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售罄
- 穿越崇禎,殺盡天下臣
- 南山有龍
- 2068字
- 2025-07-13 21:58:46
天近傍晚,戶部尚書公房。
陳介將一份厚厚的冊子呈給尚書倪元璐:“今日首發認購結束,據各點匯總,售出國債五百零三萬七千兩,請倪部堂過目!”
倪元璐接過清單,看著上面密密麻麻的數字和認購者姓名,心中喜憂參半。
喜的是,困擾朝廷多時、幾乎壓垮大軍的錢糧重負,竟真被這從天而降的年輕給事中,用一種前所未聞的方式緩解了!憂的是,此人手段如此凌厲,行事如此縝密,深得圣心,按照這個形式發展下去,自己這個尚書……好像不穩啊!
“購買債券的人都查過了嗎?”
“回倪部堂,認購者皆為京城及近畿富商、勛貴。據報,天津、薊州、通州等地商賈聞訊,正星夜兼程趕來京城。照此勢頭,三千萬兩額度,數日內當可售罄。”
倪元璐強壓下心中復雜的情緒,點頭道:“好,甚好!陳侍郎辛苦了!此乃解了朝廷燃眉之急啊!陛下聞之,必定龍顏大悅!”
這時,一直坐在旁邊默不作聲的王鰲永,突然開口:“陳侍郎首戰告捷,可喜可賀,只是……”
“這發行債券,看似解了眼前燃眉之急。然則,后續如何償還?三千萬兩本金,再加上按章程定下的年息,最低也需一百五十萬兩!這可不是小數目。朝廷歲入本就艱難,日后年年如此巨額的支出,豈不是又添一重枷鎖?寅吃卯糧,終究非長久之計啊!”
陳介聞言,神色平靜,對王鰲永拱手道:“王侍郎所言,切中肯綮,下官深以為然。債券發行,確為解困一時之策,難除病根。真正要國富民強,府庫充盈,使朝廷有償還之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開源節流,革除積弊,非一朝一夕之功。下官初入戶部,經驗淺薄,日后在部中辦事,還望倪尚書、王侍郎兩位上官多多指教,匡正扶持。”
王鰲永沒料到陳介會如此回應,自己精心準備了一番說辭,竟然派不上用場,只得尷尬地笑了笑,說道:“陳侍郎言重了,指教不敢當,您是我的上官!”
陳介立刻再次拱手,態度誠懇:“王侍郎切莫如此說,您久在戶部,經驗豐富,熟知錢糧收支、賦稅漕運諸般實務,下官自認還差得遠,日后諸多事務,還須仰仗王侍郎不吝賜教,多多指教才是!”
王鰲永臉色稍稍緩和了些,含糊地應道:“陳侍郎過謙了……大家伙都是為國效力,為君分憂,不分彼此。”
戶部有了錢,接下來就好辦了。
朱由檢看著國庫突然冒出來的銀子,心情大悅。
接下來就要對李自成發起決戰,由劉宗敏部和劉芳亮部打頭陣,吳三桂的關寧軍從后方包抄,三大營拱衛在京師外圍,隨時支援前線。
京師之中,債券的熱度卻仍在提升。
天津衛、北通州、甚至保定府的富商都趕來,就為了購買債券。
戶部衙門前,車馬塞滿了街道,連行人都難以穿行。
商賈們操著不同的口音,臉上卻是一樣的急切。伙計們喊著號子,汗流浹背地將沉重的木箱抬進衙門,換取一張張蓋著戶部大印、印制精良的大明振興國債憑證。
這樣的情況僅僅持續了十天。
因為十天之后,三千萬兩額度,已全部售罄!
本以為債券的熱度到此為止,沒想到,市面上悄然生出一種新的交易。
最初,只是在私下小范圍,有人急需用錢,愿意在原價上稍微加點錢轉讓。但很快,這股風潮就席卷了大街小巷。求購者蜂擁而至,轉讓的價格也如同坐了火箭般往上躥,很快就從一分漲到了五分。
債券的利息就是五分,這意味著持有人連利息都賺不回來。
但是,這還沒完,第二天就有人加價六分求購。
“六分!誰有?我現在就要!現銀交易!”
通州來的張員外拍著桌子,眼睛通紅。
旁邊有人勸道:“張員外,你加六分,買了不是白忙活,還倒貼錢?”
張員外慢條斯理地說道:“亂世之中,金銀算個球?今天揣懷里,明天腦袋還在不在脖子上都難說!這債券,有朝廷做擔保,只要大明還在,它就能換回真金白銀!至于那點利息……無所謂的!”
這種近乎狂熱的追捧,將債券的市價硬生生推到了離譜的六分溢價。持有債券本身,似乎已經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征。
戶部尚書公房內,氣氛卻截然不同。
王鰲永內心翻江倒海,滿是不甘,說道:“倪部堂,陳侍郎!這債券……十天就賣了三千萬兩,此乃亙古未有之盛事!既然商賈如此踴躍,趨之若鶩,我們何不趁熱打鐵,再發一批?三千萬?不,五千萬!國庫充盈,何愁軍餉不濟?剿滅流寇,指日可待!”
陳介聞言,立刻制止:“王侍郎,萬萬不可!”
王鰲永眉頭緊鎖,大為不解:“有何不可?陳侍郎你也看到了,外面那些人,捧著銀子都買不到!我們發債,他們認購,各取所需,皆大歡喜!放著白花花的銀子不要,豈非暴殄天物?”
陳介深吸一口氣,解釋道:“王侍郎,這債券,與當年的寶鈔,看似不同,實則內核相通,其命脈全在信用二字。當年的寶鈔何以成為廢紙?正是朝廷無度濫發,視同兒戲,最終耗盡民信,這才形同廢紙。今日我大明振興國債初立,十日售罄,溢價流通,全賴陛下圣威與朝廷信譽支撐。此信若在,債券便是真金白銀,此信若失,它就是一張廢紙!”
王鰲永臉上青一陣白一陣的,半晌之后,這才說道:“沒那么嚴重吧?”
陳介語重心長地說道:“若貪圖一時之利,不顧償付之能,濫發無度,無異于殺雞取卵,飲鴆止渴!屆時,債券充斥市面,兌付無期,信用崩塌,不僅新債無人問津,舊債亦成廢紙,更會累及朝廷威信,動搖國本。此乃自毀長城之舉,斷不可行!”
王鰲永便不再勸,訕訕道:“我也是好言相勸,到手的功績都不要……算了,最近出庫的賬目比較多,我還要去盯著點,告辭!”