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她能文能武,奉行儒教,也奉佛、道;她大仁大義,她心狠手辣;權力野心下,她排除異己,終榮登大寶;她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臨終遺言,去帝號,立無字碑,留下千古疑團……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正統的女皇帝,作者從0歲寫到83歲,在歷史的基礎上,構建了栩栩如生的場景,再現了一代女皇武則天的一生傳奇故事。
代言 ·歷史 ·17.4萬字
公元245年。河內郡山濤居所內。人到中年,剛剛進入官場的山濤,正在宴請兩位朋友。一位是不久前結緣的大才子嵇康。另一位是幾天前剛剛認識的名士阮籍。而大才子的故事也由此展開......
琚絲桐 ·歷史 ·9.5萬字
【無系統+歷史架空+三國爭霸+慢熱】東漢末年,這是一個百姓如草芥的時代,黃巾之亂耗盡了大漢最后的底蘊!董卓、袁紹、曹操、劉備、孫權各領風騷,相互攻伐,逐鹿天下!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人斷腸!一個屬于現代的靈魂夢回東漢,成為一方諸侯公孫瓚,誓要改變歷史上敗亡的命運,救百姓于水火,讓這天下再無昏君之政、胥吏之虐、善民之冤!
愛吃菜的蝸牛 ·歷史 ·111萬字
本書是一本聚焦于張居正一生的傳記式小說,詳盡張居正一生的仕途之路,其一生可概括為:年少中進士、初入翰林院、侍讀太子旁、次輔變首輔、一條鞭法行、兩袖清風路、改革終有報、千古終留名。在這本書里,能看到夏言、嚴嵩、徐階、高拱、李春芳、張居正,六任首輔的陽謀斗智,也能看到嘉靖、隆慶、萬歷,三任帝王的竊弄威權,更能看到盛世之下的權利游戲與社會法則,張居正的人生故事就是一部官場馳騁一生的真人版歷險記。古來至今,解決問題不一定要用大智慧,往往小聰明卻可以勝天半子,張居正在官場上的浮浮沉沉,總結成的道理便是:所謂方法,沒有什么對與錯,只有成效的快或慢,且看他是如何用不擇手段的權術,以此來拯救天下蒼生的,或許了解張居正的一生,也便了解了我們自己該如何過完這自洽的人生。
蘇啟文 ·歷史 ·29.4萬字
蘇啟文 ·歷史 ·15.4萬字
蘇啟文 ·歷史 ·14.1萬字
本書講述周瑜的一生,與孫權君臣相合,暗地里卻如坐針氈。與諸葛亮斗智斗勇,卻反遭非議功名盡失。與曹操對弈一世,深得青睞成就一代神交。全網首部展現三國東吳大都督一生的傳記式小說,周瑜看了都說好!周瑜自幼好學,從洛陽回到家鄉后,開始了游歷求學之路。一次巧合,他遇到了同年的摯友孫策,自此倆人相互扶持。恰逢孫策的父親去世,倆人不得不依附袁術。在他們的努力下建立起自己的勢力,而后渡江南下,謀求獨立。兩人憑借過人的謀略一統江東。孫策死后,周瑜輔助孫權,適逢曹操南下,周瑜帶兵大獲全勝。為實現二分天下,周瑜終是倒在了進攻益州的路上。從此天下,再無周郎。
喚濤 ·歷史 ·22萬字
