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服爾德短篇小說選》包括《如此世界》《梅農》《兩個得到安慰的人》《一個善良的婆羅門僧的故事》《白與黑》《耶諾與高蘭》等服爾德的短篇小說,服爾德主張開明的君主政治,強調自由和平等,他希望做個詩人,為捍衛真理而"面臨一切,對抗一切",這些思想也反映在他的小說作品中。傅雷先生的譯文優美流暢,為本書增添了不少色彩。
(法)服爾德 ·作品集 ·2.7萬字
《名家精品閱讀——李國文小說》是《名家精品閱讀》系列的后續品種之一,本書收錄了李國文所著的有代表性的多篇小說作品,每篇作品的挑選均是以是否適合中學生課外閱讀的角度來考量的,非常適合中學生閱讀及寫作的方面的能力提升。
李國文 ·作品集 ·19萬字
蕭紅的《生死場》是張福貴主編的《東北流亡文學史料與研究叢書》作品卷中的一部。《東北流亡文學史料與研究叢書》是中國首部全面系統整理中國現代時期東北流亡文學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圖書,分為研究卷、史料卷、作品卷,共36冊。《生死場》共收錄蕭紅的14篇中短篇小說,包括《生死場》《橋》《離去》《曠野的呼喊》《牛車上》等。《生死場》講述了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哈爾濱近郊一個村莊的鄉民“生”與“死”的故事。蕭紅的小說帶有一定的自敘傳色彩,她打破了傳統小說單一的敘事模式,創造了一種介于小說、散文和詩之間的邊緣文體,并以其剛柔并濟的語言風格、非情節化的結構、獨特的寫作視角及詩化風格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蕭紅體”小說文體風格,在文學史中獨樹一幟。
蕭紅 ·作品集 ·14.3萬字
杜拉斯詩性之作,孤獨執著的低語,細微流淌的情感,跨界影像的新嘗試《午后:杜拉斯全集3》為《杜拉斯全集》的第三卷,收入杜拉斯于1954至1962年間寫的三部作品《成天上樹的日子》《廣場》《昂代斯瑪先生的午后》,都是富有特色的虛構小品,寫作的實驗性尤其突出。《成天上樹的日子》為故事集,收錄《成天上樹的日子》《蟒蛇》《道丹太太》《工地》四篇,以虛構故事書寫母愛、偏見以及絕路之愛等主題。《廣場》通過一個流動商販和一個年輕女傭在街頭廣場椅子上的瑣碎對話,表現日常生活,捕捉細微情感,特別是人在社會中的孤獨感。《昂代斯瑪先生的午后》描寫夏日午后的山上,七十八歲的昂代斯瑪先生為鐘愛的獨生女購置的房屋前等候工程承包人到來,幾個小時里主人公對往事的回憶、起伏的思緒與山中光影的交錯營造出惆悵的氛圍。
瑪格麗特·杜拉斯 ·作品集 ·16.8萬字
十兵衛是一個木匠,其手藝超群,但不諳世事人情。為揚名后世,他排除重重困難,為感應寺蓋了一座五重塔。就在即將舉行“落成典禮”的前一天,一場罕見的暴風雨突然而至……本書包含幸田露伴所著兩部小說:《五重塔》《風流佛》。
(日)幸田露伴 ·作品集 ·10萬字
本小說集為作者數十部短篇小說中的代表性作品,著力展示從傳統向現代轉變過程中,形形色色普通人的生命狀態,反映人們在時代大潮中的掙扎、泅渡、茍且、輝煌或毀滅,借此表達人性的復雜以及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微妙、曲折。作品的敘述看似隨意自然,但鉛華洗盡,不經意中表達出生命存在的理由與意義。
楊遙 ·作品集 ·17萬字
