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帷幕已經落下之際,俄國人的影響卻依舊在持續——“十月革命”的勝利使得德國也掀起了一場“十一月革命”的風潮,在斯巴達克同盟的積極推動下,柏林工人階級不顧社會民主黨和獨立社會民主黨的阻撓,于11月9日舉行了一場聲勢頗為浩大的罷工運動,并且迅速地控制了柏林,德皇威廉二世倉皇之際選擇逃亡荷蘭,名聞一時且對德國產生過重要影響的霍亨索倫王朝就此土崩瓦解。
1918年11月10日,一位牧師來到了希特勒養傷的醫院做演講,在演講中他透露出來德皇威廉二世逃亡到荷蘭去的消息,同時也告訴大家柏林宣布成立了共和國,11月11日將在法國的貢比涅簽訂定站協定——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始作俑者和戰敗國,德國此后的命運將要聽從協約國的安排。
這一消息猶如晴天霹靂一般在希特勒的耳邊炸響,他后來回憶說:“我簡直是一刻也堅持不下去了,我感到天旋地轉,眼前是一團漆黑,我在踉踉蹌蹌中摸索回寢室,一頭撲到在行軍床上,把頭痛欲裂的腦袋埋在了被子和枕頭下面,淚流滿面。”這一刻,早就預見戰爭會以德軍失敗為結局的希特勒在看到這一真實結局之時,也依然無法控制自己內心的哀傷與不滿,而他也更加堅定地認為德國失敗的背后就是中了“賣國賊”們的暗箭,這些“賣國賊”就是唯利是圖的猶太人和信奉馬克思主義的革命分子。
在這天夜里,希特勒下定了決心:為了德國未來的前途,我要做一名政治家,把猶太人和“賣國賊”們趕出去。
1918年11月底,希特勒傷愈出院后回到部隊報道,但是因為革命的浪潮已經席卷了整個德國,他所在的部隊已經被“士兵委員會”給掌握。對此,希特勒非常的反感,于是他離開慕尼黑到接近奧地利邊境的一個戰俘營去當警衛。但是,不甘寂寞的希特勒并不想就這樣推出慕尼黑這個大舞臺,第二年春天他又重新回到了慕尼黑的部隊。當時,他所在的地方成立了調查委員會,調查慕尼黑出現短暫的革命浪潮應該由誰來負責,希特勒向該委員會提供了有價值的情報,從而受到了賞識,并被調到陸軍軍區司令部政治部新聞局工作。
在陸軍軍區司令部工作沒有多久,德國當局為了選定一批忠誠可靠的士兵去監督工人,防止再次出現革命運動,而希特勒的名字直接進入了第一批名單之中。在接受這項新任務之前,希特勒和他的戰友們被送到了慕尼黑大學一個特別培訓班接受訓練。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培訓班的教官發現希特勒的口才非常不錯,于是給希特勒的上級打了一份報告,要求其注意希特勒的這樣一項才能。結果是沒多久,希特勒就被派遣到慕尼黑的一個團隊去做演講,宣揚如何與和平主義、民族主義、社會主義進行思想斗爭。毫無疑問,這對于希特勒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人生轉機——他終于進入了自己希望進入的政治領域,而且他最擅長的演講才能也第一次被證實了。
1919年7月底,希特勒奉命和其他“偵察員”一道前往萊希弗爾德的收容所,肅清那些曾在大戰期間被俘虜過的德軍戰俘們中間滋長的斯巴達克思想傾向。1919年9月,希特勒又接到陸軍政治部的一項命令,要他去調查一下一個自稱“德國工人黨”的小小政治團體的情況。就這樣,希特勒以一個可以說是特務的身份第一次結識了當時只有54名黨員的這個黨——這個黨的綱領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主義和反猶主義的大雜燴。
當希特勒第一次接觸“德國工人黨”的時候,他表現的非常暴躁,直接在會議上痛斥該黨派主張巴伐利亞脫離普魯士并與奧地利組成一個南德意志共和國的觀點。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德國工人黨”卻表現出了對希特勒的興趣,他們給希特勒發去了一張明信片,邀請他加入進來。希特勒收到這張明信片之后非常的吃驚,覺得“又好氣又好笑”,但是在靜心下來思索了一番之后,希特勒發現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第一次擁有了掌握一個黨派的機會。于是,希特勒決定成為該黨的第55名成員,并擔任了黨的主席團的第七名委員——希特勒也就此跨出了人生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大步。
希特勒在加入“德國工人黨”之后,就馬上開始對該黨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他先是在國家主義者刊物《慕尼黑觀察家報》上刊登黨的啟事,組織群眾集會,發表演說宣傳自己,竭盡全力擴大“德國工人黨”的影響。緊接著,希特勒又開始鞏固自己黨內的地位,他重新安排了黨內的日常管理,起草了新的“二十五條黨綱”,基調就是反對猶太人、國家主義和“神圣日耳曼民族主義”。為吸引群眾,他利用德國當時盛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股潮流,將德國工人黨正式改名為“民族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這便是后來臭名昭著的納粹黨。
在這段時間內,希特勒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演講才能,他經常到學生、小業主和下級軍官以及一戰中活下來的老兵們那里去演講,他的演講內容和演講才華使得一大批民眾被吸引了過來,使得其在黨內的地位變得無比崇高,最終成功當選為納粹黨領袖。
很快地,希特勒在這一地區就名聲大噪。但是,希特勒變成“名人”的同時,也引起了軍方的不滿——1920年3月31日,希特勒被解除軍職,他領了50馬克的復員費、一身軍裝、一件大衣和一些內衣。被從軍隊解職之后,希特勒并沒有感到難過,相反他的情緒比之前更為高漲,因為他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投入到納粹黨的建設中去了。
不久,希特勒就為納粹黨設計出了黨旗和納粹黨標志,黨旗以黑、白、紅三種顏色為底色,標志是一個“卐”字,而“卐”直接成為了納粹黨最為突出的標志。希特勒組織的這種民族主義的符號和標志以及軍事化的風格,立即對小市民階層產生一種強烈的吸引力。
建立了黨綱,確定了納粹黨的黨旗和標志之后,希特勒又在支持者的幫助下購買下了慕尼黑《人民觀察家報》,使納粹黨有了自己的機關報。至此,那個即將為世界帶來一場巨大災難的邪惡政黨徹底形成。
為了擴充納粹黨的力量,希特勒進行了非常積極的活動,到處參加演講,帶著納粹黨員舉辦各類活動,宣傳納粹思想。結果是,不到短短一年的時間,希特勒的納粹黨已經擁有了數千名黨員,形成了一股政治勢力。
1921年7月,就在希特勒前往柏林參加一場政治運動,準備把納粹運動擴展到整個德國。可是,就在這個時候,納粹黨中有人提出反對希特勒的領導。于是希特勒馬上趕回慕尼黑,當他走進納粹黨總部的時候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要求退黨,如果要求我留下,那么我必須成為元首的權利并擁有指揮一切的權力”。結果是,擁有大批支持者的希特勒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目的,他重新對納粹黨的領導層進行了整改,對納粹黨黨章做了一次較大的修改,取消了黨的委員會,廢除了選舉制,確立了“領袖原則”,實行獨裁統治。
1922年1月22日,新年的氣氛還沒有散盡,希特勒就主持納粹黨在慕尼黑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確立了自己在納粹黨中的元首地位——他終于將一個之前只有55人的小黨,改造成為了一個擁有數千名黨員且影響力波及全國的政黨,而他也成為了該黨中擁有至高無上地位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