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互聯網+”驅動的欠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路徑研究
會員

欠發達地區的農業競爭力相對于發達區域處于弱勢地位,即使新培育的新型農業主體總體上仍然處于農業生產、流通、消費全過程缺乏組織化的大環境,它們只是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區域農產品的生產形式、生產規模和生產效率,對完成生產與市場的對接,保證農業生產穩定、質量安全、低成本流通以及提高欠發達地區農業主體收益的作用有限,甚至在局部區域內造成更嚴重的農業主體增產不增收的尷尬局面。如何在宏微觀條件欠佳的條件下,促進欠發達地區各類新型農業主體持續發展,并帶動比重更大的傳統農業生產群體共同發展是全面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書主要以湖北省欠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為研究對象,在凝練國內外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經驗和分析湖北省欠發達地區弱勢情境的基礎上,結合國家重大涉農政策的新要求,提出欠發達地區“多階段雙鏈協同三產融合”的農業現代化思路,即主張欠發達地區在挖掘“適應性優勢”基礎上建立起AFNs,從而開展區域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圍繞AFNs的擴展分四個階段促進區域農業生產現代化和基于“互聯網+”技術的農業服務現代化的協同發展,最終實現欠發達地區“三產融合發展”的目標。

劉松 ·部門經濟 ·18.3萬字

重塑制造業

2010年,面對美國制造業自20世紀80年代轉型之后創新能力不足,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蘇珊·霍克菲爾德集結不同學科的重要研究人員,組成創新經濟生產委員會(PIE),專門研究創新與制造業之間的關系,以解決美國制造業的外流與創新難題。研究成果構成了《重塑制造業》這本書。PIE委員會歷時數年,對美國、德國、中國的264家大中小型企業進行了深度采訪,包括美國寶潔公司、中國臺灣的臺積電公司等,并對1000家企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基于這些一手數據,本書給出了重塑制造業生態環境、保持本土制造業創新能力的可操作性建議,著重提出“創新是在生產制造中產生的”這一理論并加以證實,同時,還提出“分布式制造”的模式來解決創新市場化難題。這些信息為美國政府制訂制造業戰略提供了思考框架與行動綱領。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建立和保持創新型經濟必不可少的因素。當前,中美貿易戰加劇,國際產業分工格局發生重大變化,中國正在走美國20年前的老路。中國正逐步擁有自己的創新技術,如何讓創新走向市場?如何抓住先進制造業的趨勢?如何實現“中國制造2025”?《重塑制造業》對美國制造業的失敗路程、創新經驗及未來出路的探索,將為中國制造業的下一步發展提供啟示。

(美)蘇珊娜·伯杰 ·部門經濟 ·16.5萬字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善右旗| 古田县| 淅川县| 山东省| 昌平区| 荔波县| 耿马| 浦东新区| 加查县| 临城县| 通化市| 抚州市| 华容县| 兴仁县| 屏山县| 屏山县| 万州区| 开江县| 蕉岭县| 元阳县| 青铜峡市| 东乡| 昭通市| 临高县| 万年县| 鲁山县| 缙云县| 鸡泽县| 龙陵县| 荃湾区| 武威市| 营山县| 金坛市| 大港区| 姚安县| 突泉县| 连城县| 江孜县| 含山县| 花莲市| 南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