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
喬治·奧威爾(1903—1950)是英國偉大的人道主義作家、新聞記者和社會評論家,著名的英語文體家?!秳游镛r場》是奧威爾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則入骨三分的反烏托邦的政治諷喻寓言。農場的一群動物成功地進行了一場“革命”,將壓榨他們的人類東家趕出農場,建立起一個平等的動物社會。然而,動物領袖,那些聰明的豬們最終卻篡奪了革命的果實,成為比人類東家更加獨裁和極權的統治者。“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了一分自由的保障”,有評論家如是說。
喬治·奧威爾 ·社會 ·5.9萬字
義無反顧是巧合,搖擺不定是人性。面對人生的諸多選擇,猶疑、困惑、掙扎是常態。書里的男男女女,如孫望月、宋世昌、劉晰、南星子,在選擇了要走的路之后,并非義無反顧,而是猶猶豫豫地揣摩著那條未選擇的路,分析利弊,長吁短嘆。如同流出了源頭的水再也回不到源頭,故鄉對他們來說只能是一種午夜夢回的情懷,而他鄉才是日日相對的現實。可他們卻又始終與那個現實若即若離,不能完全融入其中。于是,就成了他鄉和故鄉中間的邊緣人。
(加)張翎 ·社會 ·18萬字
故事以男主角——從縣煤炭局干部選派到十子母村擔任扶貧隊長、駐村第一書記崗位的年輕人安辛為線索,描寫他在新時代背景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與干部群眾戮力同心、奮斗奉獻的勵志故事。文中不僅有扶貧政策的專業知識,有鮮為人知的客家風土人情及農業種養領域的新知識、新氣象;而且尤為重要的是作者講好了普通人的奮斗故事,通過對每一個奮斗者個性和神采的展示,表現出“小人物”在打贏決勝脫貧攻堅戰過程中是如何堅守、發展、嬗變和探尋的,致力塑造了新時代奮斗者群像。
溫談升 ·社會 ·15.2萬字
《人的失格》可以說是作者整個一生的自畫像,從中可以看到他從多愁善感的少年一步步喪失為人資格的過程。作者以赤裸裸的自供狀手法,將主人公對于人,對于人世的疏離感、孤獨感、恐懼感以至絕望感毫不掩飾地剖析出來,同時將作者對愛與真誠、對友情與信任、對自由與幸福的訴求推向極限,展示了邊緣人和生活在自閉世界之人血淋淋的真實的靈魂切片。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傾情翻譯。
(日)太宰治 ·社會 ·5.2萬字
本書以20世紀20年代的北平為背景,講述了一個洋車夫的悲苦命運。來自鄉間的祥子淳樸而善良,面對生活,有如駱駝一般的積極和堅韌。擁有一輛屬于自己的車,但是,經過三次全力以赴的努力,均以失敗告終:第一次,他剛買的新車被亂兵搶走;第二次,他全部的積蓄又被反動政府的偵探騙去了;第三次,他以和虎妞之間扭曲的婚姻為代價而得來的車,又因為虎妞的死而再次失去。最后,他心愛的姑娘小福子的自殺,冷卻了他心中最后的溫暖。從此,祥子由積極進取而徹底墮落,變得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棄,就像一具行尸走肉。
老舍 ·社會 ·17.4萬字
這是一本作者以敘述自己童年生活為主的小說,同時又是作者的自我剖析和自我批判。通過這些貌似平凡、瑣細的小故事,可以看出作者的存在主義思想的胚芽和他的學說的出發點。總之,這既是一部令人興味盎然、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的文學作品,又是了解薩特其人所不可缺少的第一手資料。
(法)讓-保爾·薩特 ·社會 ·12萬字
這部政治幻想小說寫于1907年。作者通過一位投身革命的富家小姐視角,虛構出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風云變幻,也借此準確預見到了資本主義集權制度的興起。盡管該書出版于100年前,但對當今社會仍有警示作用,發人深省。
(美)杰克·倫敦 ·社會 ·14.4萬字
本書所收作品多以作者行醫經歷為素材,有對治療、手術過程的寫實描摹,也有對鄉鎮醫療狀況的真實反映。人物多為農民,小說表現了他們承受疾病、死亡時的狀態,以及人與人之間微妙、復雜的關聯,在真誠的書寫中逼近靈魂的本來面目,深具震撼力。
趙蘭振 ·社會 ·12.3萬字
名字是聯結命運的咒語,講述一個印裔移民家庭的美國夢;與薩爾曼·拉什迪、阿蘭達蒂·洛伊比肩,轟動世界文壇的印裔作家,普利策文學獎得主裘帕?拉希莉的首部長篇小說的精裝本。小說講述了在美國出生的印裔男孩果戈理童年、少年直到青年的人生經歷。果戈理的父親名叫艾修克,意為“超越悲傷的人”;母親名叫阿西瑪,乃是“無限無極的女子”。艾修克年輕時遭遇一場火車脫軌事故,因為一本《果戈理小說集》而幸免于難。為此,當他的兒子在美國出生時,他給兒子起名“果戈理”。果戈理有著印度移民孩子勤勉的長處,同時兼具美國少年的叛逆個性,成年之后擁有成功的事業,也結識了紐約上層家庭的女友。他要跳出印度人的圈子,可最終還是與一位印裔女孩結婚……經歷生與死、相聚與別離,在東方與西方之間,故事里的每個人都在兩種文化間撕扯、掙扎、逃離與回歸,何處才是真正的歸宿?
