展村莊國情調研,包括一定比例的2010年以來已經脫貧的村莊。村莊指行政村。村莊調研的主要內容包括村莊基本狀況、貧困狀況及其演變、貧困的成因、減貧歷程和成效、脫貧和發展思路和建議等,以及在調研過程中結合村莊特點的專題性研究。燈塔村是農發所調研的陜西秦巴山區白河縣倉上鎮的村莊。
任曉娜 張瑞娟 ·部門經濟 ·8萬字
2019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與江西省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了“‘十四五’規劃與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研討會暨第十五屆全國社科農經協作網絡大會”。本書匯集了此次會議的重要成果,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角度,對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與深化改革的重大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同時介紹了各地的有益探索和創新經驗,具有較好的學術和決策參考價值。
梁勇 魏后凱主編 ·部門經濟 ·22.5萬字
駱駝灣村地處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屬于我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區的燕山—太行山片區。本書主要從產業扶貧、美麗鄉村建設、金融創新扶貧、醫療保障扶貧、社會兜底扶貧、教育資助扶貧等六個方面對駱駝灣村的脫貧歷程進行了分析,并對駱駝灣村開發式扶貧和精準扶貧的脫貧經驗進行了總結,最后得出的結論是只有把致貧的地理因素轉變為致富因素才能從根本上保證村民致富。
王月金 李靜 ·部門經濟 ·7.5萬字
三網融合產業是由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融合而來,主要涵蓋互聯網寬帶接入、視聽節目內容、語音通信等業務。本書分析了三網融合產業的多重屬性,運用產業組織理論,論證了三網融合的產業市場結構、企業市場行為、產業市場績效及競爭有效性,并據此提出了相應的規制和政策建議。本書認為中國三網融合尚未實現有效競爭。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壟斷型的市場結構下難以形成較高的市場績效;另一方面,較強的意識形態等屬性也制約了產業發展水平。
朱海波 ·部門經濟 ·10.1萬字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提高制造業供給體系質量是中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本書考察了中國制造業產能過剩的現狀與本質,系統分析了產能過剩的形成機制,提出了矯正體制性扭曲、刺激企業供給創新和激發企業有效投資是緩解供求關系結構性矛盾、化解產能過剩的根本出路,并從創新發展、國際產能合作以及建立市場化機制和產能共享機制等方面給出了具體的治理措施。
溫湖煒 ·部門經濟 ·10萬字
本書從資源管理視角審視了當前中國溫泉旅游地在開發與管理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并通過對恩平市典型案例的深入研究,從資源配置、產品開發以及旅游社區發展三個層面對溫泉旅游地的資源配置機制、產品開發特征以及旅游社區發展特點進行了歸納總結。本書還對國內其他溫泉旅游地以及日本溫泉旅游地管理模式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溫泉旅游地開發模式,以期為溫泉旅游政策制定、溫泉旅游地規劃與管理提供理論依據與經驗借鑒。
巨鵬 ·部門經濟 ·10.6萬字
本書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從省外到省內,從區域到縣市,從經驗借鑒到路徑探索,多方位切入研究主題,共分為四個部分進行論述。一是緒論部分,回顧江西旅游產業發展實踐史、解讀研究背景、闡述研究任務;二是把脈部分,主要揭示江西旅游產業發展路徑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其成因;三是借鑒部分,歸納總結國內外旅游產業發展路徑的成功經驗與借鑒啟示;四是實戰部分,有針對性地講解如何形成并優化江西旅游產業發展路徑及其運行體系。
李祎 黃細嘉等 ·部門經濟 ·23.5萬字
本書由總報告和專題報告兩部分構成。總報告全面分析了我國支付清算體系的發展歷程、現狀特點、存在問題及發展趨勢,并且運用量化分析工具考察了支付清算體系運行與宏觀經濟變量、區域經濟和金融發展、金融系統穩定、貨幣政策等的內在關聯;專題報告跟蹤分析了國內外支付清算體系的發展狀況、熱點與難點問題,系統梳理了近年來支付領域的相關研究文獻。
程煉 楊濤主編 ·部門經濟 ·14萬字
本書在分析中國交通基礎設施時空分布及特征的基礎上,從微觀企業、中觀行業和宏觀區域三個層面,全面分析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對經濟效率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在微觀企業層面主要研究交通基礎設施對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在中觀行業層面主要研究交通基礎設施、資源錯配與行業效率的關系,在宏觀區域層面主要研究交通基礎設施、空間溢出與城市全要素生產率,最后以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中蒙俄經濟走廊為例,討論跨境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國際合作及影響。
李天籽 王偉 ·部門經濟 ·15.6萬字
本書著眼于新型城鎮化的社會情境,引入政治過程論并進行本土化修正,構建了適用于解釋農民工集群行為的分析框架。基于2013年深圳市坪山新區和2015年河南省葉縣的農民工抽樣調查數據,從代際、區域的時空視角出發,系統分析了農民工集群行為的總體現狀、代際特征、區域差異,識別了集群行為高風險群體,探討了意愿產生和行為實施兩階段的差異化影響路徑,提出了從根源上防治農民工集群行為,深化多元協作治理改革的政策建議。
杜海峰 牛靜坤 ·部門經濟 ·17.1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