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太宰治:“無賴”中的真誠(譯序)

倘以三駕馬車打比方,日本近代文學的三駕馬車應是夏目漱石、森鷗外和芥川龍之介;日本現代文學的三駕馬車則非此三人莫屬: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和太宰治。令人沉思的是,六人中有四人死于自殺。尤其后“三駕馬車”,居然集體跌入自盡深淵。太宰治于一九四八年投水自盡,年僅三十九歲;三島由紀夫于一九七〇年剖腹自絕,正值四十五歲盛年;川端康成于一九七三年含煤氣管自殺,時年七十四歲。其中太宰治從二十歲開始自殺,接連自殺五次。雖說愛與死是文學永恒的主題,但就世界范圍來說,多數作家都程度不同地將作品中的愛與死同個人生活中的愛與死剝離開來。而像太宰治這樣使得二者難分彼此的,無疑少而又少。在這個意義上,要想真正理解太宰治的作品,就要首先了解太宰治其人,就要進入其個人世界,盡管那是個大多時候霧霾彌天、充滿凄風苦雨的世界。

太宰治,本名津島修治。一九〇九年(明治四十二年),太宰治作為第六個男孩兒出生于青森縣一個有名的大地主家庭。父親源右衛門是當地的名士和高額納稅者,曾任貴族院議員、眾議院議員。母親體弱多病,太宰治由乳母帶大。豪宅深院,家中男女傭人多達三十人,出入有帶家徽的馬車。不過由于當時日本實行長子繼承制,他作為第六子在家里并不受重視。這使他在懷有貴族意識的同時逐漸萌生了邊緣人意識和逆反心理。高中時代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因此對自己的地主出身即剝削階級出身產生自卑、內疚和負罪感。一九二九年服安眠藥自殺未遂。翌年進入東京大學法文系,一邊用家里充裕的匯款游玩享受,一邊用來資助處于非法狀態的日本共產黨,進而參加共產主義政治運動。脫離運動后同萍水相逢的酒吧女招待投海自殺。女方溺水身亡,自己僥幸獲救。其后開始同藝伎小山初代同居,但精神一蹶不振。一九三五年參加《都新聞》報社錄用考試而被淘汰,自縊未果。翌年因藥物中毒而住院治療。原先信賴的長輩和朋友們視他為狂人,紛紛棄他而去。加之入院期間小山初代與人通奸,致使太宰治對人生與社會徹底絕望,深感自己已喪失做人的資格(“人間失格”),和初代同時自殺未遂。

這樣的人生經歷相繼帶入他日后創作的《斜陽》和《人的失格》這兩部堪稱日本文學經典的中篇之中,尤以后者明顯。寫完《人的失格》不出一個月,太宰留下未竟之作《再見》(Goodbye)手稿和數通遺書,同戀慕他的山崎富榮雙雙跳入河中。此即第五次即最后一次自殺。日本戰后“無賴派”最具代表性的天才作家就此落下人生帷幕,時為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三日深夜時分,尚未步入不惑之年。雖云《再見》,而不復見矣!

《斜陽》寫于作者離世前一年的一九四七年上半年。貴族出身的母親同女兒和子原本在東京一座足夠闊氣的公館里生活。戰敗后由于經濟上難以為繼,遂遷住遠離東京的伊豆一棟小別墅,母女相依為命,靜靜度日。不久被征召入伍的弟弟直治從南洋回來,寧靜的生活被打亂。直治不是在家酗酒,就是拿著變賣母親姐姐衣服的錢去東京找一位叫上原二郎的流行作家花天酒地。和子某日在家翻閱直治寫的《胡蘆花日志》,得知弟弟頹廢而痛苦生活的真相。母親病逝后,和子赴京同上原相見,失望之余,被迫與之發生肉體關系。幾乎與此同時,直治在伊豆家中自殺。和子決心不受任何舊道德束縛,生下上原的孩子。

