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糖果:設計、配方與工藝
- 劉靜 邢建華
- 2865字
- 2019-01-04 07:42:29
第四節 功能原料
一、美容營養物質
蛋白質、維生素類、微量元素等營養成分,有利于調節或補充人體各種營養成分的失衡或缺乏,從而達到美容的目的。
(1)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供應不足時,人體易產生疲勞而影響皮膚健康。
(2)脂肪 適量的皮下脂肪能使皮膚保持柔軟、豐滿而有彈性。
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γ-亞麻酸,具有顯著的抗脂質過氧化作用,可延緩衰老。
(3)蛋白質 蛋白質是皮膚的重要組成成分,不僅維持皮膚組織生長發育,對皮膚起修補和更新作用,而且參與合成人體內抗體、白細胞和吞噬細胞等。蛋白質缺乏,尤其是缺乏足夠的必需氨基酸,必然導致營養不良性貧血和全身免疫功能下降,皮膚就會失去原有彈性和光澤,容貌易于衰老,易生皺紋。
蛋白質組成中的甲硫氨基酸參與脂類代謝,可以使皮膚富有光澤,保持皮膚細膩有彈性,此外,如果真皮中膠原蛋白數量減少,皮膚也將失去韌性和彈性。
蛋白質是兩性分子,其親水基團能與水分子結合,可以很好地鎖住水分,防止流失。其中,膠原蛋白的多肽鏈中含有較多氨基、羧基和羥基等親水基團,對皮膚具有良好的保濕作用,提供組織細胞儲水功能,促進皮膚水分代謝。
增加富含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食物的攝入量,對美容是非常重要的。膠原蛋白能使肌膚充盈,皺紋減少;彈性蛋白可使皮膚光滑而富有彈性。
(4)維生素 維生素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有害自由基,從而達到美容效果。
①維生素A及其衍生物 維生素A及其衍生物具有脂溶性,可以直接穿過真皮發揮作用,刺激纖維母細胞,促進纖維的合成。缺乏時,皮膚會出現上皮角化,即毛囊角化癥,容易引發痤瘡。
維生素A,也稱為美容維生素,可調節皮膚新陳代謝,能抗老化、去皺紋。它能保護表皮、黏膜,并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防止膠原蛋白、彈性纖維的損壞,促進表皮細胞再生,增強肌膚表面的潤澤保濕。缺乏時,皮膚會出現上皮角化(即毛囊角化癥),表現為皮膚異常粗糙,有棘狀丘疹。
②B族維生素 維生素B1 ,參與糖代謝,維持神經、心臟、消化系統的正常功能,保持皮膚彈性,并能延緩衰老。
維生素B2 具有強化皮膚新陳代謝、改善毛細血管微循環的作用,使眼睛、口唇變得光潤、亮麗。缺乏時,可發生口角炎和脂溢性皮炎、粉刺及色斑等。
維生素B3 能改善皮膚的排泄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因此可美容。
維生素B5 具有制造抗體的功能,在維護頭發、皮膚及血液健康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缺乏時,易引起癩皮病,最終還會因色素沉著而使皮膚出現斑塊。
維生素B6 有益皮膚,還有美發之功效,具有抑制皮脂腺活動、減少皮脂分泌、治療脂溢性皮炎和粉刺等功能。缺乏時,皮膚會出現濕疹和脂溢性皮炎等。
葉酸是制造紅細胞的原料之一,能幫助細胞分裂增生,促進皮膚組織更新,防止皺紋產生。
③維生素C 維生素C是維持膠原組織完好的重要因素,具有抗氧化、促進膠原蛋白合成、延緩衰老等作用。缺乏時,膠原單體無法實現羥基化而導致膠原生物合成失敗,傷口難以愈合,毛細血管破裂,皮下和牙齦出血。此外,維生素C還能增強皮膚緊張和抵抗能力,防止色素沉著,減少黑色素形成。
④維生素E 維生素E能調理內分泌、促進毛細血管微循環、清除自由基、抑制體內脂質的過氧化反應,防止細胞組織老化,減少過氧化反應所導致的生物大分子交聯和脂褐質堆積現象,延緩機體衰老,減少或阻止色斑的形成和出現。
(5)礦物質 與皮膚健康關系最密切的礦物元素是鋅、銅、硒。
鋅在人體新陳代謝和傷口愈合中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鋅主要存在于皮膚中,占人體鋅總量的20%。鋅能促進生長發育,避免不正常細胞的形成。缺乏時,機體會出現生長停滯,皮膚干燥、粗糙,容易產生皺紋;皮膚傷口難以愈合,還會出現脂溢性皮炎、痤瘡和脫毛癥。
銅與皮膚結締組織代謝有關,缺銅將影響膠原組織的正常結構,而膠原組織是保證皮膚富有彈性所必不可少的。銅還與皮膚表層角化有關,在表皮角化過程中,銅催化巰基成為二硫鍵。
硒是強抗氧化劑,能將過氧化物還原或分解,達到清除自由基、保護細胞膜結構和功能、修復分子損傷,從而延緩衰老,防止色斑生成。含硒酶——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具有消除脂質過氧化物的作用。GSH-Px的活性中心是硒半胱氨酸,其活力大小可以反映機體硒水平。此外,硒還具有促進體內新陳代謝、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功能。
(6)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能吸收大量水分,促進腸道蠕動,增強機體新陳代謝能力,加快代謝廢物和毒素排出體內的速度,預防便秘和結腸癌,防止色斑的生成,對皮膚具有一定的美容作用。
二、美容中藥
凡具有祛斑、療瘡、潔面潤膚、悅色增白、增香除臭、烏須生發、護發增輝護膚防裂、固齒健身、延緩衰老等作用的中藥叫做美容養顏中藥。
美容中藥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1)補益類 凡能補益正氣、增強體質、治療虛證的藥物,稱為補益(虛)藥。
補益藥常用于美容保健,如駐顏、防皺、潤面、明目、烏發、生發等,見表4-1。
表4-1 補益類中藥的性味歸經與美容功效