東漢末年謀士郭嘉,常隱居于山林,卻廣結天下英杰,期待有朝一日,遇明主可施展抱負。先投靠袁紹,在其帳下呆了數十日,自覺袁紹非明主,遂憤然離去。之后又隱居六年,期間娶妻生子。建安元年,好友荀彧將其介紹給曹操,郭嘉不懂朝廷禮節,在曹操面前衣冠不整、邋里邋遢,更是有話直說,絕不掖著藏著。這別具一格的性情,非但沒有讓曹操厭惡,反而令其喜歡的不得了,逐漸成了曹操的心腹。隨后,郭嘉施策擒張秀、捉呂布,更是在官渡大敗袁紹,奠定了“曹氏集團”在北方絕對霸主的地位,曹操對郭嘉尊之敬之,倆人常常把酒言歡、江山闊論,但可悲的是,郭嘉最終沒有陪伴曹操一統天下,在征討烏桓回軍途中身染重疾而死,一代“奇佐鬼才”悄然而逝,正如滾滾長江東逝水,終是浪花淘盡英雄。
蘇啟文 ·歷史 ·12.9萬字
本書是一本聚焦于張良一生的傳記式小說,其與蕭何、韓信并稱為“漢初三杰”,協助劉邦贏得了楚漢之爭,建立了大漢王朝,并憑借出色的智謀,結束了秦末之后的民間紛爭,實現了國家的大一統。具有非常之高的軍事才華,有“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美名!唯有千古第一謀士才可稱為帝師,張良一生未要高官厚祿,最終功成身退、深藏功與名!我們的偉人周總理如是評價:項羽打了一百個勝仗,頂不住張良一個主意,優勢變劣勢,只好求和。
容介 ·歷史 ·14.1萬字
本書是一本聚焦于蕭何一生的傳記式小說,其與張良、韓信并稱為“漢初三杰”,協助漢高祖劉邦贏得了楚漢之爭,建立了大漢王朝,并憑借出色的智謀,結束了秦末之后的民間紛爭,實現了國家的大一統。蕭何此人更擅長于鎮守后方、管理群臣,擔任大漢相國一職之后,采摭秦朝六法,制定實施《九章律》,主張無為而治,頒布多部利國利民的政令,使得漢初治際,天下黎民逐漸休養生息。晚年協助劉邦誅滅韓信、英布等異姓諸侯王,又營建新都城長安城,意為“長治久安”。劉邦駕崩之后,又在呂雉的恩威并用之下,輔佐漢惠帝劉盈登基。最終,走完其兢兢業業的一生,葬于雍州咸陽縣。
容介 ·歷史 ·13.3萬字
本書是一本聚焦于姚廣孝一生的傳記式小說,其本為應天府古剎里的僧人,入世后成為了朱棣麾下最被重用的謀士,輔助其完成了爭奪皇位的人生之路,同時其也是“靖難之役”幕后的主要策劃者,最終使朱棣從燕王進階為永樂帝的第一功臣,也改變了朱棣后半生的人生際遇,晚年又被封為太子少師,為皇太子朱高熾、皇長孫朱瞻基侍讀,主持《永樂大典》《明太祖實錄》等書的修纂,又建議朱棣重用鄭和,力挺舉國家財政支持西洋探索之行,加強文化與貿易同世界各國進行交流。姚廣孝一生淡泊名利,穿了一輩子黑袍僧衣,不要朱棣賜予金銀珠寶、宅邸女色,常年起居于慶壽寺,并也病逝于此,大明王朝以僧人的最高禮制出殯安葬。姚廣孝其人智慧卓絕、性情神秘,政治手腕強硬,且一生恪盡職守,但其一生披袈裟,卻興殺戮,后世也多有褒貶不一。有明一朝,自朱元璋廢除中書省之后,再無宰相一說,姚廣孝在朱棣掌皇權期間,也拒絕了還俗進入內閣的提議,但是其對朱棣的重要性,以及實際影響力絲毫不遜于宰相之級別,故后世也稱其為“黑衣宰相”。
水鏡 ·歷史 ·13.4萬字
周毅重生成了舉國文明的懦弱種馬皇子,一封密信,讓他成為了當權大皇子的眼中釘、肉中刺。看他如何咸魚翻身,靠著便宜老婆的嫁妝,從邊境起家,進京稱皇!
