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本書從農民工群體權利意識角度來探討勞動力成本上升的影響因素,認為企業招工難所形成的“工荒”現象是農民工群體權利意識提高的標志。農民工維權除了進廠前后的“用腳投票”之外,還有進廠前的小規模工資集體協商,即“非制度化工資集體協商”。當前民營企業為解決招工難問題,比較重視企業員工生活區建設,“企業社區”的出現將有助于提升農民工家庭城鎮化生活水平。
甘滿堂 ·中國經濟 ·17.9萬字
本書是在第二屆“一帶一路”與澳門發展國際研討會的基礎上形成,同時收錄了思路智庫的專家學者關于澳門首個五年規劃的評估、如何建設澳門特色文化、粵港澳合作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制度分析、澳門青年投身“一帶一路”建設以及澳門特區中小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機遇與策略等不同內容的獨特見解,為澳門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出謀獻策。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政策研究和區域發展局 澳門基金會 思路智庫 ·中國經濟 ·16.4萬字
本書基于我國區塊鏈創新應用發展現狀,精選區塊鏈應用于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數字法治四大領域的典型案例。數字經濟領域主要包括工業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等場景;數字政府領域主要包括資金管理、公共資源交易等場景;數字社會領域主要包括住房公積金管理、鄉村振興戰略落地等場景;數字法治領域主要包括電子證據管理、公益訴訟等場景。本書系統、全面地介紹了各個案例的背景、主要痛點、解決方案、應用效果、創新與亮點,有針對性地總結了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四大領域的意義和價值,展望了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的發展趨勢。
尹可挺主編 ·中國經濟 ·15.3萬字
本書通過對武漢會展業發展歷程及現狀進行研究分析,指出當前會展業發展過程中現實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武漢會展經濟發展的對策。
王穎 ·中國經濟 ·13.7萬字
中國正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能否實現經濟的轉型與升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關鍵。那么,如何理解供給側改革?怎樣具體落實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對中國經濟意味著什么?這些問題是大家都應該思考和探索的。本書不僅對以上問題進行了系統的闡述,而且從經濟新常態、消費商時代、“十三五”戰略等幾個與供給側改革息息相關的角度出發解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讀者能夠對供給側改革有更全面的認識和了解。本書非常適合公務員、企業人士、學校師生、政策關心者閱讀。
王先慶 文丹楓 ·中國經濟 ·10.6萬字
本書著重分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國民經濟管理及其理論依據。首先闡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分析的前提和過程以及國民經濟管理的指導思想和原則,而后分三部分對于近期、中期和長期的國民經濟管理的中心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
厲以寧 ·中國經濟 ·18.7萬字
《指尖上的中國:移動互聯與發展中大國的社會變遷》從智慧生活、產業升級、社會普惠發展等多個角度,結合諸多獨具中國特色的創新業態和典型案例,向海內外讀者揭示了移動互聯的崛起,連接和賦能于中國的方方面面,清晰呈現了指尖上的中國社會變遷進程,及時代賦予中國,一個發展中大國的歷史機遇和寶貴財富。對于海內外讀者讀懂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中國發展路徑,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
馬化騰等 ·中國經濟 ·8.8萬字
本書明確指出了粵港合作包括九大領域的內容,分別是基礎設施、現代服務業、制造業及科技創新、營商環境、優質生活圈、教育與人才、重點合作區、區域合作規劃和機制安排等。本書所選取的17篇文章,便是圍繞粵港兩地在經濟領域所開展的產業合作、合作制度的創新推進、在新契機下的發展思考、粵港重點合作區的發展等問題而展開。17位任職于暨南大學的經濟學領域專家撰文對CEPA、自貿區、現代服務業、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等問題闡述了各自的觀點并提出了發展建議。
鐘韻主編 ·中國經濟 ·18.2萬字
本書以洞庭湖濕地為例,在梳理人類利用洞庭湖濕地歷史的基礎上,提出洞庭湖濕地利用結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轉型的經濟學命題,運用發展經濟學理論和方法建構基于洞庭湖濕地生態系統不同資源類型的演化模型,分析經濟發展過程中洞庭湖濕地利用的演化過程,闡釋洞庭湖濕地利用結構的演變特征和演變機理,認知洞庭湖濕地利用轉型與環洞庭湖濕地區域發展轉型的耦合關系,并從環洞庭湖濕地區域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現代農業和生態建設四個方面探索了湖泊濕地利用轉型的路徑。
鄺奕軒 ·中國經濟 ·16.9萬字
這是一個“小確幸”和“大變局”不斷深刻發生的時代。新冠疫情、全球經濟低迷,失業潮、倒閉潮、債務潮,“去全球化”升溫,中美關系降溫,讓未來充滿不確定性……與此同時,中國迎來“十四五”規劃重要節點,立足于“內外雙循環”新格局,積極連接世界,新技術、數字化發展也迎來新風口。中國該如何應對逆全球化暗流的挑戰?未來10年,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動力在哪里?中國企業得以逆勢成長的基因何在?企業家如何把握大變局下的新潮流、新方向?這個時代呼喚怎樣的商業文明和企業家精神?在本書中,資深媒體人、財經觀察專家秦朔從世界和中國的經濟金融時事、商業熱點及企業故事出發,探討事件背后與經濟發展、企業創新轉型、商業文明變革等相關的關鍵問題。其思考有溫度、有深度,不乏對中國經濟和企業的關懷,以及對商業文明的探索推動,頗具啟發價值。
