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振奮人心的鼓動力(1)

優(yōu)秀的領導者都是優(yōu)秀的宣傳鼓動家。在突發(fā)事件到來的危難關頭,在人心紛擾、不知所從和不知所措的緊急時刻,特別需要領導者挺身而出,站出來統(tǒng)一人心和鼓舞士氣。指引目標以明志,宣傳政策以明理,提高認識以明事,統(tǒng)一思想以明心,統(tǒng)一行動以明策,從而達到釋疑解惑、激勵斗志、解放思想、渲染豪情、鼓舞人心的目的。特別是在面對突發(fā)事件時,領導者的鼓動力會使組織的力量成倍增長。

第一節(jié)給人以鼓舞,給人以斗志

遭遇突發(fā)事件的襲擊和打擊之后可能會使群眾心志彷徨、情緒低落,領導者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鼓舞士氣,激勵斗志,振奮人們的精神,增強人們戰(zhàn)勝危難的信心和勇氣。

1.樹立堅強的決心,彰顯必勝的信念

在突發(fā)事件的磨難中,人們渴望出頭之時,期待平安之日,這是每一個在困苦中受著煎熬的人的共同心聲。如果這種煎熬給人的感覺是無盡頭的,人們就會萎靡不振,喪失志斗,相反,如果讓人們感覺到災難是完全可以戰(zhàn)勝的,人們就會看到希望,并樹立起必勝的信念。作為領導者要及時鼓舞人心,振奮精神,讓人們在災難面前挺起胸膛,并勇敢地參加戰(zhàn)勝災難的戰(zhàn)斗。蒙哥馬利是一位善于給人以信心、給人以鼓舞的指揮員。

蒙哥馬利身材不高,長著狐貍一般的面孔。他頭腦清醒,思維縝密,極富洞察力,能夠很快從千頭萬緒中抓住事物的實質,并且明確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他的語言非常簡練,能夠用非常簡單的語言十分清晰地把復雜的問題說清楚。

蒙哥馬利十分喜歡打硬仗,越是強的對手,他越是高興。隆美爾的名字在英國簡直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蒙哥馬利知道,當這個集團軍的司令,就是要和隆美爾在戰(zhàn)場上比試比試了。這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蒙哥馬利對他人說:“在那片沙漠里,倒霉的將是隆美爾,我一定要打敗這個德國人!”

這就是蒙哥馬利的風格:意志堅定,從不言敗!這也就是他所帶的兵永遠是斗志昂揚的原因。

中國人有句俗話,叫做新官上任三把火,講的是新官到任后通常采取新的有力的舉措,以打開局面。而蒙哥馬利上任,卻燒了四把火,而且每燒一把火都給人以力量和希望。

第一把火是在集團軍樹立他的形象,重振官兵的士氣和建立官兵對集團軍本身的信任。他對迎接他的人說:“陪我到部隊,我要讓士兵們認識我。”他在部隊不時地發(fā)表講話:“各位朋友,我叫伯納德·蒙哥馬利,剛從英格蘭來,擔任第8集團軍司令。我希望和大家見上一面,并愿意借機告訴大家我的一點小小的想法。這就是:決不后退!請相信,這個想法將成為改變你們命運的鑰匙!”

英軍官兵被前一階段作戰(zhàn)搞得非常沮喪,心情灰暗到了極點,現(xiàn)在聽到眼前這位矮小的新司令“決不后退”幾個字,感到非常痛快。他們把目光集中到了蒙哥馬利戴著的那頂綴有雙徽的坦克部隊貝雷帽,失去的信心慢慢地恢復起來。

接著,他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官兵生活的具體措施。其中有一項措施就是,從此以后,全體官兵無論是用餐還是睡覺,必須進入帳篷里。原來,他發(fā)現(xiàn)第8集團軍前任司令要求官兵只能在帳篷外吃飯與睡覺。在沙漠地形條件下,露天吃飯與睡覺是非常艱苦的事情。蒙哥馬利對士兵們說:“真不知道你們是怎樣適應這種苦行僧的生活的。吃飯在露天的大太陽下,睡覺在帳篷外的地上,笑話!吃苦不在于這種形式。如果生活得不舒服,誰也不會有高昂的斗志。”英軍官兵是蒙哥馬利一系列改善生活措施的受惠者。他們開始喜愛這個怪怪的老頭,逐漸相信這個老頭能夠改變他們的命運。