布道僧 ·歷史 ·129萬字
《女皇武則天:權力巔峰的女人》:從0歲寫到83歲,在歷史的基礎上,構建了栩栩如生的場景,再現了一代女皇武則天的一生傳奇故事。《才情天子南唐李煜傳》:性格懦弱的他本不應該出身在帝王之家,卻偏偏出身了。自古才命兩相妨,他在政治上的失意,也造就了他在文藝上的無上成就。《大宋宰相陳堯佐》:史載陳堯佐20多歲中進士后,從縣尉做起,官至宰相。他為政勤廉、政績卓著,又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備受文壇領袖歐陽修推崇。《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龍》: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所到之處皆有政聲,尤其是始終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愛戴,是清代循吏的代表人物,康熙皇帝贊譽他為“天下廉吏第一”。
代言 ·歷史 ·58萬字
元壽二年六月戊午日,日已衰敗的西漢皇室,在搖搖欲墜的時日內,二十六歲的哀帝撒手而去,遣回封國的新都侯王莽借皇宮上下一遍悲哀混亂之機,威迫利誘太皇太后騙取帝王大印玉璽纂奪漢室江山,自立為帝暴政天下。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分分揭桿而起,推翻了昏庸無道的皇帝而告終。
路興錄 ·歷史 ·9.8萬字
公元十七年,王莽新朝政年間,全國大部分地區連年水旱蝗災,百姓缺吃少穿,哀鴻遍野,加之官府徭役繁多,橫征暴斂,綠林山區百姓更是苦不堪言,京山新市人王匡、王鳳、王常豎起造反大旗,數月期間發展到了七八千人,史稱“綠林軍”。公元二十三年一月,綠林軍向西挺進,逼近王莽統治的軍事重鎮宛城,此時,綠林軍已發展到十余萬人,綠林義軍為防止劉氏兄弟篡奪勝利果實,堅持于公元二十三年二月初一,在清水(今白河)中沙洲上,設壇擁立劉氏家族中儒弱無能的劉玄為帝,號“更始”,綠林軍亦改稱為“漢軍”。
路興錄 ·歷史 ·24.8萬字
劉秀河北出巡期間,以“安天下先安民心,天下自安。”的策略廣集人才,安撫民心,勢力不斷壯大,在初出河北的百人基礎上,已發展為近二十萬之眾的龐大軍隊。在諸將領的同心協力下,他們打著“明君以法治天下”的旗號千里平叛。在四方立帝的混亂局勢下,滅王郎,誅銅馬,破赤眉,克成都斃命公孫述。平定西州和西蜀的反叛割據勢力,肅清內宮的反叛勢力。終于統一了天下,于公元25年,年僅三十歲的劉秀,在河北鄗城稱帝,成為東漢王朝的開創者,史稱光武帝。
路興錄 ·歷史 ·31.2萬字
該書是年度中國好書、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獲得者陳繼明的最新長篇小說。小說以唐代御用畫師到敦煌尋找顏色為主線,講述敦煌的歷史,講述吐谷渾人和漢人融合的過程,以及敦煌洞窟的民間世俗化歷程。小說打破時間上的古今限制,地域上的邊地中原限制,以及民族間的隔閡,在更為廣闊的時空內展現敦煌作為中國文化的母體之一,所蘊含的巨大精神空間和不可抗拒的中國魅力。小說繼續發揮陳繼明擅長小切口敘事、擅長在細膩的人物關系和人物心理中展現宏闊歷史視野和現實脈絡的特點,為讀者呈現了一部敘事技巧高級、藝術水準高超的長篇小說作品。
陳繼明 ·歷史 ·25.9萬字
這是一部全面、翔實地反映辛亥灤州起義的小說,該小說以1911年清政府在灤州舉行秋操為引線,真實生動地再現了清朝新軍第二十鎮中的革命黨人以及同盟會、鐵血會等資產階級革命組織拋頭灑血、推翻清廷、肇建共和、壯懷激烈、慷慨悲歌的革命壯舉。它以恢宏的歷史厚重感,撼人心魄的悲劇美、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弘揚了灤州起義精神,揭示了辛亥灤州起義的意義,而且走出了歷史的本位,對今天建設和諧社會和實現中國夢有著深刻的啟示力、感召力。
倫洪波 楊立元 ·歷史 ·22.8萬字
“泰興”號是古代少有的巨型豪華帆船,堪稱東方“泰坦尼克”號。它于1822年1月從廈門港啟航,滿載百萬余件絕大多數由德化窯生產的青花瓷等貨物駛往巴達維亞,行駛到爪哇島海域時不幸觸礁沉沒。閩南各階層的人們懷著不同目的登上“泰興”號,故事的走向和人物的命運通過這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商船交織在一起,人與人之間的大愛及面對災難時表現出來的人性光輝,撲朔迷離,曲折感人。“泰興”號沉沒了,但“泰興”號承載的精神沒有沉淪,將永遠載入中華民族的史冊。德化的瓷藝的沉淀和風韻,將永久熠熠生輝。這就是“泰興”號悲劇的歷史意義,也是這部小說的藝術價值。
于強 ·歷史 ·18.5萬字
王陽明,這位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憑借其獨特的“心學”思想和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被譽為歷史上的一代“立功、立德、立言”的人生典范。這部小說通過獨特的視角,深入剖析王陽明的人生軌跡,展現其心理成長與心學思想的演變過程。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找到內心的指引,走出陰霾,探尋真正的自我和人生方向,與光同行,最終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
白汝平 ·歷史 ·22.9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