秦朔 ·中國經濟 ·12.5萬字
國家開發銀行是一家定位獨特、極具創新精神的銀行。他脫胎于傳統政策性銀行,擁有國家信用,卻以一種銳意進取的姿態推進市場化改革,不僅成就了全球第一大開發性金融機構的美名,更開創了一套獨具中國特色的開發性金融模式:在政府與市場之間架起橋梁,把財政力所不及、商業資金不愿介入的開發性領域培育成市場成熟、商業可持續的領域,進而緩解經濟發展的瓶頸,服務國家戰略。國開行有一種特殊的精神氣質,謀篇布局皆以國家利益為先,行事上又極其注重市場化方式,追求實效和創新,從而使其既忠于國家使命,又保證了商業可持續。
吳雨珊 ·中國經濟 ·15.4萬字
本書匯集了中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的學者在轉型和“一帶一路”建設領域的學術成果,分別從理論和實證的角度圍繞歐亞轉型國家經濟環境與政治形勢、“一帶一路”建設與歐亞經濟聯盟對接、中國與轉型國家的合作三個方面進行了研究,有助于讀者了解“絲綢之路經濟帶”穿越的重要區域——歐亞國家的內部發展,中國與歐亞國家的帶盟對接和建設問題,以及中國與歐亞國家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經濟合作進展及其相關問題。
曲文軼 崔錚主編 ·中國經濟 ·13.9萬字
本書首先用對比的方式,宏觀地展現了新加坡的發展歷程;在此基礎上,分別從國民住房保障、就業政策、移民政策、教育、醫療保健、政府、金融市場、制造業、法制等17個方面,從微觀上系統地向讀者進一步展示了新加坡的社會、經濟、文化以及風土人情等,其中有感性的認識,也有理性的分析。
張昆峰主編 ·中國經濟 ·13.2萬字
本書全面總結了2006年以來中國在經濟發展和政策實施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并進行了理論反思,是對宏觀經濟政策改革與創新進行系統研究的力作。全書以“雙底線政策的形成與轉換”為主線,對2006~2019年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指導思想、政策框架、工具創新等進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向讀者清晰展示了中國經濟轉折所帶來的宏觀經濟政策調整以及宏觀經濟思想的轉變。
毛振華 ·中國經濟 ·12.1萬字
本書在互聯網金融創新相關理論研究的基礎上,分析互聯網金融發展的起源、變遷階段以及現狀,重點從杭州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經濟基礎、與實體經濟的互動、發展特征以及模式等方面專題探討和歸納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內涵,同時也分析了杭州市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存在的問題。然后,分別從互聯網金融發展目標、企業培育、產業集聚、發展環境和組織保障等角度分析杭州建設互聯網金融創新中心的經驗和路徑,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杭州市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的具體政策建議以及未來的展望。
謝文武 ·中國經濟 ·14.9萬字
我國當前面臨的收入分配問題有著非常復雜的原因,既有市場機制自身的影響,更有制度和規則方面的原因,還有經濟發展階段本身的特殊影響,我國收入分配問題因而具有如下一些特征。一是具有市場經濟國家在快速發展過程中所出現的收入差距擴大的一般特征,體現了發展中的共性問題。二是與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相關聯,我國收入分配問題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體現為收入分配中的不公平現象突出。三是我國收入分配具有發展階段的特征。
蔡昉等 ·中國經濟 ·19.3萬字
本書秉承理論導向的實證研究理念,對中國勞動力市場中的社會網絡對求職者的地位獲得、人職匹配、中介機制、正負效應等問題進行了創新性的理論分析,并主要利用多套大型社會調查數據,對研究中的理論假設進行了實證分析。
邊燕杰 張順 ·中國經濟 ·14.6萬字
中產階級并非僅僅來自于受到高等教育的、從事白領工作的人群。藍領中產階級是指從事勞動工作的雇員,由于工資水平的上升而加入城市的中產階級。在發達國家中,中產階級的一個主要來源就是藍領。歷史已經證明,在快速發展的世界中,國家的發展與競爭力取決于有技能的勞動力。目前,中國的經濟發展呼喚更多的“新藍領”,應該調整教育機制,轉變思想觀念,發展壯大中國的“藍領中產階級”。
厲以寧 ·中國經濟 ·18.6萬字
近年來的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有兩個支柱,一是使用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二是以香港為代表的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超出了此前的預期,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后果也備受爭議。本書即是厘清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基本事實,理解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市場之間的互動關系,借鑒其他貨幣離岸市場發展的經驗,從而可以對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取得的經驗和教訓做出客觀評估,并為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國際化相關政策起參考作用。
張斌等 ·中國經濟 ·13.9萬字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接下來的改革開放過程中。我國在制定政策時需要考慮哪些因素?本書從宏觀國際環境與中國抉擇、將改革進行到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財稅改革助力國家走向富強和現代化4個方面。分析和闡述當前我國改革開放面臨的形勢。我國未來在供給側改革、財稅改革等方面面臨的問題。以及建議采取的措施。為讀者提供有益指導。
賈康 ·中國經濟 ·19.8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