日本文學評論界一般認為四個主人公身上都有太宰治本人的標記。酗酒吸毒的弟弟直治疊印出中學、大學時代即早年的作者面影;決心為“戀愛與革命”而一往情深甚至孤注一擲的姐姐和子凸顯戰爭期間作者苦悶的精神世界;流行作家上原二郎可以說是戰后作者生態的翻版;而母親身上則隱約寄托著作者的貴族情懷和審美理想,也是作品中唯一穿過凄風苦雨的一縷溫馨的夕暉,亦即“斜陽”的象征或化身。翻譯當中,幾次駐筆沉思:如果風暴不是來得太猛而在世界某個角落保留這樣幾位懂得與冬日天空相諧調的圍巾色調、懂得合歡花有別于夾竹桃的獨特風情和憐惜弱小生命、懂得小仲馬的《茶花女》和并不反對女兒讀列寧的優雅的貴族婦女,那又有什么不好呢?何必人人腳上都非沾牛屎不可呢?結果,當我們自己腳上也不再沾牛屎而回頭尋找優雅的今天,優雅不見了。太宰治或許當時就已意識到了這點——盡管弟弟直治一直想逃離貴族階級而力圖成為民眾的一員,而寫給姐姐的遺書中最后一句卻是“我是貴族”。在這個意義上,《斜陽》無疑是一個沒落階級、一種過往文化、一段已逝歲月久久低回的挽歌。自不待言,挽歌旋律中也滿含著對日本戰后并未因戰敗而有任何改變的人的自私自利、蠅營狗茍和因循守舊的悲憤與絕望之情。而這點恰恰引起了人們廣泛的共鳴。作品因之風行一時,“斜陽族”成了人所共知的流行語,開“××族”表達方式之先河。

作品結構跌宕起伏而又一氣流注,縱橫交錯而又渾融無間。筆調或溫婉細膩和風細雨,或昂揚激烈濁浪排空,不愧為大家手筆。在日本有太宰文學之集大成之譽,并非溢美之詞。甚至有人——例如小田切秀雄——譽之為青春文學。同時感嘆“現在的青春文學在哪里?莫非是村上春樹、村上龍?”(《日本文學之百年》,東京新聞出版局1993年版,P221)

前面已經提及,《人的失格》是太宰治死前不到一個月才寫完的中篇,發表已是其身后的事了,乃太宰文學的終到站。較之《斜陽》,《人的失格》中融入的作者個人生活色彩顯然濃重得多。主人公葉藏出生于日本東北地區一個大地主家庭。父親是國會議員。葉藏從小就喜歡以搞笑或逢場作戲的方式取悅于人。赴京上高中后由于受“惡友”堀木的影響,開始吸煙酗酒和嫖妓,同時參加左翼組織的秘密聚會等活動。退出后不久同一個酒吧女招待一起跳海自殺,僅自己獲救,被學校勒令退學。老家因此不再匯款。沒有生活來源的葉藏淪為女記者靜子和酒吧老板娘的情夫,同時靠畫低俗的漫畫賺取酒錢。后來同處女芳子結婚,過了一段短暫的正常生活。而芳子被一個小商人誘奸事件使他受到極大的精神傷害。喝安眠藥自殺未遂后開始咯血,并為戒酒注射嗎啡。毒癮很快一發不可收拾,被送進精神病院。出院后返回鄉下生活,徹底成了廢人——失去做人的資格,人的失格!

如果說《斜陽》是太宰文學之“集大成”,那么《人的失格》則是太宰文學的“總決算”。雖說有相當多的部分同作者本人經歷相重合,但夸張和虛構成分亦不在少數。因此,這部中篇既是自傳體小說又不是自傳體小說——就作者生活歷程或閱歷來說,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自傳體小說;而就其心路歷程或個人精神史而言,則是不折不扣的自傳體小說,完全可以視為太宰自虐而扭曲的精神自畫像、靈魂自白書。小說以赤裸裸的自供狀手法,將主人公對于人、對于人世的疏離感、孤獨感、恐懼感以至絕望感毫不掩飾地剖析出來,同時將作者對愛與真誠、對友情與信任、對自由與幸福的訴求推向極限,展示了邊緣人和生活在自閉世界之人血淋淋的真實的靈魂切片。在這點上,或如日本著名文藝評論家奧野健男所說,比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惡魔》的縱橫捭闔固然遙不可及,但其深度應在《死屋手記》之上。并且斷言:“這部作品是天生有某種性格之人,具有懦弱、美好、悲哀和純粹的靈魂之人的代言者,是他們的救贖。太宰治是為創作這部《人的失格》而來到人世的文學家。他將由于這部小說而永遠活在人們的心里。”(參閱新潮文庫版《人的失格》解說)。在我看來,《人間失格》也好,《斜陽》也罷,至少其中有一個閃光點:真誠,頹廢中的真誠!