(美)裘帕·拉希莉 ·社會 ·19.7萬字
本書收錄老舍著名話劇《茶館》《龍須溝》和十幾篇經典散文。《茶館》結構上分三幕,以老北京一家叫裕泰的大茶館的興衰變遷為背景,展示了從清末到北洋軍閥時期再到抗戰勝利以后的近50年間,北京的社會風貌和各階層的不同人物的生活變遷。每一幕寫一個時代,北京各階層的三教九流人物,出入于這家大茶館,全劇展示出來的是一幅幅氣勢龐大的歷史畫卷,形象地說明了舊中國的必然滅亡和新中國誕生的必然性。
老舍 ·社會 ·9.6萬字
本書是作家馮麗麗的第二部文學作品,源于她在某賓館“臥底”數月做服務員的一段經歷?!拔摇币杂^察者和親歷者的雙重視角,講述了一群年輕女服務員的日常:她們日復一日的勞作換取微薄的工資和粗糲的生活,對隨意增加的工作量和簡陋甚至惡劣的生活條件習以為常;她們欺生,口角,算計,也互助,結伴逛街聚會找樂子;她們遭受苛刻無理的盤剝,也尋找機會偷懶怠工?!翱战怠钡闹鞴艽蚱屏丝头坎康膶庫o,一場權力的角逐悄然拉開帷幕……最終在旺季來臨之際,身心疲憊的“我”離開了這家賓館。在作者平實克制、白描手法的敘事中,一間客房就是大千世界的縮影。以往身居底層的客房服務員們的喜怒哀樂幾乎從未被關注、被表達,甚至她們自己也視而不見。這一群身穿土黃色工服、面目各異的女服務員,和這座城市里的其他過客貌似永無交集,實則并無二致:擺脫生活的無奈幾無可能,辛勞和努力難以改變凝固的命運。
馮麗麗 ·社會 ·18.2萬字
“我坐在碼頭上,太陽像一張薄薄的紙墊在屁股下。”時間撥回至一九七二年五月。依水而生的江南大隊,漫長的雨水終于停歇,麥子發酵味道籠蓋村莊,暗潮涌動于日常。碼頭邊,十四歲的少年等待著了解歷史問題的外公,江南大隊的人們等待著石油鉆井隊的大船,然而生活終以脫離人們預計和掌控的方式運行。少年在碼頭邊左顧右盼,在莊舍與鎮上間游走返還,在交織纏繞的隊史、家族史、革命史間出入流連。他于奔跑中成長,于成長中回望,回望里,記憶發酵,生長。歷史老樹的黃葉,一片片落入《民謠》的故事和人物,飄揚,旋轉,飛翔。作者王堯為其長篇小說處女作《民謠》準備了二十余年,藉此完成了他重建個體與歷史之間聯系的夙愿。他以故事中人與故事看客的雙重身份,雜糅評點、抒情批判,歲月流逝中的碎片和碎片不斷碰撞,顯露出新的縫隙,而小說由此拼湊出一條真正能夠進入歷史的現實路徑。這里有故事,但波瀾不驚;它從歷史走來,也脫胎于每個日常;散曲民謠中包裹著唱不盡的人事變遷與世情冷暖?!睹裰{》鋪寫一個少年的成長精神史,一個村莊的變遷發展史,一個民族的文化與革命史。它以個體細微纖弱之小記憶,抵擋時代宏闊酷烈之大記憶。
王堯 ·社會 ·16.4萬字
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西班牙當代文壇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冷面笑將”恩里克·比拉-馬塔斯名作;一段有關“崩潰與恢復”的旅程,現實與虛構之間的界限模糊到無法辨認,當代先鋒藝術的整體面貌躍然紙上;本書發源于作者的真實經歷?!咀髡吆喗椤慷骼锟恕け壤?馬塔斯(1948-),西班牙當代文壇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諾貝爾文學獎角逐者之一。到目前為止,作品已逾四十部,并被譯成三十多種語言。【內容簡介】一個早晨,一通意外來電打破了一位巴塞羅那作家的日常生活。在這通奇特來電中,一個女性嗓音邀請作家前往德國城市卡塞爾參加世界先鋒藝術盛會:卡塞爾文獻展。根據策展方要求,作家需化身“駐店作家”待在卡塞爾城郊一家中餐館內,每日與人聊天交流,并在眾人眼皮底下寫作。隨著時間的流逝,卡塞爾在作家心中越來越像一座奇景遍地的莊園,而他自己則猶如一個無所事事的閑人、一個不知疲倦的訪客,在各色先鋒藝術展品間流連忘返。
(西)恩里克·比拉-馬塔斯 ·社會 ·14.3萬字
在乞力馬扎羅山下,在恩蓋大神的國土上,千萬年來,大象、獅子、長頸鹿、斑馬、角馬一直自由生活。而今天,它們正在走向滅絕。翰文,出身象牙雕刻世家,卻選擇去非洲當戰地記者。雪顥,優雅又精怪,為療情傷去非洲做野保巡護員,保護大象。她逼著他拍攝保護大象紀錄片,他們飛越東非大裂谷,在草原上圍著篝火跳舞,親歷大象大戰鱷魚和獅子的驚險,目睹象牙被盜獵的殘忍,從恐怖襲擊的槍林彈雨中逃出生天,又單槍匹馬深入險境營救大象之王……他對她說,在非洲度過美好一天,好過在其他地方虛度一生。
詩凡 ·社會 ·13.7萬字
