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糖果:設計、配方與工藝
- 劉靜 邢建華
- 3037字
- 2019-01-04 07:42:29
第三節(jié) 常見的三種皮膚瑕疵
雖然每個人的皮膚不同,但擁有潤澤、光滑、細膩、柔軟而富于彈性的健康皮膚,卻是人們的共同愿望。然而現(xiàn)實中由于各種原因,人們的面部常常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皮膚疾患,影響人們的容貌,甚至會造成內心的痛苦。
最常見的影響容顏的皮膚病有以下幾種。
一、痤瘡
(1)痤瘡的定義 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出現(xiàn)慢性炎癥的一種皮膚病,是美容皮膚科的最常見的病種之一,俗稱“粉刺”、“青春痘”。好發(fā)于青春期及成年后的男女,嚴重者影響容貌,屬中醫(yī)學“肺風粉刺”、“酒刺”等范疇。
痤瘡主要發(fā)生在面部、肩周、胸和背等部位,表現(xiàn)為黑頭粉刺、炎性丘疹、繼發(fā)性膿皰、結節(jié)、囊腫等。痤瘡發(fā)病率高,我國男性發(fā)病率約為45.6%,女性約38.5%。
(2)病理 中醫(yī)學認為,病因病機為肺經風熱、脾虛痰濕。肺主皮毛,面鼻屬肺,肺經風熱熏蒸,邪郁肌膚而成;脾主運化,飲食辛辣刺激及膏粱厚味之品,釀生濕熱;或脾胃失調,運化失健,釀成濕熱,濕聚成痰,凝滯肌膚而成。尤其是青春期血熱旺盛,夾濕夾毒,壅于肌膚,而成此疾。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痤瘡發(fā)病原因一是體內激素代謝紊亂、皮脂腺分泌旺盛;二是丙酸桿菌、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
痤瘡的發(fā)生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癥反應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
引起痤瘡的病理生理基礎,是皮脂腺快速發(fā)育和皮脂過量分泌,而皮脂腺的發(fā)育是直接受雄性激素支配的。進入青春期后,雄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可促進皮脂腺發(fā)育,并產生大量皮脂。皮脂主要由角鯊烯、蠟酯、三酰甘油和少量固醇及膽固醇酯組成,痤瘡患者的皮脂中蠟酯含量較高,亞油酸含量較低,而亞油酸含量的降低可使毛囊周圍的必需脂肪酸減少,并促進毛囊上皮的角化。
毛囊皮脂腺導管的異常角化是另一個重要因素。粉刺的形成始于毛囊皮脂腺的擴大,這種擴張繼發(fā)于異常角化的角層細胞。在毛囊漏斗下部,角質形成細胞中板層顆粒減少,代之以大量張力細絲、橋粒和脂質包涵體,這種角質細胞不易脫落,導致角質層增厚和角質物堆積,使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皮脂排出障礙,最終形成角質栓,即微粉刺。
大量皮脂的分泌和排出障礙,易繼發(fā)細菌感染。毛囊中存在多種微生物,如痤瘡丙酸桿菌、白色葡萄球菌、馬拉色菌,其中以痤瘡丙酸桿菌感染最為嚴重。痤瘡丙酸桿菌為厭氧菌,皮脂的排出受阻,正好為其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局部厭氧環(huán)境,使得痤瘡丙酸桿菌大量繁殖。痤瘡丙酸桿菌產生的脂酶可分解皮脂中的三酰甘油,產生游離脂肪酸,后者是導致痤瘡炎癥損害的主要因素。
此外,痤瘡丙酸桿菌還可產生多肽類物質,趨化中性粒細胞、活化補體和使白細胞釋放各種酶類,誘發(fā)或加重炎癥。
除上述因素外,部分患者痤瘡的發(fā)生還與機體的免疫功能等有關,特別是一些特殊類型的痤瘡,如聚合性痤瘡和暴發(fā)性痤瘡,免疫反應起著重要的作用。
(3)痤瘡的分級 痤瘡分級是痤瘡治療及療效評價的重要依據(jù)。根據(jù)痤瘡皮損性質及嚴重程度,可將痤瘡分為3度、4級。
①1級(輕度) 僅有粉刺。
②2級(中度) 除粉刺外,還有炎性丘疹。
③3級(中度) 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外,還有膿皰。
④4級(重度) 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膿皰外,還有結節(jié)、囊腫或瘢痕。
二、黃褐斑
(1)黃褐斑的定義 黃褐斑是一種發(fā)生于面部的色素增生性皮膚病,因其常見于妊娠3~5個月,因此又稱為妊娠斑。又因其狀似蝴蝶,顏色類似于肝臟的褐色,所以又稱為蝴蝶斑和肝斑。有的婦女在妊娠早期出現(xiàn),分娩后逐漸消退,但也有一部分人持續(xù)存在多年。