不過平心而論,《人間失格》的主人公生活畢竟太頹廢了。說起來,這部小說是去年暑期在鄉下譯完初稿的。縱然炎炎夏日,也覺得寒氣襲人。不得不時而放下自來水筆,出門遙望白云藍天,漫步田園花草,以便讓自己“回來”。也是多少出于這種感受,一次我半開玩笑地對學生說:日本文學不宜多看,越看人越小,越內斂,縮進殼里鉆不出來;俄法文學則越看人越大,越外向,令人拍案而起奮然出陣。

對了,前面提及小田切秀雄在評論太宰治時提到村上春樹。記憶中村上春樹也提到過太宰治。村上在《為了年輕讀者的短篇小說指南》一書的前言中談及日本小說時寫道:“所謂自然主義小說或者‘私小說’我是讀不來的。太宰治讀不來,三島由紀夫也讀不來。身體無論如何也進入不了那樣的小說,感覺上好比腳插進號碼不合適的鞋。”的確,村上和太宰治的“腳”或“鞋”的號碼是很有區別的。最根本的區別在于:如果說村上文學意在順應社會和自我療傷、自我撫慰、自我提升,那么太宰治則意在反叛社會和自我批判、自我告發、自我墮落。或者換個說法,前者傾向于自尊自愛以至自戀,后者傾向于自暴自棄以至自虐。但相同點也并非沒有。如二者作品的主題同樣涉及疏離于社會主流的邊緣人巨大的孤獨感甚至自閉心理,同樣表明了對戰爭的厭惡和對戰前軍國主義體制的批評(太宰治在《人的失格》中借直治之口說“日本的戰爭,純屬找死”。)而且,無獨有偶,兩人都提到魯迅。太宰治以魯迅仙臺留學經歷為基礎寫了長篇小說《惜別》。村上則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為日本文學專業研究生上課時提及魯迅的《阿Q正傳》:“在結構上,魯迅的《阿Q正傳》通過精確描寫和作者本人截然不同的阿Q這一人物形象,使得魯迅本身的痛苦和悲哀浮現出來。這種雙重性賦予作品以深刻的底蘊。”并且認為魯迅的阿Q具有“‘一刀見血’的活生生的現實性”。

還有一點相同的,那就是兩人作品中,死、自殺都屢見不鮮。人間諸事,生死為大。所以這里姑且偏離主旨談幾句日本人的生死觀。日本傳統的生死觀主要源于武士道。而武士道賴以形成的淵源,除了日本本土固有的神道教,還有來自海外的佛教和儒教。佛教的禪宗哲理賦予其“生死一如”的達觀,儒教為其注入厚重強烈的道德感,而奉王陽明學說為宗的日本新儒學則賦以“知行合一”的自信和果敢。其最有代表性的表述出現在被奉為武士道經典的《葉隱聞書》:“所謂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于是在兩難之際,要當機立斷,首先選擇死。”或者莫如說,名譽高于生死。但同時強調,不惜為之一死的名譽必須是真正的名譽。日本思想家、教育家新渡戶稻造在其名著《武士道》中這樣寫道:“真正的名譽是執行天之所命,如此而招致死亡,也決非不名譽。反之,為了回避天之所授而死去則完全是卑怯的!在托馬斯·布朗爵士的奇書《醫學宗教》中,有一段與我國武士道所反復教導的完全一致的話。且引述一下:‘蔑視死是勇敢的行為,然而在生比死更可怕的情況下,敢于活下去才是真正的勇敢。’”

至于太宰治的選擇死亡屬于哪一種,這里不予置評。但這句話值得任何人記住:在生比死更可怕的情況下,敢于活下去才是真正的勇敢。

最后請允許我就翻譯本身啰嗦兩句。《斜陽》和《人的失格》已有若干中譯本印行。尤其《人的失格》,中譯本據說已不止十種。作為我,一來并非太宰治研究者,二來平日關注不多,故無意涉足太宰譯事。此次率爾啟筆,實為上海高談文化公司和華東師大出版社的“威逼”或誠意所致,對方一再煞有介事地強調所謂林譯本如何必不可缺。勉強譯畢,又不揣淺薄拉拉雜雜寫了這篇絕不算短的譯序。林譯也好林序也罷,唯愿都不至于讓讀者朋友過于失望才好。

林少華

二〇一五年三月十七日于窺海齋

時青島玉蘭初綻春雨如煙

品牌:青島出版社
譯者:林少華
上架時間:2021-02-24 17:19:34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青島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平县| 沙湾县| 漠河县| 宁德市| 梨树县| 会泽县| 桃园市| 泰和县| 台东市| 台中市| 屏南县| 班戈县| 北宁市| 四会市| 台中县| 清河县| 建宁县| 甘泉县| 肃北| 新安县| 红河县| 五大连池市| 盈江县| 灵山县| 葫芦岛市| 湛江市| 江陵县| 九龙县| 延安市| 沙洋县| 浦城县| 华容县| 黄浦区| 漳平市| 湖南省| 长乐市| 庆安县| 八宿县| 方城县| 水富县| 邵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