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內心,宛如一道清泉,在漫漫人生旅途中為自己強加的欲望就如同塵埃一般,使內心的清泉混沌,讓人渾濁不清,無法自視。只有以最為平和的心態來看待和享受我們擁有的人生,才能體味到生活中的滋味和樂趣。安心的情懷是追求不來的,不安的心也不是外面能強加的,想讓內心的泉水清澈透明,關鍵是要保持一顆安心。不為世事過多牽掛,不為浮華過多留戀,懷揣一顆安心,讓內心清澈透明。
佛陀帶著幾位修行的弟子游學旅行,途經一個森林。那一天非常熱,剛好在中午,大家都感到十分口渴,所以他叫來他的弟子阿難:“我們剛走過一條小溪,你去取一些水來。”阿難往回走,但是他發現那條小溪非常小,有一些車子經過,溪水被弄得很污濁,本來沉淀溪底的泥土都浮起來了,根本喝不得。他回到佛陀身邊,告訴佛陀:“小河里的水已經很臟,不能喝了,請你允許我繼續往前走。我知道有一條河就在離這里不遠的前方,我去那里取水。”佛陀說:“不,你到剛才那條小溪去取水。”阿難知道那條河里的水取來也無法飲用,沒必要如此浪費時間,但是他又覺得口渴難耐,而且佛陀要求了他也必須得去,于是他再度出發。當他第二次回來的時候,阿難問佛陀:“你堅持叫我去,但我是不是能做些什么來使那些水變純凈?”佛陀說:“請你什么事都不要做,否則你將會使它變得更不純凈。不要進入那條溪流,只要安心地在外面、在岸邊等待。如果你進入溪流,你將會把水弄得更渾濁,溪流自己會流動,你要讓它流。”佛陀頓了頓,說:“你再去。”
當阿難第三次回到那條溪流時看到,那條河水變得非常清澈,泥沙流走了,枯葉也消失了。阿難笑了,他取了水快活地回來拜在佛陀的腳下說:“你教導的方法真是奇跡,這次果真是打到了清澈的溪水了。”
佛陀笑笑說:“不過是一顆安心得一片透明。”
世間的事物本來就是轉瞬即逝,只有用一顆安心靜靜等待,時間自會沉淀一切浮華,最終留下生命中的真諦。禪理教我們如何應對紛繁變化的現實,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保持一顆定然安定的心,自然能收獲自我。即使是同一條河流,也沒有一樣東西可以保持永恒,只要用一顆安心等上片刻,那些葉子將會流走,那些泥沙將會再度沉淀,那些水就會再度變得純凈。
一條小河是這樣,生活也是這樣。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很多煩惱,我們總是急著解決,急著努力把生活中的沙塵濾去,于是我們慌張地在河流的周圍忙碌。然而,河流卻沒有因為你焦躁的情緒而清澈下來,反而越來越污濁。其實,生活中需要默默地等待,生活中需要時間的沉淀,用安心來等待生命為你綻放的真諦。
一天夜里,一位在山中修行的禪師趁著皎潔的月光在林間的小路上散步。散完步回到自己住的茅屋時,碰巧遇見小偷在行竊,他怕驚動小偷便一直站在門口等他。小偷找不到值錢的東西,返身離去時遇見了禪師。正感到驚慌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說著脫下了身上的外衣,說道:“夜里涼,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
說完,禪師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你!”
第二天,陽光暖融融地灑照在茅屋上,禪師一推開門便看到昨晚披在小偷身上的那件外衣被整齊地疊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道:“我終于送了他一輪明月……”
生活的一輪明月,不過是讓人們在人生之中學會獨享那一份安心的美好。不與別人攀比,守得了清貧,不為他人的榮華而心生妒忌,心安于自己的付出,安心于自己的所得。
過了些日子,小偷來到寺廟里拜禪師為師,開始了修行的學僧生活。然而,畢竟以前做慣了偷盜行為,一時間無法安心修行。在居住的禪院里,學僧經常利用晚上時間,偷偷地爬過院墻到外面去游樂。禪師夜里巡視時,發現墻角有一張高腳的凳子,才知道有人溜到外面去。他不驚動別人就順手把凳子移開,自己站在凳子的地方,等候學僧歸來。
夜深時候,游罷歸來的學僧不知凳子已經移走,一跨腳就踩在仙崖禪師的頭上,隨即跳下地來。站定之后學僧才看清是禪師在等他,慌得不知如何是好。但禪師毫不介意地安慰道:“夜深露重,小心身體,不要著涼,趕快回去多穿一件衣服吧。”后來,學僧開始安心學習禪理佛法,再也沒有偷偷夜游,最終成為了得道高僧。
世間本無煩惱,我們內心的欲望將煩惱放大,將煩惱延伸,讓我們變得心安不得,狂躁不已。假使我們對人都用安心,對一切的事看輕一點、看淡一點,用寬大的心胸互相關懷,無爭無斗,我們的心念就能很平靜。
心若與人無爭則人安,與事無爭則事安,與世無爭則世安,與道無爭則道安,真正的得道就是“無爭”,道之所在心之安也。獲得安心其實就在分秒間,得道的路也在我們的腳底下。要說遠,實在是不遠;要說近,實在是非常的遙遠,遠近之別在于我們的心念。一念的安心那就是道心,一念的煩惱心就是凡夫心。
安心箴言
與其說是別人帶給你的煩惱,不如說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煩惱;與其說是自己帶來了煩惱,不如說是自己的內心煩躁不安。放一顆安心在內心當中,凈化自己的心靈,除去繁雜的欲望。有一顆安心,自然得一片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