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糖果:設計、配方與工藝
- 劉靜 邢建華
- 4269字
- 2019-01-04 07:42:29
第二節 基本概念
一、美容的概念和分類
(1)美容的概念 美容是通過一種或多種不同的手段(如化妝、藥物、醫療手術、中醫、氣功、體育等),達到人的容貌或形體美化的一門綜合性學科。
美容不僅可以創造美麗的外表,更能振奮人的精神,表現出高雅的精神氣質而追求完美的外表和高雅的氣質正是美容的最高境界。
(2)美容的分類
①從表現手法來看 美容可分為生活美容和醫學美容兩大類。這是自美容業在國內興起以來,人們的習慣性分類。
生活美容是運用各種藝術性的原理,對人體進行裝飾、化妝,以達到美化容貌或形體的方法。生活美容包括裝飾美容、化妝美容、發型美容、皮膚美容(保養)、健美美容(形體的塑造)、保健美容(身體的保養)等內容。
醫學美容是通過各種醫學手段,如藥物、手術、器械、儀器等,消除影響人體容貌和形體美的因素,達到人們自我需求的美,或是在原有基礎上達到更深一層的美。醫學美容主要包括藥物美容、整形美容、物理美容等。
②從部位來看 美容又可分為面部美容和形體美容兩種。
面部美容 是指應用物理、化學及醫學的原理,經過科學的、藝術的手法,恢復面部的各種生理功能,減弱或消除面部的缺點,增添美感。
形體美容 主要是通過醫學和體育鍛煉的方法,增強體質,塑造健美的形體。
二、皮膚的結構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覆蓋全身。它使體內各種組織和器官免受物理性、機械性、化學性和病原微生物性的侵襲。
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組成,包括皮膚附屬器(毛發、皮脂腺、汗腺、指/趾甲)和血管、淋巴管、神經、肌肉等。
(1)表皮 表皮是皮膚最外面的一層,由角化的復層扁平上皮組成,厚度差異很大,沒有血管,由真皮乳頭層提供營養。
表皮層一般分為5層。
①角質層 由數層已經死亡的扁平、無核細胞組成。在角質層細胞周圍包繞著豐富的脂質,對防止體內組織液外滲有一定的作用。細胞內的角質蛋白保護皮膚免受物理(紫外線、濕度、溫度)、化學(酸、堿)等因素的刺激。角蛋白吸水力較強,一般含水量不低于10%,以維持皮膚的柔潤,如低于此值,皮膚則干燥,出現鱗屑或皸裂。角質層的形成和脫落通常處于平衡狀態。
②透明層 在掌、跖部位最明顯。由2~3層扁平、無核細胞組成。細胞內的角質母蛋白與彈性纖維融合后,可防止水分及電解質透過,起到生理屏障作用,又稱為屏障帶。
③顆粒層 由多層與皮膚平行的扁平或梭形細胞組成。有細胞核、細胞間橋及張力原纖維,胞漿內含有角質透明顆粒。該層是很好的防水屏障。
④棘細胞層 由數層有棘突、多角形細胞組成。相鄰的細胞間以橋粒互相連接,形成所謂細胞間橋,有空隙,淋巴液在此層流動,供給細胞營養。棘細胞具有分裂功能,可參與創傷的修復。
⑤基底層 又稱為生發層,是表皮的最下層,由柱狀細胞組成。該層細胞間含有黑色素細胞,可產生定量的黑色素,其數量決定皮膚顏色的深淺。
基底細胞進行核分裂,產生新的細胞,逐漸向上推進,形成表皮的各層,最后角化脫落。當皮膚受損時,只要基底細胞尚在,就會修復創面而不留瘢痕。
角質層細胞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受到摩擦,變成不易察覺的細屑而脫落。同時,又有新的細胞從基底層產生。新生的基底細胞進入棘細胞層,然后上移到顆粒層的最上層,這一過程稱為角化,需要14天;這些細胞通過角質層最后脫落下來,還需要14天,共需28天,稱為表皮通過時間。人體整個表皮一般每3~4周就全部更換一次,人的一生中總共約要掉落18kg的皮膚碎屑。
(2)真皮 真皮屬于致密結締組織,由纖維、基質和細胞成分組成,以纖維為主。接近于表皮的稱為乳頭層,又稱為真皮淺層;其下稱為網狀層,又稱為真皮深層,兩者無嚴格界限。