白朗的《伊瓦魯河畔》是張福貴主編的《東北流亡文學史料與研究叢書》作品卷中的一部。《東北流亡文學史料與研究叢書》是中國首部全面系統整理中國現代時期東北流亡文學及研究成果的大型圖書,分為研究卷、史料卷、作品卷,共36冊。《伊瓦魯河畔》共收入9篇小說,包括《叛逆的兒子》《伊瓦魯河畔》《老夫妻》《只是一條路》《一個奇怪的吻》等作品。《伊瓦魯河畔》講述了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宣撫員宣講偽滿洲國的“德政”,要老百姓安居樂業、充當順民的故事。作品歌頌了伊瓦魯河畔漂筏村農民高尚的民族氣節與大無畏的反抗精神。
白朗 ·作品集 ·11.6萬字
《這世上有沒有愛情》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本書是深圳市作協組織的“光明文叢”中的一本。在這部短篇小說集中,作者通過9個短篇,描寫一系列社會底層人物的奮斗歷程,他們選擇把城市當作故鄉,為了真正在城市里安身立命,他們每個人的職業不盡相同,生活充滿了艱辛,但并不妨礙他們去追夢,直至圓夢。有喧囂,有冷漠;有碰撞,有溫暖;有失落,有憧憬。每一個人的選擇不盡相同,但圓夢之路將越走越寬闊。全書人物刻畫鮮明,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汪破窯 ·作品集 ·11.1萬字
《暗徑集》是俄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將得主布寧晚年創作的自選集,主要題材是愛情,分三部分,共37篇。這個作品集中的大部分作品寫于歐洲局勢動蕩不安時期,在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四年。布寧拒絕與占領軍合作,甘愿過貧窮的生活,飽受思鄉之苦和病痛的折磨。他日夜不斷伏案寫作,終于完成了這部‘愛情百科全書’的大作。”在這個愛情自選集中,不僅展現了布寧作為一個極具修辭特點的作家的文風的多樣性和獨特性,而且深刻全面了提示了人在愛情這面“鏡子”中的映像。愛情是人類生活永恒的內容,因而這部中篇小說集歷久彌新,吸引著一代又一代讀者。
(俄)伊萬·布寧 ·作品集 ·16萬字
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泰斗,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伏爾泰畢生主要從事戲劇創作,先后寫了50多部劇本,其中大部分是悲劇。他的文學作品中最有價值的是哲理小說。這是他開創的一種新體裁,用戲謔的筆調講述荒誕不經的故事,影射和諷刺現實,闡明深刻的哲理。《伏爾泰小說選:短篇哲理故事集》包括了《如此世界》、《小大人》、《梅農》、《白與黑》、《耶諾與高蘭》、《兩個得到安慰的人》、《一個善良的婆羅門的故事》等經典小說。此書為公版書,由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編譯,不屬于引進版。
伏爾泰 ·作品集 ·3.8萬字
本書精選非花非霧近期小小說佳作60篇,分為“河洛風”、“時尚吧”、“麥香苑”、“桃源渡”、“雨霖鈴”、“醉紅顏”六個小輯,除收入其新時期代表作品:《刀客殤》、《煙花三月》、《煙事》、《天香情》、《手足情》、《訪雪圖》、《雨霖鈴》等,還收錄了作者最新“都市風”作品《周南驛》、《玉芙蓉》、《丁香結》、《琳的黑薔薇》、《琳的紅玫瑰》、《琳的一支煙》、《忘情寶龍阿凡達》、《桃花STYLE》等隨著作者城市生活體驗的豐富,對社會現象的獨特認知與哲理思考的加深,以及作者寫作手法的創新突破,非花非霧的寫作風格日臻圓熟。本書收錄作品把作者深厚的古典文學底蘊與獨具的靈性慧質、俠骨柔情有機地融為一體,既氤氳著幾可觸摸的文化味,又張揚著時尚清新的都市風,給讀者以意想不到的審美愉悅!