第二把火是合理用人。蒙哥馬利非常贊賞艾森豪威爾的一句話:“如果你已經對某個人完成任務的能力產生了懷疑,那就一刻也不能讓他留在負責的崗位上。

他第一個撤換的人是第8集團軍代理司令拉姆斯登中將。他為什么將拉姆斯登撤職,甚至沒有經過請示就執(zhí)行了?本來,按命令要求,蒙哥馬利應該在8月15日正式接替司令一職。可是他在聽拉姆斯登匯報工作時,問了拉姆斯登幾個問題,他發(fā)現(xiàn)拉姆斯登總是讓他覺得戰(zhàn)場上的一切都有一種捉摸不定的氣氛,而這正是一名高級軍官的大忌,也就是說,他認為拉姆斯登沒有掌握全局的能力。于是,他果斷決定必須立即接管第8集團軍,因為軍隊在拉姆斯登這樣的人手中實在太危險了,一天都不能等了。他提前兩天接管了第8集團軍。并且發(fā)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解除拉姆斯登的職務。

緊接拉姆斯登其后被撤職的還有第7裝甲師師長倫頓少將。因為他違背自己的戰(zhàn)略意圖,挑戰(zhàn)司令官的權威。此外,還有一批指揮官丟掉了職務。

在換掉礙手的指揮官的同時,蒙哥馬利又提拔了一批年富力強的軍官。第13軍軍長、第30軍軍長、情報處處長、炮兵主任等等,都是一些能征善戰(zhàn)的人。特別提出的是,他讓最得意的助手德·甘岡擔任他的參謀長。命令一下,全體英軍軍官大吃一驚。為什么?因為英軍規(guī)定,在陸軍部隊只設高級參謀,而不設參謀長。蒙哥馬利這一決定,就等于打破了這一常規(guī),即使是德.甘岡也提醒他不要這樣做。可是,蒙哥馬利說:“統(tǒng)帥的頭腦不能全部裝著雞毛蒜皮的瑣事。我讓你擔任參謀長,就是不想在樹林里逛來逛去,忙著剝樹皮,而是要走出樹林,看一看整個森林。”

蒙哥馬利這把火把英軍官兵們的士氣燒起來了。第8集團軍一位中校軍官在后來的自傳中曾評價了這把火。他說:“一個有勇氣把一些準將從集團軍的參謀機構里解職的將軍,一位有勇氣在軍士長的心中激發(fā)起熱烈的獻身精神的將軍,是不可能不打敗隆美爾的,或者說,是不可能不取得勝利的。”

第三把火是建立一個和他自己性格和作戰(zhàn)理論相符的指揮系統(tǒng)。蒙哥馬利有一句名言:如果腦袋里面總是糾纏著一大堆瑣碎事務,就不可能有清晰的思想。他燒這把火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從瑣碎事務里解脫出來。為此,他成立了一個作戰(zhàn)司令部。這個司令部設在離集團軍他的司令部相當遠的前沿地域,所有的作戰(zhàn)詳細計劃和行政管理事務都由作戰(zhàn)司令部負責。他要求這個作戰(zhàn)司令部必須精干,只編配極少量的參謀、通信、機要人員和聯(lián)絡官。他讓他的參謀長德·甘岡全權負責這個司令部。他規(guī)定:作戰(zhàn)司令部與軍司令部同級。這樣一來,使得蒙哥馬利終于擺脫了忙碌得像蜜蜂一樣的瑣碎事務,有時間和精力經常和下面的軍長或師長保持密切的接觸。這樣,盡管蒙哥馬利不像隆美爾那樣,是一個在前線進行指揮的司令官,但是他對他手下的將軍和高級軍官的了解程度心明如鏡,對作戰(zhàn)情況也是完全了如指掌。

