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隨時隨地都可以全心投入
- 正念的革命
- (美)唐納德·阿爾特曼
- 1646字
- 2017-06-08 17:42:34
第一部分 心理鑰匙
本部分將介紹一些由內到外改變大腦的方法。我將告訴大家該如何觀察自己的心理體驗,包括那些形成我們的精神和心理狀態的短暫性思想、念頭、情緒及見解等,以此來重組自己的大腦,對諸如悲傷、憤怒、嫉妒及絕望等讓人痛苦的情緒形成新的見解。
現實的問題在于它太過無趣,
所以我們總會想著離開現實,到更好的地方去。[1]
——查爾斯·塔特(Charles Tart)
你是否經常“身在曹營心在漢”,想著要是現在能在別的地方,跟其他人在一起,做其他事,那就肯定會開心許多?或許,你明明在會議室里開會,卻滿腦子想著周末去干什么。說不定你在看這本書的時候,腦子里也在進行類似的活動——沒關系,我不介意!
因為我曾經也是如此!
記得有一個春天的中午,當太陽終于沖破云層露出笑顏后,整早都在見客戶的我突然很想出去走走,去做一次簡短的正念。我覺得自己注意力不夠集中,所以很想讓自己的意識平穩下來,以便專心應對接下來的工作。正好一位客戶取消了下午的預約,我空出了不少時間。從診所出發,走一段下坡路,穿過兩個街區,便是威拉米特河(Willamette River),岸兩邊一排排三角葉楊又高又細,河水發綠,又深又急,急水拍岸,激起層層白浪。附近有一片綠地,是散步正念的好地方。
我做了幾個深呼吸,然后抬起右腿,往前邁去,但在右腿落下之前,我腦子里突然想起了早上跟客戶交流的場景。我又邁出左腳,腳還在半空,我就發現天氣有點冷,于是我心里嘀咕,早知道應該帶件外套。
就這樣,在最開始的五分鐘里,我的思緒總是被打斷。于是我每走一步,都告訴自己:專注當下,專注當下,抬左腿,往前邁,放下腿,換右腿……我就這樣試圖封住我那活躍的思維。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任何風吹草動、任何畫面都會讓我走神,我滿腦子都想著下午還有什么事、還要進行什么談話。
正在這時,一個想法突然出現了,它是如此詭秘、如此迅速,以至于我一下子就徹底被它征服,就像是被深度催眠了一樣。那個想法輕聲地告訴我:回去吧,到辦公室里正念吧,到了辦公室,你就不會這么分心了……
這些話突然闖進了我的意識,我的身體一下子停了下來,我差不多聽從了這個想法,一動不動地站在綠油油的草地上,開始大笑起來。
就在那一瞬間,我明白了,這便是我的生活。此刻便是一切。此刻便是我所擁有的唯一的時刻,此刻之外,再無其他。這個感悟一下子喚醒了我,好像一股突然涌來的電流,一瞬間便將前一刻還被黑暗籠罩的地方點亮。
我又開始走了起來,這一次,我完全接受了眼前的一切:腳下的每一片草,輕撫著臉頰的涼風,以及附近公園里孩子們的陣陣歡聲笑語——像悅耳的叮當聲一樣在我耳邊回蕩。我感受我在這片不平坦的地面邁出的每一步是如何將我引向前方的。
在隨后二十分鐘里,時間和空間消失了。只剩下我和草地、涼風、樹林及河水。一片祥和。當我回到辦公室時,我全身心地“回到”了辦公室,我全心“接受”了這個現實,心思再也不會飄到其他地方了。
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接受”并不是指放棄,不是說要順從悲傷、絕望、欲望,或者是沒有前途的工作。相反,它是一種釋放的接受,能讓你看到當下此刻——無論它被標上了什么樣的標簽(好的、壞的,高興的、不高興的)——的真諦和美好。
下一次,如果你不滿于現狀,請想一想,你要逃避的是什么、為什么要逃避。也許并不是現實太枯燥、愚蠢、不公、無聊,而是你的心理需要加強,你對當下的一切不夠包容。要想變得包容,你可以從下面這個簡單的練習開始。
下一次,當你感覺焦躁不安時,請立即停下手頭的事情,但不要急于去做其他事情。相反,靜下心來,想想是什么情感——也許是失望、焦躁、無聊——或想法使你無法接受眼前的事情。問問自己:“我此刻正在經歷什么?”看看你是否能接受它。當然,這并不是說你不要去評判,但你要能注意到自己的評判。這樣的練習,哪怕只做了片刻,就能讓你的意識變得更加敏銳,更容易心甘情愿地接受此時此刻。
注釋:
[1]Charles Tart, Living the Mindful Life (Boston: Shambhala, 1994) p.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