①纖維 有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和網狀纖維三種。
a.膠原纖維 為真皮的主要成分,約占95%,集合組成束狀。由于纖維束呈螺旋狀,有一定伸縮性。
b.彈力纖維 在網狀層下部較多,除賦予皮膚彈性外,也構成皮膚及其附屬器的支架。
c.網狀纖維 被認為是未成熟的膠原纖維,它環繞于皮膚附屬器及血管周圍。
②基質 是一種無定形的、均勻的膠樣物質,充塞于纖維束間及細胞間,為皮膚各種成分提供物質支持,并為物質代謝提供場所。
③細胞 主要有以下幾種。
a.成纖維細胞 能產生膠原纖維、彈力纖維和基質。
b.組織細胞 是網狀內皮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吞噬微生物、代謝產物、色素顆粒和異物的能力,起著有效的清除作用。
c.肥大細胞 存在于真皮和皮下組織中,以真皮乳頭層為最多。其胞漿內的顆粒,能儲存和釋放組胺及肝素等。
三、皮膚的功能
皮膚的功能主要是參與整個人體的平衡及與外界環境的統一。皮膚覆蓋全身,參與機體各種生理活動,保護體內組織以免受外界機械性、物理性、化學性和生理性的侵害。皮膚的功能正常,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
(1)保護作用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它完整地覆蓋在人體的表面,表皮堅韌柔軟,真皮富有彈性,皮下組織具有軟墊作用,因此能緩沖機械性的沖擊。角質層和透明層是電流的不良導體,并能抵抗輕度酸、堿的刺激和阻止水分、細菌的侵入。角蛋白和黑色素能將大部分日光折射,并能吸收紫外線,從而保護機體免受日光的損傷。
(2)吸收作用 皮膚具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能夠吸收外界物質,吸收的主要途徑是滲透入角質層細胞,再經表皮其他各層到達真皮而被吸收;此外,還可以通過毛囊、皮脂腺和汗腺導管而被吸收。至于吸收程度,和角質層厚度、單位面積內皮膚附屬器數量、皮膚含水量、藥物的劑型和濃度有關。
(3)感覺作用 皮膚內有大量感覺神經末梢,能接受外界刺激,能通過神經傳導和大腦皮質的分析,產生冷、熱、觸、壓、痛、癢等感覺。
(4)分泌和排泄作用 皮膚的分泌和排泄功能主要通過汗腺和皮脂腺完成。皮脂腺的分泌,不僅能潤濕皮膚和毛發,保護角質層,防止水和化學物質的滲入,還能起到抑菌、排除體內某些代謝產物的作用。汗腺的排泄可以調節體溫,維持皮膚表面酸堿度,協助腎臟排泄代謝廢物。
(5)調節體溫作用 皮膚對體溫的調節作用,一是作為外周感受器,向體溫調節中樞提供環境溫度的信息;二是作為效應器,是物理性體溫調節的重要方式,使機體溫度保持恒定。外界氣溫降低時,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汗液減少,以防止體內熱量外散;外界氣溫升高時,體表熱量的擴散主要通過皮膚表面的熱輻射、空氣對流、傳導和汗液的蒸發。
(6)代謝作用 皮膚除儲藏著大量的水分和脂肪外,還有蛋白質、糖、維生素等,這些物質都參與整個人體的代謝,所以,當人體的代謝發生障礙時,可影響皮膚的正常代謝,導致某些皮膚病的發生。反之,皮膚的代謝發生障礙時,也可影響整個機體的代謝。
(7)免疫作用 皮膚是測定免疫狀況和接受免疫的重要器官之一。皮膚的免疫作用是機體抵抗外界抗原物質的天然屏障。當皮膚生理功能衰退或處于病理的情況下,會引起感染發炎、紅腫和各種皮膚病。
四、皮膚美學的基本特征
對皮膚美學本質的一般認識,是通過以下基本表征反映出來的:皮膚顏色、光澤、滋潤、細膩、彈性等方面。
對于黃種人來說,健美的皮膚表現為微紅稍黃、細膩、柔嫩、光滑、富有彈性,表明皮膚血液循環良好、新陳代謝旺盛,是有生命力的體現,給人以容光煥發、精神飽滿而自信的感覺以及無限的美感。
五、皮膚的色澤