第四把火是尋找隆美爾的弱點,打一場勝仗,振奮士氣。當時,德意聯(lián)軍已是強弩之末,處境非常不好。一是補給線長,部隊距離最近的補給基地托卜魯克也有500公里,部隊缺乏給養(yǎng),作戰(zhàn)物資不能及時到位,傷病員無法及時后送,兵員不能及時補充;二是官兵疲憊不堪,士氣下降,非戰(zhàn)斗減員增加。長期在沙漠的惡劣環(huán)境中作戰(zhàn),又不能得到給養(yǎng),官兵口糧質量極差,中暑、胃病等疾病流行;三是隆美爾本人的身體不好,據德軍軍醫(yī)向希特勒報告,隆美爾已患了嚴重的胃潰瘍和鼻炎,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也不好,甚至建議隆美爾不再適宜擔任指揮職務。

相比之下,英軍由于蒙哥馬利上任后的一系列舉措,士氣逐漸高昂,后勤補給也比較充分。蒙哥馬利本人更是精神飽滿,極有戰(zhàn)勝隆美爾的自信。

這時,英軍有人認為隆美爾很可能要選擇最明智的戰(zhàn)法:撤退!如果隆美爾后撤,那么將使英軍精心構筑的堅固工事完全失去作用。因此,他們主張立即恢復對隆美爾的進攻。

然而,蒙哥馬利根據自己對隆美爾個性的了解,卻正確判斷隆美爾不會后撤,而是會選擇進攻。他分析,德軍在蘇德戰(zhàn)場攻勢正猛,而北非戰(zhàn)場則是德軍兩大鉗形攻勢的一端,如果北非這一端后撤,那么就等于德軍承認失敗,這是榮譽感非常強的隆美爾無論如何也不會做的。

于是,蒙哥馬利根據情報分析,正確判斷隆美爾將向阿拉姆哈勒法山一線實施進攻,他在那里精心設計了一個陷阱。隆美爾果然上當。1941年8月31日,隆美爾率領他的裝甲集群向蒙哥馬利布設的陷阱沖了進來,結果遭到嚴陣以待的英軍猛烈殺傷。

這是長期以來,第8集團軍的首次勝利,極大地鼓舞了集團軍將士的勝利信心,這也是贏得北非戰(zhàn)役勝利的開始。

2.危難時刻領導帶頭站在前面

在危難來臨之時,領導者要率先垂范,首當其沖,大膽地走在前面,這對屬下和民眾來說,絕對是一種無聲的鼓舞力量。

喬治六世登位之初,因為口吃這一生理缺陷,做事情畏畏縮縮,對主政缺乏足夠的信心,無形中,在人們心里形成了一個“平庸國王”的形象。人們對比較精明強干的前國王產生懷念之情,而對新國王則不以為然。歷史學家認為,英國當時確實存在著嚴重的“王室信任危機”。

喬治六世明白他所面臨的嚴重局勢。他在與口吃毛病作頑強斗爭的同時,對王室的公務勤勤懇懇,從不馬虎,終于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國王的“自我犧牲和奮斗作為”,逐漸改變了人們的看法,扭轉了王室的信任危機。

歐洲大戰(zhàn)爆發(fā)后,英國的一些名流貴人紛紛忙于安排自己的后路。他們或全家老小出走海外,或把家中財產、妻兒送往中立國家。當時,喬治六世的兩位心愛的女兒分別才13歲和11歲,她們是王位的第一和第二繼承人。臣下都非常清楚,戰(zhàn)火紛飛中,萬一兩位公主遇上三長兩短,大英帝王的寶座誰來繼承?有一天,幾位政府要員經過合計,去王宮覲見國王,請求道:“陛下,倫敦常被德國人轟炸,兩位公主是否有必要先送到加拿大去,暫時避一段時間?”