非花非霧 ·作品集 ·12.2萬字
本書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所選小說大多是當今鄉村題材,作者用準確生動的文筆給讀者展現出廣西桂北鄉村別樣的風情與民俗畫卷。小說里眾多的人物形象刻畫生動,故事極富感染力,妙趣橫生之余又令人唏噓啼淚。
楊福喜 ·作品集 ·9.6萬字
《候鳥》講述了一個中國老一代移民羅云山在澳大利亞金礦淘金的經歷,以及他的后代西莫斯·歐陽在當代城市中的生活。《縈系中國》的主人公是來到澳大利亞的中國建筑師游博文和歐洲裔澳大利亞女作家路易斯。文化背景迥異的兩人墜入愛河,體現了卡斯特羅認定的文化最終將填補差異走向融合的良苦用心,也向讀者傳達出一個真理:人與人之間的真愛,是跨越文化和種族差異的。
(澳)布萊恩·卡斯特羅 ·作品集 ·18.9萬字
《她們的私生活》一書由九個故事組成,講述了作為女性作為女兒、母親、祖母、妻子、情人的身份焦慮與人生境遇。無論處于何種身份,這些女性都希望努力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她們在社會與宗教對自我的期待與真實自我之間掙扎。為了活出真實的自我,為了對抗社會與道德教條對自我的侵蝕與束縛,為了不被人生的瑣碎消磨掉初心與熱情,她們過上了秘密的私生活,帶著她們隱秘的渴望、狂熱愛情與背德的纏綿,勇敢地踏上了屬于自己的快意人生路,途中不乏血淚的代價,但在流血流淚的背后有自由的光亮。
(美)迪莎·菲利亞夫 ·作品集 ·7.2萬字
契訶夫是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法國作家莫泊桑和美國作家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本集選收5篇。《帶小狗的女人》揭露了舊社會的女人在婚姻方面的苦悶心境。《黑修士》是為舊知識分子自高自大的真實寫照。《跳來跳去的女人》概括了那些虛榮輕浮女人的特點。《藝術》中表現了作者對農民的同情和熱愛。
(俄)契訶夫 ·作品集 ·7萬字
《醒世恒言》是明末馮夢龍纂輯的白話短篇小說集。該書收錄了宋、元以來話本、擬話本40篇,風格各異,這些故事,有來源于史傳的,也有出于歷代筆記、小說的,而最多最根本的源頭,則直接來自民間傳說的故事,來自社會的實際生活。通過這些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的愿望。其內容豐富,有反映愛情婚姻的;有抑揚封建官吏,暴露吏治黑暗的;有謳歌行俠仗義,譴責忘恩負義的。故事情節離奇曲折,人物個性鮮明,充滿情趣。
(明)馮夢龍 ·作品集 ·4.9萬字
收錄有《粉色巴士》和《昨夜做了很多夢》兩篇中篇小說。《粉色巴士》以細膩的筆觸直面懷孕女性的內心感受、患得患失的心路歷程及面對抉擇時的彷徨與掙扎。《昨夜做了很多夢》則主要通過對出場人物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死的思考和對生的感悟——死,是生的延續;生,是死的勃發。
(日)角田光代 ·作品集 ·7.6萬字
契訶夫是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法國作家莫泊桑和美國作家歐·亨利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本集選收9篇。《帶閣樓的房子》里是一位自以為是的姑娘,與《阿莉阿德娜》里的女郎成了有趣的對比,也越發顯示出《活商品》里價值十五萬盧布的那個女生的渺小。這6篇是契訶夫早期短小幽默作品的代表作。
(俄)契訶夫 ·作品集 ·7.9萬字
郁達夫創作的作品還有《血淚》《蔦蘿集》《小說論》《文藝論集》《戲劇論》《寒灰集》《文學概說》《日記九種》《雞肋集》《過去集》《孤獨者的愁哀》《迷羊》《奇零集》《達夫代表作》《在寒風里》《薇蕨集》《她是一個弱女子》《懺余集》《達夫自選集》《斷殘集》等。郁達夫的文學活動貫穿了“五四運動”到抗日戰爭的幾個重要時期,從最初表現青年的苦悶,逐漸擴大到反映勞動人民的不幸,他的作品真實而深刻地反映了他那個時代的部分精神面貌。他的作品,無論在思想上,藝術上都有較高的成就,因此歷來被認為是“五四”優秀短篇小說園地中的一朵奇葩。
郁達夫著 郭艷紅主編 ·作品集 ·8.7萬字
根據日本現實主義之父井原西鶴的作品改編,同時注入太宰治的人生哲學,這是兩位日本文學家的一次跨時空“合作”。太宰治借西鶴之口揭露現實、剖析人性,在戰火下仍然筆耕不輟,為的是在亂世中仍然能使文學精神得到傳承。本書作品多描述市民生活中的奇聞異事,從小人物著筆,折射出日本社會的喜怒哀樂,趣味十足而又發人深省。是選擇追名逐利還是堅守本心?這是作者留下的問題。至于問題的答案,則需要讀者在人生之中探尋。
(日)太宰治 ·作品集 ·6.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