黃褐斑好發(fā)于面部,特別是雙頰部、額部、鼻部和口周等部位,一般對稱出現(xiàn),有的單側發(fā)生,表現(xiàn)為大小不等、形狀不規(guī)則的片狀淡褐色或黃褐色斑,邊緣清楚或不清楚,互相融合連成片狀,表面光滑,無鱗屑。日曬后色斑顏色加深,部分女性月經前顏色加深。
(2)黃褐斑的起因 黃褐斑是由于黑色素過多沉著于皮膚中而形成的,但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的研究認為,很多的黃褐斑是身體內部疾病的面部表現(xiàn);黃褐斑的發(fā)生多因內分泌失調引起,常見于月經不調、妊娠、口服避孕藥及某些消耗性疾病患者。
內分泌失調會造成色素代謝功能紊亂,導致大量的黑色素沉著于皮膚表皮細胞而引起黃褐斑。處于經期、孕期、產期、哺乳期的婦女以及某些消耗性疾病患者,會出現(xiàn)體內色素沉著和血管淤塞等現(xiàn)象,導致血液內循環(huán)不暢和新陳代謝功能減弱,使得體內毒素和廢物不能及時排出,而易在體表形成色斑。
同時,黃褐斑與皮膚抗氧化能力較弱密切相關,機體內氧化與抗氧化之間的平衡發(fā)生紊亂,特別是過氧化氫酶活性顯著降低,導致酪氨酸酶活性升高,使黑色素形成增多,也導致黃褐斑形成。
此外,營養(yǎng)不良或不合理者,如缺乏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E、煙酸及某些微量元素等,或者紫外線過多照射會引起黃褐斑。某些化妝品的刺激、陽光曝曬等也是黃褐斑的常見誘因。精神神經因素也是引起黃褐斑的一個原因,如生活無規(guī)律、缺乏睡眠等。
(3)黃褐斑的作用機制 黑色素是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由無色的酪氨酸產生多巴,多巴又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變成多巴醌,再經一系列氧化過程,最后形成黑色素。在正常情況下,黑色素形成后,一部分會被分解,通過腎臟排出體外,另一部分會隨著表皮的脫落而脫落。
但是,如果酪氨酸酶活力增強,黑色素增多,激增的黑色素又因代謝的遲緩而無法排出體外,就會淤積在臉上形成斑點。因此,抑制酪氨酸酶的活力,以干擾和減少黑色素的產生,是達到預防黃褐斑生成的有效措施。
此外,調節(jié)內分泌平衡、促進新陳代謝、清除自由基、活血化瘀、清腸排毒,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以內養(yǎng)外、祛斑美白的效果。
三、老年斑
(1)老年斑的定義 隨著年齡增加,表皮基層的色素細胞分泌增加,且出現(xiàn)不規(guī)則色素細胞局部聚集現(xiàn)象,色素增多,在顏面部、手背等皮膚處常常會出現(xiàn)扁平的黑褐色斑點、斑塊,人稱老年斑或壽斑,醫(yī)學上稱為老年性色素斑,是在老年人皮膚上出現(xiàn)的一種脂褐質色素斑塊。
(2)老年斑的起因 老年斑是人體內臟衰老的象征。有研究者發(fā)現(xiàn),老年斑中有膽固醇等脂類沉積。實際上,衰老機體細胞中普遍會出現(xiàn)“衰老色素”,也稱為脂褐素。脂褐素首先在神經細胞中發(fā)現(xiàn),心、腦、肝、腎上腺皮質網狀帶細胞中也有存在。脂褐素的沉著與年齡呈正相關。脂褐質色素是細胞氧化后的產物,不僅能聚集于皮膚上,而且還會侵擾機體內部,在細胞內積蓄,妨礙細胞的正常代謝,一旦聚集過多便影響臟器功能,在人們看不到的臟器上留下痕跡并造成損害,使人漸漸衰老。因此,老年斑傳遞了人體老化的信息,也是人體衰老的形態(tài)學標志。
關于老年斑的產生,目前主要有三種說法。
①第一種,認為進入老年后,細胞代謝功能減退,體內脂肪容易發(fā)生氧化,產生老年色素。這種色素不能排出體外,于是沉積在細胞上,形成老年斑。
②第二種,認為人到老年后,體內新陳代謝開始走下坡路,細胞功能的衰退在逐年加速,血液循環(huán)也趨向緩慢,加上老年人在飲食結構上的變化,促使了一種叫做脂褐質的極微小的棕色顆粒堆積在皮膚的基底層細胞中。這種棕色顆粒是脂質過氧化反應過程中的產物。衰老的組織細胞失去應有的分解和排異功能,導致超量的棕色顆粒堆積在局部細胞基底層內,從而在人體表面形成老年斑。
③第三種,認為老年體內具有抗過氧化作用的過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降低了,自由基的作用也就相對增加了,而老年斑就是自由基及其誘導的過氧化反應長期毒害生物體的結果。
不管哪種說法,均認為老年斑是機體抗氧化功能減弱的表現(xiàn),是組織衰老的先兆斑,表示細胞進入了衰老階段。
(3)祛老年斑的作用機理 祛除老年斑的關鍵,在于清除自由基、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另外,加強機體自身免疫、促進人體細胞代謝、促進血液循環(huán),也是防止老年斑產生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