這是一部以白求恩和平醫院為背景,以“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為主題的原創長篇小說。小說塑造了唐軍生、白依依、許紅軍等一批白求恩精神的優秀傳人,他們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勇于擔當,不遺余力搶救受傷戰士陶兵等,展現了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和“對工作極端負責、對人民極端熱忱、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也展現出聯勤保障部隊的風采。唐軍生的一生很好地詮釋了什么叫“逆行者”,她多次執行重大任務總是搶在最前頭。2003年非典她剛結婚便奔赴抗疫一線;2008年汶川大地震,80多個日日夜夜,她和戰友們從廢墟下成功救出被困人員10名,救治傷員131名,轉移群眾上萬人;?2010年4月,馳援玉樹抗震救災,她“寧舍生命,不辱使命”,配合當時的婦產科醫生接生76名玉樹寶寶。2012年,唐軍生隨維和醫療隊赴南蘇丹維和,2018年又一次參加維和醫療隊,犧牲于炮火下……
王禮光 ·社會 ·15萬字
費孝通20世紀30年代中期用英文寫作的中篇小說,長期被封存于作者曾經就讀的倫敦經濟學院圖書館的“弗思檔案”中,2016年才被發現并翻譯成中文。小說敘寫了1930年代蘇南鄉村一家新興制絲企業的種種遭際,既是作者名著《江村經濟》的“文學版”,又與30年代左翼文學遙相呼應。
費孝通 ·社會 ·8.5萬字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著名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也是高爾基《人生三部曲》之一。其余兩部為《童年》、《在人間》。作者描寫了他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教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在生活底層與勞苦大眾的直接接觸,深入社會,接受革命者思想影響和如饑似渴地從書籍中汲取知識養料是他得以成長,從生活底層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條件。
(蘇)高爾基 ·社會 ·9.3萬字
法庭上座無虛席,若村未來因虐待病重的祖母接受審判。一句“還不如直接死掉好了”,讓本來不好的事情變得更壞,但是,表壞的事情也會變好,不是嗎?幾經挫折、跌倒又爬起的若村未來,左半身癱瘓、每況愈下的祖母,她們未來的生活會變好嗎?
(日)土橋章宏 ·社會 ·7.4萬字
《李家莊的變遷》描寫了李家莊激烈尖銳的階級大搏斗。主人公鐵鎖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是李家莊的外來戶,一個勤勞、忠厚、憨直的貧苦農民。他安分過日,卻遭到地主李如珍、小喜、春喜等人的欺壓迫害,以致破產,為養家糊口去太原做工,又受到軍閥欺凌。在共產黨員小常的幫助下,他提高了覺悟,團結群眾,與地主展開正面斗爭,并在斗爭中逐漸成長,后來參加了八路軍,走向了武裝斗爭的道路。通過鐵鎖的個人生活的線索寓于整個李家莊的變化之中,將抗日戰爭作為大背景,敘述了農民與地主的斗爭取得的階段性的勝利。
趙樹理 ·社會 ·7.9萬字
為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夢想,陳勻嫻力爭上游,想給兒子楊培宸最好的一切,但現實的經濟壓力讓她不得不屈服。直到一天,命運之門華麗開啟。在先生的老板為兒子舉辦的生日派對上,小壽星與兒子意外投緣,這難得的緣分給陳勻嫻送來大禮:老板愿意出資讓培宸就讀貴族私立學校,好和自己的孩子作伴。眼看著陳勻嫻一家即將登上“上流之路”,她也隨之成為一位“貴婦媽媽”,惡性事件卻接踵發生。原來這場上流社會游戲,即使已踏入門檻,也無參賽資格……
吳曉樂 ·社會 ·11.7萬字
網站合作:傅女士 fuli.a@yuewen.com
雙新用戶(設備和賬號都新為雙新用戶)下載并登錄后1-20天最多可免費領取20本會員/單訂書且可免費讀10天
Copyright (C) 2025 www.cqxianglaok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002000001號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粵B2-20090059???? 互聯網ICP備案號: 粵B2-20090059-5 ???? 舉報電話:010-59357051 營業執照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滬網文 (2023) 3296-228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署)網出證(滬)字第055號????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許可證:滬(2023)0000015
QQ閱讀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