對人們的好心建議,喬治六世心中充滿感激之情。做父母的,誰不想讓自己的兒女遠離禍端?但喬治六世想到,自己身為英倫之主,在民族利益和國家危亡的關鍵時刻,如果首先顧及自己家人的安危,怎能為臣民樹立表率,使全國軍民同舟共濟,共御外敵?因此,喬治六世毅然謝絕了人們的好意,并且決定,無論德軍對倫敦怎樣狂轟濫炸,也決不離開王宮,他要將白金漢宮作為固定的司令部地址。

此后,喬治六世以一國之主的身份,與全國人民一道,同心抗敵,做了大量力所能及的工作。在倫敦遭受轟炸最猛烈的日子里,為了體恤民情,鼓舞士氣,國王攜同王后到首都各區(qū)和全國各地視察慰問軍民,他甚至來到臟亂不堪的貧民區(qū)——倫敦東區(qū)去看望百姓,在工廠、商店的廢墟中巡視。雖然他沒有替人們解決多少實際困難,但國王體恤民情的做法。確實感人肺腑。因此,每當喬治六世來到一個地方時,成千上萬的人便擁上前去,含淚高呼:“感謝上帝賜給了我們一位好國王!”

戰(zhàn)爭期間,喬治六世的足跡不僅遍布英倫三島,而且?guī)缀醪紳M整個歐洲戰(zhàn)場。他曾五次到國外巡視各地戰(zhàn)場,到過法國的馬其諾防線、北非戰(zhàn)場,訪問過馬耳他、意大利、比利時和雅典。喬治六世冒著生命危險的這些行動,對鼓舞士氣、加強盟軍的共同作戰(zhàn),從而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最后勝利,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他也以自己的行動贏得了民心,因而很快扭轉了“王室信任危機”。戰(zhàn)爭結束后,丘吉爾首相在給國王的信中說到這一點時寫道:“這場戰(zhàn)爭使王室同人民之間的聯(lián)系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緊密了。陛下受到英國各界人士尊敬的程度,超過了以往歷代英王。”

與士卒同甘苦,可以取信于士卒;與百姓同甘苦,可以取信于百姓。以一人之心,爭取萬人之心,精誠團結,患難與共,共渡難關,歷史上這種例子很多,因而,古今中外的帝王將相都把它作為治國治軍的基本原則之一。

3.與災難同臺共舞,與部下同舟共濟

戰(zhàn)勝危難是需要勇氣的,有勇敢的將帥才會有勇敢的士兵。要想讓下屬或群眾在突發(fā)事件面前不打退堂鼓,不臨陣脫逃,作為領導或上司應該首先臨危不懼,處變不驚,這樣無疑會增強屬下的斗志和勇氣。

崔可夫是前蘇聯(lián)的著名元帥,也是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取得勝利的功臣,在德軍重兵進功的斯大林格勒的危急時刻,崔可夫始終和自己的部隊在一起,始終堅持在最前沿指揮作戰(zhàn),以這種視死如歸的精神感召著、教化著自己的下屬。在這場轉折之戰(zhàn)中贏得了最后的勝利。

斯大林格勒原名叫察里津,1918~1919年,在斯大林的指揮下,曾在這里進行過粉碎白匪軍進攻的著名的察里津保衛(wèi)戰(zhàn),對打破俄羅斯南部的反革命與東線白匪軍會合的計劃,挫敗敵人企圖切斷俄羅斯中部與南部糧食、燃料地區(qū)聯(lián)系的陰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該城市從此就改名為斯大林格勒,它是英雄的前蘇聯(lián)人民堅強不屈的象征。如果它陷落了,對前蘇聯(lián)人民的心理必然會是個巨大的打擊。不僅如此,斯大林格勒的戰(zhàn)略位置異常重要,既是伏爾加河的水上航運的必經之處,同時還有好幾條大鐵路干線由此經過,把大量的戰(zhàn)略物資運往前蘇聯(lián)的各個地方。該城還是工業(yè)城市,城中有很多著名的工廠企業(y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河县| 青州市| 峨山| 河源市| 龙山县| 肇庆市| 赣州市| 金坛市| 泾源县| 甘孜| 米脂县| 江孜县| 桓台县| 深水埗区| 会泽县| 如皋市| 垫江县| 道真| 商城县| 霍州市| 武城县| 静乐县| 新巴尔虎左旗| 逊克县| 七台河市| 三亚市| 宁武县| 万安县| 湘乡市| 来凤县| 通江县| 巧家县| 定结县| 南充市| 玛沁县| 兴义市| 潼关县| 金沙县| 旬阳县| 娱乐| 深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