續表
(2)祛風解表類 凡具有發散在表之風邪、解除表證作用的藥物,稱為祛風解表藥。
祛除外風藥多味辛,性能發散肌表之邪。風為陽邪,易襲陽位,致病具有廣泛性,因此很多損美性疾病均為與風邪侵襲有關,從而使祛風藥在美容臨床上使用頻率相當高,見表4-2。
表4-2 祛風解表類中藥的性味歸經與美容功效

(3)清熱與瀉下類 以清里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清熱藥。清熱藥性屬寒涼,按“熱者寒之”的治則,用于熱證,通過清熱瀉火、解毒、涼血等功效,達到熱清病愈的目的。在中醫美容臨床中,主要用于癰腫瘡毒、濕熱內蘊、陰虛內熱等所呈現的各種里熱證候,見表4-3。
表4-3 清熱與瀉下類中藥的性味歸經與美容功效

(4)祛濕與化痰類 具有通利水道、滲泄水濕或化濕運脾作用的藥物,稱為祛濕藥。
濕邪為患,可導致許多損美性疾病,如粉刺、濕瘡、肥胖癥、脫發等。
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藥物,稱為化痰藥。
痰是體內水液代謝障礙所形成的一種病理產物。痰濕內停,可致許多損美性疾病,如肥胖癥、瘰疬、癭瘤、痰核等。
痰證多與氣滯、濕停、血瘀等病機有關,因此臨床治療須與行氣、祛濕、活血藥相伍為用。在美容中常用的祛濕與化痰類中藥見表4-4。
表4-4 祛濕與化痰類中藥的性味歸經與美容功效

(5)行氣與理血類 具有舒暢氣機、消除氣滯功效的藥物,稱為行氣藥。在中醫美容臨床中,氣機不暢主要與肝、脾、胃、肺等臟腑有關。臨床應根據病情需要,配用養肝柔肝、健脾祛濕、消食導滯、潤腸通便之藥物。
具有養血、涼血、活血作用的藥物,稱為理血藥。養血藥以補血為主,常用于美容保健,如血虛引起的早衰、脫發、面色淡白、萎黃等。活血藥以通利血脈、行血消瘀為主,善于走散,具有行血、散瘀、通經、消腫、止痛之功效。
在美容中常用的行氣與理血類中藥見表4-5。
表4-5 行氣與理血類中藥的性味歸經與美容功效

(6)開竅與安神類 具辛香走竄之性,以開竅、醒神為主要功效的藥物,稱為開竅藥。具有安神志功效的藥,稱為安神藥。開竅藥和安神藥均多歸于心經。在美容中常用的這類中藥見表4-6。
表4-6 開竅與安神類中藥的性味歸經與美容功效

(7)溫里類 凡能溫散里寒、治療里寒證的藥物,稱為溫里藥。溫里藥性味辛熱,能溫暖中焦,健運脾胃,散寒止痛,可治療因脾陽虛衰所致的水腫、肥胖癥、眼袋等損美性疾病。在美容中常用的這類中藥見表4-7。
表4-7 溫里類中藥的性味歸經與美容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