皮膚有白色、黃色、紅色、棕色、黑色等幾種顏色。皮膚呈現不同的顏色,表面原因是因種族、性別、年齡不同而不同。實質原因是由皮膚中的色素決定的,主要是黑色素(簡稱黑素)、氧化血紅素、葉紅素,這三種基本色素按不同比例混合,便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膚色。
(1)黑色素 黑色素是決定皮膚顏色的最主要因素。黑色素顆粒的數量、大小、形狀、產生能力、分布和降解方式的不同,決定不同種族及部位的膚色差異。
在皮膚的基底層中,基底細胞間可以看見一種形狀不規則或呈透明狀的細胞,這種細胞叫做黑色素細胞,它可以產生黑色素顆粒,并把黑色素顆粒輸送到基底層細胞、棘細胞中去,使這些細胞都含有黑色素顆粒。一般平均每10個基底細胞中有一個黑色素細胞。膚色的黑、白主要取決于黑色素細胞產生黑色素的能力。
黑色素的形成與代謝,是由表皮的黑色素細胞和角朊組織(角質形成細胞)共同完成的。在黑色素形成過程中,酪氨酸酶、多巴色素互變酶、DHI氧化酶和DHICA氧化酶,這四種酶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另外一種存在于細胞外部的物質,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而且是形成色斑的主要原因。這種物質就是最早在血管的內皮中發現的內皮素。其實它是由皮膚的角質細胞產生的,當皮膚受到紫外線強烈照射時,內皮素大量產生,黑色素細胞接受到內皮素,就得到了加速制造黑色素的信息,這樣四種酶均被激活,黑色素大量增殖,皮膚就變黑了。如果皮膚不同區域產生的內皮素多少不一,增殖的黑色素分布不均,皮膚就會產生色斑。
黑色素的排泄有兩條主要途徑:一條是從腎內排泄;另一條是經皮膚排出,即黑色素被轉移到角蛋白中,隨表皮生長移行到角質層,最后隨角質層周期換新而脫落。
(2)氧化血紅素 氧化血紅素存在于血液中,使我們的皮膚紅潤。如血液供應不足,或血液中含氧血紅蛋白減少,則膚色蒼白或萎黃;若血液瘀滯,則膚色青紫。
此外,皮膚是否紅潤還與皮下毛細血管的密度、血管的收縮和舒張程度以及表皮的厚度有關。
(3)葉紅素 葉紅素存在于表皮角質層中,它通過食物進入人體,由小腸進入血液,帶到皮膚中,給皮膚染上黃色。如過多食用柑橘、胡蘿卜等含葉紅素較多的食物,膚色會偏黃,尤其在掌、跖部,皮膚黃色的深淺取決于角質層的厚度和葉紅素的含量。
以上三種因素混在一起,使正常皮膚顏色介于黑色、紅黃色、白色之間。就黑種人和白種人而言,他們的膚色略顯得單一,趨近于黑色或者白色。單就黃種人來說,皮膚顏色范圍較寬,可能會呈棕黃色、黃褐色而又帶紅色、帶白色或帶黑色。
皮膚本身的變化也直接影響到皮膚的顏色,例如皮膚的厚薄、血管數目的多少、血流量的多少以及毛細血管是否擴張等。此外,地區的差異、季節的變化、陽光照射時間的長短、飲食品種的不同、生活作息的規律以及情緒的波動等都影響皮膚的顏色。
六、皮膚的衰老
衰老又稱為老化,是任何生物生命活動進程中的必經階段,是生物體發育成熟后,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的漸進的、受遺傳因素影響的、全身復雜的形態結構與生理功能不可逆的衰退過程。
皮膚老化是機體老化的一部分,機體的老化在皮膚上表現得最為清楚,機體衰老最明顯的表現是皮膚衰老。延緩皮膚老化已成為醫學科學研究的熱點之一。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擔負著保護、感覺、調節體溫、分泌、排泄、免疫等諸多方面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也會像人體的其他器官一樣逐漸老化,功能減弱、喪失,產生各種病變等。
皮膚的老化涉及多種形態與代謝活動的改變。衰老的皮膚,明顯特征為皮膚松弛和皺紋出現,身體暴露部位皮膚變得粗糙、皺紋加粗加深;表皮結構異常、色素沉著、出現“老年斑”;肌膚彈性不再、變得松弛;血管擴張、表皮角質化不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